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07388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4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专题专题 1212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一、 【2018 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外文言文阅读卫南之战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选自宋史 )【注释】泽:宗泽,南宋将领。云:报告。生兵:新兵。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今日进退等死( )

2、(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 )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答案】16 (1)同样(2)考虑 17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 18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解析】选自宋史 作者:脱脱 年代:元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 ”士兵知

3、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假如金兵全部触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1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金人大败”来划分即可。2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人物的形象。从“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可

4、以看出宗泽善于分析战情做出正确决策。从“下令日: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可以看出宗泽善于做战前动员。从“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可以看出宗泽带领的军队骁勇善战、忠君爱国。二、 【2018 年中考黑龙江绥化卷】阅读文言文亭林先生 ,回答后面小题。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 )21解释加点词语(1)必无所疑乃已 _ (2)若与平生

5、所闻不合 _2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出 门 则 以 一 骡 二 马 捆 书 自 随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24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答案】21 (1)停止 (2)如果 22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23亭林先生(顾炎武)从小到老手都没下过书。 24亭林先生勤奋好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学习专注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解析】21试题分析: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324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

6、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的情节说明他勤奋好学。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说明他治学严谨。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说明他学习专注。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译文:亭林先生(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骡子或马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开书详细的订正,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的背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

7、,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三、 【2018 年中考湖北宜昌卷】汉阴老父真性情 一席箴言烁古今汉阴老父 范晔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 。桓帝延熹(1)中幸(2)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 )!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3)而立天子邪?理(4)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5)天下邪?役(6)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7) ,而万人以宁。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8)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

8、欲人观之( )!”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注释】 (1)延熹:汉桓帝的年号。 (2)幸:皇帝驾临。 (3)乱:混乱。 (4)理:治理。 (5)父:像君父那样(关爱) 。 (6)役:役使。 (7)茅茨采椽: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 (8)逸:放纵,放任。6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阴(_)异(_)斯(_)奉(_)7请将“耳” “乎” “也”三个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内。A不知何许人(_)B我野人(_)C子何忍欲人观之(_)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10请从文

9、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皇帝(幸) ,百姓(_)老父(耕) ,张溫(_)张溫(言) ,老父(_)张溫(惭) ,老父(_)11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12积累链接: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大都秉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4度。请默写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句子。【答案】6 (1)南岸:水的南岸 (2)认为奇异;对感到惊奇 (3)这;这个 (4)侍奉;奉养 7 (1)A也 (2)B耳 (3)C乎 8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 9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

10、皇上)感到羞耻!10 (1) 观 (2)异(问) (3)曰(对 (4)去 11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 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解析】6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异”:认为奇异。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奉”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

11、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7试题分析:考查文言虚词。掌握了文言虚词的用法,解题就容易了。A 项“也”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510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要求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

12、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动词。如可提取“百姓莫不观者”的“观”来填第一空。可提取“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 的“异”来填第一空等。要读懂题干所给的情节概括方式。11试题分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重要信息的前提和基础。如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的一句话可提取汉阴老父的“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作为答案。12试题分析: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

13、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译文:汉水南边(山北水南谓之阴)有一位老人家,不知道他的身份来历。汉桓帝在延熹年中,巡至竟陵,过了云梦泽,到达了沔水岸边,当地百姓没有不放下手上的事务而去围观的,只有这位老人家一个人继续不停地耕作。尚书郎南阳人张温感到很奇怪,使人去问那老人家说:所有人都去围观,只有老先生你没有停下来,这是什麽原因呢?老人家笑而不应。于是张温离开官道,走进田中百馀步,亲自和老先生对话。老人家说:我只是一个山野草民,不明白这些说话。请问:是乱世需要皇帝在位呢,还是天下大治需要皇帝在位呢?皇帝的存在是要像父亲般关爱天下子民,还是奴役天下子民以供养皇帝呢?古时的圣贤治理国

14、家,自己只是住在茅草树枝造成的房子,但天下万民却可以安稳地过日子。现在你们的皇帝,却劳师动?地放纵自己,没有任何顾忌地玩乐。我?你感到羞耻,你怎麽竟愿意叫别人都去观看呢?张温感觉很惭愧。欲请教老人家的姓名,都没有说就走了。四、 【2018 年中考江苏苏州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举弘治十八年进士。 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 ,而祯卿以貌寝不与。 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 “吴中四才子” 。其为读,喜白居

15、易、刘禹锡。 既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祯卿体癯 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节选自明史 )【注】沈周: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杨循吉:与下文中的李梦阳、何景明、陆深同为明代文学 家。馆选:被选任馆职,即入职翰林院。癯(q) ):瘦。5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向祯卿与华亭陆深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B与里人唐寅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C而祯卿以貌寝不与/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与李梦阳、何景明游/又患无项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E为吴中诗人之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

16、纳谏 )6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7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徐祯卿成才的原因。【答案】5CD6(徐祯卿)天资出众,家中未藏一本书,却没有不通晓的(知识) 。唐寅把他介绍给了沈周、杨循吉, (徐祯卿)因此出名。 7天资聪颖,与名士交游,饱读诗书,博采众长【解析】选自:明史 作者:张廷玉 年代:清参考译文: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天资特别聪敏,家未藏一书,但他却无所不通。自入学成为生员之后,已工于诗歌,与同乡唐寅友善,寅向沈周、杨循吉介绍了祯卿的才学,祯卿由此知名于世。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孝宗派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

17、深名,深于是得以入馆选 ,而祯卿因为相貌丑陋没能入选。授大理左寺副,因过失而被囚,贬为国子博士。祯卿年少时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称“吴中四才子” 。其做诗,喜效法白居易、刘禹锡。登进士后,与李梦阳、何景明交游,悔其少年时之作,改而学汉、魏、盛唐的风格,然旧习仍在,梦阳讥笑他“守而未化” 。 祯卿,身体瘦弱,而思想明晰,其诗精练,为吴中诗人之冠,年寿虽不久,但名扬于知识界。5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

18、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7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资颖特”说明天资聪颖。 “与里人唐寅善”说明与名士交游。 “喜白居易、刘禹锡。 既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说明饱读诗书,博采众长。五、 【2018 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7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

19、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迄今四十馀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有删减)【注】给孤寺:寺名。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馀:同“余” 。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皆数百年物也 (_) 藤今犹在 (_)始能支拄 (_) 其蔓旁引 (_)10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A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B其真无马邪 (马说 )

20、C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幼时记趣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次则余家之青桐12翻译下列句子。 (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岳阳楼记13 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答案】9 (1)皆:都是。 (2)犹:还 (3)始:才 (4)引:延伸 10B 11次/则/余家之青桐 12 (1)藤花盛开时,犹如紫色的云彩垂落于地面,花的香气冲到了衣服上。 (2)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13喜爱花木优美的居住环境;喜爱朋友相

21、聚。【解析】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 年代:清9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8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中的“花

22、、垂、袭”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补写省略的内容。 (2)句中的“跃、璧”两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文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的基本能力。解决此类题目要全面参考译文:京城最古老的花木,要属给孤寺吕家的藤花,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吕家那所宅院,后来卖给了太守高兆煌,高太守又转卖给主事程振甲。如今,那株藤花

23、还在,支撑藤箩的架子是用栋梁之材搭成,十分结实。藤箩枝叶形成的树荫覆盖着厅前的院子,它的枝节向旁边伸出,又覆盖了偏西书房的院子。藤花盛开时,犹如紫云垂地,香气袭人。慕堂举人在世的时候,有时宴请客人,有时朋友借这个地方宴请客人,饮酒赋诗,简直没有空过一个晚上。光阴荏苒,转眼四十余年过去,旧地重游,已非旧主,我不禁像魏晋时的向秀怀念老朋友嵇康一样,伤感不已。六、 【2018 年中考内蒙古包头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不食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9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

24、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黔敖:人名。袂:袖子。屦(j):麻鞋。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以待饿者而食之(2)从而谢焉9翻译下面的句子。(1)黔敖左奉食,右执饮(2)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10请你结合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简述对这个故事所含道理的认识。11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答案】8 (1)给吃 (2)道歉 9 (1)黔敖左手端着吃的,右手拿着喝的。 (2)人家叫喊着让你吃,当然可以走掉;人家道歉了,就可以吃。 10示例:鱼我所欲也中谈到“舍生而取义” 饿者”不食嗟来之食,所取之“义“即是一种世人的尊严和骨气,所以宁愿饿死

25、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气节比生命更为珍贵。 11扶助别人要顾及对方的尊严,否则即便是做善事也不会被接受,甚至有可能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解析】8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食”:给吃。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

26、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10究译文: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

27、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七、 【2018 年中考山东青岛卷】文言文阅读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 ”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后李傕等与诩议,欲迎天

28、子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 ”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取材于后汉书 三国志 )【注】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傕:音 ju,用于人名。天子:指汉献帝。文帝:指魏文帝。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汉阳阎忠异之 异:诧异B道遇叛敌 道:在路上C与盟而送之 盟:盟誓,结盟D吾受国恩,义不可背 义:坚守道义11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

29、的一项是( )例句:欲迎天子置之营中11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C何陋之有陋室铭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2下列句子与“司徒赵温为傕嫌”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 )B中轩敞者为舱 (核舟记 )C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D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B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C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D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

30、七岁时死去,谥号为肃侯。1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2)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答案】10A11D12C13B 14 (1)有人对贾诩说:“这个地方不可长久地待下去,您为什么不离开呢?” (2)天子已经向东而去,可是李傕率军追赶攻打,天子的军队就大败了。 【解析】10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具体含义的理解,其中 A 项“唯汉阳阎忠异之”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只有汉阳12考查文言文的四种基本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和倒装句。例句“司徒赵温为傕嫌”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司徒公赵温被李傕所嫌弃,是一个被动句。而选项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是一个省

31、略句,“太丘舍去,去后(友人)乃至” , “乃至”前面省略了友人。选项 B“中轩敞者为舱”是一个判断句,有判断词“为” 。选项 C“山峦为晴雪所洗”意思是山峰被融化的雪水冲洗过,是一个被动句。选项 D“甚矣,汝之不惠”是一个倒装句。因此,只有选项 C 和例句同为被动句,因此选 C。121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项 B 中说贾诩是段颖的外孙,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而第一段中最后一句说, “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 ,说明贾诩并不是段颖的外孙,这只不过是情急之下哄骗敌人的托词,因此选项 B 错误。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

32、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1)句“或、胡、去” 。 (2)句 “既、东、师”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八、 【2018 年中考山东烟台卷】文言文阅读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堑而固,

33、攻不待冲降而拔,得贤之与失贤也。(节选自淮南子) ,略有增删)【注】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虞君:虞国国君。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渠:濠沟。攻不待冲降而拔: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车。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食不甘味 食之不能尽其材B越疆而去 去国怀乡,优许畏讥C故守不待渠堑而固 吾义固不杀人D得贤之与失贤也 贤于材人远矣7下面各句中的“以”与“晋赂虞君以宝玉酸马”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扶苏以数谏故 B徐以杓酌油沥之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皆以美于徐公8选文中划线句子会让你联想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_, _。 ”两句。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4、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10文段中人物描写着墨不多,形象鲜明。请简要说说下面两个人物的特点。 (1)虞君:_(2)宫之奇:_【答案】6B7B 8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39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 10 (1) (1)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2) (2)贤能【解析】6试题分析:B 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都是“离开”之意。A 前者“吃” ,后者通“饲” 。C 前者“牢固” ,后者“坚决” 。D 前者“人才” ,后者“胜过、超过” 。点睛: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

35、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7试题分析:B 句中的“以”与“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中的“以”字意义相同。都是“用”之意。A 因为。C 把。D 认为。8试题分析: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溪” “威”等字词的书写。10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译文:无。九、 【2018 年中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余在直时最贫,一貂帽

36、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呜呼!此意尤可感已。【注释】直:同“值” ,当值,值勤。蝟:今作“猬” ,刺猬。已:语气词。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而极爱才(_) (2)嘱易新帽过年(_)8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 (我)正缺钱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 (我)资历不够14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9对我“依然旧帽” ,公的表现是“_” ;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 ,这里的“此意”是指

37、_。【答案】7 (1) (1)很(非常) (2) (2)换(更换)8A 9 (1)一笑不复言 (2)傅文忠对我的尊重和体恤【解析】7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判断字词释义。极:很(非常) ;易:换(更换)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省略句)的翻译,补出主语“我” ,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句中重点词语有“时” “残腊卒岁” “资”等词。9本题考查学生的筛选文言文的

38、信息及概括能力。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由原文“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可知第一个空填“一笑不复言” ;“此意”应结合全文来理解,由“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可知傅文忠对我很是体恤,由“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公一笑不复言”可知傅文忠对我很尊重。十、 【2018 年中考四川凉山州卷】张良奇遇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39、”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尝:_(2)有一老父,衣褐 衣:_ (3)良因怪之 因:_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父去里所,复还,日:“孺子可教矣!”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15

40、11结合张良的奇遇,概括分析老人这样做的原因。【答案】9 (1)曾经 (2)穿(着) (3)以此为 10 (1)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 (2)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的说:“应该像这样。 ” 11老人这样做是为了检验张良是不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诚实守信的人。【解析】选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参考译文:张良曾经有空闲,从容地在下邳桥上信步闲游。有一老人,穿着麻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鞋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拿鞋!”张良很惊讶,想打他,因为他老了,勉强忍着气到桥下捡来了鞋。老人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想)已经给他捡了鞋,

41、就跪着给他穿上了,老人伸着脚承受, (而后)笑着离开了。张良很惊奇,目送老人走了一里左右,老人又回来了,说道:“小伙子值得教导。过五天,天刚亮的时候,和我在这儿相会。 ”张良因此觉得奇怪,跪着回答:“好。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去到桥上,老人已经先到了, (老人)发火说:“同老年人约会, (却)晚来,为什么?” (说罢)就走, (嘱咐)说:“五天以后早早相会!”五天后鸡叫头遍,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儿)了,又发怒说:“又来晚了,为什么?” (说罢就)走了, (嘱咐)说:“过五天,再早点来。 ”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 ”于是拿出一册书说:“读了这

42、册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后,将应验。十三年(后) ,你去看望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那就是我。 ” (说完)就走了,没有说别的,没有再见面。天亮后, (张良)看那册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

43、整,达到词达句顺。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细读文本,正确翻译后即可分析作答。这个老人屡次刁难张良,是为了考验他。 “孺子!下取履” “履我”是想考验张良是否有爱心;“后五日早会” “后五日复早来”是想检验张良是否讲诚信,是否有耐心。十一、 【2018 年中考四川眉山卷】课外文言文阅读16猩猩嗜酒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

44、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注:麓:山脚下。醴尊:醴,甜酒。尊同“樽” ,酒杯。履:鞋。属:zh,连接。差:ch,稍微,比较。唇吻:指嘴。爵:古代的一种酒杯。蹈藉:践踏。就挚:被拘囚。絷 zh,拴,捆。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1)兽之好酒者也_(2)骂而去之_(3)不胜其唇吻之甘也_(4)恶其为诱也_26翻译下列句子。(1)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2)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27读了短文,你受到什么启示?【答案】25 (1) (1)酒:喝酒。 (2) (2)去:离开。 (3) (3)胜:

45、能忍受。 (4)(4)恶:厌恶。 26 (1)编了很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 (2)可是最终免不了一死,是贪婪造成的。 27 “贪婪者没有好下场”或“要想取之,必先与分,意近即可。 【解析】25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2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把握文言文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要全面理解短文1

46、7的主要内容,结合作者传达的思想进行分析即可。这则故事讲述了猩猩因“贪”终不能抵挡住诱惑醉酒被抓,告诫人们:贪婪者没有好下场。这可以从“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看出来。参考译文:猩猩嗜酒猩猩是一种喜欢喝酒的野兽。山脚下的人摆下装满甜酒的酒壶,旁边放着大大小小的酒杯。同时还编了许多草鞋,把它们勾连编缀起来,放在道路旁边。猩猩一看,就知道这都是引诱自己上当的,它们还知道设这些圈套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父母祖先,便一一指名骂起来。可是骂完以后,有的猩猩就对同伴说:“为什么不去稍微尝它一点呢?不过要小心,千万不要多喝了!”于是就一同拿起小杯来喝。喝完了,还一边骂着一边把酒杯扔掉。可是过了一会儿,又拿起比较大的酒杯来喝。喝完了,又骂着把酒杯扔掉。这样重复多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