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法.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0710341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自然保护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法.ppt(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然保护法自然保护法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什么是自然保护一、什么是自然保护一、什么是自然保护一、什么是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即保护人类生活其中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自然保护即保护人类生活其中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自然保护即保护人类生活其中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自然保护即保护人类生活其中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之免遭破坏。(源,使之免遭破坏。(源,使之免遭破坏。(源,使之免遭破坏。(19871987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二、自然保护法二、自然保护法二、自然保护法二、自然保护法(一)自然保护法的概念(一)自然保护法的概念(一)自然保护法的概念(一)自然保护法的概念自然

2、保护法,是指国家对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行自然保护法,是指国家对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行自然保护法,是指国家对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行自然保护法,是指国家对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实行控制,以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或防止生物多为实行控制,以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或防止生物多为实行控制,以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或防止生物多为实行控制,以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或防止生物多样性被破坏为目的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样性被破坏为目的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样性被破坏为目的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样性被破坏为目的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分类(二)分类(二)分类(二)分类1 1、生态保护法:以防止人为原因造成生态系统破环、生态保护

3、法:以防止人为原因造成生态系统破环、生态保护法:以防止人为原因造成生态系统破环、生态保护法:以防止人为原因造成生态系统破环,以保存生物多样性为目的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以保存生物多样性为目的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以保存生物多样性为目的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以保存生物多样性为目的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总称。总称。总称。2 2、自然资源法:它是指调整人们在资源资源的开发、自然资源法:它是指调整人们在资源资源的开发、自然资源法:它是指调整人们在资源资源的开发、自然资源法:它是指调整人们在资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利用、保护和管理过

4、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生态保护法: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态系生态保护法: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态系生态保护法: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态系生态保护法: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间存在的内在的生态价值,统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间存在的内在的生态价值,统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间存在的内在的生态价值,统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间存在的内在的生态价值,并且在此基础上探索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在深层次并且在此基础上探索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在深层次并且在此基础上探索人

5、与自然生态系统在深层次并且在此基础上探索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在深层次上的外在与内在联系,从而发现人类对自然资源上的外在与内在联系,从而发现人类对自然资源上的外在与内在联系,从而发现人类对自然资源上的外在与内在联系,从而发现人类对自然资源予以用寻、予以用寻、予以用寻、予以用寻、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三)立法目的(三)立法目的生态保护法: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生态保护法:强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间存在的护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间存在的内在的生态价值,并且在此基础上探索人内在的生态价值,并且在此基础上探索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在深层

6、次上的外在与内在与自然生态系统在深层次上的外在与内在联系,从而发现人类对自然资源予以用寻、联系,从而发现人类对自然资源予以用寻、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自然资源法并不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自然资源法并不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价值,它强调的是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外为价值,它强调的是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外在的经济价值,它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的直在的经济价值,它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的直接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中自然资源得以为接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中自然资源得以为人类永续利用的价值,通过自然资源保护人类永续利用的价值,通过自然资源保护的反射利益达到其间接目的,即保护生态的反射利益达到其间接目的,即保护生态的价

7、值。的价值。(四)中国自然保护的对象和目标(四)中国自然保护的对象和目标自然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给当代和后代人类建立自然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给当代和后代人类建立自然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给当代和后代人类建立自然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给当代和后代人类建立最适宜的生活、工作和生产条件,以保证经济的最适宜的生活、工作和生产条件,以保证经济的最适宜的生活、工作和生产条件,以保证经济的最适宜的生活、工作和生产条件,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繁荣进步,它主要是通过对自然持续发展社会的繁荣进步,它主要是通过对自然持续发展社会的繁荣进步,它主要是通过对自然持续发展社会的繁荣进步,它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采取一系列的合

8、理管理措施来实现的。资源和环境采取一系列的合理管理措施来实现的。资源和环境采取一系列的合理管理措施来实现的。资源和环境采取一系列的合理管理措施来实现的。目标目标目标目标1 1、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使其免遭破环和污染系统,使其免遭破环和污染系统,使其免遭破环和污染系统,使其免遭破环和污染2 2、保证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保证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保证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保证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3 3、保存生物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保存生物物种的遗传

9、多样性、保存生物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保存生物物种的遗传多样性4 4、保留自然历史纪念物(瀑布、火山口、陨石、地、保留自然历史纪念物(瀑布、火山口、陨石、地、保留自然历史纪念物(瀑布、火山口、陨石、地、保留自然历史纪念物(瀑布、火山口、陨石、地层剖面、生物化石以及古树名木)层剖面、生物化石以及古树名木)层剖面、生物化石以及古树名木)层剖面、生物化石以及古树名木)第二节第二节 生态保护法生态保护法一、概述一、概述(一)立法概况(一)立法概况目前,各国生态(自然)保护立法的保护目前,各国生态(自然)保护立法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自然区域和物种两大类,对象,主要包括自然区域和物种两大类,为此各国的生态保护

10、法律也主要包括自然为此各国的生态保护法律也主要包括自然区域的法律保护和物种的法律保护两方面,区域的法律保护和物种的法律保护两方面,主要涉及地域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主要涉及地域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河流湖泊保护以及自然文化遗迹和景观舒河流湖泊保护以及自然文化遗迹和景观舒适等内容。适等内容。(二)生态保护法的立法目的(二)生态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域污染防治立法目的不同的是,生态保护立域污染防治立法目的不同的是,生态保护立法是以保全一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物种为目法是以保全一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物种为目的,对需要保护的地域和物种通过法律确立的,对需要保护的地域和物种通过法律确立地域或者物种指定制,对在指

11、定地域范围内地域或者物种指定制,对在指定地域范围内的各种开发利用行为实行限制或者禁止,对的各种开发利用行为实行限制或者禁止,对指定物种采取特别措施予以保护。所以,生指定物种采取特别措施予以保护。所以,生态保护法的目标是保存既已形成的自然环境态保护法的目标是保存既已形成的自然环境地域以及珍惜的野生动物。地域以及珍惜的野生动物。(三)生态保护法的几个重要概念(三)生态保护法的几个重要概念(三)生态保护法的几个重要概念(三)生态保护法的几个重要概念1 1、保持和保存的法律原则、保持和保存的法律原则、保持和保存的法律原则、保持和保存的法律原则 保持、保存、持续利用、恢复和自然环境的改善保持、保存、持续

12、利用、恢复和自然环境的改善保持、保存、持续利用、恢复和自然环境的改善保持、保存、持续利用、恢复和自然环境的改善(1 1)保持的目的是保持自然环境要素经常处于可供)保持的目的是保持自然环境要素经常处于可供)保持的目的是保持自然环境要素经常处于可供)保持的目的是保持自然环境要素经常处于可供人类持续利用的状态,而保存的目的则是保存生人类持续利用的状态,而保存的目的则是保存生人类持续利用的状态,而保存的目的则是保存生人类持续利用的状态,而保存的目的则是保存生态系统,自然界其他历史或人文古迹处于原始的态系统,自然界其他历史或人文古迹处于原始的态系统,自然界其他历史或人文古迹处于原始的态系统,自然界其他历

13、史或人文古迹处于原始的状态。状态。状态。状态。(2 2)生态保护的重点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生态保护的重点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生态保护的重点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生态保护的重点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自然的原始状态,防止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自然的原始状态,防止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自然的原始状态,防止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自然的原始状态,防止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和破环。不良的影响和破环。不良的影响和破环。不良的影响和破环。(3 3)在保持的原则下,人类可以对自然界以及生态)在保持的原则下,人类可以对自然界以及生态)在保持的原则下,人类可以对自然界以及生态)在

14、保持的原则下,人类可以对自然界以及生态进行非开发或者生产性的利用,如休闲、运动、进行非开发或者生产性的利用,如休闲、运动、进行非开发或者生产性的利用,如休闲、运动、进行非开发或者生产性的利用,如休闲、运动、娱乐、观光等活动;娱乐、观光等活动;娱乐、观光等活动;娱乐、观光等活动;在保存的原则下,非为科学研究不允许人类对自然在保存的原则下,非为科学研究不允许人类对自然在保存的原则下,非为科学研究不允许人类对自然在保存的原则下,非为科学研究不允许人类对自然界以及生态进行一般性利用,包括人类对自然界界以及生态进行一般性利用,包括人类对自然界界以及生态进行一般性利用,包括人类对自然界界以及生态进行一般性

15、利用,包括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的所谓进行的所谓进行的所谓进行的所谓“养护养护养护养护”等工作。等工作。等工作。等工作。2 2 2 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1 1 1 1)内涵)内涵)内涵)内涵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之间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及物种栖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之间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及物种栖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之间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及物种栖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之间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及物种栖息地的生态复杂性,它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息地的生态复杂性,它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息地的生态复杂性,它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息地的生态复杂性,它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植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所构成的综合体。

16、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所构成的综合体。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所构成的综合体。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所构成的综合体。(2 2 2 2)构成)构成)构成)构成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种类的丰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种类的丰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种类的丰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遗传多样性是富性,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遗传多样性是富性,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遗传多样性是富性,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遗传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

17、的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水平上遗基因多样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水平上遗基因多样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水平上遗基因多样性,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水平上遗传变异度,它是生命进化、物种分化的基础;生态传变异度,它是生命进化、物种分化的基础;生态传变异度,它是生命进化、物种分化的基础;生态传变异度,它是生命进化、物种分化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森林、草原、荒漠、农田、湿地和系统多样性是指森林、草原、荒漠、农田、湿地和系统多样性是指森林、草原、荒漠、农田、湿地和系统多样性是指森林、草原、

18、荒漠、农田、湿地和海洋以及竹林和灌丛等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特性。海洋以及竹林和灌丛等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特性。海洋以及竹林和灌丛等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特性。海洋以及竹林和灌丛等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特性。二、野生生物二、野生生物野生生物包括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两大类。野生生物包括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两大类。对野生生物的保护属于物种保护的范畴,对野生生物的保护属于物种保护的范畴,而非仅仅指经济价值意义上的资源保护。而非仅仅指经济价值意义上的资源保护。(一)野生动物(一)野生动物1、野生动物保护及其立法、野生动物保护及其立法(1)野生动物的内涵)野生动物的内涵一般意义上,野生动物是指非人工驯养、在一般意义上,野生动物是

19、指非人工驯养、在自然状态下生存的各种动物。自然状态下生存的各种动物。我国法律上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我国法律上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生动物。按其保护程度,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按其保护程度,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非重点保护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列入国家重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而被加以特殊保护的动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而被加以特殊

20、保护的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这类野生动物通常是珍贵、濒危生动物。这类野生动物通常是珍贵、濒危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物。(2 2)立法)立法为了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发为了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我国于衡,我国于19881988年年1111月制定了月制定了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法,该法于,该法于20042004年年8 8月作了小的修改。月作了小的修改。第第2626条第条第2 2款款“建

21、立对外国人开放的猎捕场所,建立对外国人开放的猎捕场所,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修改为,修改为“建立对外国人开放的猎捕场建立对外国人开放的猎捕场所,应当报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所,应当报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2 2、基本规定、基本规定(1 1)野生动物权属规定)野生动物权属规定野生动物属于国家所有。野生动物属于国家所有。第三条第三条 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2)(2)野生动物保护的方

22、针野生动物保护的方针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第四条野生动物科学研究(第四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8 8)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护。(9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

23、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5 5)为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为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国家实行野生动物资源规划制度(国家实行野生动物资源规划制度(6 6)(3 3 3 3)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第一、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制第一、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制第一、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制第一、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制实行重点把偶野生动物名录制实行重点把偶野生动物名录制实行重点把偶野生动物名录制实行重点把偶野生动物名录制将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野生动物和将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野生动物和将国家重点

24、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野生动物和将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二、自然保护区制度第二、自然保护区制度第二、自然保护区制度第二、自然保护区制度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

25、部门和省、自治区、直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

26、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管理。境的保护管理。境的保护管理。境的保护管理。(10101010)违反本法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国家违反本法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国家违反本法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国家违反本法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

27、,限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以罚款。期恢复原状,处以罚款。期恢复原状,处以罚款。期恢复原状,处以罚款。(34343434)第三、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实行监视性保护措第三、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实行监视性保护措第三、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实行监视性保护措第三、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实行监视性保护措施施施施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监视、监测环境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监视、监测环境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监视、监测环境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监视、监测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由于环境影响对野生动物造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由于环境影响对野生动物造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28、由于环境影响对野生动物造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由于环境影响对野生动物造成危害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成危害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成危害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成危害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1111)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威胁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当地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拯救措施。(时,当地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拯救措施。(1313)第四、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第四、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第四、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第四、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因保护国家和

29、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1414)(4 4 4 4)野生动物管理制度)野生动物管理制度)野生动物管理制度)野生动物管理制度A A A A、陆生野生动物、陆生野生动

30、物、陆生野生动物、陆生野生动物第一,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并定期组织对野生第一,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并定期组织对野生第一,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并定期组织对野生第一,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并定期组织对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动物资源的调查(动物资源的调查(动物资源的调查(15151515)目前,中国的野生动物资源普查工作每目前,中国的野生动物资源普查工作每目前,中国的野生动物资源普查工作每目前,中国的野生动物资源普查工作每10101010年进行一年进行一年进行一年进行一次次次次第二,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应当第二,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应当第二,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

31、动物的,应当第二,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持有许可证(持有许可证(持有许可证(17171717)第三,规定捕杀野生动物的禁限措施。第三,规定捕杀野生动物的禁限措施。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护野生动物的,

32、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捕证。(16)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1818)猎捕者应当按照特许猎捕证、狩猎证规定的种类、猎捕者应当按照特许猎捕证、狩猎证规定的种类、猎捕者应当按照特许猎捕证、狩猎证规定的种类、猎捕者应当按照特许猎捕证、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和期限进行猎捕数量、地点和期限进行猎捕数量、地点和期限进行猎捕数量、地点和期限进行猎捕 (19191919)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毒药、炸药进行猎捕。

33、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毒药、炸药进行猎捕。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毒药、炸药进行猎捕。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毒药、炸药进行猎捕。(21212121)。)。)。)。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

34、法所得,处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32323232)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狩猎证或者未按狩猎证规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狩猎证或者未按狩猎证规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狩猎证或者未按狩猎证规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狩猎证或者未按狩猎证规定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定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

35、门没定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定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可以没收猎收猎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可以没收猎收猎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可以没收猎收猎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可以没收猎捕工具,吊销狩猎证。捕工具,吊销狩猎证。捕工具,吊销狩猎证。捕工具,吊销狩猎证。(33333333)第四、对野生动物贸易实行管制,禁止任何人出第四、对野生动物贸易实行管制,禁止任何人出第四、对野生动物贸易实行管制,禁止任何人出第四、对野生动物贸易实行管制,禁止任何人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

36、品。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需要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需要务院野生动物行政

37、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需要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和

38、个人可以凭驯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凭驯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凭驯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凭驯养繁殖许可证向政府指定的收购单位,按照规定出售国家养繁殖许可证向政府指定的收购单位,按照规定出售国家养繁殖许可证向政府指定的收购单位,按照规定出售国家养繁殖许可证向政府指定的收购单位,按照规定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22222222)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县境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产品出

39、县境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的单位批准。(2323)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进出口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所限制进出口进出口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所限制进出口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批准,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批准,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并取得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核发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海关凭允许进出口的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海关凭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查验放行。证明书查验

40、放行。(2424)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2727)第五,对在我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相关行为第五,对在我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相关行为的境外人员的管理的境外人员的管理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或者在野外拍摄电影、录像,进行野外考察或者在野外拍摄电影、录像,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必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授权的单位批准。建立对外国人开放的猎捕场所,应当报国务建立对外国人开放的猎捕场所,应当报国务院

41、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26)(三)野生植物保护法(三)野生植物保护法1 1 1 1、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适用的野生动物,是指原生地天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适用的野生动物,是指原生地天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适用的野生动物,是指原生地天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适用的野生动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然生长的珍贵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长并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经济、科学研究

42、、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经济、科学研究、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植物,药用野生植物和城市园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药用野生植物和城市园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药用野生植物和城市园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药用野生植物和城市园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野生植物的保护,同时适用有关法律、行胜区的野生植物的保护,同时适用有关法律、行胜区的野生植物的保护,同时适用有关法律、行胜区的野生植物的保护,同时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政法规。政法规。政法规。2 2 2 2、立法状况、立法状况、立法状况、立法状况(1 1 1 1)1987198719871987年国务院年国务院年国务院年国务院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野

43、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2)1994(2)1994年年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3)1996(3)1996年年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4)1997(4)1997年年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5)2002(5)2002年年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3 3、重要内容、重要内容(1 1)权属)权属国家所有国家所有(2 2 2 2)监督管理体制)监督管理体制)监督管理体制)监督管理体制第八条第八条第八条第八条 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林区内野生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林区内野生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

44、全国林区内野生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林区内野生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其他野生植物的监督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其他野生植物的监督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其他野生植物的监督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其他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管理工作。管理工作。国务院建设行政部门负责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国务院建设行政部门负责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国务院建设行政部门负责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国务院建设行政部门负责城市园

45、林、风景名胜区内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部内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部内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部内野、生植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全国野生植物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和监督。门负责对全国野生植物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和监督。门负责对全国野生植物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和监督。门负责对全国野生植物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和监督。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野生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野生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野生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植物保护工作。植物保护工作。植物保护

46、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野生植物管理工作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野生植物管理工作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野生植物管理工作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野生植物管理工作的部门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部门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部门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部门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规定。据当地具体情况规定。据当地具体情况规定。据当地具体情况规定。(3 3 3 3)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制度和分级保护制度)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制度和分级保护制度)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制度和分级保护制度)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制度和分级保

47、护制度第十条第十条第十条第十条 野生植物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野生植物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野生植物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野生植物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物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物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物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48、,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植物名录,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植物名录,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植物名录,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环境保护、建设等有关部门制定,部门)商国务院环境保护、建设等有关部门制定,部门)商国务院环境保护、建设等有关部门制定,部门)商国务院环境保护、建设等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报国务院批准公布。报国务院批准公布。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

49、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保护的野生植植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保护的野生植植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保护的野生植植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保护的野生植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

50、院备案。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4 4 4 4)野生植物资源档案制度)野生植物资源档案制度)野生植物资源档案制度)野生植物资源档案制度第十五条第十五条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国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国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国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档案。调查,建立资源档案。调查,建立资源档案。调查,建立资源档案。(5 5 5 5)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