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管理.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0704935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保护区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自然保护区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保护区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保护区管理.ppt(8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自然保护区的 概念、类型及作用自然保护区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学者都曾给自然保护区(或称国家公园、自然禁猎区等)下过定义。中国学者认为:自然保护区的概念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具体的特定的某一保护区,二是指所有具有保护性质的区域的总称,即各种保护区的总称。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一章第二条规定: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的、近自然的、半自然的、人工的以及破坏或退化后能够恢

2、复的生态系统;保护濒危、孑遗、珍稀的遗传物种资源;保护山地、河流、水源;保护国家和地方公园及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1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物型生物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自然历史遗迹型自然历史遗迹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型自然风景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按保护广度,可分为:全面保护对象(保护生态系统);部分保护对象(保护遗传资源);特别保护对象(保护濒危、孑遗物种等)。2自然保护区类型的划分依据在国际上,世界保护联盟在专文“保护区的类型、目标和标准”中论述了10种类型:科研保护区(scientific res

3、erves)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s)自然遗迹(natural monuments)自然管护区(nature conservation reserves)资源保护区(resources reserves)保护景观(protected landscapes)人文保护区(anthropological reserves)多功能保护区(multiple use management areas)生物圈保护区(biosphere reserves)世界遗产地(world heritage sites)3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在我国,根据主要保护对象,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以下三个类别九个类型。第一类

4、别是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主要以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第二类别是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主要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第三类别是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主要以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等作为保护对象。类类 型型数数 量(个)量(个)面面 积(万公顷)积(万公顷)19951995年底年底19971997年底年底19951995年底年底19971997年底年底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生态系统类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3813814194191463.751463.751556.181556.18 草原与

5、草甸生态系统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17172020131.99131.99197.19197.19 荒漠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8 87 73014.693014.693006.723006.72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统28286161145.22145.22257.40257.40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2525262637.6537.6551.0151.01野生生物类野生生物类 野生动物野生动物2292292582582280.142280.142475.242475.24 野生植物野生植物67677777103.41103.41131.69131.69自然遗迹

6、类自然遗迹类 地质遗迹地质遗迹4343515113.4813.4821.3621.36 古生物遗迹古生物遗迹1 17 70.340.341.111.11合合 计计7997999269267190.677190.677697.907697.90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森林植被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草原植被及其生境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荒漠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共同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

7、区。主要保护海洋、海岸生物与其生境共同形成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第一类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陆湿地和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平原野生生物特有基因库”三江自然保护区海洋和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野生动物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动物和重要经济动物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野生植物类型自然

8、保护区。主要保护野生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和重要经济植物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第二类别地质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特殊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奇特地质景观、珍稀矿物、奇泉、瀑布、地质灾害遗迹等。古生物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古人类、古生物化石产地和活动遗迹等。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第三类别在各种自然地带保留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被划为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的天然生态系统或景观地段,则是极为珍贵的自然界的原始“本底”。它们可以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影响的优劣,同时也对探讨某些地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发展规律,以便人类建立合理的、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提供启迪。1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

9、的天然“本底”自然保护区正是为人类保存了这些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特别是对一些濒危和珍稀的物种的继续生存和繁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此意义上说,自然保护区保存的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资源将是人类未来的财富和资源。2各种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自然保护区保持着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这为进行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及资源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成为设立在大自然中的天然实验室。3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教学实习场所除少数绝对保护地域外,一般自然保护区都可以接纳一定数量的青少年、学生和旅游者到自然保护区来参观和游览。通过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景观、展览馆及各

10、种视听材料以及精心设计的导游路线等,可使参观者极大提高环境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4向广大公民进行自然保护和环境教育的活的博物馆和讲坛由于自然保护区通常都保存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珍贵的动植物或地质剖面、火山遗迹等,对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自然保护区,更是游客向往之地。在不破坏自然保护区的条件下,划出一定范围,有限制地开展旅游事业,可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仅享受到自然界的美,而且也受到了一定的环境教育。这种把寓教育于其中的旅游事业已经在许多国家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5某些自然保护区可为旅游提供一定的场地在一些河流的源头、上游建立的保护区,在

11、重要的公路、铁路的两侧建立的防风林或防沙林,是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特殊类型。它们可以直接起到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在一些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更具有重要的意义。6在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作用 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我国于1956年在广东省鼎湖山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飞速发展应该说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2004年底,全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194个,其中国家级226个、省级733个、市级396个、县级83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中陆地面积13795万hm2,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14.

12、8,另有自然保护区海域面积603.05万hm2。广东省鼎湖山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2004在我国众多自然保护区中,吉林长白山、四川卧龙、贵州梵净山、湖北神农架、广东鼎湖山、福建武夷山、新疆博格达峰、内蒙古锡林郭勒等21处自然保护区加入了国际生物圈保护组织。吉林向海、黑龙江扎龙、湖南洞庭湖、江西翻阳湖、青海鸟岛、海南东寨港等21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福建武夷山 吉林长白山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宝库 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诗画境地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侯鸟乐园1371105642241965350137912212710126199968.58

13、52.832.11.29.82.6525.0618.966.16.355.051.31009665.822958.24338.13843.182391.83134.474572.534345.76226.77159.711544.6914398.0567.1320.552.3526.6916.610.9331.7630.181.581.110.80.31100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 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生物类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自然遗迹类地质遗迹类型古生物遗迹类型合 计 类 型数 量面 积数量/个占总数/%面积/

14、104hm2占总面积/%另外,截至2004年,我国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71处,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其中,已有长城八达岭、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泰山、黄山、武夷山、武陵源、武当山、青城山-都江堰、峨嵋山-乐山大佛、黄龙、九寨沟、庐山12处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定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另外,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建各类森林公园1771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总数达到565处,成为世界上森林公园数量最多的国家,总面积超过300万hm2。这些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在广义上也属于自然保护区的范畴,它们一方面通过开展旅游等活动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该地区的自然

15、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二、自然保护区管理 的主要途径与内容自然保护区管理自然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经济法律治安行政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系分为中央、地方和自然保护区三级。中央一级主要负责制定和发布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宏观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管理。地方人民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是二级管理层次,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中央制定的关于自然保护区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具体监督指导基层管理机制的管理工作。基层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是第三级层次,它的职责是在所管辖的自然保护区内具体实施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央一级地方一级基层具体实施建设和管理工作贯彻行中央,具体监督指导基层负责制定

16、和发布方针法律政策,负责宏观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管理决策领导机构职能管理部门基 层 管 理 机 构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行政管理系统宣传教育、基本建设、人事财务、办公室等科研科普管理系统科研科、科研所、监测站、博物馆等公安保卫管理系统管理处、管理站、公安派出所等开发经营管理系统种植、养殖场、加工厂、旅游管理、开发贸易等从法律角度来看,自然保护区是依法建立起来的享有被法律保护的地域。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对自然保护进行建设和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另外,还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以及各地方、各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现状、面积大小等实

17、际情况,制定出地方性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法规和条例。这些管理法规和条例必须明确规定自然保护区的性质,保护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确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的职责,以及旅游、经营开发必须服从保护的原则,并提出加强保护的具体措施。为保证法制管理的顺利进行,自然护区要建立执法的专门机构,配置执法人员,行使对自然保护区的治安与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是任何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因为它将直接关系到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和价值。因此,自然保护区资源开发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开发利用活动必须严格限制在实验区范围内;严禁各种破坏自然资源和景观的开发活动;采集、驯养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应经有关部门批准

18、;要综合考虑开发项目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能过分强调经济效益;任何开发利用活动都应缴纳管理费和资源补偿费。自然区必须注意协调与当地居民关系:要照顾到当地人民的传统利益。吸收当地人民参加保护区管理。引导当地人民开发新的致富道路。加强与当地政府配合,实施联营管理。政府人民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法1 1自然保护区的区划自然保护区的区划自然保护区区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个好的区划,既能反映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又能使自然保护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比较合理,形成体系完整的大自然保护网,并与世界大自然保护网衔接起来。自然保护区区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建议采用的“生物地理分类

19、和由此演变出来较详细的国家(或地区)分类法”。另一种是以自然区划理论为基础的分类法。由于我国自然区划工作开展早,理论和方法的基础都比较好,因此我国自然保护区区划中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这种分类法将我国划分为8个区域,14个气候带和若干个自然综合体及其生态系统。保护区分区保护区分区植被区划植被区划动物区系动物区系东北山地平原区东北山地平原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古北界,东古北界,东北区北区蒙新高原荒漠区蒙新高原荒漠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古北界,蒙古北界,蒙新区新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古北界,华古北

20、界,华北区北区青藏高原高寒区青藏高原高寒区青藏高原高山草甸,草青藏高原高山草甸,草原,高寒荒漠原,高寒荒漠古北界,青古北界,青藏区藏区西南高山峡谷区西南高山峡谷区青藏高原山地,森林,青藏高原山地,森林,高寒荒漠高寒荒漠东洋界,西东洋界,西南区南区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中南西部山地丘陵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部)部)东洋界,华东洋界,华中区中区华东丘陵平原区华东丘陵平原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部)部)东洋界,华东洋界,华东区东区华南低山丘陵区华南低山丘陵区热带季雨林,雨林热带季雨林,雨林东洋界,华东洋界,华南区南区2 2自然保护区宏观规划自然保护区宏观规划自然保护

21、区宏观规划是在区划的基础上,根据自然保护的要求和财力、物力的可能,规划在全国一定时期内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自然保护区宏观规划的原则主要有:按自然地带递变规律,对不同自然地带中有代表性的自然综合体及其生态系统,选择合适地区建立保护区。同时也要注意到一些特殊意义的过渡地带,对重点类型不遗漏,同性质同类型尽量不重叠。对具有典型性、稀有性、脆弱性、实用性等特定对象所在地设置保护区,首先应考虑我国典型和濒危的生态系统和国家公布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公布区,及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景区等。既要选择具有原始类型特征的典型的自然综合体及其生态系统或自然资源,也要选择已经开发,生态环境已

22、遭破坏,但加以保护仍能恢复的典型地区。规划保护区的面积大小要适中,边界要明确,既能反映种类资源与生境的空间组合规律,保持保护对象的整体性,又能照顾到当地实际生产的需要。规划应有明确的阶段发展目标,要根据国家建设的整体规划,创造条件,积极稳妥地建设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规划是指根据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与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状况、保护对象以及保护工程建设的需要,制定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总体发展方向、规模布局、保护措施的配置和制度等方面的规划。它为实现自然保护区不同阶段的发展计划,落实各项具体措施,筹措经费和培养技术力量等管理目标服务,是促进自然保护区改善面貌、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 要战略措施。1 1自然保

23、护区规划目标的确立自然保护区规划目标的确立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目标要显示出自然保护区在某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以及将要达到的管护水平和标准,它体现了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战略意图,也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依据。从类型上分,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目标可分从类型上分,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目标可分为总体发展目标和建设、保护、科研、开发经营为总体发展目标和建设、保护、科研、开发经营等具体发展目标;从时间上分,可分为近期目标、等具体发展目标;从时间上分,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其年限也可与国民经济发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其年限也可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相结合。展计划相结合。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规划目标规划目标总体发

24、展总体发展建设建设保护保护科研科研开发经营开发经营近期目标近期目标中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远期目标国国民民经经济济发发展展计计划划保护保护科研科研 2.2.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原则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原则 贯彻“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自然保护工作方针。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原则,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除以保护资源与环境为主要任务外,还须结合科研、监测、经营开发、教育和旅游等。自然保护区和发展要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结合。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体现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的统一。3 3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内容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内容包括:总体规划,

25、部门规划。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况、总体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要达到的目标,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结构与布局,制定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管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经营开发、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部门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功能区规划、土部门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保护工程规划、法制建设规划、科地利用规划、保护工程规划、法制建设规划、科研规划、经营开发规划、行政管理规划、投资与研规划、经营开发规划、行政管理规划、投资与效益规划,以及各部门所管辖的具体业务活动规效益规划,以及各部门所管辖的具体业务活动规划,如基建、旅游工程、工程人员编制、财务管划,如基建、旅

26、游工程、工程人员编制、财务管理等规划。理等规划。“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圈保护区”的概念特别强调保护与持的概念特别强调保护与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求通过保护自然资源而使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要求通过保护自然资源而使其能够持续发展;注重把自然保护与科学研究、其能够持续发展;注重把自然保护与科学研究、环境监测、示范、环境教育与当地人民的参与结环境监测、示范、环境教育与当地人民的参与结合起来;强调生物圈保护区的建立不仅要为提高合起来;强调生物圈保护区的建立不仅要为提高当地人民的环境意识提供普及教育的机会和场所,当地人民的环境意识提供普及教育的机会和场所,而且要使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受益。而且要使当地人民的生活生

27、产受益。自然自然保护区自然自然保护区科学工作者科学工作者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决策人员决策人员当地群众当地群众保护与持续发展保护与持续发展保护与持续发展保护与持续发展缓缓冲冲区区实实验验区区中国中国用生物圈概念用生物圈概念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建设和管理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建设和管理核核心心区区NO1 1核心区核心区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最重要的区域,是未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最重要的区域,是未受人类干扰或仅受最低限度干扰的、具有典型性、受人类干扰或仅受最低限度干扰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好的地方以及珍代表性、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最好的地方以及珍稀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核心区的主要任务是保稀动

28、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核心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生态系统尽量不受人为干扰,使其在自然状态护生态系统尽量不受人为干扰,使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更新和繁衍,保持其生物多样性,成为所下进行更新和繁衍,保持其生物多样性,成为所在地区的一个遗传基因库。在地区的一个遗传基因库。2 2缓冲区缓冲区缓冲区一般位于核心区的外围,可以包括一缓冲区一般位于核心区的外围,可以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的生态系统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次部分原生性的生态系统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次生生态系统,也可包括一些人工生态系统。缓冲生生态系统,也可包括一些人工生态系统。缓冲区一方面可以防止核心区受到外界的影响和破坏,区一方面可以防止核心区受到外界的影响和破

29、坏,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不破坏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不破坏其群落环境的前提下,开展某些试验性或生产性其群落环境的前提下,开展某些试验性或生产性的科学试验研究。的科学试验研究。3 3实验区实验区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外围,包括部分原生或次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外围,包括部分原生或次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荒山荒地等,也包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荒山荒地等,也包括传统利用区和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区,它括传统利用区和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区,它的地域范围一般比较大。实验区可推动(执行)的地域范围一般比较大。实验区可推动(执行)生物圈保护区具有的许多特色功能,特别是发展生物

30、圈保护区具有的许多特色功能,特别是发展的功能。的功能。1 1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指标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指标对自然保护区及其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是对自然保护区及其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多样性多样性稀有性稀有性代表性代表性自然性自然性面积面积适宜性适宜性生存威胁生存威胁社会经社会经济价值济价值管理基础管理基础科研基础科研基础管理成效管理成效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评价指标评价指标2 2自然保护区评价的标准自然保护区评价的标准我国针对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及自然遗迹三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具体情况,在一套总的评价指标与标准下,适当进行修改调整,制定出三套评价标准,

31、同时兼顾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评价的差异性和可比性。自然保护区评价时,可以根据所制定的评价自然保护区评价时,可以根据所制定的评价指标、赋分标准和计算公式,由专家、管理官员指标、赋分标准和计算公式,由专家、管理官员或有关人员组成评审团进行评价。评审团成员宜或有关人员组成评审团进行评价。评审团成员宜在在2020人以上,成员还应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并人以上,成员还应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并具有评审经验和熟悉评审对象。评价以专家打分具有评审经验和熟悉评审对象。评价以专家打分的形式进行。生态系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的形式进行。生态系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表见下表。定量评价分值与模糊评价描述有如下表见下表。

32、定量评价分值与模糊评价描述有如下五级对应关系:得分在五级对应关系:得分在8585分到分到100100分之间为很好,分之间为很好,在在7070分到分到8585分之间为好,在分之间为好,在5555分到分到7070分之间为一分之间为一般,在般,在3535分到分到5555分之间为差,小于分之间为差,小于3535分为很差。分为很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表典型性 满分 15 得分脆弱性 满分15得分多样性 满分 10 得分稀有性 满分10得分自然性 满分 10 得分科学价值 满分 8得分面积适宜性 满分 8得分经济和社 满分 4得分建区状况 满分 6得分基础工作 满分 6得分管理条件 满分 8得分总分 满分 100得分会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