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气盆地与含油气系统(精品).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0700897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含油气盆地与含油气系统(精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含油气盆地与含油气系统(精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含油气盆地与含油气系统(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油气盆地与含油气系统(精品).ppt(6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hapter8含油气盆地与含油气系统含油气盆地与含油气系统(一)(一)(一)(一)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含油气盆地的概念 沉积盆地可以认为是沉积盆地可以认为是:在地球表面具有相当厚度沉:在地球表面具有相当厚度沉积物的一个构造单元。盆地中的沉积物可以来自一个方积物的一个构造单元。盆地中的沉积物可以来自一个方向或几个方向,但沉积物厚度应比周围地区大得多,因向或几个方向,但沉积物厚度应比周围地区大得多,因此有时可以在盆地周围找到岸线形迹,在沉积作用的同此有时可以在盆地周围找到岸线形迹,在沉积作用的同时具有下沉作用。时具有下沉作用。石油地质学主要是研究沉积盆地的地质学,因为

2、石石油地质学主要是研究沉积盆地的地质学,因为石油主要赋存于沉积盆地之中,没有盆地也就没有可能油主要赋存于沉积盆地之中,没有盆地也就没有可能去寻找石油。去寻找石油。因此,对盆地的研究是评价油气远景的因此,对盆地的研究是评价油气远景的基础。基础。构造盆地构造盆地是指受到后期构造作用改造而形成的盆是指受到后期构造作用改造而形成的盆地。其中沉积物厚度与周围比较起来没有明显差别,地。其中沉积物厚度与周围比较起来没有明显差别,实际上也就是封闭的区域向斜。实际上也就是封闭的区域向斜。地貌盆地地貌盆地是指陆地表面或洋底上的地形凹地,这是指陆地表面或洋底上的地形凹地,这种凹地可以有较厚沉积物,也可以只有少量沉积

3、物。种凹地可以有较厚沉积物,也可以只有少量沉积物。无论是沉积盆地、构造盆地或地貌盆地,无论是沉积盆地、构造盆地或地貌盆地,只要有只要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富集成为工业性油气藏时,则这过油气生成,并运移富集成为工业性油气藏时,则这类盆地统称为类盆地统称为“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盆地”。(二)(二)(二)(二)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和构造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和构造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和构造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和构造 含含油油气气盆盆地地通通常常是是某某一一地地质质时时期期发发生生的的地地壳壳上上的的一一种种沉沉降降地地区区,因因此此含含油油气气盆盆地地在在结结构构上上必必然然有有一一个个它它赖赖以以存存在在的的基基底底和和

4、限限制制其其范范围围的的周周边边,以以及及其其中中的的填填充充地地层层沉沉积积盖盖层层。又又因因为为含含油油气气盆盆地地是是在在地地壳壳演演变变过过程程中中发发生生和和发发展展的的,地地壳壳运运动动必必然然要要对对其其施施加加影影响响,使使 得得 含含 油油 气气 盆盆 地地 在在 构构 造造 上上 具具 有有 相相 应应 的的 特特 征征。1 1 1 1结构结构结构结构(1)(1)基底基底 盆地赖以存在的基础称为盆地的基底,又称盆盆地赖以存在的基础称为盆地的基底,又称盆地的底盘。含油气盆地的基底有时代和性质之分,含油气地的底盘。含油气盆地的基底有时代和性质之分,含油气盆地可以某一时代较老的沉

5、积岩系为基底,也可以古老的盆地可以某一时代较老的沉积岩系为基底,也可以古老的结晶变质岩系为基底,后者通常称之为结晶基底。结晶变质岩系为基底,后者通常称之为结晶基底。(2)(2)周边周边 盆地的周边即盆地的边界。盆地的周边即盆地的边界。盆地的周边一般是同盆地的周边一般是同与其基底时代、岩性和构造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古老岩系相与其基底时代、岩性和构造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古老岩系相接触,因而在含油气盆地的研究中通常借助其周边地质的接触,因而在含油气盆地的研究中通常借助其周边地质的研究来了解基底的结构和构造口盆地周边的形态比较复杂,研究来了解基底的结构和构造口盆地周边的形态比较复杂,因为盆地所依存的地壳构造形

6、态极为复杂,所以盆地的形因为盆地所依存的地壳构造形态极为复杂,所以盆地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状也是多种多样的。(3)(3)沉积盖层沉积盖层 盆地的盖层盆地的盖层(又称表层又称表层)就是盆地内覆于基底就是盆地内覆于基底之上的沉积岩层,所以通常称之为沉积盖层。之上的沉积岩层,所以通常称之为沉积盖层。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盆地是有时代属性的,某一地质时代的含油气盆地,沉积有相是有时代属性的,某一地质时代的含油气盆地,沉积有相应地质时期的沉积岩层并形成相应地质时代的生、储、盖应地质时期的沉积岩层并形成相应地质时代的生、储、盖组合。盆地虽然总体上是地壳上的沉降单元,但在其接受组合。盆地虽然总体上是地壳上的沉降

7、单元,但在其接受沉积的过程中又常表现为相对或升或降的振荡性活动。盆沉积的过程中又常表现为相对或升或降的振荡性活动。盆地从开始下降到上升结束为一个周期。盆地活动的周期性,地从开始下降到上升结束为一个周期。盆地活动的周期性,导致沉积物形成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旋回性沉积结构。导致沉积物形成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旋回性沉积结构。一个沉积旋回往往形成一套生、储、盖组合。一个含油气一个沉积旋回往往形成一套生、储、盖组合。一个含油气盆地可以只有一次周期性活动,构成一个沉积旋回并形成盆地可以只有一次周期性活动,构成一个沉积旋回并形成一套生、储、盖组合;也可以有多周期活动,带来沉积的一套生、储、盖组合;也可以有多

8、周期活动,带来沉积的多旋回性,形成上下叠置的一系列生、储、盖组合,成为多旋回性,形成上下叠置的一系列生、储、盖组合,成为多生油层系、多含油层系的沉积盆地。多生油层系、多含油层系的沉积盆地。可见盆地的沉积盖可见盆地的沉积盖层与盆地的发育历史息息相关。层与盆地的发育历史息息相关。沉积盖层与基底之间的接触关系可以是平行不整合或角度不整合。在同一地区可以有不同时代的盆地存在,即不同时代的沉积盖层上下叠置。而不同时期的沉积层之间常为平行不整合或角度不整合接触,从而可以划分出若干构造层。所谓构造层是指由不整合面(包括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分隔的一套连续岩层。它是地壳构造运动(水平或升降运动)的产物。一个

9、含油气盆地至少包括两个构造层,即基底和一个沉积盖层。盆地的基底、周边和沉积盖层是相互关联的盆地的基底、周边和沉积盖层是相互关联的。含油气盆地的基底有时代和性质之分,基底时代决定着盆地形成和其中盖层沉积的时期:基底性质决定着盆地形态和盖层构造。二者对盆地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盆地基底的时代,一般说来,最老者为前寒武纪。盆地基底时代凡属于或老于前寒武纪者,主要由变质程度较深的结晶岩石,如各种片麻岩、片岩和混合岩等组成,其性质一般是刚性的。这类盆地多位于地台之上,盆地的基底是地台基底的一部分,称为古老地台盆地。由于地台基底的这种刚性性质,使得这类含油气盆地一般都有较大的规模,形态上也大多

10、为圆一椭圆形;而周边为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形态多为长方形或菱形。沉积盖层厚度较小(通常20004000m,最厚可达50006000m),沉积层系以古生代地层为主,有时也发育有中、新生代地层。盆地的构造活动性也较小,盖层褶皱平缓,断裂不太发育。我国以结晶岩为基底的地台盆地有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南襄等盆地。还有以加里东褶皱、海西褶皱以及中生代褶皱为基底的盆地。这种不同时期的褶皱即是该时期地槽褶皱带的一部分。所以这类盆地多是在地槽褶皱带之上,位于褶皱带前缘或褶皱带内部,又称山前或山间盆地。地槽褶皱带上的含油气盆地由于受地槽褶皱线状延展的限制,盆地形态多为长条形。由于褶皱基底的刚性

11、系数较小,地槽的活动性又较大,所以盆地一般下降较深,沉积盖层的厚度较大(一般50006000m,最厚可达10000m以上),褶皱和断裂也比较剧烈。这类盆地一般面积不大,但沉积层系厚度大及圈闭条件好,同样可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以加里东褶皱带为基底的有百色、三水、北部湾等盆地;基底以海西褶皱带为主的有吐鲁番盆地;基底以燕山褶皱带为主的有伦坡拉盆地等。地槽褶皱带回返被侵蚀夷平以后,其上再形成的含油气盆地,即以侵蚀夷平的褶皱带为基底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其基底对盖层的影响虽然仍保持着褶皱带的特征,然而盆地的范围一般却较大,且与古老地台区的盆地相似,也具有圆形形态。对这类盆地常称之为年青地台盆地,便于

12、与以 前 寒 武 纪 结 晶 岩 石 为 基 底 的 地 台 盆 地 相 区 别。盆地周边沉积盖层与其边界地质体的接触关系有两种型式:一为超覆接触,或沉积接触;一为断层接触,或构造接触。盆地与其周边边界地质体的接触关系,对盆地的演化特征及剖面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盆地沉积盖层与周边若为超覆关系接触,则盆地的发展可能以简单的坳陷为主。美国密歇根盆地(图7-1)可作为这类盆地的典型代表。该盆地位于北美地台之上,以前寒武纪结晶岩石为基底,平面形态大体呈圆形;地表的岩层露头线也呈一同心圆形由四周向中心变小。从其剖面(图7-l,B)可见,在均匀下弯的盆地基底上,沉积了从寒武系至宾夕法尼亚系的古生代地层,总

13、厚3000余米。从整个结构上看,该盆地好象一个套一个迭在一起的盘碟,下边的最大,由下往上依次变小。盆地沉积盖层与周边以断层关系接触,则盆地的发展可能以断陷为主。如德、法边境地区的莱因地堑(图7-2)。莱因地堑发生在西欧地块上,早第三纪时,因地块上拱而发生张性断落;其平面形态受边界断层的限制呈长条形(图7-2,A),剖面则呈狭窄的槽形(图7-2,B)。因地堑在侏罗纪地层基础上充填了3000多米厚的渐新世到中新世地层,都是在地堑断裂不断下陷的过程中沉积的。盆地沉积盖层与周边一侧以断层接触,另一侧为超覆接触,则盆地的发展可能兼具断陷和坳陷的特征(可称之为断超式盆地)。这种盆地虽然在平面形态上仍为长条

14、形,但在剖面上却是极不对称的,因而不象前两种盆地洼陷最深、沉积盖层最厚的地带大多位于盆地中心,而是偏向断层接触一侧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盆地可作为这种盆地的典型代表(图7-3)。2.2.2.2.构造构造构造构造 从整体上讲,含油气盆地是地壳构造中得一种沉陷构造。但其内部无论是基底还是沉积盖层的构造特征并不是简单和均一的,而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分割性。基底不仅有起伏,而且常常将盆地分隔成彼此太连通次级构造其盖层也经常被褶皱为背斜和向斜,且还会受到断层不同程度的破坏;由此构成盆地内构造特征各异的不同级别的构造单元。由基底起伏形成的隆起和坳陷是盆地内最大一级构造,通称一级构造,通常隆起和坳陷是毗邻的。隆起是盆

15、地内以相对上升占优势的地带。其上的沉积层往往发育不全,有时甚至基底露出水面成为剥蚀区。但由于隆起在盆地中起着分隔或围限坳陷的作用,它与坳陷紧邻的翼部常有地层超覆和岩性尖灭存在,形成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利于捕集来自邻近坳陷中的油气。坳陷是盆地内基底下陷最深的地区。具有沉积地层发育全、连续性好和厚度大等基本特征,是生油最有利的地区。因此常成为含油气盆地的油源区。盆地基底逐渐向边缘抬升至周边的地区称为斜坡,也是盆地内的一种一级构造。其具有与隆起朝向坳陷一翼同样的地质条件,也是油气勘探不可忽略的地带。盆地内盖层褶皱的基本单元:背斜和向斜,是盆地中最低一级的构造,习惯上称之为三级构造。背斜是油气赖以聚集

16、的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圈闭形式。在有些盆地中,背斜常常按一定规律成排成带出现,形成所谓背斜褶皱带或背斜带,通常称为二级构造或二级构造带。二级构造带也主要是沉积盖层褶皱,但也有由基底隆升形成一个以基底突起为核心的盖层褶皱带,即在基底上隆背景上的一个背斜带,通常称这种二级构造带为长垣。如我国的大庆长垣。此外,断裂构造带、单斜挠曲带等也称为二级构造带。在某些大型盆地中,一级隆起和坳陷内又可分化出次一级的凸起和凹陷。由于我国己习惯于如上所述的二、三级构造的级别划分,故将一级构造分化出来的凸起和凹陷称为亚一级构造。以上是我国较为通用的含油气盆地内部构造的三级四分法。但在具体应用时各地也不完全统一。

17、图7-4为我国华北盆地一级构造的分区略图。该盆地是一个东西受断层所限的地堑式断陷盆地。基底为古生代地层,沉积盖层以第三系为主,部分地区已发现有很厚的中生代地层。图中共分出了5个隆起和8个坳陷。总计13个一级构造单元。图7-5为该盆地小黄骅坳陷和济阳坳陷的构造分区略图。图中可以看出由一级构造埕宁隆起分化出的车镇凹陷和无棣-义和庄凸起等亚一级构造及某些二级构造带。(三)决定盆地中油气丰度的基本因素(三)决定盆地中油气丰度的基本因素(三)决定盆地中油气丰度的基本因素(三)决定盆地中油气丰度的基本因素 一般说来,盆地中油气丰度直接由以下四个主要条件来决定:1.在沉积层系中必须富含生油的有机物质(mat

18、erial),在氧化作用、稀释作用和簸选作用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可以形成有利的生油沉积。2.考虑到有机物转化为油气,必须有适当的热作用,以达到热成熟(maturity),所以要注意盆地热流值与埋藏时间和深度的关系。3.要使油气富集起来,就要有有利的运导层或其它运移通道,因此油气运移是富集的重要因素,倾斜的砂层或张性断层常为此提供良好的运移条件。4.为了使油气聚集得以保持(maintenance)则多孔储集层必须为不渗透的盖层所遮盖,并要有适宜的圈闭条件 上述四个油气富集因素的有利配合,使生油层、运移通道和储集层互相接触,在适宜的热流和应力条件下可以形成油气富集。(四)盆地演化的主要特征1.1.构

19、造环境常常控制盆地大小和几何形态,同时也控制构成盆地底构造环境常常控制盆地大小和几何形态,同时也控制构成盆地底板和侧翼的基岩的特性。板和侧翼的基岩的特性。而基岩性质和轮廓又影响区域地层倾斜和而基岩性质和轮廓又影响区域地层倾斜和局部构造特征,从而控制盆地中流体的运移和聚集。局部构造特征,从而控制盆地中流体的运移和聚集。2.2.下沉速率和沉积下沉速率和沉积速率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盆地的沉积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盆地的沉积特点,特点,有时下沉速率很大而沉积速率很小,这时就形成有时下沉速率很大而沉积速率很小,这时就形成“饥饿盆地饥饿盆地(或非补偿盆地)(或非补偿盆地)”。有时下沉速率和沉

20、积速率相等,这时由于沉。有时下沉速率和沉积速率相等,这时由于沉积物大量堆积可以促使盆地进一步下沉。积物大量堆积可以促使盆地进一步下沉。3.3.圈闭样式的变化同样受构造环境所控制圈闭样式的变化同样受构造环境所控制,在张性环境中盆地内主,在张性环境中盆地内主要出现掀斜断块和铲形正断层,形成滚动背斜及挤入构造等。而在要出现掀斜断块和铲形正断层,形成滚动背斜及挤入构造等。而在压性环境中盆地内主要出现褶皱和冲断层等复杂构造等压性环境中盆地内主要出现褶皱和冲断层等复杂构造等(图(图7 76 6)。除了上述相互影响的三个地质因素,尚有两个重要的物理因素,即除了上述相互影响的三个地质因素,尚有两个重要的物理因

21、素,即热流场和应力场热流场和应力场。同一盆地在演化的不同时期内是经历了不同的热。同一盆地在演化的不同时期内是经历了不同的热流作用和应力作用。因此张性盆地常可转化为压性盆地;反之,压流作用和应力作用。因此张性盆地常可转化为压性盆地;反之,压性盆地可转化为张性盆地。这时构造样式和沉积作用也随之变化。性盆地可转化为张性盆地。这时构造样式和沉积作用也随之变化。沉积盆地在演化过程中主要受以下因素的相互影响:沉积盆地在演化过程中主要受以下因素的相互影响:构造环境与圈闭样式示意图构造环境与圈闭样式示意图A-A-中国东部张性盆地中的圈闭样式;中国东部张性盆地中的圈闭样式;B-B-中国西部压性盆地中的圈闭样式中

22、国西部压性盆地中的圈闭样式 二、含油气盆地的分类二、含油气盆地的分类二、含油气盆地的分类二、含油气盆地的分类(一)按盆地的几何形态分类一)按盆地的几何形态分类(图(图7 77 7)(二)以固定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二)以固定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 (三)以活动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三)以活动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图(图7 78 8)(四)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类(四)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五)以板块边界类型和沉陷机制为基础的分类(五)以板块边界类型和沉陷机制为基础的分类(一)按盆地的几何形态分类(图(一)按盆地的几何形态分类(图(一)按盆地的几何形态分类(图(一)按盆地的几何形态分类(图7

23、77 7)盆地的简单分类盆地的简单分类(据(据Chapman,1976)Chapman,1976)(二)以固定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二)以固定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二)以固定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二)以固定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 所谓固定论,是根据软流圈的热流动所引起的垂直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所谓固定论,是根据软流圈的热流动所引起的垂直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大洋的形成就是海洋化的结果。大洋的形成就是海洋化的结果。地台平原盆地地台平原盆地 1.1.具前寒武纪基底的盆地:如密歇根盆地、伏尔加具前寒武纪基底的盆地:如密歇根盆地、伏尔加-乌拉尔盆地;乌拉尔盆地;2.2.具古生代和不同时代基底的盆地:如西西伯利

24、亚盆地、墨西哥湾盆地。具古生代和不同时代基底的盆地:如西西伯利亚盆地、墨西哥湾盆地。山前盆地山前盆地 1.1.与古生代褶皱带山前凹陷有关的盆地:如阿帕拉契亚盆地、提曼与古生代褶皱带山前凹陷有关的盆地:如阿帕拉契亚盆地、提曼-伯绍位盆地。伯绍位盆地。2.2.与后古生代褶皱带山前凹陷有关的盆地:如喀尔巴阡山前盆地、波斯湾盆地。与后古生代褶皱带山前凹陷有关的盆地:如喀尔巴阡山前盆地、波斯湾盆地。山间盆地山间盆地 1.1.前寒武纪地台活化的山间盆地:如红海盆地、华北盆地。前寒武纪地台活化的山间盆地:如红海盆地、华北盆地。2.2.古生代褶皱带的山间盆地:如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古生代褶皱带的山间盆地:如

25、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3.3.后古生代褶皱带的山间盆地:如特兰西瓦尼亚盆地、台湾西部盆地。后古生代褶皱带的山间盆地:如特兰西瓦尼亚盆地、台湾西部盆地。在这一分类中对盆地基底构造与盆地沉积盖层之间的关系考虑较少,而在这一分类中对盆地基底构造与盆地沉积盖层之间的关系考虑较少,而主要强调了地貌特征。主要强调了地貌特征。(三)以活动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三)以活动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三)以活动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三)以活动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所谓活动论,是以岩石圈在软流圈上的水平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现在流行的所谓活动论,是以岩石圈在软流圈上的水平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现在流行的板块构造理论认为一些重要的

26、含油气盆地与板块边界的活动有关。板块构造理论认为一些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与板块边界的活动有关。与板块边界活动带有关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盆地与板块边界活动带有关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盆地与板块边界活动带有关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盆地与板块边界活动带有关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盆地1.1.裂谷型盆地裂谷型盆地1.1.底克拉通盆地(底克拉通盆地(infracratonicinfracratonic basin basin):):位于大陆内部的裂谷盆地,盆地位于大陆内部的裂谷盆地,盆地基底已变薄;基底已变薄;2.2.边缘坳拉谷(边缘坳拉谷(marginal marginal aulacogenaulacogen):):位于大陆边

27、缘凹入部分,向大陆内部位于大陆边缘凹入部分,向大陆内部延伸的夭折裂谷;延伸的夭折裂谷;3.3.原始大洋裂谷(原始大洋裂谷(protoceanicprotoceanic rift):rift):在两个大陆地块之间,开始出现狭长的在两个大陆地块之间,开始出现狭长的洋壳,但沉积作用仍受两侧大陆的影响洋壳,但沉积作用仍受两侧大陆的影响(图(图7 79 9);4.4.冒地斜沉积棱柱体(冒地斜沉积棱柱体(miogeoclinalmiogeoclinal prism prism):):位于大陆和大洋过渡带的陆阶、位于大陆和大洋过渡带的陆阶、陆坡和陆隆上的沉积复合体,并将张裂的大陆边缘埋盖起来陆坡和陆隆上的沉

28、积复合体,并将张裂的大陆边缘埋盖起来(图(图7 71010);5.5.陆堤(陆堤(continental embankmentcontinental embankment):):位于张裂大陆边缘的外沿,形成逐渐向位于张裂大陆边缘的外沿,形成逐渐向海洋方向推进的沉积物;海洋方向推进的沉积物;6.6.新生大洋盆地(新生大洋盆地(nascent ocean basinnascent ocean basin):):在大洋中脊与大陆地块之间,由在大洋中脊与大陆地块之间,由于新岩石圈增长和下沉而形成的盆地;于新岩石圈增长和下沉而形成的盆地;7.7.扭张性盆地(扭张性盆地(transtensionaltra

29、nstensional basin basin):):沿着转换断层系,发生的拉开盆地沿着转换断层系,发生的拉开盆地或楔状断陷盆地;或楔状断陷盆地;8.8.弧间盆地(弧间盆地(interarcinterarc basin basin):):由于岩浆弧裂开,弧后扩张所形成的小洋盆。由于岩浆弧裂开,弧后扩张所形成的小洋盆。原始大洋裂谷示意图解原始大洋裂谷示意图解冒地斜棱柱体演化图解冒地斜棱柱体演化图解从早期过渡型地壳快速下沉时底部为碎屑岩相从早期过渡型地壳快速下沉时底部为碎屑岩相(A),(A),进一步发展到以挠进一步发展到以挠曲下沉为主的三角洲碎屑沉积及藻滩碳酸盐沉积曲下沉为主的三角洲碎屑沉积及藻滩

30、碳酸盐沉积(B)(B)010 km1.1.海沟(海沟(oceanic trenchoceanic trench):):由于板块俯冲所形成的深海槽由于板块俯冲所形成的深海槽(图图7 71111);2.2.斜坡盆地(斜坡盆地(slope basinslope basin):):发育在海沟与斜坡转折点之间的构造;发育在海沟与斜坡转折点之间的构造;3.3.弧前盆地(弧前盆地(forearcforearc basin basin):):形成在岛弧与海沟间隙内形成在岛弧与海沟间隙内;4.4.周缘前陆盆地(周缘前陆盆地(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peripheral foreland

31、 basin):):与碰撞造山带相邻,发生与碰撞造山带相邻,发生在克拉通周缘的盆地在克拉通周缘的盆地(图(图7 71212);5.5.弧后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retroarcretroarc foreland basin foreland basin):):与岛弧造山带相邻,发育在与岛弧造山带相邻,发育在大陆边缘岩浆弧的后面大陆边缘岩浆弧的后面(图(图7 71313);6.6.破裂前陆盆地(破裂前陆盆地(broken foreland basinbroken foreland basin):):位于造山带的前陆盆地,由于位于造山带的前陆盆地,由于基底变形和块断所引起的构造凹地;基底变形和块

32、断所引起的构造凹地;7.7.扭压性盆地(扭压性盆地(transpressionaltranspressional basin basin):):沿着转换断层系,可以出现扭动沿着转换断层系,可以出现扭动褶皱;(褶皱;(wrench foldwrench fold)和向下坳曲的盆地;和向下坳曲的盆地;8.8.残余大洋盆地(残余大洋盆地(remnant ocean basinremnant ocean basin):):沿着岛弧沿着岛弧-海沟系的边界,由于老海沟系的边界,由于老岩石圈的消减而产生的收缩盆地。岩石圈的消减而产生的收缩盆地。2.2.2.2.造山型盆地造山型盆地造山型盆地造山型盆地海沟、斜

33、坡盆地和弧海沟、斜坡盆地和弧前盆地发育示意图前盆地发育示意图(据(据W.R.Dickinson,1976)W.R.Dickinson,1976)自上而下表示时间从早自上而下表示时间从早到晚到晚 与碰撞造山带毗邻的周与碰撞造山带毗邻的周与碰撞造山带毗邻的周与碰撞造山带毗邻的周缘前陆盆地简图缘前陆盆地简图缘前陆盆地简图缘前陆盆地简图(据(据W.R.Dickinson,1976)W.R.Dickinson,1976)弧后前陆盆地横剖面弧后前陆盆地横剖面简图简图(据(据W.R.Dickinson,1976)W.R.Dickinson,1976)(四)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类(四)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

34、的盆地分类(四)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类(四)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类断断层层动动力力学学模模式式和和盆盆地地形形成成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含油气盆地分类 张裂环境张裂环境1.1.大陆裂谷盆地大陆裂谷盆地2.2.陆间裂谷盆地陆间裂谷盆地3.3.大陆边缘盆地大陆边缘盆地4.4.边缘海盆地边缘海盆地 如北海盆地如北海盆地如细海盆地如细海盆地如尼日尔盆地如尼日尔盆地如日本海盆地如日本海盆地 挤压环境挤压环境5.5.山前盆地山前盆地6.6.山间盆地山间盆地7.7.弧前盆地弧前盆地8.8.弧后盆地弧后盆地 如酒泉盆地如酒泉盆地 如准噶尔盆地如准噶尔盆地 如库克湾盆地如库克湾盆地 如台湾西部盆地如台

35、湾西部盆地剪切环境剪切环境 9.9.张扭性盆地张扭性盆地 10.10.压扭性盆地压扭性盆地 如死海盆地如死海盆地 如圣华金盆地如圣华金盆地重力环境重力环境11.11.克拉通内部盆地克拉通内部盆地12.12.克拉通边缘盆地克拉通边缘盆地 如密歇根盆地如密歇根盆地如北里海盆地如北里海盆地(五)以板块边界类型和沉陷机制为基础的分类(五)以板块边界类型和沉陷机制为基础的分类(五)以板块边界类型和沉陷机制为基础的分类(五)以板块边界类型和沉陷机制为基础的分类由于拉伸、侵蚀、或岩浆抽出而致使地壳变薄由于拉伸、侵蚀、或岩浆抽出而致使地壳变薄 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冷却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冷却 地壳和岩石圈的沉积负荷和

36、火山负荷地壳和岩石圈的沉积负荷和火山负荷 地壳和岩石圈的构造负荷地壳和岩石圈的构造负荷 岩石圈俯冲造成壳下负载岩石圈俯冲造成壳下负载 被下降岩石圈穿透的软流圈之动力流动被下降岩石圈穿透的软流圈之动力流动 由于高压变形而引起的地壳致密化由于高压变形而引起的地壳致密化 七种沉陷机制 2626中盆地类型的沉降机制中盆地类型的沉降机制中盆地类型的沉降机制中盆地类型的沉降机制盆地沉降机制盆地沉降机制v在含油气盆地中,圈闭不是一种弧立现象,而往往属于一个构造带或地层相带,在不同大地构造环境的盆地中往往形成不同的构造样式或圈闭类型。而含油气盆地又是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元。可根据含油气盆地所处的不

37、同大地构造位置或环境,可以用来预测油气圈闭类型及沉积体系特征,进一步指明油气聚集带及油气分布区,从而推断其含油气远景和确定勘探方法。三、含油气盆地中的油气聚集三、含油气盆地中的油气聚集(一)油气聚集带(一)油气聚集带(一)油气聚集带(一)油气聚集带 1.1.油气聚集带的概念油气聚集带的概念 所谓油气聚集带,所谓油气聚集带,系指与大构造单位(背斜带或与其相当级系指与大构造单位(背斜带或与其相当级别的构造单位)联系在一起的油气田带(群)。在油气聚集带别的构造单位)联系在一起的油气田带(群)。在油气聚集带内的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藏形成条件。内的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

38、藏形成条件。油气聚集带侧重于从构造角度阐述油气田成带、成群分布的特油气聚集带侧重于从构造角度阐述油气田成带、成群分布的特征。征。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 是指油气聚集的地带是指油气聚集的地带,并非指油气产生地带。,并非指油气产生地带。油气聚集带内的油气,是由相邻近的生油区汇集起来,油气聚油气聚集带内的油气,是由相邻近的生油区汇集起来,油气聚集带的周围可能都是它的汇油面积,也可能汇油面积仅仅存在集带的周围可能都是它的汇油面积,也可能汇油面积仅仅存在于油气聚集带的一侧,或某一方向。该带所以能聚集丰富的油于油气聚集带的一侧,或某一方向。该带所以能聚集丰富的油气,还与它具有良好的油气聚集条件有密切关系。气

39、,还与它具有良好的油气聚集条件有密切关系。考虑到地壳中油气田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成带、考虑到地壳中油气田不是孤立存在,而是成带、成群分布的,而这些成带成群分布的油气田,往往成群分布的,而这些成带成群分布的油气田,往往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和油气藏形成条件。因此,采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和油气藏形成条件。因此,采用用 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 这个术语,代表这种成带、成群分这个术语,代表这种成带、成群分布的油气田这一级别的油气聚集单位,是比较合适布的油气田这一级别的油气聚集单位,是比较合适的。有了这一概念,在进行油气田勘探时,有助于的。有了这一概念,在进行油气田勘探时,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油气聚集带的分布特点,

40、对油气聚集从总体上把握油气聚集带的分布特点,对油气聚集带进行总体勘探,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明该区域油气带进行总体勘探,在较短的时间内查明该区域油气藏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确定最佳的油气富集藏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确定最佳的油气富集条件和地段,加快大油气田发现和勘探的速度。条件和地段,加快大油气田发现和勘探的速度。2.2.油气聚集带的分类油气聚集带的分类大类大类主要类型主要类型具体型式具体型式实实 例例构造构造类类(一)背斜型油气聚集带(一)背斜型油气聚集带1.1.中、强褶皱背斜带中、强褶皱背斜带2.2.长垣、平缓背斜带长垣、平缓背斜带.3.3.穹窿背斜群穹窿背斜群 1.1.扎格罗斯山前背斜,酒

41、泉盆地山前带扎格罗斯山前背斜,酒泉盆地山前带2.2.大庆长垣、加瓦尔长垣、杜依玛兹长垣、下普尔斯克长垣等大庆长垣、加瓦尔长垣、杜依玛兹长垣、下普尔斯克长垣等3.3.罗马什金、苏尔古特隆起南部背斜群、扶余背斜群等罗马什金、苏尔古特隆起南部背斜群、扶余背斜群等(二)断裂型油气聚集带(二)断裂型油气聚集带1.1.断块或断阶带断块或断阶带2.2.同生断层和逆牵引背斜带同生断层和逆牵引背斜带3.3.逆掩断裂带逆掩断裂带 1.1.克拉玛依断裂带西北侧的油田带克拉玛依断裂带西北侧的油田带2.2.维尔克堡断裂带维尔克堡断裂带3.3.落基山东侧逆掩断裂带落基山东侧逆掩断裂带(三)盐(泥)丘型油气聚集带(三)盐(

42、泥)丘型油气聚集带1.1.盐丘和盐背斜带盐丘和盐背斜带2.2.泥火山和泥底辟背斜带泥火山和泥底辟背斜带1.1.滨墨西哥湾、吉恩霍夫坳陷、罗马尼亚等均有极发育的盐丘和背斜滨墨西哥湾、吉恩霍夫坳陷、罗马尼亚等均有极发育的盐丘和背斜油气田带油气田带2.2.阿普歇伦西部背斜带、特立尼达岛南的泥火山背斜带等阿普歇伦西部背斜带、特立尼达岛南的泥火山背斜带等地层地层类类(一)潜山型油气聚集带(一)潜山型油气聚集带1.1.与碳酸盐岩潜山有关的油气聚集带与碳酸盐岩潜山有关的油气聚集带2.2.与碎屑岩潜山有关的油气聚集带与碎屑岩潜山有关的油气聚集带3.3.与结晶基岩潜山有关的油气聚集带与结晶基岩潜山有关的油气聚集

43、带1.1.任丘、铁尔斯顿等潜山油气藏(田)带任丘、铁尔斯顿等潜山油气藏(田)带2.2.哈西哈西-迈萨乌德、厄尔加西迈萨乌德、厄尔加西-厄尔阿格莱布等潜山油气田(藏)带厄尔阿格莱布等潜山油气田(藏)带3.3.克拉夫特克拉夫特-普鲁萨基岩潜山油田带普鲁萨基岩潜山油田带(二)与碎屑岩有关的岩性油气藏趋(二)与碎屑岩有关的岩性油气藏趋向带向带1.1.河道砂油气藏趋向带河道砂油气藏趋向带2.2.滨岸砂坝油气藏趋向带滨岸砂坝油气藏趋向带 1.1.布奇、喀特班克等河道砂油气藏带布奇、喀特班克等河道砂油气藏带2.2.绿林县契罗基组鞋带状油气藏带绿林县契罗基组鞋带状油气藏带(三)与碳酸盐岩有关的岩性油气藏(三)

44、与碳酸盐岩有关的岩性油气藏趋向带趋向带1.1.上倾尖灭型油气藏趋向带上倾尖灭型油气藏趋向带2.2.溶蚀白云岩化型油气藏趋向带溶蚀白云岩化型油气藏趋向带1.1.霍戈登气田带霍戈登气田带2.2.春吞油气田带春吞油气田带(四)礁型油气藏趋向带(四)礁型油气藏趋向带1.1.环礁型环礁型2.2.马蹄礁型马蹄礁型3.3.线状礁(堤礁)型线状礁(堤礁)型4.4.点礁型点礁型 1.1.黄金巷油气田带黄金巷油气田带2.2.二叠纪盆地的马蹄礁油气田(藏)带二叠纪盆地的马蹄礁油气田(藏)带3.3.瑞姆彼瑞姆彼-圣圣阿尔伯达、乌拉尔西坡堤礁阿尔伯达、乌拉尔西坡堤礁4.4.雨虹区尖柱礁群、印尼拉瓦提盆地的怀洛雨虹区尖柱

45、礁群、印尼拉瓦提盆地的怀洛-卡西姆礁群卡西姆礁群3.3.油气聚集带的主要类型油气聚集带的主要类型油气聚集带的主要类型油气聚集带的主要类型 (1)(1)(1)(1)背斜型油气聚集带背斜型油气聚集带背斜型油气聚集带背斜型油气聚集带 强烈强烈强烈强烈-中等褶皱的背斜油气聚集带中等褶皱的背斜油气聚集带中等褶皱的背斜油气聚集带中等褶皱的背斜油气聚集带 长垣、平缓背斜型油气聚集带长垣、平缓背斜型油气聚集带长垣、平缓背斜型油气聚集带长垣、平缓背斜型油气聚集带 穹窿背斜型油气田群穹窿背斜型油气田群穹窿背斜型油气田群穹窿背斜型油气田群应指出:并不是背斜带(群)中的所有背斜构造都必定含油。应指出:并不是背斜带(群

46、)中的所有背斜构造都必定含油。由于各种原因而未含油的背斜,称空(或干)背斜构造。由于各种原因而未含油的背斜,称空(或干)背斜构造。(2)(2)断裂型油气聚集带断裂型油气聚集带断裂型油气聚集带断裂型油气聚集带 依断裂的性质和特点,大致可分三种类型:依断裂的性质和特点,大致可分三种类型:断块(或断层)型、断块(或断层)型、同生断层同生断层-逆牵引背斜带型和逆掩断层推覆带型逆牵引背斜带型和逆掩断层推覆带型。(3)(3)礁型油气田(藏)带礁型油气田(藏)带礁型油气田(藏)带礁型油气田(藏)带礁型油气藏带按其形成条件和展布特征,可分为:环礁、马蹄礁、线型礁型油气藏带按其形成条件和展布特征,可分为:环礁、

47、马蹄礁、线型礁型油气藏带按其形成条件和展布特征,可分为:环礁、马蹄礁、线型礁型油气藏带按其形成条件和展布特征,可分为:环礁、马蹄礁、线型(或堤)礁和补丁(或点)礁。其中环礁、马蹄礁和点礁前已作过介绍。现仅以(或堤)礁和补丁(或点)礁。其中环礁、马蹄礁和点礁前已作过介绍。现仅以(或堤)礁和补丁(或点)礁。其中环礁、马蹄礁和点礁前已作过介绍。现仅以(或堤)礁和补丁(或点)礁。其中环礁、马蹄礁和点礁前已作过介绍。现仅以加拿大的瑞姆彼加拿大的瑞姆彼加拿大的瑞姆彼加拿大的瑞姆彼-圣阿尔伯达线型礁为例圣阿尔伯达线型礁为例圣阿尔伯达线型礁为例圣阿尔伯达线型礁为例(图(图(图(图7 7 7 720202020

48、),简介如下。,简介如下。,简介如下。,简介如下。瑞姆彼瑞姆彼瑞姆彼瑞姆彼圣圣圣圣.阿尔伯达线状阿尔伯达线状阿尔伯达线状阿尔伯达线状礁带油田分布礁带油田分布礁带油田分布礁带油田分布及剖面图及剖面图及剖面图及剖面图该礁带是位于阿尔伯达盆地该礁带是位于阿尔伯达盆地该礁带是位于阿尔伯达盆地该礁带是位于阿尔伯达盆地南部,呈北北东向延伸,总南部,呈北北东向延伸,总南部,呈北北东向延伸,总南部,呈北北东向延伸,总长达长达长达长达250km250km250km250km。地质储量地质储量地质储量地质储量2.7108t2.7108t2.7108t2.7108t,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可采储量可采储量1.23108t

49、1.23108t1.23108t1.23108t,是阿尔伯达的是阿尔伯达的是阿尔伯达的是阿尔伯达的主要产油气区之一。主要产油气区之一。主要产油气区之一。主要产油气区之一。该带的产油层有两该带的产油层有两该带的产油层有两该带的产油层有两个,弗兰期的勒杜克和尼斯个,弗兰期的勒杜克和尼斯个,弗兰期的勒杜克和尼斯个,弗兰期的勒杜克和尼斯库组,但以勒杜克为主。储库组,但以勒杜克为主。储库组,但以勒杜克为主。储库组,但以勒杜克为主。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是在原生礁集层的孔隙类型是在原生礁集层的孔隙类型是在原生礁集层的孔隙类型是在原生礁格架及粒间孔隙的基础上,格架及粒间孔隙的基础上,格架及粒间孔隙的基础上,格架及

50、粒间孔隙的基础上,加上强烈的白云岩化和溶蚀加上强烈的白云岩化和溶蚀加上强烈的白云岩化和溶蚀加上强烈的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隙。孔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隙。孔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隙。孔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隙。孔隙性、渗透性均较好。隙性、渗透性均较好。隙性、渗透性均较好。隙性、渗透性均较好。多孔的勒杜克礁块多孔的勒杜克礁块多孔的勒杜克礁块多孔的勒杜克礁块周围和上方被埃瑞唐页岩周围和上方被埃瑞唐页岩周围和上方被埃瑞唐页岩周围和上方被埃瑞唐页岩(上泥盆统)所覆盖。上覆(上泥盆统)所覆盖。上覆(上泥盆统)所覆盖。上覆(上泥盆统)所覆盖。上覆较年青的上泥盆统到白垩系较年青的上泥盆统到白垩系较年青的上泥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