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历法(精品).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069777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间和历法(精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时间和历法(精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间和历法(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和历法(精品).ppt(5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时间和历法3.1关于时间的计量1.时间和时间的本质时间和空间一样,都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时间既是无始无终的,又是连续不断的。这种物质运动变化的序列和持续的性质,就是时间的本质。时间不能完全脱离于空间,而必须和空间结合在一起。物质的运动变化,永远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2.时间的含义时间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时段:测量两个瞬时的间隔,即时间经过的长短。要确定时段的长短,必须要有一个计量时间长短的标准来作为单位,然后用这个单位来度量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如:年、月、日、时、分和秒等。(2)时刻:指无限流逝时间中的某一瞬间,就像时刻尺度上的刻度和标记-用以确定事件发生的先后。要准确的确定时

2、刻,需要选择某一特定的时刻,来作为起算点的零点,只要计量“某事”和“起算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确定这件事发生的时刻了。3.测量时间的原则时间要用物质的运动来度量。选择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来表达或计量时间的过程中,选择的物质需要:(1)具有固定的周期-周期性;(2)均匀等速运动-稳定性;(3)大多数人都能观测到-可测性。地球公转运动、月球公转运动和地球自转运动都符合这三个原则,分别用它们的运动周期来计量时间,便产生了“年”、“月”、“日”的基本单位。然而,同一种周期运动,选择不同的量时天体(参考点),其周期时值也不同,于是便产生了不同的时间计量系统。例如依据地球自转的恒星时、太阳时系统,依据地

3、球公转的历书时系统;依据原子振荡的原子时系统等。4 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太阳存在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就是黄道。太阳约365.25天在黄道上运行一周。太阳周年运动的主要时刻如下:(1)三月二十一日:春分。太阳在春分点穿过赤道,由南半天球移到北半天球。地球北半球开始了“天文春季”;(2)六月二十二号:夏至。这天太阳达到最大的北赤纬,即到达上点Q点的位置,=2326。这天正午,太阳的日影最短。这天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3)九月二十三日:秋分。太阳在秋分点从北向南穿过赤道;(4)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太阳达到最大的南赤纬,即大大下点Q,=-2326。这天北半球夜晚最长,白天

4、最短。太阳的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回归年”的时间长度。回归年等于365.2422天,或者为365d5h48m46s。真太阳日:真太阳日就是太阳中心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真太阳日的长度每天都变化,这是因为:(1)太阳视运动是不均匀的;(2)太阳是在黄道上做周年视运动,即使这种运动是均匀的,它投影到赤道上也会产生不均匀性。这导致了真太阳日的长短不是固定的。真太阳时:定义太阳中心的时角为真太阳时,用符号t。根据此定义,当太阳在上中天的时候为0,为真正午,为真太阳时的起算点。下中天为真子夜。为了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有时把定义改为:真太阳时在数值上等于真太阳的时角t加上12h,

5、用符号m来表示,有:m=t+12h。因为真太阳时的长度不固定,所以真太阳时的其它单位(时、分、秒)也有变化,也不固定。这种真太阳时同步的计时系统,不但不方便而且不可能。平太阳时:为了弥补真太阳时的不足,引入平太阳时。设想有一个点,它不是在黄道上移动,而是在赤道上移动:它在赤道上运动是均匀的;这个点在赤道上滑动一周(即连续两次在赤道上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和真太阳在黄道上滑动的那个一周(即真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相等。这个假设的点,定义为平太阳。平太阳在天球上绕行一圈的时间,即连续两次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回归年。平太阳赤经在一天之内的增加为一常数,即每天增加:=1/365.2

6、422=3m56s这是真太阳日向东移动的平均值。平太阳上中天就是平午,下中天就是平子夜,它的时角就定义为平太阳时角,用tm来表示,平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平太阳日。平太阳日是均匀的,它的其它时间单位也是均匀的。平太阳时简称为“平时”,用m来表示。为了符合人的习惯,经常以平子夜作为起算点来度量。所以平时m和平太阳时角tm的关系如:m=tm+12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除按预定的年首和年尾吻合外,其他时间都有有一个差值,天文界定义: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之差为时差,用表示,即:=t-tm。时差有正有负,可大可小。时差与观测者的地理位置无关,只与观测日期有关。时差每年四次等于零,在4月16日、

7、6月5日、9月1日和12月24日前后。四次极值,如下边所示。时差的周年变化,是视太阳日长度的周年变化的结果。日期2月12日左右5月15日左右7月26左右11月3日左右极值14.4秒3.8秒6.3秒16.4秒5恒星日和恒星时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天穹视转一周的时间作为基本单位,称为“恒星日”。要定出一个“恒星日”,最方便就是观测天上的恒星,只观测恒星周日旋转一周的周期即可。为了天文工作的需要,把天球上春分点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定义为“恒星日”。这和某颗恒星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是一回事。这种以春分点作为量时天体所计量的时间称为恒星时。目前,天文界规定:春分点的时角就是恒星时,以春分

8、点上中天作零时起算,即恒星时等于春分点的时角,有:S=t由于春分点在天球上没有标志,故春分点的时角是通过测定恒星的时角导出的。设有任意恒星M,其赤经为M,在恒星时为S的瞬间它的时角为tM,根据恒星时定义有:S=t=M+tM上式中M可在星表中查到,tM可测。当恒星上中天时,tM=0,此时S=M。所以,任何瞬间的恒星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瞬间上中天的恒星的赤经。恒星日比平太阳日短3m56s,所以它的长度为23h56m4s平太阳时。在一个固定地点连续注意同一恒星消失在远处高楼后面的时候就能证明这件。每晚恒星消失的时刻,对照我们的钟表发现,每天都比前一晚早3m56s。恒星日和平太阳日一样,也可以划分为24

9、h,在“时”以下也分为“分”和“秒”。每一个恒星小时、恒星分、恒星秒都比平太阳时相应的短一些。历书时1952年,国际天文协会联合会作出决议,把1900年1月1日12时正的回归年长度作为标准,把这一年长度的1/365.2422246060(1/31556925.9747)即这一年的平太阳秒作为1秒的固定长度.称为历书秒(用于制订天文历书的标准秒)以平太阳时为基础,以历书秒作为计时的基本单位所确定的时间称为历书时。它是从1960年开始实行的。因历书秒的长度是固定的,但这样的秒是很难取得的,虽经多年的观测和运算,其精度比太阳秒差不了十倍。而且,这种秒也很难保存,现在几乎不用历书时。6时间的种类1)地

10、方时(1)地方时的概念以本地子午面作起算平面,根据任意量时天体所确定的时间,均称该地的地方时。如量时天体分别为春分点、真太阳、平太阳所测量的地方时分别为:地方恒星时、地方真太阳时、地方平太阳时。(2)地方时与地方经度的关系在同一计时系统内,任意两地同一瞬间测得的地方时之差,与这两地的地方经度差可用下式表示:SA-SB=(A-B)1恒星小时/15mA-mB=(A-B)1视太阳小时/15mA-mB=(A-B)1平太阳小时/15当经度相差1时,地方时就差4m,经度值差15,地方时相差一个小时。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的时间早,即绝对数值大;西边的时间晚,即绝对数值小。若已知甲、乙两地的经度

11、和甲地的地方时,乙地的地方时可以按照下面公式求得:乙地地方时=甲地地方时甲乙两地相隔经度4m若乙地在甲地之东,为+;若乙地在甲地之西,为-。例如:已知东经119的地方时为6月6日8时,西经106的地方时则为:6月6日8时-(119+106)4m=6月5日17时各地都以视太阳时角来确定,并把正午定为12h,不同经度时间不一样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视时。同理,除地方视时外,还有地方平时和地方恒星时。2)区时以经线为界,把全球分为24个区,每区跨经度15,各区把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这样的区,称为时区;这样的时间,称为区时。在划分时区时,把0、15和15倍数的经线作为中央经线,时区

12、界线的经度就不是整数。其中0经线所在的时区称0时区(称为格林威治时区);东经半球的时区称东时区,也可用符号+表示;西经半球的时区称为西时区,也可用符号-表示;东12区和西12区都是半个时区,它们合成一个完整的时区,称东西12区,或就称12区。为什么要分成24个时区?如果已知某地的经度,求其所在时区,只要将已知经度除以15,所得商数保留一位小数后,四舍五入取整,就可判定是哪个时区。例如:西经117在哪一时区?解:117157.8,故在西8区。如果已知甲、乙两地相隔的时区数和甲地的区时,则:乙地的区时=甲地区时两地相隔时区数1h乙地在甲地之东为+,乙地在甲地之西为-。若已知某地的经度和地方时,求它

13、的区时,只要求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是区时。若已知甲地经度和它的地方时,求乙地的区时,则解法有多种:或先求甲地的区时,再算出乙地所在时区,并算出两地相隔时区数,最后求出乙地的区时;或先找到乙地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再算出其地方时即可。作业1:已知西经132的地方时为4月30日10时50分,求东经167的区时是多少?3)国家标准时和法定时尽管时区的划分是比较合理的,但有的国家毕竟要跨几个时区,有的国家偏在半个时区,有的国家习惯于以大山、大河作为界线。为了更方便和合理地使用时间,有的国家和地区规定把某一时区的区时或某一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全地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有的国家在理论时区的基础按自然界线重新

14、划定时区,在一国内使用几个区时。这样的时间,统称为国家标准时。我国的国家标准时称为北京时间,它是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即其中央经线东经120的地方平时,而并不是北京(东经11619)的地方时。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5只船共265人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出发向西远航,历时近三年,环球一周,到1522年9月6日,仅剩的一只船载着18名船员回到塞维利亚,结果发现他们比岸上人少做了一个礼拜,查航海日志中所记载的星期天比岸上少了一个,但船上是根据日出日落或天明天暗记载日期的,肯定没有错。这少过了一个星期天是怎么回事,向西航行的航海家们为什么丢失了1天?当时莫名其妙,谁也没法说清楚这些问题。4)国

15、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防止类似的错误,国际上规定了一条日期变更线,由于180经线大部分在海域,人烟稀少,所以被选作日界线。但实际日界线是折线,在180经线作了几处偏折处理:一是在俄国西伯利亚东端向东偏折,使西伯利亚东端不致长期处在与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不同的日期;二是在美国阿留申群岛处向西偏折,可使阿留申群岛与阿拉斯加大部分地区处在同一日;三是在新西兰向东偏折,可使斐济、加和新西兰相邻近,且关系密切的国家可基本上处于同一日期。日期如何变更呢?从图可以看出,日界线的东侧是西12区,日界线的西侧是东12区。国际上规定,东12区比西12区早1日。所以,从西12区进入东12区,日期要加1日;从东

16、12区进入西12区,要减1日。但东12区和西12区这两个半时区,在方向上,东12区在西,西12区在东,所以,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相当于从西12区进入东12区)要加1日;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相当于从东12区进入西12区)要减1日。思考题:母亲乘飞机从斐济往西飞机,在路上生下双胞胎。其中哥哥于2010年1月1日上午9时出生于斐济,弟弟于两小时后出生于萨摩亚群岛,此时记录下弟弟在萨摩亚群岛的出生日期为?原子时原子时由原子内部能级跃迁所发射或吸收的极为稳定的电磁波频率所建立的时间标准。1967年10月,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把铯原子振荡9192631770次的时间定义为原子秒。以原子秒为基本计时单位

17、所制定的时间称为原子时,它是一种物理学的微观时间标准。原子时是从1967年起实行的,直至现在。由于世界时的秒长比原子时的秒长约长3001010秒。1年约差1秒左右,因此,要设置闰秒。当回归年的长度增加时,要在年末(12月31日最后1分钟后)或年中(6月30日最后1分钟的)加1秒;当回归年的长度变短时,就要负闰秒。闰秒亦称为跳秒。20世纪50年代英国就已制成铯原子钟了。7其它时间系统1675年,英国建立格林尼治天文台。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格林尼治时间(视时)已被一些国家在编制为航海服务的天文历书时作为通用的标准时。1884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子午线(经线)会议把当时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仪(

18、中星仪)镜头上十字丝交点在地面上的垂点所在的经度定为0经线(本初子午线),作为经度和时间计量的标准参考线。这样格林尼治时间就名正言顺地成为世界时了。世界时简写为UT,就是世界通用的时间,也是换算地方时和区时的标准,它是0经线的地方时。1934年,世界时由视时改为平时(平太阳时)。1956年,对世界时进行改革,之后,把经过极移订正后的世界时称为UT1;把再经地球自转季节变化订正后的世界时称UT2。自然,之后通行的世界时是UT2。1960年采用历书时,1967年又采用原子时。世界时与世界协调时由于在目前这段天文年代里地球自转的总趋势是逐渐变慢。所以原子时和UT2之间慢慢地会有差距,自1967年至1

19、972年间,采取的协调办法调整秒长使原子时与UT2的差值限制在0.1秒之内。这样一来,虽然采用了原子时,但秒的长度仍未固定,这是物理界和计量界所不能赞同的。因此,自1972年开始便改变协调办法,即原子秒的长度不再改变,到一定时候置一闰秒,使原子时与UT2的差值控制在0.9秒以内(即差值将要超过0.9秒时就加一闰秒)。如前所述,闰秒一般设置在年末或年中,由国际时间局预先发出通知。这样经过协调的世界时称为协调世界时(UTC)。协调世界时便自动跳秒(闰秒)以适应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1979年,国际上决定用协调世界时取代原来的世界时。现在,所用的格林威治时间就是对协调世界时而言的,全世界的无线电通讯中

20、的标准时间,几乎是协调世界时。秒是现代时间计量中的基本单位,由于世界时和原子时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1至2年会差1秒,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于2005年7月6日发出预告,按照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的公报,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减慢,额外的1秒钟时间将被添加到2005年中,协调世界时(UTC)将在2005年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届时,所有的时钟将拨慢1秒。对应到北京时间,就是要在2006年元旦上午7时59分59秒与8时0分0秒之间人为地加入1秒,以“拨慢”时间。这是自1998年以来,首次需要增加额外的1秒,以让世界时(UT)和国际原子时(TAI)保持同步。秒是现代时间计

21、量中的基本单位,由于世界时和原子时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1至2年会差1秒,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于2005年7月6日发出预告,按照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的公报,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减慢,额外的1秒钟时间将被添加到2005年中,协调世界时(UTC)将在2005年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届时,所有的时钟将拨慢1秒。对应到北京时间,就是要在2006年元旦上午7时59分59秒与8时0分0秒之间人为地加入1秒,以“拨慢”时间。这是自1998年以来,首次需要增加额外的1秒,以让世界时(UT)和国际原子时(TAI)保持同步。在2005年12月31日,按照国际统一的约定,世界各地实施

22、时钟拨慢1秒,过渡到2006年1月1日的具体实施步骤为:协调世界时时钟数字显示:23时59分59秒(2005年12月31日)00时59分60秒(2005年12月31日)00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相应,北京时间时钟数字显示:7时59分59秒(2006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2006年1月1日)8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在通常情况下,时间应该是从23时59分59秒直接拨到00时00分00秒。时间计量工作可以概括为测时、守时和播时(授时)三项内容。测时守时播时8.时间计量和服务为了统一全世界的时间服务,由国际时间局主持全球的世界时服务工作。时间服务主要分为世界时服务

23、和原子时服务。3.2历法基础知识介绍计算长的时间间隔的系统称为历。编历是天文学的一个任务。天象的周期变化,给我们提供了时间的单位。回归年(365.2422日)和朔望月(29.5306)都不是整数,都不能简单通约。历法中的年和月都是整日数,都是人为规定的。这种整日数的年和月,称为历年和历月。对差值的适当处理,在历法中叫做置闰。置闰的目的,就是使历法的起算点总是接近所规定的日期。根据选定的天体的运动实况和认为定出的年、月的长度,以及选取的不同的历元-起算点,而制定出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三种大类型。几个问题:1.为什么阳历中2月最短?2.为什么8月要为31天?3.为什么人在19岁的阴历和阳历生日为

24、同一天?太阴历太阴历简称阴历。阴历是把月看作首要成分,力求把朔望月作为历月的长度,而历年的长度是人为规定,与回归年毫无关系的历法。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规定单数的月为30天,双数的月为29天,并以新月始见为月首。12个月为一年,共354天。然而12个朔望月的长度是354.3671天,比历年长0.3671天,30年共长11.013天。因此,阴历以每30年为一个置闰周期,安排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12月底,有闰日的年称为闰年,计355天。经过闰日安插,在30年内仍有0.013天的尾数没有处理,不过这要经过2400余年方能积累一天,届时只要增加一个

25、闰日就行了。阴历起始历元是回教教主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到麦地那的一天,即儒略历公元622年7月16日(星期五)作为纪元和岁首。太阳历-以公历为例太阳历简称阳历,它纯粹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力求把阳历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月的日数和年的月数都是人为规定的。现今全世界通用公历,即格里高利历,就是阳历,它是由儒略历发展而成的。儒略历公元前46年,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儒略凯撒邀请天文学家索西琴尼进行历法改革,制订新历,称为儒略历,又称旧太阳历。儒略历把一个回归年定为365.25日,并规定每年设12月,单月31日,双月除2月29天(因二月份是当时罗马处决犯人的月份,二月份减少1天,表示执政者的仁慈)外,其余是3

26、0天,共计365天,每隔三年置一闰年,闰年时在二月内加一闰日,也是30天。闰年共计366天。儒略凯撒儒略凯撒在改历后一年(即公元前45年)逝世,为了纪念他,他的旧臣僚把他出生的7月(大月)改为儒略月。掌握权利的僧侣们把每隔三年置一闰年规则,误解成每三年置一闰年。这样,自公元前42年置闰开始到公元前9年短短33年中,竟置闰了12次,比恺撒规定多了三个闰年。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恺撒的侄子奥古斯都对儒略历作了修正。下令改历:一是规定从公元前8年到公元3年不再闰年,等把多闰的3年扣回后再按4年1闰的办法实行;二是他把自己出生的8月改为大月,并称奥古斯都月,8月以后大小月颠倒,结果多了一个大月,就再从2月

27、份中扣除1日,平年的2月份就剩28日。后人把此称为奥古斯都历(其实本质上还是儒略历)。这样没有规律的月的日数(1、3、5、7、8、10、12是大月,2、4、6、9、11是小月),仍然在现行的公历中沿用着。奥古斯都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采纳了意大利医生利里奥的建议,并于公元1582年3月1日颁布了命令:一是把当年10月4日后的一天作为10月15日,即把10月5日至14日的10天勾销(历史上空白了10天);二是把4年1闰改为400年97闰,置闰的办法是:凡世纪年份(为100的倍数)能被400除尽者才是闰年,其余年份能被4除尽者为闰年。当然,这样闰法,比起儒略历经过128年就相差一日要精确得多。但每

28、400年还是多闰0.12日,4000年就多闰1.2日,因此,如果这一历法继续使用下去,公元4000年和8000年亦不应作闰年。因为,在几千年中,回归年的长度也会改变的。我国从1912年明国政府成立时宣布采用公历。阴阳合历以夏历为例我们自有史以来常用夏历,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夏历把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独立的时间长度调和起来,同时考虑这两个周期,使其能协调起来。阴阳合历中,有的月有30天,称为大月,有的月29天,称为小月。一年又12各月,共计354或者355天。这和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为了使平均年里接近回归年,约每隔3年设置一个闰月。中国早已发现(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代,而古希腊在公元前433年发

29、现了这个周期),19各阴历年中加入7个润月,就和19个回归年的长度几乎相等了。这是因为: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日1219+7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日由于闰月的安插,阴阳历的一年长度相差很大,平年是353355天,闰年383384天。如何安插闰月,这跟二十四气中的中气有关。在阴阳历中,每个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气,如含有雨水的月份为正月,含有春分的月份为二月大寒则是腊月(十二月)的中气。在十九个回归年中,有228个节气和228个中气,而阴阳历十九年中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七个月会没有节气和七个月没有中气。在西汉天文学家邓平和落下闳制定太初历

30、时,规定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它用上月的名称,并在前面加上一个闰字,这种置闰办法,被后来历法家一直采用着.夏历中,把一个回归年分成24个节气。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称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都配以适当的气象和天文名称。由于夏历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夏历也称为农历。春季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2日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夏季立夏5月5-7日小满5月20-22日芒种6月5-7日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2日-24日秋季立秋8月7-9日处暑8月22-24日白露9月7-9日秋分9月22-24日寒露10月8-9

31、日霜降10月23-24日冬 季立冬1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1-23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二十四节气本应称二十四气,它包括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只因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读起来顺口,民间就习惯地称二十四节气.把一个回归年分成时间等长的二十四份,每份设一个气,其中十二个为节气,另十二个为中气,节气与中气相间隔。这种分法要叫平气。一般来说,每个月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但是,节气和中气是各十二个,中气与中气之间的时间长度必为回归年的112,即365.242212=30.4368日,而阴阳历历月的长度是29日或30日,比两个中气的间隔要短,因此,经过若

32、干个历月之后,总有一个历月中没有中气。这就是无中气之月,汉太初历规定把此无中气之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因回归年中有十二个中气,一个历年有十二个历月或十三个历月,所以可以把无中气之月看作是阴历年与回归年的差值所积累的,故作闰月。由于两个中气相间30.4368日,肯定比历月30日长,所以不可能出现1个历月中有两个中气的现象。二十四节气本应称二十四气,它包括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只因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读起来顺口,民间就习惯地称二十四节气.把一个回归年分成时间等长的二十四份,每份设一个气,其中十二个为节气,另十二个为中气,节气与中气相间隔。这种分法要叫平气。一般来说,每个月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但是,节

33、气和中气是各十二个,中气与中气之间的时间长度必为回归年的112,即365.242212=30.4368日,而阴阳历历月的长度是29日或30日,比两个中气的间隔要短,因此,经过若干个历月之后,总有一个历月中没有中气。这就是无中气之月,汉太初历规定把此无中气之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因回归年中有十二个中气,一个历年有十二个历月或十三个历月,所以可以把无中气之月看作是阴历年与回归年的差值所积累的,故作闰月。由于两个中气相间30.4368日,肯定比历月30日长,所以不可能出现1个历月中有两个中气的现象。隋代的刘焯在制订皇极历时,提出将平气改为定气,即规定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设一气,实际上就是地球在轨道上

34、每运行15设一气,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就是30。但这一提法,只用于计算,而未用于制历。直到清初才正式把定气用于制历。这样一来,两个中气所隔的时间就长短不等了,因为地球轨道是椭圆,太阳处在焦点之一,地球过近日点附近时,运行速度快,且运行30的路程短;相反,地球过远日点附近时,地球运行速度慢,且运行30的路程长,因此,在地球过近日点附近时,两个中气的间隔时间会短于大月30日,甚至短于小月29日,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个历月中有两个中气的现象。所以,清初要作补充规定,即无中气之月前的一个月若有两个中气,则此无中气之月仍不作闰月,因上个月已多过了一个中气,如果再闰,就多闰了。地球近期的情况是,阳历年每年7月初

35、地球过远日点,那么大致是农历六月初或前后过远日点(此时正是北半球夏天),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长,出现无中气之月的机率就大,所以北半球夏半年特别是四、五、六、七月之后设闰月的可能性大;相反,阳历每年1月初地球过近日点,相当于农历十二月初或前后过近日点(此时为冬天),在此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两个中气的间隔时间短,所以北半球冬半年特别是十、十一、十二、一月设置闰月的可能性小。由于地球轨道上的近日点(和远日点)是进动的,进动周期是11万年,所以,5.5万年后,情况正好相反。关于节气的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

36、来八廿三。春季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2日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夏季立夏5月5-7日小满5月20-22日芒种6月5-7日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2日-24日秋季立秋8月7-9日处暑8月22-24日白露9月7-9日秋分9月22-24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10月23-24日冬 季立冬1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1-23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干支纪时干支纪时干支纪时就是把用干和支搭配而成的60对字组当作数字来纪时、日、月、年。干支是我国历法中很重要的创造,它是用天干和地

37、支的组合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后三个现已不大用了。但干支纪年今日在绘画、书法、艺术领域还沿用。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搭配,就成从甲子到癸亥的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把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通常要查阅专门编制的年代对照表。这类书不多,而且查起来也很麻烦。可以用简单公式推算。这个公式是:N=X-3-60m这里的N是干支表中干支的序数,X是所求那年的公历纪年数(X4)。m是从0开始的正整数,即是0、1、2、3、4、选择适当的m值,使得不等式:0N60成立,则从得到的N就能迅速查出干支来例如:

38、分别求1894年和1998年的干支。解:(1)X1894,m31,可求得:N=1894-3-6031=31,由干支表查出对应的甲午。1894年正是甲午战争发生的年代。(2)X=1998年,m33,可求得:N=1998-3-603315,由干支表查出对应的是戊寅年。计算:2010年干支纪年为?干支纪时干支纪时干支纪时就是把用干和支搭配而成的60对字组当作数字来纪时、日、月、年。干支是我国历法中很重要的创造,它是用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后三个现已不大用了。但干支纪年今日在绘画、书法、艺术领域还沿用。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

39、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搭配,就成从甲子到癸亥的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还有人提出更简便的换算方法。首先,对天干和地支分别给以序号。对于任一公元年数:天干序号公元年尾数;地支序号(公元年数12)的余数。例如:求公元2005年的干支。解:天干序号5,由下表查出天干为乙;地支序号200512的余数为1,由下表查出地支为酉;所以公元2005年为乙酉年。干支记月干支纪月比较简单,因为1年12个月(不算闰月),刚好与12地支搭配,所以各月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月的天干与年的天干有关,可从下表查处.干支记日日的干支从鲁隐公三年(工元前722年)至今,由史书逐日记录,没有间断,从公历日期可以准确推算出日的干支,但是公式比较复杂,一般从历法工具书查处.网络上也可以直接查找:例如: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