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06619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030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 ,共共 6060 分分) )1. 公元前 21 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这反映了A.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 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贤”指的是禅让制, “传子”指的是王位世袭制,因此 A 符合题意。B

2、 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朝全面推行。C 出现在隋唐,D 不符合中国国情。故本题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2. 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题目的关键词,封地,封国,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制,或分封制度,其含义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以及古帝王的后代,封他们为诸侯,由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务,所题目的现象与分封制密切相关,故选 B。禅让制是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而已;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

3、权体制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长官均由朝廷任免,代表皇帝或国王对地方进行管理;行省制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对地方直接进行管理,A、C、D 均不符合题意。3. 老子,姓李名耳。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 -4. 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 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 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答

4、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依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以判定 A、B、C 三项的表述均是正确的。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奴隶制度,只有在分封制逐步瓦解的前提下,通过改革才能实现社会性质的转型,故 D 项错误,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名师点睛】分封制理解5.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 皇权至高无上C. 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 书同文,人同伦【答案】B【解析】A 选项所述情况是指奴

5、隶制时期周朝的情况,故排除;B 项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是C 项皇权至高无上的典型表现,D 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有力的文化措施,是为保障皇权服务的,B、C、D 三项比较,B 项是最根本最突出的特点,因此本题答案选择C 选项。6. 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中央的三个官职。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3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常设官职 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牵制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四个选项都包含三个小项,做这种题目的窍门是一看选项,就知道只需要从

6、4 个小项中找出其中的一个错误项。秦朝时太尉是虚设的,而非常设官职,故错。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7. 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分封制的废除 B. 宗法制的消亡C. 刺史制的建立 D. 内阁制的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即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即体现废除分封制,A 项正确。B项宗法制,材料无从涉及。C、D 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

7、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废分封,行郡县”8.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实行郡国并行制C. 推行三公九卿制 D. 推广行省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分天下为郡县”表明秦朝实行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故选 A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海内为郡县9. 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8、4 -A. 郡县制 B. 郡国并行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这一关键信息,说明当时处于西汉初期。材料中“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这一关键信息说明当时不但存在县级行政区划,还存在侯国的行政区划。因此,当时实行的应该是郡国并行制。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10.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所采取的措施是A. 将兵权收归中央 B.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 派文官任州的长官 D.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答案】C【

9、解析】试题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的含义,即选用儒臣取代武臣以防止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现象的再次发生,而 C 项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以加强中央集权符合题意,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措施11. 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A. 推行郡县制度 B. 设置枢密使C. 实行三省制 D. 实行行省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推行郡县制度是秦朝时期的措施,时间不符,排除 A。设置枢密使是北宋削弱相权、分割军事权的措施,而且与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无关,排除 B。实行三省制是

10、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与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无关,排除C。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名师点睛】元朝时期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其作用: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2. 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 5

11、 -梦等,该制度A.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B. 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C. 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 D. 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C、D 三项表述的相同之误在于都带有“世袭”或“门第” 。须知科举的推行,打破的就是“世袭” “门第”的选官制度。故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13. “史实” “史论” “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 “三省”指

12、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 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给定的“史实” “史论” “史识”可以判断出 A B 两项是基本历史事实,即“史实”,C 项是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评价,属于“史论”,D 项站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运行的高度对唐代三省六部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的地位得出的科学结论,所以属于“史识”,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

13、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4.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建立“中朝”B. 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 宋代设置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财权D. 元代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管一切政务【答案】C- 6 -.15.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A. 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 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 皇

14、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的信息说明大臣地位下降,君权加强,反映的趋势和本质问题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故选 B 项。A 项不是本质上的反应;C 项说法错误,这不是风俗的问题,而是权力的分配的问题;D 项明显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专制皇权的不断地加强16.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 “机要” “枢要” 。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 提高了行政效率 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

15、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并非越来越完善,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也并非越来越大,随着专制主义的不断加强,这种政治制度的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第项错误。故答案选择排除该项的 C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机构的演变17.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和相权势力的消长图,正确的一幅是 - 7 -【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特点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大特点

16、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宰相被废除。因此 A 符合题意。B,C 图反映了相权在不断加强,明显错误。D 中相权不变,不符合史实。综上,本题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8. 军机处的设置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A. 宋太祖 B. 明成祖C. 康熙帝 D. 雍正帝【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A 选项此时宰相制度尚未废除,军机处还谈不上;B 选项错误,明成祖时期设立的是内阁;C 选项错误,康熙帝时设立的是南书房;D 选项符合史实,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9. 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映皇权

17、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B. 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C. 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D. 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为小。结合所学可知,第三个图片反映的是明朝,第四个图片反映的是清朝。所以选 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8 -20.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 专制皇权 B. 中央集权C. 监察权力 D.

18、 对农民的控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中央集权主要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专制主义主要是指中央政府的决策方式而言,即皇权的强化,主要表现为中央官制或者中央机构的变革,因此 A 正确,B 不对。C 不对, “监察权力”理解片面。D 不对,材料中也无从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名师点睛】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三

19、是对人们思想控制日益加强。21.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为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A. 设立军机处 B. 设置枢密院C. 实行一省制 D. 废除宰相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描述的措施主要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设立殿阁大学士,D 项正确;A 项是清朝雍正帝时期的措施,排除;B 项是北宋的措施,排除;C 项是元朝的政治制度,排除。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明初废除丞相制度22.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内,

20、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多达 1 460 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后来明成祖朱棣采取的措施是A. 设立中朝 B. 设立丞相C. 设立内阁 D. 设立军机处【答案】C【解析】从“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多达 1 460 件”可以看出宰相制度废除之后皇帝的任务变多,为了解决这一局面,明成祖- 9 -设立了内阁,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是汉武帝的措施;B 选项错误,此时宰相制度已经废除;D 选项是雍正帝的措施。23. 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这种制度是指A. 汉代内

21、外朝制度 B. 唐代三省制度C. 元代行省制度 D. 明代的内阁制度【答案】D【解析】明代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丞相,把权力独揽于自己手中,但诸多事务,仅凭皇帝一人是忙不过来的,所以逐步形成了内阁制度。内阁中权力最大者是内阁首辅,相当于过去的丞相,即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故 D 项正确;A 和 B 项均有丞相名和权,排除;C 项属于地方行政机构。24.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 唐朝设政事堂 B. 元朝设中书省C. 明

22、朝废除丞相制 D. 清朝设军机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内阁”可判断这是在论述明朝,再根据“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可知皇帝直接领导政府,这与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是一致的,故选 C。唐元时期设置了丞相,排除 AB;D 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名师点睛】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斗争一直存在,但每个王朝的措施、特点各不相同。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制度废除后,皇权进一步失去制约,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高考在考查本部分内容时,仍以考查各个历史阶段

23、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的措施及其特点为主。此外,明代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只是对皇帝决策和处理国家政务起辅助作用,不可能对皇权起到限制的作用。与西方的内阁比较,西方内阁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25.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 1000 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 50 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10 -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认识。根据材料信息,

2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内阁与军机处都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关,两个机构离皇帝褣的远近变化,说明了皇权强化、君主专制的加强,D 项符合题意,正确;A 项是表面上的理解,不符合题意;B 项不是本质上的,不符合题意;题干涉及的是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C 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内阁制与清朝军机处26. 当看到电视剧中出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场面时,我们知道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 ( )A. 努尔哈赤统治时期 B. 皇太极在位期间C. 康熙帝亲政时期 D. 雍正帝在位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电视剧中

25、出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场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雍正帝在位时期设立军机处,故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雍正帝在位时期,故 D 正确。努尔哈赤统治时期,没有军机处,故 A 错误。皇太极在位期间,也没有军机处,故 B 错误。康熙帝亲政时期,也没有军机处,故 C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27.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A. 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 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C. 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 军机处的设置

26、,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 “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故 A 正确。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过于绝对,故 B 错误。军机大臣没有接替丞相职权,故 C 错误。材料不能直接说明军机处的设置,标志- 11 -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28.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

27、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 中央对官员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 D. 皇权的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有两个,一个是皇权不断加强,另外一个是中央权力不断增强。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没有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大臣的地位日益底下,正说明皇权的日益强化。因此答案为 D。29. 晋书段灼传载:“九品访人

28、,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这种选官用人的制度其最大的弊端在于A. 选官用人的标准不明确 B. 公卿贵族把持选官权,任人唯亲C. 人才评级的设置不合理 D. 选拔人才的效率低下【答案】B【解析】略30. 关于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官职的记载,从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 )图一 图二A. 图一: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B. 图一: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C. 图二: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D. 图二:太尉,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答案】C- 12 -【解析】图一上的字为“御史大夫” ,不掌握“武事” ,故 A 不正确;材料中没有

29、反映丞相,排除 B;图二上有“太尉”字样,太尉帮助皇帝管理军务,副丞相是御史大夫,故选 C。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2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2020 分分, ,共共 4040 分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

30、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

31、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请回答:(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答案】 (1)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

32、远。- 13 -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 (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 ;另一方面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解析】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封建子弟之制”应是之分封制,封建即古代的封邦建国意思,再结合知识分析分封制的特点:周王与诸侯以“土地”和“义务”为联系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以宗法制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以周王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分封的对象多元化,同姓为多而且都在富庶地区和战略要地。

33、(2)注意提取材料信息“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说明王室的衰落;“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说明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注意根据材料一中信息概括“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这些正是所谓的制度变化的体现,围绕这些内容加以概括总结即可。(4)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需要学生从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找寻答案。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专

34、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初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在封建社会后期,这种制度的弊端显现出来,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后。因此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一制度,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评价。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名师点睛】所谓制度的优劣性,其实就是不同制度在不同时代的适应情况的一个表述。其实并没有制度的优劣,只有合不合适的制度。根据运动的原理,一个制度如果不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进步,那么这个制度终将被淘汰。制度的出现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

35、此要对一个制度进行评价必须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考虑。32. 阅读下列材料:- 14 -请回答:(1)提取图一至三三幅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2)图四所示政治制度是什么?图四到图五说明了政治制度有何重大改变?这反映了怎样的演变趋势?【答案】(1)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废分封、置郡县。意义: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后世所沿用。(2)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相权一分为三,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说明了宰相制度被废除,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趋

36、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多幅图片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要从图片中获取关键信息,如“诏” “丞相” “郡”等来归纳,据此可知秦朝实行了皇帝制度、丞相制度以及郡县制等。第二小问,积极意义要从当时和后世两方面来归纳。 (对过去)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对当世)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后世)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 2000 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图四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判断出是三省六部制,而到图五丞相被废除则是在明朝。第二小问从秦代设置丞相到明朝废除丞相,体现了相权削弱,君主专制的加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皇权的强化和相权的弱化是一个基本趋势。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秦朝、隋唐、明朝巩固统治的政治措 施 -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