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 (含解析)(新版)人教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705769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 (含解析)(新版)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 (含解析)(新版)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 (含解析)(新版)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 文 (含解析)(新版)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二文科综合高二文科综合本卷满分本卷满分 3003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3535 题,每题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140140 分)分)1.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A. 法家、儒家、道家B. 儒家、墨家、道家C. 儒家、道家、法家D. 儒家、法家、墨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

2、分析能力。材料第一句强调对待人民残暴就会出现国破家亡等恶果,说明他希望统治者对人民好一些,即实行仁政,是儒家思想;第二句讲了辩证法的例子,容易看出是道家;第三句作者主张赏罚分明,不分贵贱,这是法家的主张,故 C 项正确,A.B.D 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2. 孔子主张对民众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而荀子却主张“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 。这种变化体现了A. 儒家主张礼法并施,一视同仁B. 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 儒家治国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 荀子摒弃了儒家的德治思想【答案】C【解析】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3、”体现孔子以德、礼治国, “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说明荀子主张以礼乐治国,并且提出以“法数”约束百姓,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故 C 正确,D 错误;A 不符合孔子的思想,排除 A;材料无法体现“战国时期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排除 B。3.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 ,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2 -A.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百家争鸣的现象,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背景在于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这一阶级在社会中异常活跃,勇

4、于表达自己的诉求,故 A 项正确。百家争鸣日趋合流是战国之后的现象,并非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排除 B。是分封制与井田制瓦解促进了政治经济重大变革,并非奴隶制全面崩溃,排除 C。封建制度的发展并非是题干思想主张的共同社会背景,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4.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B. 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 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 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

5、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演变过程5. 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 、 “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A. 主张民贵君轻B. 维护统治秩序C. 强调层层分封- 3 -D. 体现以德治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 、 “大一统”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维护统治秩序,为统治者服务,因此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

6、儒术”董仲舒思想6. 董仲舒说:“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 ,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 “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 ”这表明他A. 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 将“刑”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C. 强调德政,反对严刑峻法D. 尊重天道,强调以德治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 “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 ,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 “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董仲舒将“刑”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因此选 B。ACD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中国传

7、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7. 赖永海在中国佛性论里有这样一句:“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 儒、佛、道三家在唐朝以前已“三教合一”了B. 儒、佛、道三家本身就是同源的C. 儒、佛、道三家彼此之间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D. 儒、佛、道三家彼此之间根本不存在矛盾和斗争【答案】C【解析】儒、佛和道教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故 C 项正确;“三教合一”出现在北宋时期,故 A 项错误;儒、佛、道三家是不同源的,故 B 项错误;三教之间存在矛盾,所以才竞争,故 D 项错误。8. 南宋官员叶适以“功利之学”反对朱熹等理学家提倡的“道义者乃无用之虚

8、语” ,主张对- 4 -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这反映出A. 理学有性理空谈倾向B. 叶适否定了“格物致知”C. 南宋后儒学无实用性D. 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反对朱熹等理学家提倡“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可以分析出叶适是反对理学的空谈义理的倾向,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 项错误,与“主张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不符;儒学有无实用性材料没有反映,C 不选;D 项与材料无关,也与史实不符。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特点9. 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

9、之类,却有道理在。 ”朱熹在此A. 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B. 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C. 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D. 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小处也有理,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体现,故答案为 B 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探究,排除 A 项;科学实验起源于近代西方,材料中没有倡导科学实验,排除 C项;重视经验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经验的总结,排除 D 项。点睛:程朱理学认为“物皆有理” ,只有深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掌握天下之理,从而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10. 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普。独至评闺材

10、,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俗(兼有) ,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 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 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 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答案】C- 5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只是举一例,不能得出“普遍接受”的结论,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一位女诗人的观点,不是“主要的评价标准” ,故 B 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 C 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不只是自身的权益,故 D 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对传统文化的

11、反思【名师点睛】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影响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经世致用的思想,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君主专制强化、传统儒学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影响有限,直到鸦片战争后才被重视。11.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A. 指明内阁成员无宰相之名实B. 批评太监干政C. 指明内阁成员只是批答奏章D. 批评皇权过重【答案】D.考点:

1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名师点睛】明朝的内阁制,清朝的军机处,等于是将一个丞相变成多个丞相;同时,内阁制和军机处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担任的人员,可能不具备任何实权的职务。最大的影响在于,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皇权达到至高无上也是由于皇权的高度集中,导致文字狱以及闭- 6 -关锁国政策等,对社会的进步、先进思想的传播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12.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 。A.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 没有突破先

13、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反映市民诉求的“异质”思想也就出现,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所说的“异质”突破了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所说的“异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非“西学东渐”的产物,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所说的“异质”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甚微,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脱离程朱理学

14、的思想【名师点睛】明清之际,近代前夜的中国历史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专制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风气云涌;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上,西学东渐的趋势渐显,近代科技开始传人中国,开阔了人们眼界,而程朱理学、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在这种背景下,一批进步思想家展开了反封建专制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批判斗争。其代表人物有明末的“异端”思想家李贽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二、综合题(本题二、综合题(本题 36-4236-42 小题,共小题,共 160160 分)分)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女传母仪传又记述,卫定公(公元前 588前

15、 577 年在位)的夫人定姜,为儿子娶妇后,儿子不幸早亡,媳妇又没有生孩子,所以在她服丧三年后,便劝儿媳妇改嫁,还“自送之,至于野” 。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材料二正史中所载烈女数(见下图)- 7 -材料三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子,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李贽答以女人学道见短书请回答: (1)材料一反遇了何种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指出正史中所载烈女人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依据

16、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答案】 (1)现象:女子没有受到伦理观的严格约束。因素:春秋时期,社会风气较为宽松;国家四分五裂。宗法制走向崩溃。(2)变化:总趋势是日趋增多,特别是元明时期增速较快。成因:宋明理学的影响;封建统治者对思想的禁锢。(3)主张:男女有同等的认知能力,应享有平等的权利。评价:李贽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成为反封建专制的思想先驱。【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材料提到,卫定公(公元前 588前 577 年在位)的夫人定姜,为儿子娶妇后,儿子不幸早亡,媳妇又没有生孩子,所以在她服丧三年后,便劝儿媳妇改嫁,还“自送之,至于野” 。结合

17、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女子没有受到伦理观的严格约束。至于原因,学生需结合知识作答,春秋时期,社会风气较为宽松;国家四分五裂。宗法制走向崩溃。(2)本题材料提到,从汉到明,烈女数量总趋势是日趋增多,特别是元明时期增速较快。至于其原因,需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宋明理学的影响;封建统治者对思想的禁锢。(3)本题材料提到,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子,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结合所学知- 8 -识可知,李贽的思想主张有男女有同等的认知能力,应享有平等

18、的权利。至于评价,学生需归纳:李贽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成为反封建专制的思想先驱。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思想【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和李贽思想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的重点之一。理学的影响应该从消极和积极方面分析,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促进科技的发展。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为主

19、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和清代戴震等。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主张个性的自由等。14. 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 ,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

20、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答案】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 ;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归结根本:孝弟(悌)也。其余思想主张可从治国理论上归结。第(2)问主要内容据材料二主要从家族、宗族、乡里关系上归结。- 9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道之大

21、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答案】 (1)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2)特征:强调“大一统” ;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解析】 (1)问立足材料可知分别是儒家的“仁政” 、道家的“无为” 、法家的“法治” 。在此基础上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历史背景。(2)问根据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可知董仲舒强调“大一统” ,其思想的影响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