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精选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70489185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精选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精选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精选PPT.ppt(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币供给货币均衡第1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货币基本功能是交换媒介,公众需求货币作为交易手段,因而交易需求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基本因素收入和交易量不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唯一因素,人们持有货币余额一般会远远超过交易需求第2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决定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决定货币需要量的因素1.收入越多,货币需求量越多2.信用越好,货币需求量越少3.消费倾向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多4.

2、货币流通速度越快,货币需求量越少5.社会商品可供量越多,货币需求量越多6.市场物价水平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多7.市场利率水平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少8.人们的预期和偏好越倾向于货币,货币需求量越多第3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二、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后人多用“货币必要量”的概念来表述。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流通。基本公式是:M=PQ/V M=PQ/V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商品的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

3、段职能的货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类因素,它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其意义: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第4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二、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在论证这个问题时有两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前提(1)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2)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储藏.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纸币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第5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

4、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二、货币需求理论-费雪交易方程式 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以M 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 V为货币流通速度;P 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MV=PTMV=PT即即:M=PT/V:M=PT/V 他认为:在短期内,V是稳定的,T在一定时期内不变,价格的变动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而且是同比例变动第6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二、货币需求理论-费雪交易方程式 费雪虽然关注的是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

5、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M=PT/V=1/V*PTM=PT/V=1/V*PT 需注意:(1)不涉及利率的影响 (2)认为货币只有交易媒介功能 (3)V,T不变的假设与现实不符 (4)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的影响第7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二、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 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时重视微观主体的动机。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每个人决定持有货币多少,有种种原因;但在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

6、也是如此。第8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二、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M Md d kPYkPY 其中:P物价,K货币占财富的比重,即在总财富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率,Y国民生产总值,M货币量,PY为名义国民收入第9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二、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剑桥学派的发展:(1)把货币需求与经济主体的动机联系起来,从而成为真正的货币需求理论.(2)除研究了货币的交易数量外,还研究了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数量.(3)费雪中的V是常数,而剑桥中的

7、K是变量.(4)把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研究货币余额.第10页,此课件共39页哦二、货币需求理论-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式比较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强调不同货币功能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对货币流量或存量的关注不同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宏微观视角不同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人们对于保有货币有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是否关注利率不涉及利率的影响保有货币需要付出代价.这就要在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第11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

8、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二、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投机动机分析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论证,人们保有货币除去为了交易需要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是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第12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二、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可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有二:货币与债券。货币是不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收入的资产。但持有债券,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趋于上升,债券

9、价格就要下跌;利率趋于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升。如果持有债券的收益为负,持有非生利资产货币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反之,对货币需求减少,对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第13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二、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价:预期利率水平下降,从而债券价格将会上升,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反之,则倾向于多持有货币。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负相关第14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二、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由交

10、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M MM1M1M2M2L1(Y)L1(Y)L2(r)L2(r)式中的L1、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凯恩斯也常用“流动性”指货币。第15页,此课件共39页哦二、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式中,式中,M Md d /P/P 为实际货币需求为实际货币需求第16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二、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恒久性收入y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所提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

11、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货币需求与它正相关。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人力财富很不容易转化为货币。所以,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相对越小。这样,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w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第17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二、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是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特点,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可以用实证方法证明。对与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最具

12、概括性的论断是: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而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因而,货币需求而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因而,货币需求也是比较稳定的。也是比较稳定的。第18页,此课件共39页哦三、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 围绕货币其发展脉络:从金到摆脱金,从纸币到一切可以称之为纸币的金融资产金币存款通货现钞和支票存款M2或更大口径第19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三、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 研究视角:从宏观分析到微观分析 着眼点从宏观转向微观,则对于货币需求的分析不仅关注作为购买手

13、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也关注与保存自己财富的需求 货币需求函数纳入的自变量不断增加第20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四、货币需求面面观主观的需求与客观的需求:从宏观的角度考察,货币需求是一个客观的经济范畴。从微观角度来考察,微观主体的主观意愿和判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需要看到的是,人们的心理变化受客观社会条件制约并有共同的规律,因此微观角度的分析货币需求仍是一个客观范畴。需要在分析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第21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第三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一,什么是

14、货币供给(一)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记作MS。(二)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记作MS/P。人们日常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名义货币供给。.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长期波动,只分析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动,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经济形势判断和失误的政策选择。第22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二,货币供给及其口径1.现金发行只是货币供给的一部分。2.在我国,由于经济落后等原因,甚至包括经济理论界,许多人一直将现金发行视同货币供给。1994年,官方才使用货币供给概念。3.由于货

15、币供给中的现金与其余部分的变动并不一致,把现金看成货币供给会做出错误判断。第23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二,货币供给及其口径-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1.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统计口径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2.流动性较高,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流动性较低,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这个标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3.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也是一项重要要求。第24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

16、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二,货币供给及其口径1.货币供给包括按口径依次加大的M1、M2、M3划分的若干层次。2.各国的货币口径大多不同,只有“通货”和M1这两项大体一致。第25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二,货币供给及其口径-外国和IMF的M系列1.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M3和Debt。2.日本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CD、M3+CD和“广义流动性”。3.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1991货币供给口径:M0、M2、M4、M4c和M5,没有M1。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三个口径:通货、货币和

17、准货币。第26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二,货币供给及其口径-中国的M系列1.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即我们习称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2.其中,M1,我们称为狭义货币量;M2,称广义货币量;M2-M1是准货币。第27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二,货币供给及其口径-货币供给的流动性1.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用货币流通速度的的概念表示.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2.M1/M2表

18、明狭义货币供给相对与广义货币供给的比重.3.M1/M2-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增强,消费投资信心增强,经济趋热.4.M1/M2-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减弱,消费投资信心减弱,经济趋冷.第28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一,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货币供给基本模型其中:Ms:货币供给量 m:货币乘数-它代表的是每一元基础货币 的变动所能够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B:基础货币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调节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调节第29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

19、、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一,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基础货币-B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它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和基础。基础货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权可以建立在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节.第30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一,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中央银行资产项目变动与基础货币变动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中央银行负债项目变动与基础货币变动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节-三大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

20、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债,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 公开市场操作的前提条件第31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一,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节-三大政策工具 贴现政策-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有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第32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一,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节-三大政策工具 法定准备金率-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法硬性规定了法定

21、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猛烈的货币政策第33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二,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微观主体经济行为与货币供给-货币乘数的变动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影响C/D)当居民普遍增加现金也即通货持有量时,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C/D简称作通货比提高;反之,下降。它与货币供给量负相关。对居民持币行为,从而对通货存款比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财富效应、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金融危机及非法经济活动规模等几方面第34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二,货币供给

22、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微观主体经济行为与货币供给-货币乘数的变动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影响C/D)企业经营的扩大或收缩及经营效益的高低影响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从而影响货币的供给 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存款货币银行通过两种途径来影响货币供给(影响R/D):(1)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2)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第35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衡三,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含义“货币外生性”货币供给这个变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货币内生性”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

23、当局是决定不了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第36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三,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是货币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政策含义的一个问题。2.如果认定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那就是说,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有局限性。如果肯定是外生变量,则等于说,货币当局能够有效地调节货币供给,影响经济进程。第37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三,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在现代信用经济中,货币存量的定义越狭窄,它就越符合外生性的要求;越广泛,考虑到金融创新的影响,各国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至多是弱外生性的,而更常见的是内生性的。第38页,此课件共39页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第六节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货币供给的变动是否对实际产出水平发生影响一,面纱理论-不能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提高实际产出水平二,马克思“第一推动力”-对货币的作用持肯定观点三,联系潜在资源的三个阶段理论第39页,此课件共39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