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有关春节美食的随笔(精选7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0478345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有关春节美食的随笔(精选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年有关春节美食的随笔(精选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有关春节美食的随笔(精选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有关春节美食的随笔(精选7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有关春节美食的随笔(精选7篇)篇一:有关春节美食的随笔 提到美食,满是色香味,尽是形意养。 曾几何时,美食于我并无概念,仅是钟情的那个食物而已。印象里,回家吃到妈妈做的可口饭菜,爸爸骑车带我去赶会吃到的肉包子,学校餐厅里打到美味的蛋炒饭,大学宿舍里乳山舍友带来的熏鲅鱼、临沂舍友带来的煎饼、惠民舍友带来的红富士苹果我的美食概念大都停留在这些点上了。也正是这些美食串起了家人、伴侣对我的爱,很无私,很暖和。 斗转星移,美食于我又多了份责任。因为我已为人妻、为人母,更盼望把自己对家人、对生活的爱落实到餐桌上的一粥一饭、一汤一菜之中。尤其为了让孩子能够吃的养分健康,我把讨论美食当做一门课程来对

2、待,手机里的豆果美食成了我的最正确伙伴,根据上面的食谱要求,收集食材,置备厨具,进行试做,胜利做出了可爱的小猫豆沙包、美味的烤翅、糖醋排骨只为奉上我的母爱,能够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转瞬当下,美食作为一种文化,在我们这个和平美妙的时代里被彻底放大了出来。从大手笔的舌尖上的中国,到厨艺比拼类、美食养生类节目纷纷搬上荧屏,美食的故事、美食的乐趣娓娓道来,美食的方法、美食的养分传播出来,用美食讲解并描述百味人生,用美食讲解并描述中国故事,美食节目已成了人们追逐的热点,成了传播中国特有文化的最正确途径,成了中国软实力的特有表达。“因为爱中国美食,所以更爱中国悄然兴起。 此情此景,思绪再次飘飞。怎会遗忘那

3、个小米加步枪的抗战年月、那个一口炒面一口雪的艰苦卓绝,正是革命前辈们凭借不怕吃苦、勇于拼搏、敢于牺牲的精神换来了我们今日美妙的生活,换来了这个可以安享美食的时代。至此,美食有了另一种诠释,美食是一种赞美,赞美革命先辈的宏大功绩和崇高精神;美食是一种致敬,致敬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和牺牲精神。唯有安享美食,不忘致敬。 我爱美食,爱美食传递的爱,更爱我们这个安享美食的宏大时代。 篇二:有关春节美食的随笔 食人间美味,品百味人生。美食,味味不同,从美食中不仅能品出人生百味,还能品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进展状况。而就是这样一种能够反映社会进展的中华美食遇上安全问题,无疑是社会风气遭到了严重的抨击。 食有五

4、味,酸、甜、苦、辣、咸。从酸之味中,品出了为大国崛起而坚持的辛酸与不易;从甜之味中,品出了国家每一步进展的辉煌与喜悦;苦之味,象征着为国民自由的斗争与艰苦;辣之味,代表着中华人民的热血与激情;咸之味,警戒着国家要时时当心,虚心谨慎。中华美食,最讲究耐烦,一道菜,从火温到摆盘,步步都是学问,环环都是传统。只有掌勺的人把握精确的技巧,并且有足够的耐烦,才可能做出一盘好菜。复兴中华,拼的就是忍耐与坚持。若不是14年的忍耐,我大中华恐早已灰飞烟灭;若不是千百年的坚持,中华文化之精粹、传统文化之美德,怕早已不得传承。中华美食就像是一面立体的镜子,美食的本身和美食的传承都是对当代社会的真实写照。中华人民坚

5、守传统,千百年来永不变。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快,食品的加工也是越来越简化,其中就有不少商家看中这一机会,各种速食品、快餐横空出世,从而引发一大波食品安全问题。这当中一部分缘由是我国社会的飞速进展,人们的生活速度加快。而另一部分就纯属风气问题,当各种食品中毒事件出现,群众哗然,然而这些事情却没有停止发生过。食品安全问题正在间接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社会风气,中华传统的传承令人堪忧。 而就是如此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传承到了如今这个社会,撞上了“臭名昭著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同样难逃一劫。中华美食的烹饪,步步相接,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最终菜品的色香味。而食品安全问题,在选材上就可以破坏了这

6、一整道菜。抛开口感的问题不谈,单是食品安全问题会威逼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就足以让人们对食物心存顾忌,中华美食难以得到传承。也就是说,假如社会风气出了问题,再怎么进展也是于事无补。 中华美食丰富多彩,食品安全问题却是层出不穷; 传统精神坚守不变,文化道德传承却是令人担忧; 中国社会进展快速,不良的社会风气却会使我大中华的璀璨辉煌荡然无存。 篇三:有关春节美食的随笔 春末夏初,我们这里的大山林间,杜鹃花如火焰般般灿烂。在它的四周,常会有一些长满黄绿小叶的灌木,那就是斑鸠树。斑鸠树犹如画师往红色幕布上洒下几块黄绿的水彩。但是它的树叶虽不大,极像杏叶,却是粉嫩的、绿得发亮的,散发着一种成熟的、迷人的芳香

7、。那种清香味很独特,隔老远都能闻到。如果你摘一片叶儿在嘴里嚼嚼,竟然是又粉又嫩又糯,清香得使你心醉。 关于斑鸠树,老辈人还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奇妙的传奇。说是在远古“洪水淹天的时候,由于洪水淹得太久,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动物都几乎全部灭亡,连地上生长的植物都被浸泡死了。唯有生长在我们大巴山地区高山一带的灌木丛里,有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小树照旧存活。洪水退后,它第一个迎着春风发了芽。偏偏有一对相依为命的秀丽斑鸠,也躲过了洪水劫难。这些最先生根发芽的灌木丛,就成了这对斑鸠栖息的地方,绿色的树叶也就是它们唯一可吃的食物。这对斑鸠就在这种树上栖息,繁衍出很多子孙。原来,这种树叶是观音菩萨有意赐给这对情侣斑鸠延续

8、生命、繁衍后代的魔树。传奇归传奇,而爱唱“姑姑滴水,姑姑滴水的斑鸠绝不会吃这种叶,其树叶及树形也同爱吃谷物的斑鸠鸟无丝毫联系,可它偏是流传下来的芳名,就叫斑鸠树。 到宋高宗时,国运不济,灾荒战乱不断,老百姓缺衣少食,生活困难。有个老人为了查找食物。就想到把斑鸠树叶做成豆腐来食用。老人翻山越岭,摘回一篮子斑鸠树叶,先用开水把树叶焯一下捞起,用包袱将其裹紧,用力地挤出绿色的粉汁。这种树叶粉汁富含叶绿素和蛋白淀粉,所以能做豆腐。等挤完了汁,用柏树枝烧灰泡水,掺入斑鸠叶汁水中。那是一种很好的碱性物质,没有它,这些粉汁就不能够凝固。老人将凝固的粉汁拌上盐巴和辣椒,竟然很是可口。于是做斑鸠豆腐的手艺就传开

9、了,斑鸠豆腐挽救了一方饥民,成为人们宠爱的食物。后来人们不断总结技术,提出做斑鸠豆腐时“草木灰的重量要特殊留意,多一点味道不好,少一点则不易凝固,特殊考人用的就是火候。这手艺也从老人手里一代一代传授到如今。山里的人们不仅觉得制作斑鸠豆腐可以增收,也是更不想丢了老祖宗留下的手艺。 斑鸠叶豆腐做好了,色如碧绿的翡翠,晶莹剔透。加上一些麻辣调料把它凉拌起,再点缀上几丝丝红辣椒,“万绿丛中一点红,既好看有富有意境!斑鸠叶豆腐,色香味俱全,富有独特的清香、清凉,爽快的味道,是一种稀有、自然、绿色的美味佳肴。夏季吃它,不仅滋补健身,还能消暑解渴。 ?如今,这道民间的美食已进入大小城市,成为餐馆的最引人的小

10、吃。尽管取的名字有所变换,有叫“腌菜凉粉的,有叫“翡翠豆腐的,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就是那乡野间,令人难忘的斑鸠叶豆腐。 斑鸠叶豆腐-难忘的山中美食。 篇四:有关春节美食的随笔 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听说张家口地区有一个堡里的豆腐能用秤钩钩起来,扛着秤杆走几十里路。这是豆腐么?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为豆腐脑。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压紧成型,是豆腐干。 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是豆腐片。东北叫干豆腐。压得紧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页或千张。 豆浆锅的外表凝聚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乡则简洁地叫做皮子。 豆

11、腐最简便的吃法是拌。买回来就能拌。或入开水锅略烫,去豆腥气。不行久烫,久烫则豆腐收缩发硬。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香椿头只卖得数日,过此则叶绿梗硬,香气大减。 其次是小葱拌豆腐。北京有歇后语:“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可见这是北京人家家都吃的小菜。拌豆腐特宜小葱,小葱嫩,香。葱粗如指,以拌豆腐,味道即减。我和林斤澜在武夷山,住一款待所。斤澜爱吃拌豆腐,款待所每餐皆上拌豆腐一大盘,但与豆腐同拌的是青蒜。青蒜炒回锅肉甚佳,以拌豆腐,配搭

12、不当。北京人有用韭菜花、青椒糊拌豆腐的,这是侉吃法,南方人不敢领教。而南方人吃的松花蛋拌豆腐,北方人也觉得岂有此理。这是一道上海菜,我第一次吃到却是在香港的一家上海饭馆里,是吃阳澄湖大闸蟹之前的一道凉菜。北豆腐、松花蛋切成小骰子块,同拌,无姜汁蒜泥,只少放一点盐而已。好吃么?用上海话说:蛮崭格!用北方话说:旱香瓜另一个味儿。咸鸭蛋拌豆腐也是南方菜,但必需用敝乡所产“高邮咸蛋。高邮咸蛋蛋黄色如朱砂,多油,和豆腐拌在一起,红白相间,只是颜色即可使人胃口大开。别处的咸鸭蛋,尤其是北方的,蛋黄色浅,又无油,却不中吃。 烧豆腐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用油煎过再加料烧的;不过油煎的。 北豆腐切成厚二分的长方块,

13、热锅温油两面煎。油不必多,因豆腐不吃油。最好用平底锅煎。不要煎得太老,稍结薄壳,外表发皱,即可铲出,是名“虎皮。用已备好的肥瘦各半熟猪肉,切大片,下锅略煸,加葱、姜、蒜、酱油、绵白糖,兑入原猪肉汤,将豆腐推入,加盖猛火煮二三开,即放小火咕嘟。约十五分钟,收汤,即可装盘。这就是“虎皮豆腐。如加冬菇、虾米、辣椒及豆豉即是“家乡豆腐。或加菌油,即是湖南出名的“菌油豆腐菌油豆腐也有不用油煎的。 “文思和尚豆腐是清代扬州出名的素菜,好几本菜谱著录,但我在扬州一带的寺庙和素菜馆的菜单上都没有见到过。不知道文思和尚豆腐是过油煎了的,还是不过油煎的。我无端地觉得是油煎了的,而且无端地觉得是用黄豆芽吊汤,加了上

14、好的口蘑或香、竹笋,用极好秋油,文火熬成。什么时候材料凑手,我将依据想象,试做一次文思和尚豆腐。我的文思和尚豆腐将是素菜荤做,放猪油,放虾籽。 虎皮豆腐。切大片,不过油煎的烧豆腐则宜切块,六七分见方。北方小饭铺里肉末烧豆腐,是常备菜。肉末烧豆腐亦称家常豆腐。 烧豆腐里的翘楚,是麻婆豆腐。相传有陈婆婆,脸上有几粒麻子,在乡场上摆一个饭摊,挑油的脚夫路过,常到她的饭摊上吃饭,陈婆婆把油桶底下剩的油刮下来,给他们烧豆腐。后来大人先生也特意来吃她烧的豆腐。于是麻婆豆腐名闻遐迩。陈麻婆是个值得纪念的人物,中国烹饪史上应为她大书一笔,因为麻婆豆腐的确很好吃。做麻婆豆腐的要领是:一要油多。二要用牛肉末。我曾

15、做过多次麻婆豆腐,都不是那个味儿,后来才知道我用的是瘦猪肉末。牛肉末不能用猪肉末代替。三是要用郫县豆瓣。豆瓣须剁碎。四是要用文火,俟汤汁慢慢收入豆腐,才起锅。五是起锅时要撒一层川花椒末。肯定得用川花椒,即名为“大红袍者。用山西、河北花椒,味道即差。六是盛出就吃。假如正在喝酒说话,应当把说话的嘴腾出来。麻婆豆腐必需是:麻、辣、烫。 昆明最廉价的小饭铺里有小炒豆腐。猪肉末,肥瘦,豆腐捏碎,同炒,加酱油,起锅时下葱花。这道菜廉价,实惠,好吃。不加酱油而用盐,与番茄同炒,即为番茄炒豆腐。番茄须烫过,撕去皮,炒至成酱,番茄汁渗入豆腐,乃佳。 砂锅豆腐须有好汤,骨头汤或肉汤,小火炖,至豆腐起蜂窝,方好。砂

16、锅鱼头豆腐,用花鲢(即胖头鱼)头,劈为两半,下冬菇、扁尖(腌青笋)、海米,汤清而味厚,非海参鱼翅可及。 “汪豆腐似乎是我的家乡菜。豆腐切成指甲盖大的小薄片,推入虾子酱油汤中,滚几开,勾薄芡,盛大碗中,浇一勺熟猪油,即得。叫做“汪豆腐,也许因为上面泛着一层油。用勺舀了吃。吃时要当心,不能性急,因为很烫。滚开的豆腐,上面又是滚开的油,吃急了会烫坏舌头。我的家乡人喜爱吃烫的东西,语云:“一烫抵三鲜。乡下人家来了客,大都做一个汪豆腐应急。周巷汪豆腐很出名。我没有到过周巷,周巷汪豆腐好,我想无非是虾子多,油多。近年高邮新出一道名菜:雪花豆腐,用盐,不用酱油。我想给家乡的厨师出个想法:加入蟹白(雄蟹白的油

17、即蟹的精子),这样雪花豆腐就更珍贵了。未完 不知道为什么,北京的老豆腐如今见不着了,过去卖老豆腐的摊子是许多的。老豆腐其实并不老,老,或许是和豆腐脑相对而言。老豆腐的佐料很简洁:芝麻酱、腌韭菜末。爱吃辣的浇一勺青椒糊。坐在街边摊头的矮脚长凳上,要一碗老豆腐,就半斤旋烙的大饼,夹一个薄脆,是一顿好饭。 四川的豆花是很妙的东西,我和几个作家到四川旅游,在乐山吃饭。几位作家都去了大馆子,我和林斤澜钻进一家只有穿草鞋的乡下人光临的小店,一人要了一碗豆花。豆花只是一碗白汤,啥都没有。豆花用筷子夹出来,蘸“味碟里的作料吃。味碟里主要是豆瓣。我和斤澜各吃了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很美。豆花汤里或加切碎的青菜,则

18、为“菜豆花。北京的豆花庄的豆花乃以鸡汤煨成,过于讲究,不如乡坝头的豆花存其本味。 北京的豆腐脑过去浇羊肉口蘑渣熬成的卤。羊肉是好羊肉,口蘑渣是碎黑片蘑,还要加一勺蒜泥水。如今的卤,羊肉极少,不放口蘑,只是一锅稠糊糊的酱油黏汁而已。即便是过去浇卤的豆腐脑,我觉得也不如我们家乡的豆腐脑。我们那里的豆腐脑温在紫铜扁钵的锅里,用紫铜平勺盛在碗里,加秋油、滴醋、一点点麻油,小虾米、榨菜末、芹菜(药芹即水芹菜)末。清清爽爽,而多味道。 中国豆腐的做法多矣,不胜记载。四川作家高缨请我们在乐山的山上吃过一次豆腐宴,豆腐十好几样,风味各别,不相雷同。特殊是豆腐的质量极好。掌勺的老师傅从磨豆腐到烹制,都是亲自为之

19、,绝不假手旁人。这一顿豆腐宴可称寰中一绝! 豆腐干南北皆有。北京的豆腐干比较有特点的是熏干。熏干切长片拌芹菜,很好。熏干的烟熏味和芹菜的芹菜香相得益彰。花干、苏州干是从南边传过来的,北京原先没有。北京的苏州干只是用味精取鲜,苏州的小豆腐干是用酱油、糖、冬菇汤煮出后晾得半干的,味长而耐嚼。从苏州上车,买两包小豆腐干,可以始终嚼到郑州。香干亦称茶干。我在小说茶干中有较细的描述: 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香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蒲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四周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这种茶干外皮是深

20、紫色的,掰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牢固,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做“茶干。 茶干原出界首镇,故称“界首茶干。据说乾隆南巡,过界首,曾经品尝过。 干丝是淮扬名菜。大方豆腐干,快刀横披为片,刀工好的师傅一块豆腐干能片十六片;再立刀切为细丝。这种豆腐干是特制的,极坚致,切丝不断,又绵软,易吸汤汁。旧本只有拌干丝。干丝入开水略煮,捞出后装高足浅碗,浇麻油酱醋。青蒜切寸段,略焯,五香花生米搓去皮,同拌,尤妙。煮干丝的兴起也就是五六十年的事。干丝母鸡汤煮,加开阳(大虾米),火腿丝。 我很留恋拌干丝,因为味道清爽,如今只能吃到煮干丝了。干丝本不是“菜,只是吃包子烧麦的茶馆里,在上点心之

21、前喝茶时的闲食。如今则是全国各地淮扬菜系的饭馆里都预备了。我在北京常做煮干丝,成了我们家的保存节目。北京很少遇到大白豆腐干,只能用豆腐片或百页切丝代替。口感稍差,味道却不逊色,因为我的煮干丝里下了干贝。煮干丝没有什么诀窍,什么鲜东西都可往里搁。干丝上桌前要放细切的姜丝,要嫩姜。 臭豆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我在上海、武汉都吃过。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年轻时常去吃。后来回长沙,又特意去吃了一次,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这就成了“最高指示,写在照壁上。火宫殿的臭豆腐遂成全国第一。油炸臭豆腐干,宜放辣椒酱、青蒜。南京夫子庙的臭豆腐干是小方块,用竹签像冰糖葫芦似的串起来卖,一串八块。昆明的臭

22、豆腐不用油炸,在炭火盆上搁一个铁篦子,臭豆腐干放在上面烤焦,别有风味。 在安徽屯溪吃过霉豆腐,长条豆腐,长了二寸长的白色的绒毛,在平底锅中煎熟,蘸酱油辣椒青蒜吃。凡到屯溪者,都要去尝尝。 豆腐乳各地都有。我在江西进贤参与土改,那里的农民家家都做腐乳。进贤原来很穷,没有什么菜吃,顿顿都用豆腐乳下饭。做豆腐乳,放大量辣椒面,还放柚子皮,味道特别剧烈,广西桂林、四川忠县、云南路南所出豆腐乳都很出名,各有特点。腐乳肉是苏州松鹤楼的名菜,肉味浓醇,入口即化。广东点心许多都放豆腐乳,叫做“南乳_饼。 南方人爱吃百页。百页结烧肉是宁波、上海人家常吃的菜。上海老城隍庙的小吃店里卖百页结:百页包一点肉馅,打成结

23、,煮在汤里,要吃,随时盛一碗。一碗也就是四五只百页结。北方的百页缺韧性,打不成结,一打结就断。百页可入臭卤中腌臭,谓之“臭千张。 杭州知味观有一道名菜:炸响铃。豆腐皮(如过干,要少润一点水),瘦肉剁成细馅,加葱花细姜末,入盐,把肉馅包在豆腐皮内,成一卷,用刀剁成寸许长的小段,下油锅炸得馅熟皮酥,即可捞出。油温不行太高,太高豆皮易煳。这菜嚼起来发脆响,形略似铃,故名响铃。做法其实并不冗杂。肉剁极碎,成泥状(最好用刀背剁),平摊在豆腐皮上,折叠起来,如小钱包大,入油炸,亦佳。不入油炸,而以酱油冬菇汤煮,豆皮层中有汁,甚美。 北京东安市场拐角处解放前有一家肉店宝华春,兼卖南味熟肉,卖一种酒菜:豆腐皮

24、切细条,在酱肉汤中煮透,捞出,晾至微干,很好吃,不贵。如今宝华春已经没有了。豆腐皮可做汤。炖酥腰(猪腰炖汤)里放一点豆腐皮,则汤色洁白。 篇五:有关春节美食的随笔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节日:春节、植树节、护士节、中秋节、重阳节,然后每个节日都寄予着人们完善的感情与愿望。 而我却想设计一个美食节,你们确定有一大堆的疑问吧!哈哈!被我猜中了!。下方让我来告知你。 我先设计美食节是因为能吃许很多多的美食。也能品尝各种新颖的美食。确定能够饱口福拉! 我将美食节定在5月10日。为了这个节日我还编了一个故事呢! 故事是这样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被两座大山封在中间,只有绕很远很远的路才能

25、出去,几乎都是与外界隔离了,所以他们吃的东西都只仅限于一点点,什么红薯呀、什么野菜呀之类的。河里的鱼啊、田里的米啊,他们别说吃了,见都没见过 一天,一个神仙到那里来游山玩水,为了不被人发觉于是就变成了一位商人。但是他晚上在一户人家中歇脚的时候才发觉,他们那里吃的东西十分的少。一问了村庄里的人才明白:那里的两座大山使他们与外界隔离了,根本就不明白外面的世界与外面世界的食物,神仙一听就确定要帮帮他们,他禀明玉帝后,玉帝也很怜悯他们,就让大力神去把那两座大山搬走。啊!大山最终搬走了,但是这位神仙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他认真一想,似乎想到了什么,朝着远方飞去,过了一会他带着十分多的美食回来了。人们十分感

26、谢这位神仙,不仅仅帮他们搬走了大山还给他们带来了这么多以前没吃过的东西。于是他们把神仙给他们带去美食那一天5月10日定做“美食节,人们亲切的称这位神仙为“美食仙许多年以后这个村庄因美食而著名就称这个村庄为“美食村 怎样?不错吧! 在美食节那天,人们能够把自我创作的美食与大家共享。这样美食永久就会有一片属于自我的天地了。 篇六:有关春节美食的随笔 千年古镇-东平位于政和县西北部,在武夷山脉的金峰山脚下。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我们从东平中学毕业已25年了,大家在外工作或经商,难得回家乡的我们将此次同学聚会首选放在东平,午餐就设在东平芳香酒店。大家围席而坐,只听一声吆喝:“小胳来了!好客

27、的店主为我们特地预备了橙黄晶亮的小胳摆上圆桌,立刻同学们你一块,我一块地夹着小胳放入自己的嘴里,边嚼边说好久没吃到这么地道的小胳了,当时小胳味儿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欢快的气氛溢满席间。让阔别家乡25年的我们真正领会家乡风味,温馨故里人情。 大家本是土生土长的东平人,虽吃着小胳,可都没人知道东平小胳的制作历史起源于哪个朝代,谁也说不清,但大家都清晰知道爽口香甜的东平小胳是家乡-东平古镇最具特色的小吃。其历史悠久。据店主介绍,小胳的制作过程特别讲究。制馅是个关键,首先将新奇的厚肉白平铺在砧板上,然后用锐利的菜刀渐渐将肉白剁成肉酱,再盛入大盆中,加入地瓜粉,如用蕨粉则更滑,但如今已很少有蕨粉了,大家

28、目前都用地瓜粉代之及适量白沙糖依据个人口味加量后用力搅拌匀称,放置一旁腌制待用;其次就是烙蛋皮,要将鸭蛋鸡蛋打在菜盆中,加适量的清水、碱,再用筷子将蛋打匀,等锅七分热时,用猪油润好锅,再将打匀好的鸭蛋十分匀称地在铁锅中淋个来回,烙蛋皮可是技术活,烙成的蛋皮要薄如纸的圆蛋皮,起锅后的蛋皮一张张地叠放在圆圆的笊篱农村一种捞饭的工具反面上摊平;然后就把拌匀腌制好的肉馅放入蛋皮中间,将其卷成的方状条形,包好蛋皮,这时小胳就初步成形了,最终当心翼翼地将初步成形的小胳放入木制蒸笼中,用猛火蒸上一小时。期间要用牙签在每一条小胳上插几个小孔目的是让小胳蒸得更加熟透,出笼后的小胳斜切成小方块,然后如花瓣状地摆在

29、瓷盘上,那色泽橙黄鲜亮的小胳因品相好,香气逼人,十分迷人。取上一片小胳放到嘴里,其味道鲜嫩爽口,清香甘甜,油而不腻。此时你恨不得将全盘小胳唯我独食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东平有个传统的风俗,那就是好客的东平人民无论是远方的客人到来还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酒桌上必不行少的第一道菜就是小胳。 记得年幼时,大家经济条件有限,当时大人去喝酒时,桌上每人一块小胳,但那时大家都舍不得吃,总会各自将自己的那份小胳当心翼翼的用纸包好捎回家给家中的小孩。我们兄妹四人每次将父母带回的那块香气十足小胳马上瓜分了,其实每人也就那么一小口,还不够塞牙缝呢。那时我们毕竟是小孩,因口馋,总想着自己的嘴里,没有顾及父

30、母,总没让父母也尝尝小胳的美味,如今回想起来,心中不免有些内疚。东平小胳正因其口感爽滑、甘甜、清香,其独特风味也吸引八方食客慕名而来。 如今在城里的市场上虽也销售小胳,都打着“东平小胳的品牌,但这些小胳已“作假了。作为地道的东平人,只要一看就知道那小胳不是正宗的东平小胳了,其主要是制作时放入地瓜粉太多了,但“作假了的小胳切成片虽不明朗透亮,但吃起来不会那么油腻,城里人还是比较喜爱。 伴侣,要想吃到正宗的东平小胳,那还是得去东平,好客的东平人肯定会为你端上那色泽橙黄鲜亮的小胳来款待你,让你一饱口福。 篇七:有关春节美食的随笔 世界上有很多不一样的菜系,不一样的菜系里又有很多不一样的菜。 在杭州,

31、有一种叫做“松子桂鱼的美食,它但是我的最爱啊!每次到外面的酒店、饭店里去吃饭,这道菜但是必点哦!没有了这一道菜,似乎其他再好吃的菜,都变得没有味道了。 在很久以前,因为被鱼刺刺到了喉咙,所以那时的我但是不吃鱼的,别说一块了,一“滴都不行能。 可就在那时,桌上出现了一道黄澄澄的菜,在灯光的照射下,似乎还闪闪发光呢!我一下子就被这道外形靓丽的菜所吸引了。瞧,旁边还有些儿点缀的小星星松子呢!这但是让我大开眼界了。 我略微夹了一小块,发此刻那层黄澄澄的皮的里面,竟然是这么洁白,给人感觉又嫩嫩的肉啊!我毫不迟疑就把它往嘴里送。 含在嘴里的时候,有一股浓浓的味道糊上了我的心上。那味道,然后甜里带了点酸味,酸里又带了点甜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我轻轻地咬了一口。嗯,外面酥酥的,味道浓浓的,又好象是脆脆的。总之,就是美味极了。 而里面,我已开始还担忧那肉会没有味道,让人难以下咽呢。可吃了下去,才明白原先那肉不仅仅又嫩又滑,该有的味道,一点儿也没有少啊,甜甜的,酸酸的,真是吃了一块还不够,还想要再来一块呢! 那点缀的小星星松子,不仅仅又脆又小,味道十足,外面,似乎也包裹了一层浓浓的松子鲑鱼的味道。 品尝完,我简直不敢信任这是鱼,竟然有这么入味,这么好看,这么美味,这么完善的鱼!我对这道菜的评价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赞! 这可真不愧是我最喜爱的一道菜啊! 展开剩余欣赏支持本文地址: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