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命脚本与脚本分析.rt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0346018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RTF 页数:9 大小:22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生命脚本与脚本分析.rt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七章 生命脚本与脚本分析.rt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生命脚本与脚本分析.rt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生命脚本与脚本分析.rt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生命脚本与脚本分析生命脚本与脚本分析生命脚本与脚本分析第一节 生命脚本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脚本分析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生命脚本的基本概念生命脚本的基本概念生命脚本的基本概念 了解脚本的意义:*脚本只是个体在儿童时期发展出来的一种“魔术”的解法;*避免可怕的灾难;脚本与一生的过程:*遗传*外在事件*脚本(当事人自己所特有的生命脚本)*自主的决定*文化脚本*次文化脚本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脚本分析脚本分析脚本分析脚本的起源 婴儿对充满“敌意”的世界的反应。婴儿早期对现实的经验和情绪。脚本装置(script apparatus)组成脚本的不同成分。脚本结局(script pay

2、off)或诅咒(curse)指生命结局。脚本结局里的诅咒取决于 孩子如何理解父母的话。禁止信息(injunction)或阻碍器(stopper)禁止信息出自父母的儿童自我,被“接种”到孩子的儿童自我里的父母自我。父亲 母亲 孩子 *禁止信息不同的强度:一度禁止信息:温和、能被社会接受并以直接指示传递,经由赞同或劝阻强化,结果孩子仍可能成为赢家。二度禁止信息:被嘲讽的微笑或威胁的蹙眉等勒索行为所强化。培养出的是非赢家。三度禁止信息:残忍、严厉。强化手段是恐惧。说话变成高声叫骂,脸部表情像噩梦般扭曲变形。会培养出 一位输家。*赢家、输家与非赢家 赢家(winner):清楚自己的目标,而且能完成目标

3、的人(不等于一般人所认为的拥有很多钱及很好的物质享受)。输家(loser):无法完成自己目标的人(不等于贫穷和缺乏物质享受)。非赢家(non-winner):是上述两者中的中庸。*禁止信息与早期决定(Goulding 1976)一个人在幼年时为自己的存在所做成的结论即是早期决定。它是个人脚本的基础,与情绪性经验有很大关联。*影响儿童早期决定的重要禁止信息:不要存在(Dont exist):父母传给孩子的禁止信息。可以是公开表达的,也可以是经由暴力的行为或漠视暗示孩子。无论父母是否有心,孩子都会按自己的体会做出以下不同的决定:如果你不改变,我就自杀。如果情况太糟糕了,我就自杀。我会做给你看,甚至

4、死不足惜。我会报仇,死也在所不惜。我会让你杀了我。我会(一再的)让自己差点死掉,好使你爱我。不要存在的另一面表现:为抗拒宿命,反抗力量特别强的人,会将自己震荡到另一个极端,从而刻意凸显自己的重要。同种极端行为的内在根源:源自于同等的伤害不要做你自己(的性别)(Dont be you-your sex):来自父母期望中是儿子(女儿)的人或者是理想中的孩子。孩子以拒绝或接受来回应父母的禁止信息,同时,在他所处环境中选择一种能使自己需求得到最大满足的方法。不要做小孩(Dont be a child):传递这种信息的父母希望孩子快长大。容易发生在长子、长女身上。变得早熟、懂事。长大之后很难变得真正快乐

5、起来。可能带来的决定是“我会照顾你”、“我是唯一能做这些事的人”、“我不需要任何人”。不要长大(Dont grow up):涵盖了几个不同意思,有“不要度过婴儿期”、“不要超过这个年龄”、“不要离开我”、“不要长大成熟”、“不要思考”等。不要成功(Dont succeed):孩子被赞赏和肯定的需要无法被满足,这个禁止信息就会进入内心深处。来自父母心中嫉妒的儿童自我。意思是“如果你比我成功、有才能、美丽或聪明,我就不会爱你”。不要做(Dont):来自父母儿童中的担心或害怕。孩子决定不要长大,因为总有人会为你做决定。不要变得重要(Dont be important):父母很少赞许孩子本身。孩子可能

6、决定不开口要求他想要或需要的事,因为觉得自己不够重要。长大后时常感觉自己十分渺小,害怕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且很难坦然接受别人的赞美和夸奖。不要有归属感(Dont belong):来自家庭态度。导致一个人感觉自己与众不同或是来自孩子自己对现实的理解。同时亦可能存在“不要存在”的禁止信息。不要亲密(Dont be close)或 不要信任任何人(Dont trust anyone)或 不要爱(Dont love):可能是父母避免与孩子有身体上的接触,或是孩子感觉父母不在身边或漠视自己。孩子对此做出的决定可能是“我必须自己照顾自己”、“我绝不会信任女人(男人)”、“关心别人是没有用的”等。不正常或不

7、健康(Dont be normal or dont be healthy):生病或情绪不好时往往会得到关注。长大后会利用情绪控制他人。两个与思想和感觉有关的禁止信息:不要感觉(Dont feel)不要感觉某种特定感觉,或是不要感觉你的感觉要感觉我的感觉等等。不要思考(Dont think)不要想某种特定的范围,或是不要依你的方式思考依我的方式思考。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脚本分析脚本分析脚本分析 心情探索笔记:记下每项禁止信息对你影响的强度,可以用一到十分来评估,影响越深分数越高。接下来进一步思索它的源头以及目前对你生活的影响。1、不要存在()分 2、不要做你自己(的性别)()分 应该脚本(cou

8、nter script)由祖父母传递、经由父母直接表达出来的善意劝告或是命令就是应该信息。应该脚本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形态,而脚本本身则决定这个人最终的命运。应该脚本涵盖了整个应该信息。这些应该信息是脚本的正面部分,可以部分抵消脚本本身较具破坏性及负面的影响。一个人可以多年生活在应该脚本中,但到了最后仍会被原来的脚本信息所制服。*驱力(Drivers)应该脚本的功能性呈现 以特别的措词、声音、姿势、手势、表情等特定模式一再表现出来的应该信息。*驱力的五种表现:赶快 (hurry up)要更努力 (try hard)要坚强 (be strong)要完美(be perfect)讨好他人 (please

9、 others)赶快 (hurry up)内心会经常处于焦虑状态,很难真正放松下来。会不断鞭策自己成为全力以赴的人。对应的禁止信息:不要长大要更努力 (try hard)总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还可以更好。会不断追逐外在的成就感来建立自我的价值。要坚强 (be strong)自我防御性很强,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弱点,感觉悲伤无助时,很难向别人倾诉或求援,常独自承担大部分辛苦,内在深处感觉孤独、无助。对应的禁止信息:不要感觉 要完美(be perfect)不断给自己的表现打分,不允许自己出错,如果不小心失败内心会有很强烈的自责。自己会有很大压力,和你一起的人也会觉得压力很大。由于过于看到瑕疵,也有可能

10、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的挫败者。对应的禁止信息:不要成功讨好他人 (please others)很懂得照顾别人的感觉和需求,容易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容易受他人情绪影响,很难拒绝他人对你情感上的需求,对别人总是小心翼翼的。对应的禁止信息:不要存在 程式(program)由父母的成人自我所传递出来的、关于脚本信息如何统整运作的内容。它来自于同性的父母亲。脚本矩阵(script matrix)(Claude Steioner,1974)脚本分析 普通人的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人生脚本让想象力自由驰骋,不用担心会想到哪些东西,也不用想它们会有什么意义。不要预先设想自己该说什么,只要单纯接受。此练习可以

11、在团体也可以一个人进行,如果是一个人,用录音机把过程录下来,打开录音机就不要再注意它,如果过程中出现强烈的情绪,你可以决定停下还是继续。故事或寓言 1、选一个你喜欢的故事;(最好是你第一个想到的)2、讲述这个故事;3、扮演故事里的任何角色或东西,并以第一人称来谈自己;4、和你的同伴分享你们感受到的。(假如你扮演荆棘:我是荆棘,我很顽强,我很粗糙,有很 多的刺,所有的刺都指向外面,所以没有人可以靠近我,我的任务就是保护那个睡在里面的美丽女孩)梦 1、选一个最近刚做的或是经常重复的梦;2、讲述这个梦;3、以第一人称扮演梦里的任何一个人或是东西;4、从梦中醒来时的感受是什么?5、你喜欢这个梦的结局吗

12、?6、如果不喜欢请重写梦的结局,并用重写的结局用现在式 重新叙述原来的梦;7、对新的结局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再次重写,直到满意;8、和你的同伴分享你们感受到的。房间里的物品 1、环顾四周,选一个你看到的物品;2、把自己当做那个物品来谈自己;3、请你的同伴与你所扮演的物品对话,不要做任何解释;例如:【我是门,当我当别人的路时,他们就一把把我推开。】【门,别人把你推开时,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很生气,可我只是一扇门,不会说话,只好让 他们这样对我。】【嗯,那你有什么想要改变的,好让自己好受一些?】4、和你的同伴分享你们感受到的。*最后一幕:故事的结局 1、你会在什么时候死?2、你会怎么死?3、你

13、想死后人们会怎样说你?4、如果你可以为自己写墓志铭,你会写什么?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再决定(Redecision Therapy)再决定治疗是使个案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小孩儿,喜欢这个小孩儿(帮个案从受害者的角色跳出来,这样他才能对抗当初的迫害者),并有安全感地丢掉从小限制住自己的决定,以自己愿意的方法加以改变,同时学习自己给自己以安抚,自己做自己内在小孩儿所渴望的那种父母。*再决定治疗着眼于处理儿童自我状态中的问题,帮助人做自己的内在父母,使人能凭借重新做出的决定,重建思考、感觉与行为的方式。*操作上指对自己以往的人生脚本做出更改,例如改写原来的悲剧脚本,再如改写自己的角色,把受害者、拯救者或迫

14、害者的角色改成建设者的角色等等。(由葛鮑伯(Robert L.Goulding)和葛梅瑞(Mary McClure Goulding提出。技术要素:综合了沟通分析学派,完形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再决定的工作程序:1、从接触到订下合约(例:“要为自己找出生活的乐趣”)。2、此时此地(此时此地的情绪,感受)。3、自主性(学习为自己的感觉与想法负责,而不是认为别人使我怎么样,例如:不是某人使我生气,而是当某人做某事时,我选择以生气来反应)4、早期决定与症结(在儿童时决定了“我永远得不到我想要的”;“我不配得到别人的关心”他为自己写的生活剧本是要当英雄还是一个平庸的人?是赢家还是输家?他的早期决定是

15、如何影响现在的生活)。5、团体治疗的方式。6、藉再决定改变人生(再决定治疗着眼于处理儿童自我状态的问题,帮助人做自己所期望的那种父母,使人能凭借重新做出的决定,重建思考、感觉与行为的方式)。个案摘一:工作狂。在父母自我状态和儿童自状态间的挣扎,问题出在应该讯息。“要努力”当他放慢生活脚步时反而会觉得不舒服,或是仍以“努力工作”的态度来休闲,并没有得到一丝放松,他只是换个方式来遵守应该讯息罢了,仍然卡在自己的症结中,除非他能从内心深处体认到自己是如何被应该讯息控制,否则他无法做出真正的“再决定”。治疗的方式是帮助他回到幼年接受到应该讯息时的情境,和爸爸妈妈面质,告诉他们自己再也不愿意受限于“努力工作”而不得喘息。一般人多半能回想出一个幼时真正的情境,并重新经历当时的感觉。个案摘二:A是个忧郁有自伤倾向、经常陷于自责,刚开始治疗时让他去看父亲的严酷和完美主义,他回到早期和父亲相处的景像中,发现父亲从来不曾鼓励他,如果他做得很好,父亲就要求他下次要做得更好(要完美!),A体会到这一点后,把以前压抑的愤怒爆发出来,他尖叫:“我是可爱的,你真可恶,我是可爱的,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你根本不知道怎么爱我。”这是他做出的第一次再决定,之后,在另一次处理中,他做出进一步的再决定:”我并不需要完美才能存活,我不会因为达不到你的标准而自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