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学案例分析001 (8).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0335244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诉讼法学案例分析001 (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刑事诉讼法学案例分析001 (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事诉讼法学案例分析001 (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事诉讼法学案例分析001 (8).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案例9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上诉能否执行刑事判决部分被告人侯某,男,30岁,农民。侯某在与人斗殴中,用铁棍将于某右膝关节击伤,致使于某右膝关节严重骨折,后经治疗痊愈,但于某右腿行走不便,留下终身残疾。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于某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侯某赔偿经济损失。县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判处被告人侯某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被害人于某全部医疗费用。判决宣告后,被告人未上诉,县人民检察院也未抗诉,但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于某认为县人民法院判处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侯某只赔偿医疗费显系偏轻,针对民事判决部分提出上诉,要求判处侯某赔偿全部医疗费外,还应赔偿误工费、营养费等其他经济损失。此案上诉期过后,县人民法院

2、认为刑事判决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于是将侯某交付监狱执行。问题该县人民法院在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上诉时,将被告人侯某交付监狱执行刑事判决部分是否正确?并请说明理由。正确答案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刑事判决,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享有独立的上诉权,但仅限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刑事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如果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期已满,被告人没有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也没有抗诉,那么判决中的刑事部分就将发生法律效力,人民法院可以据此将罪犯交付执行机关予以执行。本案中,该县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侯某判决的刑事部分及时交付执行是正确的。因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只享有对附带民事部分的判决、裁定的上

3、诉权,而不象刑事被告人对判决、裁定的任何一部分都享有上诉权。因此,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这种上诉属民事性质的上诉,只能影响附带民事判决部分,使附带民事部分的审理进入二审程序,而并不影响刑事判决部分的生效和执行。考点集成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掌握:(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最高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作了规定。(三)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权人与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刑事诉讼法第77条、最高法院解释第84条、86条作了详细规定。(四

4、)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期间和方式。(五)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程序。案例10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被告人方某,男,26岁,农村青年。方某于某日晚去同村女青年张某家串门,见张某独自一人在家,遂起歹意,将张某强奸。张某被害后即到乡政府告发,但乡政府个别干部却认为两家同住一村,原来又没有什么矛盾,没有强奸的因素,而且根据一般情况,一个人对一个人,如果女方不同意,进行反抗,男方也不能达到目的,遂以通奸作结论,责成被告人作出检讨。被害人及其父母不服,向县公安局告发,公安局则认为乡政府已作处理而不予受理。被害人又告到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院按照案件管辖的规定又转往公安局,并建议公安局对此案及时查处。公安机关派

5、人前去调查,经讯问被告人,被告人不承认,故未立案。之后,被害人又告到检察院,检察院经详细询问被害人并到乡政府了解情况后认为,本案被害人告发时很自然,乡政府调查时见到被害人衣服被撕破,手臂摔伤以及裤子上附有精斑等,两家无矛盾,不存在诬陷的可能。据此,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即立案侦查。问题人民检察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正确答案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案件实行的法律监督是全程的,包括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执行监督。本案中方某涉嫌强奸罪,很明显这属于普通刑事案件,不能由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以及军队和监狱管辖,只能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当被害人向公安局告发时,公安机关不予受理

6、,被害人又向检察机关告发,检察机关建议公安机关立案,但公安机关未予立案,后检察机关经过了解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成立,又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立即立案侦查。因此,本案中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恰当地行使了自己的立案监督职能,其做法是正确的。考点集成关于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应当掌握:(一)侦查权的主体。刑事诉讼法第18条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

7、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二)刑事诉讼法第83条规定,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三)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

8、、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四)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五)刑事诉讼法第8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

9、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案例11人民检察院对案件的审查起诉某市人民检察院对一起抢劫案审查起诉时,被害人甲某要求向人民检察院陈述意见,办案人员认为,该案已经讯问了犯罪嫌疑人乙某,并已听取辩护人和被害人委托的诉讼代理人的意见,被害人的要求也已经由诉讼代理人反映,没有必要听取被害人的意见,这样也可以尽快将案件提起公诉,所以,没有听取甲某的意见。在审查起诉中,市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证据不足,决定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公安机关重新移送案件后,市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该案属于下级人民法院管辖。问题(1)市人民检察院对该

10、案审查起诉时,应当审查哪些内容?(2)市人民检察院对该案审查起诉时,是否应当听取甲某的意见?(3)市人民检察院将该案退回补充侦查,应遵循哪些关于退回补充侦查的规定?(4)市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是属于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在程序上应当如何处理?正确答案(1)应审查的内容包括:犯罪嫌疑人身份状况是否清楚;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认定犯罪性质和罪名的意见是否正确;有无法定的从重、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活动中的责任的认定是否恰当;证据材料是否随案移送,不宜移送的证据的清单、复制件、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是否随案移送;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

11、人;是否属于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有无附带民事诉讼,对于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是否需要由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否恰当;侦查活动是否合法;与犯罪有关的财物及其孳息是否扣押、冻结并妥善保管,以供核查;对被害人合法财产的返还和对违禁物品或者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的处理是否妥当,移送的证明文件是否完备。(2)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因此,听取被害人及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是审查起诉的必经程序和法定方法。听取意见时,应告知其在审查起诉阶段所享有的权利。(3)人民检察院决定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

12、案件,应当写出补充侦查意见书,说明需要补充侦查的问题和要求。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在1个月之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2次为限。对于在审查起诉阶段改变管辖的,改变管辖的前后退回补充侦查的次数不得超过2次。(4)直接交下级人民检察院审查,由下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同时通知移送审查起诉的公安机关。考点集成关于人民检察院对案件的审查起诉,应当掌握:(一)审查起诉的主体。刑事诉讼法第136条规定,凡需要提起诉讼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二)审查起诉的内容。刑事诉讼法第13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1)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

13、名的认定是否正确;(2)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3)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4)有无附带民事诉讼;(5)侦查活动是否合法。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则第250条对此作了具体规定。(三)审查起诉的程序与方法。(四)审查起诉的期限。案例12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的依据犯罪嫌疑人许某曾经先后三次盗窃正在使用的通讯电线,致使该段通讯线路中断五天,造成全国各地发往该地区的59封电报无法接收,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元。检察机关在审查此案时,认为许某的行为已构成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应依法起诉。之后听到有关部门反映说,被告在家是主要劳动力,如果判刑将会给其家庭

14、带来严重困难。检察机关就以犯罪嫌疑人许某家庭困难为由,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问题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是否合法?正确答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有三种。一种是绝对不起诉,即只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检察院必须做出不起诉的决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二是酌定不起诉,即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三是证据不足不起诉,即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

15、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不起诉决定仅限于这三种情况,除此之外,不能以任何理由对犯罪嫌疑人决定不起诉。本案中,检察机关经过审查,认为许某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依法应提起公诉,但后来又以犯罪嫌疑人家庭困难为由,决定对许某不起诉,这种做法是不合法的。考点集成关于不起诉,应当掌握:(一)不起诉的种类。包括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刑事诉讼法第142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第1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

16、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第140条第四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二)不起诉的程序。(三)对被害人、被不起诉人的申诉进行复查。案例13简易程序的适用张某因盗窃罪被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受理该案后,经审查认为符合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于是决

17、定对该案适用简易程序,并通知了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并要求人民检察院移送全案的卷宗和证据材料。人民检察院不同意适用简易程序,但既然人民法院已经作出了决定,人民检察院没有办法,于是将案卷和证据材料移送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理该案时,由于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向张某送达起诉书副本并告知该案适用简易程序。开庭审理该案时,审判员告诉被告人张某,因为适用简易程序,取消被告人的最后陈述。随后,对张某依法作出了有罪判决。问题请评析本案诉讼程序。正确答案(1)人民法院单独决定适用简易程序错误,公诉案件应当由人民检察院建议或同意时才可以适用简易程序。(2)人民检察院“没有办法”不正确。依照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

18、不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人民法院就不得适用。(3)没有向张某送达起诉书副本并告知其该案适用简易程序错误。(4)取消被告人最后陈述错误。法律规定在判决宣告前,无论是适用何种程序,都不得剥夺被告人的这一权利。考点集成关于简易程序,应当掌握:(一)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4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1)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7条至120

19、条对此做了具体规定(二)简易审判程序。刑事诉讼法第175条规定,使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刑事诉讼法第177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不受关于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出示证据、法庭辩论程序规定的限制。但在判决宣告前应当听取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意见。(三)程序转换。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按照刑事诉讼法的其他规定重新审理,即简易程序在必要时得变更为普通程序。案例14被告人因病住院无法出庭能否缺席判决被告人张某、王某、陈某均系某厂青年工人。某日晚三人从电影院出来,见一年轻女子孤身独行,便图谋不轨。三人尾随该女子

20、至偏静处,使用暴力将该女子轮奸。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此案。在开庭前三天,被告人陈某因病住院,无法出庭。当时正值严打时期,为了及时打击严重犯罪,该市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在陈某缺席的情况下开庭审理此案。经过审理,合议庭认定被告人张某、王某为主犯,分别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认定被告人陈某为从犯,判处有期徒刑15年。问题本案中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正确答案在本案中,某市人民法院在被告人因病住院,无法出庭的情况下缺席判决,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种做法使被告人无法行使申请回避权,自行辩护和委托辩护权,最后陈述权等权利,不利于客观公正的审理案件。当然,为了保证及时、准确地审

21、理案件,在被告人不能出庭的情况下,如被告人身体和精神状况允许,可以派人到被告人的住处或医院,进行就地审判,听取被告人的辩护和最后陈述,尽量保证对整个案件的及时审理。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人享有多种诉讼权利。在法庭审理过程中,被告人有权对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这切实关系到案件能否公正合理的判决。并且,被告人还享有辩护的权利,除可以自行辩护外,还可以委托辩护人为其提供辩护,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人还可以拒绝辩护人继续为他辩护,也可以另行委托辩护人辩护。在审判过程中,经审判长许可,被告人还可以和公诉人、诉讼代理人展开互相辩论。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还有最后陈述的权

22、利。所有以上这些权利的行使,都是以被告人出庭参加审判为前提的。如果被告人根本不出庭受审,而是根据案件情况缺席判决,被告人的上述权利就得不到行使,也就很难保证刑事判决的质量。考点集成关于缺席判决,应当掌握:(一)当事人应当出庭的原因。刑事诉讼法第154条规定:“开庭的时候,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第160条规定:“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

23、。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二)对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1条规定,在审判过程中,自诉人或者被告人患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以及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被告人脱逃,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审理。由于其他不能抗拒的原因,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裁定中止审理。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案例15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二审人民法院如何处理黄某与梅某是同村村民,平日无积怨。某日,因引水浇地的问题两人发生争执,互不相让。当梅某下沟弯腰堵水口时,黄某举起铁锹朝梅的身上

24、打击,致梅的颅骨粉碎性骨折。梅某在被群众送往医院的途中因伤势过重死亡。黄某作案后,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开庭审理后,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黄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黄某以投案自首量刑过重为由,提出上诉。经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认为第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量刑不当,因此裁定撤销原判,发回某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案中二审人民法院的作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正确答案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如果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而不能发回原审

25、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因此,本案中二审人民法院在认定一审判决事实没有错误,只是适用法律有错误且量刑不当的情况下,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是违反规定的,应当依法改判。考点集成关于第二审案件审理后的处理方式,应当掌握:(一)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1)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2)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3)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二)刑事

26、诉讼法第19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1)违反本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2)违反回避制度的;(3)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4)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5)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三)死刑案件的二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6条规定,对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经第二审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应当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89条的规定处理,即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认为原判决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或者发回重审。其中,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直接改判死刑的案件,无论该案件的死刑核准权是否下放,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