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0298231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ppt(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第4 4章种群和群落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讲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0909山东卷)右图曲线山东卷)右图曲线a a,b 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曲线曲线a 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营养级较高较高B.B.据曲线据曲线b,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C.对大型动物迁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地保护,迁移的种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群密度不宜过大D.D.种群密度为种群密度为d d

2、时时,曲线曲线b b代表的种群个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体间竞争最剧烈 D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密度abod一、种群的概念一、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生活在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一定区域内内同种同种生物生物个体的总和个体的总和。二、种群的特征二、种群的特征 (一一)种群密度种群密度1 1、概念:、概念: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体积中的个体的个体的数量或单位的数量或单位面积面积内的数量来表示。内的数量来表示。(如:个(如:个/m/m2 2、kmkm2 2、m m3 3)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

3、(面积或体积)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2 2、什么是样方?如何确定样方?要选、什么是样方?如何确定样方?要选 取几个样方?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取几个样方?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 查结果吗?查结果吗?3 3、取样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取样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思考讨论:思考讨论:4 4、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哪些、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哪些1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 1)样方法)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选取样方样方的大小样方的大小(1(1草,草,1616灌,灌,100100乔)乔)样方的数量样方的数量取样方法取样方法(五点(五点-非长条型

4、非长条型 等距等距-长条型)长条型)计数计数计算密度计算密度 (一一)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记数方法:记数方法:(一一)种群密度种群密度适合于哪些动物:适合于哪些动物:昆虫的卵、蚜虫、跳蝻等昆虫的卵、蚜虫、跳蝻等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 1)样方法)样方法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常用方法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常用方法 (一一)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个体,做上标记(M)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到的动物中标记个

5、体(m)占总个体数)占总个体数(n)的比例,)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密度。来估计种群的密度。(2)(2)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一一)种群密度种群密度(2)(2)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设某种群的总数为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标记,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则:种群数量种群数量N N标志个体数标志个体数M M重捕个体数重捕个体数n n重捕标志数重捕标志数m m适用范围:大多数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适用范围:大多数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

6、方法 (一一)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趋光性的昆虫:趋光性的昆虫:黑灯光诱捕法黑灯光诱捕法 n种群还有哪些特征,各特征之间具有怎种群还有哪些特征,各特征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样的联系?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62P626363,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n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是什么?是什么?n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二、种群的特征二、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种群数量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预测变化方向预测变化方向影响影响是

7、种群最基本是种群最基本 的数量特征的数量特征二、种群的特征二、种群的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型均匀型随机型随机型集群型集群型三、种群的空间特征三、种群的空间特征小结:种群数量变化小结:种群数量变化(1 1)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都是)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都是“S S”型,型,包括外来物种入侵,除非题目中明确告知以下包括外来物种入侵,除非题目中明确告知以下信息才考虑信息才考虑“J J”型变化:型变化:理理想条件;想条件;实实验室条件;验室条件;食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

8、和没有敌害等几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个条件同时满足;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无环境阻力状况。无环境阻力状况。小结:种群数量变化小结:种群数量变化(3 3)N Nt t=N=N0 0 t t,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数量的倍数(2 2)“J J”型型、“S S”型曲线横坐标代表时间,型曲线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改为增长率,则纵坐标改为增长率,则“J J”型曲线应为稳定不变;型曲线应为稳定不变;“S S”型曲线应为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在种群数量型曲线应为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在种群数量“S”S”型为型为K/2K/2时

9、达到最大,时达到最大,K K时变为时变为0.0.(4 4)“S”S”型曲线中型曲线中K/2K/2时的增长率最大,为最时的增长率最大,为最佳捕捞、砍伐时间,若超过佳捕捞、砍伐时间,若超过K/2K/2,增长率下降,但,增长率下降,但个体数仍然增多个体数仍然增多p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n种群增长的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型曲线n种群增长的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型曲线p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定和下降等。等。四、种群数量的变化四、种群数量的变化四、种群数量的变化四、种群数量的变化1 1、产生条件:、产生条件:理理想想状状态态食食物物充充足

10、足,空空间间不不限限,气气候候适宜,没有敌害等;适宜,没有敌害等;(N N0 0为起始数量,为起始数量,t t为时间,为时间,N Nt t表示表示t t年后该种群的年后该种群的数量数量,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数。)2 2、种群、种群 “J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Nt=N0 t 种种群群的的数数量量每每年年以以一一定定的的倍倍数数增增长长,第第二二年是第一年的年是第一年的倍倍。(一)种群增长的(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型曲线(二)种群增长的(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型曲线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K(K值值):环境:环境

11、条件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种群数量达到K K值时,值时,种群种群增长停止增长停止种群数量在种群数量在 K/2K/2值时,值时,种群种群增长最快增长最快种群数量种群数量 小于小于K/2K/2值时值时种群种群增长逐渐加快增长逐渐加快种群数量种群数量 大于大于K/2K/2值时值时种群种群增长逐渐减慢增长逐渐减慢A理论增长曲线理论增长曲线阴影部分表示?阴影部分表示?AB时间时间种种群群数数量量K值值B实际增长曲线实际增长曲线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三)(三)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建构

12、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数学模型:1.概念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性质的数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性质的数学形式学形式.2.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研究实例研究实例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细菌每细菌每20分钟分钟 分裂一次分裂一次观察研究对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在资源和空间无限的环在资源和空间无限的环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境中,细菌种群的增长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提出合理的假设提出合理的假设Nn=2n根据实验数据,用适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性质进行表达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自己建立

13、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或修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数学模型:数学模型:1.概念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性质的数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性质的数学形式学形式.2.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3.类型:类型:(三)(三)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3.类型:类型:坐标式(曲线图、柱状图)坐标式(曲线图、柱状图)数据分析表格式数据分析表格式数学方程式数学方程式Nn=2n精确精确直观直观(三)(三)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

14、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人类活动等人类活动等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因此,凡是影响上述种群特征的因素,率决定的,因此,凡是影响上述种群特征的因素,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种群数量的

15、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增或减增或减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五、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五、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一番大约需20-4020-40年,美国需年,美国需40-8040-80年,瑞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A.种群数量和密度种群数量和密度B.B

16、.种群年龄结构种群年龄结构C.C.种群性别比例种群性别比例 D.D.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B农业上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农业上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采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主要是达到(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主要是达到()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改变昆虫性别比例B.降低昆虫出生率降低昆虫出生率C.增加昆虫死亡率增加昆虫死亡率D.改变昆虫年龄结构改变昆虫年龄结构B(0909广东卷)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广东卷)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间特征描述的是A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

17、动B B每毫升河水中有每毫升河水中有9 9个大肠杆菌个大肠杆菌C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 5米种植米种植B1.1.(0909安徽卷)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安徽卷)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 A第第13-25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 B第第17-29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下降C C第第21-

18、37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密度的改变有关D D第第1-371-37天,成虫数量成天,成虫数量成“J J”型增长型增长C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是A.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03B.2003年,广东人口的出生率为年,广东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1.329%C.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集群 D.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C(2009.江苏)

19、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江苏)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物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物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于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常用的方法是 。迁地保护迁地保护 样方法样方法(2)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级,每一级的植株

20、数量见下表。等级等级a a级级b b级级C C级级d d级级e e级级高度高度(cm)(cm)h10h1010h10h30303030hhlOOlOO100h100300h300数量数量(株株)1201206262323216166 6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的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等级等级a a级级b b级级C C级级d d级级e e级级高度高度(cm)(cm)h10h1010h10h30303030hhlOOlOO100h100300h300数量数量(株株)1201206262323216166 6增长型(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关系。捕食和互利共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