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概述 (2).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0296693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损伤概述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运动损伤概述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损伤概述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损伤概述 (2).ppt(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运动损伤概述一、运动损伤的分类(一)按受伤的组织分类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器官损伤等。n n(二)按伤后皮肤、粘膜是否完整分类1 1、开放性损伤:如:擦伤、切伤、撕裂伤等。、开放性损伤:如:擦伤、切伤、撕裂伤等。2 2、闭合性损伤:挫伤、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闭合性损伤:挫伤、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三)按损伤后运动能力的丧失程度分类1 1、轻度损伤、轻度损伤(受伤后还能按计划进行训练)(受伤后还能按计划进行训练)n n 2 2、中度损伤、中度损伤(受伤后不能按计划进行训练(受伤后不能按计划进行训练,需停,需停止患部练习或

2、减少患部活动)止患部练习或减少患部活动)n n 3 3、重度损伤、重度损伤伤后完全不能训练伤后完全不能训练n n(四)按损伤的病程分类1 1、急性损伤、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病症迅速出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病症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现,病程一般较短。n n2 2、慢性损伤、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处理不当引起)陈旧伤(急性损伤处理不当引起)劳损伤(长期局部负荷过大引起)劳损伤(长期局部负荷过大引起)n n(五)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1 1、运动技术伤(如网球肘、跳跃膝、投掷肘等)、运动技术伤(如网球肘、跳跃膝、投掷肘等)2 2、非运动技术伤(挫伤、骨折

3、、擦伤)、非运动技术伤(挫伤、骨折、擦伤)n n二、运动损伤的发病特点和规律二、运动损伤的发病特点和规律n n(一)发病特点n n运动项目较多,因而损伤种类也较多,不同运动项目及各部位的损伤发生率也各不相同。n n肌肉筋膜、肌腱腱鞘、韧带、滑囊等各种组织的小损伤多,慢性伤多;n n骨折、关节脱位等严重损伤少,急性伤少。n(二)、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不同运动项目各有其不同的易伤部位及专项多发病。n n例如体操易伤腰、肩、膝和腕部;n n篮球运动员易伤踝、膝关节和手指;n n排球运动易伤肩、膝关节和腰部及手指。与潜在因素有关与潜在因素有关 n n一方面是运动项目及其技战术动作对人体的特一方面是运动项

4、目及其技战术动作对人体的特殊要求。殊要求。n n一方面是人体自身某些部位在运动所表现出解一方面是人体自身某些部位在运动所表现出解剖生理弱点。剖生理弱点。n n如篮球运动易出现膝关节侧副韧带、十字韧带损如篮球运动易出现膝关节侧副韧带、十字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和髌骨劳损等;伤、半月板损伤和髌骨劳损等;n n体操运动易出现肩关节的急性和慢性损伤等。体操运动易出现肩关节的急性和慢性损伤等。三、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三、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n n(一)思想因素1、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预防知识。2、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损伤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

5、训,使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二二)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n n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n n据国内有关调查资料分析,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位或第二位的原因。在准备活动问题上常存在的缺点是:在准备活动问题上常存在的缺点是:n n 1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没有充分动员起来的情况下,就投入紧张的正式运动。由于肌肉的力量、弹性和伸展性较差,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因而容易发生损伤。n n2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正式运动的内容结合得不好,

6、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n n 3、准备活动的量过大n n 身体在未进入正式活动以前已感到疲劳身体的功能水平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此时参加剧烈运动就容易受伤。n n 4、准备活动的强度安排不当n n 开始做准备活动时,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功能活功的规律,容易引起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n n5、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n n 准备活动所产生的生理效应已经消失。(三三)技术上的错误技术上的错误n n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这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n n例如做前滚翻时,因头部不正而引起颈部扭伤;

7、排球传接球时,因手形不正确而引起手指扭挫;(四四)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荷量尤其是局部负荷量)过大过大n n安排运动负荷的,没有充分考虑到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这是专项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n n一节体育课的几项内容搭配不合理,它们都对人体某一部位有较大的负担量时,或在运动训练时急于求成,训练方法单一,都会引起局部负担量过大而造成损伤。(五五)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n n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及疲劳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及疲劳时,肌肉力

8、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显著下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显著下降,自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降,自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烈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n n锻炼者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锻炼者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躁、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躁、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犹豫等,都可成为运动损伤的发生原急于求成、胆怯犹豫等,都可成为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因。n n青少年,缺乏锻炼的知识和经验,好奇心强,不顾主

9、青少年,缺乏锻炼的知识和经验,好奇心强,不顾主观和客观条件,盲目地或冒失地参加运动,也容易发观和客观条件,盲目地或冒失地参加运动,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生运动损伤。(六六)组织方法不当组织方法不当n n在教学训练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在教学训练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的原则以及比赛的年龄分组原则;对待的原则以及比赛的年龄分组原则;n n在组织方法方面,如学生过多,教师又缺乏正确在组织方法方面,如学生过多,教师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性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

10、投掷区、组织性纪律性较差,以及比赛日程安排不当,比赛场地纪律性较差,以及比赛日程安排不当,比赛场地和时间任意更改,允许有病或身体不合格的人参和时间任意更改,允许有病或身体不合格的人参加比赛等,这些都可成为受伤的原因。加比赛等,这些都可成为受伤的原因。(七七)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n n在比赛中不遵守比赛规则,或在教学训练中相互逗闹,动作粗野,故意犯规等,这是篮球、足球运动中发生损伤的重要原因。(八八)场地设备的缺点场地设备的缺点n n运动场地不平,有小碎石或杂物;跑道太硬或太滑,沙坑没有掘松或有小石,坑沿高出地面,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齐;n n器械维护不良或年久失修,表面不光滑或有裂

11、缝;n n器械安装不牢固或安装位置不妥当,器械的高低、大小或重量不符合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特点,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如护腕、护踝、护腰等);(九九)不良气候的影响不良气候的影响n n气温过高易引起疲劳和中署,气温过低易发生冻伤,或因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降低而引起肌肉韧带损伤;n n潮湿高热易引起大量出汗,发生肌肉痉挛或虚脱;n n光线不足、能见度差,影响视力,使兴奋性降低和反应迟钝而导致受伤。四、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四、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n n(一)加强思想教育(一)加强思想教育1 1、提高防伤观念、提高防伤观念2 2、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3 3、加强品德教育、加强品德教育(二)

1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安排不足,不能达到促进人体运动能力提高运动负荷安排不足,不能达到促进人体运动能力提高的目的。的目的。n n运动负荷安排过大,超出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不运动负荷安排过大,超出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负荷不仅使运动系统的局部负荷过重,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仅使运动系统的局部负荷过重,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致使全身机能下降,协调能力降低,注意力、统疲劳,致使全身机能下降,协调能力降低,注意力、警觉反应都减弱,从而容易发生损伤。警觉反应都减弱,从而容易发生损伤。n n教师、教练员应严格遵守运动训练原则,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和各项运动项目的特点,个别对

13、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n n少年儿童不宜过早地进行专项训练,不宜参加过多的比赛和过早地追求出成绩。(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n n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特别是克服自主神经的惰性。通过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以利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并恢复技术动作的条件反射联系,为正式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准备活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做好准备活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求:n n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负荷应依据正式活动的内容、个人身体机能状况、当时的气象三方面因素而定;n n一般的准备活动要做得充分,专项准备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

14、,与后面的正式活动要有有机的联系;n n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加强、加大活动的比重;n n有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做时要谨慎,不可操之过急,动作要和缓,幅度、力度、速度要循序渐进;n n在训练专项时,应补充做准备活动;n n在运动中,间歇时间较长时,也应在运动前再次做好准备活动。n n建议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活动的间隔时间,以14min为宜。至于准备活动的时间与负荷,一般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好。n n在准备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肌肉力量练习(针对易伤的肌肉),对于提高肌肉温度、改善肌肉功能很有益处。n n在准备活动中加人一些肌肉伸展性的练习,对预防肌肉拉伤有积极效果。n n(四)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

15、赛n n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重点与难点,对易伤的技术动作要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学生做好预防损伤的教育。n n2、注意学生全面身体训练,少年儿童的身体结构和机能都尚未定型,通过全面身体训练,可以促进其身体的生长发育,并有利于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n n3、加强基本技术教学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新技术动作进行认真讲解、正确示范,使每个学牛对技术动作都有一个完整概念,便于他们学习掌握。n n4、教学、训练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的原则。学习技术动作应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自分解动作到整体动作来进行。n n5、一次课中,难度高、费力大的动作教学应安排在课的前面或当中进行。n n

16、6、在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训练水平等特点,个别对待。(五)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五)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n n加强对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提高其机加强对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提高其机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措施。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措施。n n例如,为了预防膝部损伤,就要注意加强股四头肌例如,为了预防膝部损伤,就要注意加强股四头肌力量练习,以稳定膝关节。力量练习,以稳定膝关节。n n预防腰部损伤,除应加强腰部肌肉的练习外,同时,预防腰部损伤,除应加强腰部肌肉的练习外,同时,还应加强腹肌的练习,因为腰部肌肉受伤,从某种还应加强腹肌的练习,因为腰部肌肉

17、受伤,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拮抗的腹肌有关,腹肌力量不足,易意义上讲与其拮抗的腹肌有关,腹肌力量不足,易使脊柱过度后伸而致腰部受伤。使脊柱过度后伸而致腰部受伤。n n预防大腿后侧肌群拉伤,在发展其肌肉力量的同时,预防大腿后侧肌群拉伤,在发展其肌肉力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加强股后肌群的伸展性练习。还应注意加强股后肌群的伸展性练习。(六)加强医务监督(六)加强医务监督n n对学生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均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n n参加重大比赛的前后,要进行身体补充检查或复查,以观察体育锻炼、比赛前后的身体机能变化。n n对体检不合格者,则不允许参加比赛,伤病初愈的人参加体育或训练时,应取得医生的同意,并做

18、好自我监督。n n自我监督的主要内容如下:n n (1)一般观察:每天记录晨脉、自我感觉。每周测一次体重。如晨脉逐日增加,自我感觉不良,运动成绩下降机能试验时脉搏恢复时间延长,说明身体机能不良,应及时到医院查明原因。n n2、特殊观察n n要认真地做好运动场地、器械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具的管理和安全卫生检查,对已损坏的场地设备要及时维修。禁止穿着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n n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如身体失去平衡时,应立即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人体快要跌倒时,要立即低头、屈肘、团身,以肩背部着地顺势做滚翻动作,而不可直接撑地;n n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并同时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等。教师要把保护和自我保护的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