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公开课获奖课件ppt.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0015363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公开课获奖课件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公开课获奖课件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公开课获奖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公开课获奖课件ppt.ppt(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 展和社会变化展和社会变化第第7 7课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天龙八部天龙八部同学们都看过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部吧,天龙八部吧,那里面的乔峰本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什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后来发现么人?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自己是什么人?而虚竹又是娶了而虚竹又是娶了哪里的公主?

2、哪里的公主?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契丹人建立的辽、党项人建立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契丹人建立的辽、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了解契丹兴起和西夏建立的基本史实2.2.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掌握澶知道辽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掌握澶 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3.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

3、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一一新课新课探究探究探究点:契丹族与党项族探究点:契丹族与党项族1.1.契丹族契丹族(1 1)兴起)兴起唐末,北方汉人带去了中原先唐末,北方汉人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9 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房屋、城邑隋唐时期,游牧在北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

4、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辽(契丹)辽(契丹)(2 2)政权建立和统治)政权建立和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10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横府都城在上京临横府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辽(契丹)辽(契丹)北宋北宋西夏西夏2.2.党项族党项族材料:材料:党项,汉西羌之别种党项,汉西羌之别种世代割据相袭世代割据相袭10381038年,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

5、称年,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大夏”。又因其在。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西夏”。西夏王国与西夏王国与 东方金字塔东方金字塔(1 1)兴起:)兴起:唐朝时,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生产有所发展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2 2)政权建立和统治)政权建立和统治1111世纪前期,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史称西夏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

6、制、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创制西夏文字元昊元昊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民族民族契丹族契丹族汉族汉族党项族党项族政权政权辽辽北宋北宋时间时间916916年年10381038年年建立者建立者赵匡胤赵匡胤元昊元昊都城都城上京上京东京东京兴庆兴庆重大事件重大事件陈桥兵变重陈桥兵变重文轻武文轻武宋夏议和宋夏议和澶渊之盟澶渊之盟耶律阿保机耶律阿保机960960年年西夏西夏在整堂课的教

7、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一一二 探究点:辽与北宋的和战探究点:辽与北宋的和战占领燕云十六州后,辽占领燕云十六州后,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辽太宗时辽太宗时执政晚期,双方友好,执政晚期,双方友好,互通使节互通使节宋太祖时宋太祖时宋多次进攻失败,转而宋多次进攻失败,转而采取防御政策采取防御政策宋太宗时宋太宗时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宋真宗时宋真宗时宋真宗宋真宗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1.1.背景背景(1 1)宋真宗时,辽军大)宋真宗时

8、,辽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2 2)寇准力劝宋真宗)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打退辽军2.2.内容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回,宋朝给辽岁币3.3.影响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着和平局面持着和平局面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材料一:材料一:1004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

9、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览(一作凛)。材料二:材料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对于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上了安定的生活。对于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

10、的发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一一三 探究点: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探究点: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材料一: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好水川、定 川寨之战。川寨之战。宋史新论宋史新论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队进攻北宋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队进攻北宋1.1.背景背景材料二: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国主”,元昊对宋称,

11、元昊对宋称 臣臣宋每年予西夏宋每年予西夏“岁赐岁赐”张帆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中国古代简史2.2.结果结果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3.3.影响影响材料三:材料三: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直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 平协议,史称平协议,史称“庆历和议庆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 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辽辽宋宋夏夏形形势势图图

12、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契丹兴起及与契丹兴起及与北宋的和战北宋的和战西夏建立及与西夏建立及与北宋的关系北宋的关系10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横府上京临横府澶渊之盟后,维持和平局面澶渊之盟后,维持和平局面11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府世纪前期,元昊,兴庆府宋夏议和后,边界贸易兴旺宋夏议和后,边界贸易兴旺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随堂训练随堂训练1.1.

13、“行行营营到到处处即即为为家家,一一卓卓穹穹庐庐数数乘乘车车。千千里里山山川川无无土土著著,四四时时畋畋猎猎是是生生涯涯。”这这首首诗诗描描述述的的是是哪哪个个民民族的生活(族的生活()A.A.契丹族契丹族 B.B.女真族女真族 C.C.汉族汉族 D.D.匈奴族匈奴族 A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 B2.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A.A.辽和西夏辽和西夏 B.B.北宋和辽北宋和辽 C.C.北宋和西夏北宋和西夏 D.D.北宋和吐蕃北宋和吐蕃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3.3.西夏和北宋和谈的原因是西夏和北宋和谈的原因是()()A.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宋朝被西夏打败了C.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