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草书的禅理境界 (2).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70001462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4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庭坚草书的禅理境界 (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庭坚草书的禅理境界 (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庭坚草书的禅理境界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庭坚草书的禅理境界 (2).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魏晋六朝 以来,中国书法经历 了巨大的演变。影响中国书法风格的两大思想 根源,一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二是 自东汉开始从印度传来的佛 学。儒学作为中国国学对书法影响 之深是无须赘言的。而作为外来的 宗教思想一旦与本土的老庄玄学碰 撞结合,便形成一股强大 的思想体 系,禅宗所显的魔力,几乎使唐代 逐渐衰颓的儒学无法抵挡。到了北 宋期间,中国文人中,长期受压抑 的书坛代表人物便迅速受佛学思想 并为之倾倒。被誉为北宋书法“四 大家”之一的黄庭坚,则是 这一时 期禅宗思想的崇拜者与代表人物。禅宗思想在宋代,无论广度与 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其中固 然离不开当时的皇帝极力推崇佛 教,士大夫争相效行,

2、更主要的是 以六祖惠能创立的禅宗的即心即 佛,解脱自我,无欲无求,无所矫 饰,浑然天成,幽深玄妙的境界十 分适合被束缚并具有逆反思想性格 的宋代某些文人。黄庭坚作为苏门 “四学 士”之一,自然深受乃师乃 友苏东坡佛学思想影响,进而渗透 到他的书学体系中,入之于内,形 之于外。故而在草书中表现得特别 突出。我们在研究他的草书时,是 不能无视这一事实的。否则,便很 难找出他草书中禅学境界的根源所 在 这之前,我们有必要简单地认 识一下禅宗 看一看究竟什么是禅 宗境界?而禅宗又如何潜移默化影 响和改变他的艺术观念。这对于进 一步剖析他的草书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不妨先对境界一词作简单 的探索0境界一语,

3、原出佛典:“觉通如来,尽佛境界。(成 唯释论)唐代写边塞诗出名的大 诗人王昌龄在 诗格中归纳出 “三境 之说:“诗有三境,一日 物境,二 E l 情境,三 日意境。”(诗格)这是对诗而言。到了近 代大学者王国维手里,“境界 一 词,更具体化,提出“有我、“无我”两境,人间词话=对境 界作了全面的阐述,极具见地0至 此,境界一说对中国的文学理论产 生了很大影响,成为中国美学的一 个重要的范畴。纵观中国文学艺术 界有成就的大家,必然重视作品中 的境界。有境界,才有高格调。艺 术创作与参禅悟道一样由疑而参,参而悟,有个由浅人深,由感性到 理性,由爱好到痴迷,由迷 而悟 的 渐修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艺

4、术的 最高境界与禅佛中的禅境本质上是 相通的。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宗白华在 谈到禅境时有过精辟议论:“禅是 动 中的极静,也是静 中的极动,寂 而常照,照而 常寂。动静不二,直 探生命的本源。禅是中国人接触佛 教大乘义后体认 到 自己心灵深处而 灿 烂地 发 挥 到 哲学 境 界 与艺 术境 界。”(中国艺术境界的诞生)自从达摩西来。至六祖惠能弘扬禅 宗,提 倡 不立 文 字,教 外 别 传之 后,禅的境界有时已发挥到让人无 法理解。在某种意义上讲,禅是非 理性的,排斥经验和逻辑的。但又 直指人心,让你如坠云雾。不妨看 看下面一则有名的公 案:“世尊在 灵 山会 上 拈 花 示众,是 时众 皆默

5、 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五灯会元卷一)这是佛祖释迦 牟尼在印度灵鹫山一次盛大 法会上 当着大众的一次 异乎寻 常的示法。其中包含着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 维普资讯 http:/ 佛理。佛祖拈花示众,究竞向世人 揭示什么,大弟子迦叶尊者,破颜 微 笑,又从 中悟 出什 么?这里到底 有何玄妙,以致被后来的禅宗称之 为最高的佛教真理。我们究竞能否 在拈花微笑 中领悟到色相 中微妙至 深的禅境 笔者 浅陋,在读到这一则公案 之后,只能作这样的揣测:佛祖的 拈花微笑,是否意在以有证无,有 即是无,无即是有。有生于无,有 无相间,物我 两忘,天人合一。人 生如花,物盛则衰。在特定的时空 状态下生存,

6、又在特定的时空状态 下消失。有生有灭,无生无灭。如 心经讲的:“不生不灭,不垢 不 净,不 增 不 减,是 故 空 中 无 色。”这里面的机关很难参破,难 以用文字表达,只可意会而不可言 传。这恐怕就是禅的境界。玄幽、趣谐,内中至繁至简,至情至性。禅境靠自己般若的直觉明心见 性,破除我执,叛世离俗。这种意 识深入地渗入到中年以后黄庭坚的 草书艺术境界中,他在参禅之后曾 说过:“然参禅而知无功之功,学 道而知至道不烦。”(题赵公估 画)我们说他在参禅之后而真心 悟出书法之道,并非笔者妄下断 语。他 天姿 聪 颖,善 于 观察 大 自 然。曾云:“元祜 间书,笔意痴 钝,用笔多不到。晚年人峡,见长

7、 年荡桨乃悟 笔法。”(山谷题 跋)这一 点,从他 中年 书写的五 代文益禅师语录,即传世墨迹中享 有盛誉的大草 诸上座帖中,便 28 可窥其深明笔法后,见之于禅学的 境界。诸上座帖是黄庭坚草书 代表作之一。全帖 5 4 7 字,正文大 草 4 8 4字,后 面 6 3字 为行书。正 文大草,章法大开大合,收敛有 致,奔放不羁,错落奇宕。结体奇 正相生,紧中有松,松中有紧,有 时一笔连 写数字,一气呵成,有时 则一两字成千上万戛然而止,恰到 好处。其线 条阴阳向背,刚柔兼 济,筋骨内含,流畅圆润,绵里藏 针。如屈铁盘丝,枯藤老树。取势 虽以夺险夺胜,却无故作矫饰、张 狂之态。整篇韵律感极强,烟

8、云化 幻、莫测高深。的确是空灵洒脱,离尘绝俗。在他另一篇 太白忆旧 游诗的大草书中,风格也基本相 同。可见此 时期黄庭坚的美学思 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人对这两个 帖的评价很高,认为可与张旭的 古诗四帖,怀素的 自叙帖 媲美。如果不是在参禅之后,他的 草书怕是难以达到手心相随、无法 之法的禅艺之境的。笔者甚喜此两 帖,曾经十次、百次临写,愈临愈 觉妙趣横生、韵味无穷,绝非一般 草帖可比。有一点值得深思:诸 上座帖有九处重复写到“执着”一词,每一处写法都不一样,结构 笔画力避雷同,处理起来难度较 大,这需要很高的审美与眼力去驾 御眼前出现的同一字词。掌握不 好、变形或夸张过大,则流于张狂 浮野;循

9、规蹈距,则落于呆板凝 滞,两者都失偏颇。其中多次出现 相同的字句。一般来说,多数作者 会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自觉或不自 觉地落八千篇一律的模式,这也是 书法的大忌之一。但黄庭坚是高 手。自然出手不凡,除了中锋用 笔,笔画线条,随心所欲之外,凡 遇同一字之结体,也是精心布局。写到熟时,笔在纸上行直,已处于 有心与无心之间。功夫到家,怎么 写也是好的。何况此帖内容为佛 维普资讯 http:/ 家乡江西修水,有座南禅寺院,祖 母仙源君常到这寺院参禅拜佛,是 虔诚的禅宗门徒。在浓厚的禅宗佛 教气氛熏陶下,七岁的黄庭坚已吟 出这样 的诗句:“骑牛远远过前 村,吹笛风斜隔垅闻。多少长安名 利客,机关算尽不如

10、君。”(桐 江诗话)一个七岁稚童笔下,竟 然充满禅门的冷峻与超脱,似乎从 小便悟出了世上的名利如过眼云 烟。有人说他从小有慧根。此后,由于仕途不顺,加上两次丧妻,给 他打击太大,竟从此戒酒色肉食,永不再娶,独守孤身,志在参禅与 冶学。他一生写了很多充满禅昧的 诗词。有一首 诉衷情的词,颇 能表明他的禅学思想境界:“一波 才动万波随,蓑衣一钓丝。锦鳞正 在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 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 山,载月明归。”(全宋词第 三九八页)此词借鱼喻道,求道如 求鱼。如果因鱼吞钩复又吐钩,心 意不诚,只得载月空归了。道不是 一下子能得到的,须苦苦追求,方 能悟得。黄庭坚曾被禅门定为

11、临济 宗南岳下十二世黄龙祖心禅师的法 嗣之一,他曾对人说自己是“以僧 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具身 外身”(能改斋漫录卷七引)。1 6 个字,俨然一个脱凡超尘的禅门 高士。如无对禅的执着、痴迷,哪 能写出这等境界的诗词。说出这等 玄远的话来?黄庭坚不是普通的文 人,更不是单纯的官吏,也非纯艺 术的书法家。确切地说,他是一个 亦禅、亦官、亦诗、亦艺、儒佛归 一,并将儒佛境界发挥到相当高深 的的典型文人居士。像这样一个思 想较丰富的文人,其艺术观念之改 变及形成,绝非朝夕之事。而是充 满着矛盾、痛苦、大破大立。一个 以儒学为宗的诗人书法家在接受佛 学思想过程 中,必然有一番比较、认 识,吸纳,尔

12、后才能将其融为一体,并潜化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自觉 在书法实践中创造意境。其有意识 或无意识地运用禅佛的修养去完成 草书创作 的过程,也是吻合黄庭坚 这位大学问家坎坷的人生经历的。作为诗人,他 的感情十分丰 富;作为儿子,他事母至孝;作为 书法家,他提倡新法力避俗气;作 为官吏,他仕途坎坷,饱受打击。他 生 于(1 0 4 51 1 0 5)北 宋 年 间。宋史 黄庭坚传载:“黄庭 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 苏轼常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 名声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治。时课颁盐英,诸县争占多数,太和 独 否,吏不悦而民安之性笃孝,

13、母病弥年,昼夜颜色,衣不解带,及 亡,庐幕下,哀毁得疾几殆善行 草书,楷 法亦 自成一家轼 为侍 从时,举坚自代。其词有 瑰伟之 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 人 语,其重之也如此。”黄 山谷 性耿直,为官清政爱民,人 品很 高,虽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也不 改其志。绍圣年间,因得罪 当时权 维普资讯 http:/、鸯 ,J 奄 -r_ 1 j-一-3 0 需 争,砉一 维普资讯 http:/ 臣章悖、蔡 卞,被贬 为涪州别驾黔 州安置,即现在 的四川省境内。一 生中屡受诬贬,甚至被 拒之门外,饥寒交迫,百姓很同情他 的遭遇。他 却 若 无其 事,每 日读 书赋 诗 写 字,举 酒浩 歌,并说

14、:“家本 农 桑,使不从进士,则 田中庐舍如 是,又可不堪其忧者乎?”别人听 后,十分敬佩他的品格。山谷道人 的安贫乐道,固然源于儒家的讲求 骨气,然也得益于参禅之后。世间 常变,不乐即苦,苦中有乐,以苦 为乐,乐在其 中。儒佛的思想在他 身上得到充分体现。试想,如果没 有深刻的儒佛思想为根基,在数次 受到不公平的打击 之后还能坦然吟 诗 写字,自得 其乐 吗?这 些,我 们 在研究他的草书时,尤其对他那充 满禅境的“诸上座帖”之后,难道 不 悟 出点什 么来 吗?难 怪康 南海对 其情有独钟。在 广艺舟双楫中 说过:“宋人之书,吾尤爱山谷,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浓,入门自 媚;若 其 笔 法瘦

15、 劲 圆通,则 自篆 来。”苏东坡曾说他:“以平等观 作欹侧字,以真 实相 出游戏法,以 磊落人书细碎事。”苏公对这位知 己知之甚 深,黄 山谷 6 0年 的人生 确是个平等、真实、磊落的人。其 为官之余,修禅悟道治学,于草书 下了大功夫。平心而论,他的行 书,不及同时代的米芾。然倘要论 及草书,笔者以为坐有宋第一把交 椅则非他 莫属。自宋之后,当无出 北京程法光(西夏文书法)其右。黄山谷曾学过怀素的草书。怀 素是唐代高僧,博学能文。其 自 叙帖的思想及独立高标、自出机 杼的风格必然影响这位深解神理的 后学。怀素作为一代草书大家,其 书当然不俗,而山谷道人正好是深 恶俗书的人。他曾说过:“学书

16、须 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 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 不可以俗,俗便不可医也。”又 云:“学书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 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论书)禅的空灵、清静、淡 然、超脱,当然有别于宋代官场士 大夫的浑浊俗气。鄙视俗官俗书,正 是基于对禅学境界与人格的追 求。艺德、人格、禅境、儒佛之道 融为一体。上天都赐予了黄庭坚。黄庭坚草书及其蕴含的境界对 后世书坛影响殊深。起码给我们留 下几点昭示:一、书法不是一个单纯的技巧 问题。技巧解决的是作品层面上 的,可以见到的,有形 的;而学 养、胸襟、气度等综合修养解决的 则是作品中的深层次 的、看不见 的、无形的、更为复杂的东西,属 于高层次的,并非简单诠释能说明 的。二、其作品的风格是建立在对 禅佛境界 的了悟之后而重新构建 维普资讯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休闲娱乐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