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多头蚴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9970346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多头蚴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脑多头蚴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多头蚴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多头蚴病》PPT课件.ppt(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脑包虫病)v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带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脑和脊髓中引起的寄生虫病。v寄生于牛、羊、骆驼等动物的大脑内,有时也能在延脑或脊髓中发现v人也能偶尔感染。(一)宿主和寄生部位v1.终末宿主:犬、狼、狐狸等犬科动物;成虫寄生于小肠。v2.中间宿主:绵羊、山羊、黄牛、牦牛、猪等;囊尾蚴寄生脑、脊髓。(二)病原体形态v1.成虫长40100cm,由200250个节片组成。成节:与猪带绦虫相似。v2.虫卵直径为2937m。含六钩蚴。v3.幼虫又称脑尾蚴或脑包虫,为乳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5cm或更大。囊壁内有许多原头蚴,数目一般在100250个。(三)生活史v

2、成虫寄生于犬、狼的小肠内,孕节和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牛、羊等中间宿主随饲草、饮水等吞食虫卵后,六钩蚴在消化道逸出,钻入肠粘膜血管内,被血流带到脑、脊髓中,发育为脑多头蚴(约23个月)。v终末宿主吞食了含有脑多头蚴的病畜脑脊髓时,原头蚴即附着在肠粘膜上,发育为成虫(4173d)。成虫在犬的小肠中可生存数年。(四)流行病学v1.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和内蒙古等牧区流行v2.对羔羊、犊牛危害严重。(五)症状与病理变化v脑多头蚴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脑和脊髓时,有典型的神经症状和视力障碍,可分为前期与后期2个阶段。v1.前期为急性期。由感染初期六钩蚴移行到脑组织,引起脑部的炎性反应。动物出现体温升高,脉博、

3、呼吸加快,甚至有的强烈兴奋,患畜作回旋、前冲或后退运动。有些羔羊可在5-7d因急性脑炎死亡。v2.后期为慢性期。在急性期之后的在一段时间内,动物不表现临床症状。随着脑多头蚴的发育增大,逐渐产生明显的症状。其典型症状为“转圈运动”。其转圈运动的方向与寄生部位是一致的,即头偏向病侧,并且向病侧作转圈运动。脑多头蚴包囊越小,转圈越大,包囊越大,圈转得越小。囊体大时,可发现局部头骨变薄、变软和皮肤隆起的现象。脑多头蚴病又称为“回旋病”。v3.另外,由于虫体压迫大脑对侧视神经,引起神经充血与萎缩,造成视力障碍以至失。v4.病畜精神沉郁,对声音的刺激反应弱,常出现强迫性运动(驱赶时才走)。v5.严重时食欲废绝,卧地不起,终于死亡。(六)诊断v1.根据其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可作出初步诊断v2.也可用X光或超声波进行诊断,严重时可触诊。v3.尸体剖检时发现虫体即确诊。v4.可采用ELISA和变态反应(眼睑内注射多头蚴囊液)诊断本病。(七)治疗与预防v1.治疗:外科手术摘除寄生于头部前方大脑表面的虫体。在脑深部和后部寄生的虫体则难以摘除。可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进行治疗。v2.预防防止犬吃到含脑多头蚴的牛、羊等动物的脑及脊髓;对野犬、狼等终末宿主应予以捕杀;对牧羊犬进行定期驱虫,排出的粪便进行处理,避免虫卵污染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