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长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992869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8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增长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新增长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增长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增长理论》PPT课件.ppt(10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第二讲 新增新增长理理论 就理论的完整性而言,末能把稳态中的经济增长内生化是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一个重大缺陷。在索洛模型中,决定总产出水平的量有两个:一是资本K,二是有效劳动AL。(Y=F(K,AL)而A在这里的严格意义并没有说清楚,只是看成是外生的技术进步。即劳动有效性的增长是外生的,但劳动有效性恰恰是索洛模型认定的增长的驱动力。索洛模型并未说明“劳动的有效性”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变动。一个比较自然的想法是,劳动的有效性指的是抽象的知识。因此,为了理解多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就有必要了解哪些因素决定了知识存量随时间的变动。我们必须解释为什么有些国家的厂商能比其他国家的厂商获得更

2、多的知识,以及为什么先进的知识未能迅速传播到穷国。对A还有其他可能的解释:劳动力的教育和技能、产权的明晰程度、基础设施的质量等等。或者A能反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是,不管人们认为A代表什么,都必须说明如下问题:它如何影响产量,随时间怎样变动,以及它在世界各地为何有差别。正是因为索洛模型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对增长模型研究的兴趣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消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罗默(PMRomer)、卢卡斯(RELucas)等人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相继发表了研究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成果,逐步形成了目前流行于西方的新增长理论,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兴趣。所谓新增

3、长理论,是指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而展开的研究成果的总称。新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征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新增长理论因此又被称为内生增长理论。如果把索洛模型称为第一代增长模型,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产生了第二代增长模型。当然,这一时期这类研究活动的复兴还受到了以下因素的影响:(1)经济学家试图解释长期未被新古典模型讨论的重要因素;(2)给经济增长率的国际差异提供一个更有说服力的解释;(3)将知识积累问题纳入增长模型之中;(4)扩大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在解释增长速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Romer,1994)。在罗默和卢卡斯(Lucas,1988)等人的努力下,

4、经济学家们逐渐建立了AK模型(资本积累模型)、研究开发模型、边干边学模型、人力资本积累模型等。新增长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着力解决经济学中一个重要且令人困惑的主题:即增长的根本原因。新增长理论的出现标志着新古典增长理论向经济发展理论的融合。这一融合的显著特点是,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而是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作用的产物,重视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R&D、收益递增、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边学边干、开放经济等新问题的研究,重新阐述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的广泛的跨国差异,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幅全新的图景。这一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迅速成为理论关注的焦点,对世界经济增长,尤其对发

5、展中国家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这一理论还处在发展和完善之中,新的文献、新的观点、新的方法不断涌现,尚未形成一个非常完整和规范 的理论体系。内生增长模型主要包括: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1986)、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1988)、巴罗的公共产品模型和拥挤模型、克鲁格曼一卢卡斯一扬的边干边学模型、斯托齐的边干边学模型(1988)等。其中罗默(1986)和卢卡斯(1988)的AK模型最具代表性。一、一、一个简要说明:知识的创造一个简要说明: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创造指发现新知识,也即知识存量的增加。知识的创造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研究开发部门(企业内的或是独立的)来创造知识或技术,这都需要企业进行专

6、门的研发投资;另一种是以边干边学的方式创造知识或技术。研发部门要创造知识,就需要企业进行相应的研发投资,即需要向研发部门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本或劳动。因此,可把企业的知识存量A看成投入到研发部门的资本K与劳动L的函数:(1)知识生产函数的确定 第一,现有知识水平在确定知识生产函数中的作用。新知识以现有知识为基础,是现有知识的延伸、发展和综合,同时又成为后继知识的基础。知识创新,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来发现原有知识中所没有的知识。一般而言,现有知识水平越高,知识生产函数曲线位置越高。第第二二,知知识识生生产产的的规规模模报报酬酬。一般产品的生产具有初始阶段规模报酬递增、中期规模报

7、酬不变、后期规模报酬递减,但知识生产的规模报酬是递增、不变还是递减是不确定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知识生产区别于产品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2)知识创造的经济利益激励 企业进行研发投资,就是要把资源(要素)向研发部门配置,这实际上是要素在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如果要素在生产部门的收益率(边际产出弹性)要比在研发部门的收益率(边际产出弹性)大,那么要素就要流向生产部门;相反,如果要素在研发部门的收益率比在生产部门大,那么要素就要流向研发部门。可见,最终的经济增长均衡将表现出 要素(资本、劳动力等)在两部门的边际产出弹性相等。所所以以,企企业业在在生生产产部部门门与与研研发发部部门

8、门之之间间进进行行资资源源配配置置的的原原则则是是:任何相同要素的收益率(边际产出弹性)在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之间相等。也可说,经济增长均衡时,任何相同要素的收益率(边际产出弹性)在任何部门都相等。研究开发活动具有这样三种外部效应:消费者剩余效应(consumer-surplus effect)是指从新知识发现者那里得到知识使用授权的个人或企业,作为新知识的消费者将能获得一定的消费者剩余(由于对新知识的使用而滋生的额外收益)。这是研究开发的一种正的外部效应。商商业业窃窃取取效效应应(business-stealing effect)是指新技术的引进使得原技术显得逊色而失去吸引力,从而对原技术拥有

9、者造成不利影响。商业窃取效应是研究开发的负外部效应。研研究究开开发发效效应应(R&D effect:)是指新知识因不能被这种知识的创造者所控制而被其他研究开发者用于其他知识的创造活动之中,从而创造出了更新的知识。研发效应是研究开发的又一种正的外部效应。(3)人人才才管管理理机机制制在在知知识识生生产产中中的的作作用用。重视知识与人才的人才机制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重视知识和人才,不断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鼓励和支持人才从事知识创新与生产创造活动,就能尽可能地避免寻租现象的发生,知识就会得到不断创造和积累,经济因而也就会得到迅速发展。(4)边干边学的知识创造边干边学的知识创造 知识生产的

10、第二种模式是边边干干边边学学(1earning by doing),其含义是说,在人们从事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而然且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并考虑应该如何改进生产经营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或进行实际的改进。边干边学的知识创造不需要企业进行专门的研发投资。二、二、AKAK模型:资本积累模型模型:资本积累模型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假定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不变的。从理论上讲,如果企业投资具有正外部性或溢出效应的话,整个经济的生产函数就可以克服边际收益递减现象,甚至完全表现出收益递增。从 可看出,产出增长率和资本的增长率都是储蓄率的增函数。储蓄率越高,经济增长率越高。而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由于收

11、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储蓄率提高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而在AK模型中,只要提高储蓄率,就有增长效应。即使经济中不存在任何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也足以保证经济沿着一条平衡增长路径增长。AK模型给我们提供了下述关于增长的结论:(1)AK模型所描述的经济可以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保持长期的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2)AK模型中的长期有效人均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等,较高的储蓄率或较低的人口增长率会导致较高的长期增长率。(3)以A表示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4)AK模型并不预言任何的绝对趋同或条件趋同。因为AK模型的经济无论处于任何初始水平都可以长期持续增长

12、。例如,如果两个国家有相同的技术水平A、储蓄率s、人口增长率n和折旧率,那么由于它们有相同的长期增长率sA(n+),但初始人均资本存量不同,因而初始资本存量水平低的穷国永远赶不上富国。该模型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一,该模型似乎过于简单,直接放弃资本收益递减规律似乎不符合经济学家长期形成的直觉;其二,如果仅将K视为物质资本,那么AK模型显然不符合经验规律。不过,如果将K理解为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广义资本概念,该生产函数也还大致可行。总之,虽然在单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边际收益递减现象,但由于知识的正外部性或溢出效应的作用,全部企业在总体水平上则完全可能表现出边际收益不变甚至递增的特点。AK模型的特

13、点是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这里的资本既可能是物质资本,又可能是人力资本。资本对产出的贡献既可以来源于资本的直接作用,也可以来源于由资本积累间接导致的知识的溢出。三、研究开三、研究开发模型模型 本节把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外生技术进步内生化,建立相应的内生增长模型。由于企业的知识创造与积累可以通过研究开发或边干边学的方式进行,因此对应于不同的知识创造与积累方式,有着不同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开发模型和边干边学模型。这类模型可称为新古典内生增长模型,之所以冠以“新古典”名义,是因为关于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描述同于新古典增长模型。也就是说,资本和劳动归家庭所有,家庭向企业出租资本和提供劳动以获得收入进行消费与储

14、蓄,企业租用家庭的资本,雇用家庭的劳动,进行产品生产并把产品销售给家庭供其消费之用。在如此的运作模式下,经济中的储蓄率s(即储蓄占总产出的比例)被假定为常数。知识的作用依然在于提高劳动效率,即技术进步表现为哈罗德中性,产品生产函数为Y=F(K,AL)。同时,还要假定产品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即F(K,AL)为K,L的一阶齐次函数。但与索洛模型不同的是。知识是企业通过研究开发或边干边学来创造和积累的,知识增长率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生变量,从而人均产出增长率成为由经济系统本身决定的内生增长率。假定经济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并且经济中的知识是企业通过研究开发部门创造出来的。于是,全社会经济资源(即资本和劳

15、动)被分派作两种用途:一是用于研究开发,二是用于产品生产。按照要素在生产部门和研发部门的边际收益相等的原则,企业把资本和劳动在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之间进行配置。用 表示全社会用于研究开发的资本占资本总额的比例(简称为研发资本比例),用 (表示全社会用于研究开发的劳动占劳动总量的比例(简称为研发劳动比例)。这两个比例是由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决定的,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值可能不同。但为了讨论方便,这里要假定它们都是常数,且:对于时间变量t,我们采用连续时间方式,即t可以取值于任何实数。(一)模型的设计 同索洛模型一样,这里也涉及四种经济变量:产出Y、资本K、劳动L和知识A。用Y(t)、K(t)、L(t)

16、、A(t)分别表示经济在时刻t的产品总额、资本总额、劳动总额和知识总额,都是存量。既然经济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之中,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这样,Y(t)、K(t)、L(t)、A(t)分别代表全社会的产品供求总量、资本供求总量和劳动供求总量。我们把每一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视为一个单位劳动,于是L(t)代表全社会的劳动总人口。现有知识A(t)在产品生产部门和研究开发部门之间共享,既全部用于提高生产劳动效率,又全部用于新知识的创造。1关于产品生产的假设 2关于知识生产的假设 那么,这些常数能否为零呢?首先注意,意味着知识创新无需资本投入的支持。的确在现实中,有些新知识的发现纯粹属于脑力劳动的结果

17、,没有得到资本投入的支持。比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可以说如此重大的进步在当时几乎没有什么资本投入支持,而是完全依靠知识分子自觉的脑力劳动才取得的。现实中如此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足以说明 的特殊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对于 和 情况就不同了。知识创新主要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O违背知识创新的常理。因此,应该有 。同样,新知识是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没有现有知识铺垫的基础,知识创新难以取得进展。因此,也应该有3关于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的假设 经济的完全竞争保证了资本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资本供求相等,因而储蓄全部转变为投资。储蓄与消费本来是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一种安排,但这

18、里要假定经济中的储蓄率s(即储蓄占总产出的比例)是常数且0s1,这样做其实是把储蓄率当作外生变量看待。在这个假定下,经济在时刻t的储蓄为sY(t),它通过资本市场转化成为经济在时刻t新加入的资本。(二)经济的运行 劳动人口的变化情况是已知的,其余变量的变化完全取决于资本和知识增长率的变化。因此,只需要考察资本和知识增长率的变化情况。1.资本的进化规律 将式(3-3-2)生产函数代入式(3-3-7)资本积累表达式中,可以获得:2.知识的进化规律 由知识增长增长率的表达式(3-3-6)可知:起起始始点点处处在在何何处处,经经济济总总是是收收敛敛到到两两条条直直线线之之间间的的区区域域,A和和K不不

19、断断增增加加。另另一一方方面面,若若n=0,则则这这两两条条直直线线重重合合,如如图图3-3-5b所所示示。该该图图表表明明,不不管管经经济济从从哪哪里里开开始始,它它都都将将收收敛敛于于一一条条平平衡衡增增长长的的路路径径。当当经经济济运运行行在在平平衡衡增增长长道道路路上上时时,总总产产出出、资资本本、知知识识及及人人均均产产出出以以同同样样的速度保持稳定增长。的速度保持稳定增长。五、人力资本积累模型五、人力资本积累模型考虑资本积累对增长的作用,并将资本的范围扩大到人力资本,即提出人力资本积累模型。(一一)人力资本理论概述人力资本理论概述代表人物:舒尔茨、贝克尔、曼昆、罗默、韦尔、卢卡斯。

20、1.1.人力资本的概念与特点人力资本的概念与特点 人力资本是行为主体为了获取未来收益,自已或他人通过正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健、迁移与流动等多种投资而形成的凝结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健康等具有边际报酬递增属性的资本总和。简言之,人力资本是一个人拥有的从事具有经济价值活动的能力、知识、技能和经验。人力资本属于个人所有,不可分割地属于其载体,具有竞争性与排他性。人力资本是无形的,不容易量化。1万吨钢筋,可以用市场价格计算其劳动的价值;但为企业出一个点子者做一个设计规划的价值,却难以完全合理地量化。人力资本除了天然属于个人的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投入后难以收回。人的知识和技能都是资本品,这

21、是人力资本的原始含义,经济学家借此把资本投资理论应用于教育、健康、旅游、父母关爱等领域,为这些领域里的人类行为提供经济学解释。为了加深对人力资本概念的正确理解,还要弄清楚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人力资源是一种静态概念,具有天然属性。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它是指全体人口所拥有的劳动能力的集合,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并反过来对这些因素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人力资源则仅包括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使用的劳动力,它与社会人力资源构成个别与总体的关系。人力资本则是一个动态概念,它强调的是人力资源在生产中的使用。当人力资源被企业用作赚取利

22、润的手段时,就被赋予了人力资本的内涵。劳动力是人力资本的载体,是人力资本的真正所有者。人力资本的使用是劳动力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创造出超过人力资本自身价值的价值,而且还会通过劳动力的劳动经验积累或自身建设而增加劳动力拥有的人力资本的价值。人力资本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人力资本不可分割地属于其载体,正如舒尔茨所说,人力资本属于人的一部分,没有哪个人能把他同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分开,他必将始终带着自己的人力资本,而不管资本是用于生产还是用于消费。正是人力资本的这一显著特点,才使得人力资本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2 2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1)

23、(1)早期的人力资本研究早期的人力资本研究早在1644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就提出了教育经济价值的问题。亚当斯密把劳动者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看成是资源的组成部分,并且明确提出,劳动者学到有用的知识,这本身就是财富,应当列入生产资源的范围。马歇尔在考察生产要素时,除了考察土地、劳动、资本三要素之外,还提出了人的健康程度、专业训练问题,把人的能力因素同人的健康程度及产业训练问题联系起来。1935年,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在他的人力资本论中,从个人教育费用与个人收益相比较的角度,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人力资本”概念。(2)(2)舒尔茨与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与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于20世纪5

24、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研究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全面的资本概念应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体现在机器、厂房、设备等物质形式上的资本为物质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体力等形式上的资本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通过人力投资形成,人力投资包括教育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支出和移民入境支出等。人力资本是过去在人的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上进行的投资的现行价值,是一种收益率很高的资本,作用远大于物质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是缩小收入差别、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已超过物质资本增长的速度,成为现代化的工业与农业的最重要的发展因素,资本积

25、累的重点应该从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本。在人力资本研究中,最具开创性的当数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下面对他们的理论作一简介。舒舒尔茨的人力茨的人力资本理本理论 舒尔茨是在经济增长领域构建人力资本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新出现的经济现象以及此现象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由教育形成的资本、教育的经济价值、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等一系列论文和著作,使得人力资本研究得以系统化和理论化。舒尔茨指出,传统经济学单纯从自然资源、土地和资金的角度出发,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些战败国如联邦德国、日本以及一些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如瑞士、丹麦,其经济都高速

26、增长;而一些资源丰裕的发展中国家,经 济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不同,而这一重要因素被人们乃至众多经济学家所忽视。舒尔茨得出结论:人力资本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原因;一国人力资本存量越大,质量越高,其劳动生产率就越高;人力资本的取得并不是免费的,人力资本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只有那些掌握了知识与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舒尔茨还发现,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特性,这一特性使得物质资本的生产效率得以改善。对此,舒尔茨采用收益率法测算了美国19291957年间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 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这一贡献所占比例竟然高达33%,足以证明人力资本 在经济增长

27、中的重要作用。舒尔茨解释道,在过去几十年间,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远远超过被看作是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等物质资本。因此,教育和知识的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按照舒尔茨的解释,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物质资本体现在物质产品上,而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由于各个劳动者的素质、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各不相同,故在接受教育和训练之后,各劳动者的能力、智力、技术水平等提高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因此,人力资本是以劳动者的质量或其技术知识、工作能力表现出来的资本。舒尔茨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第一,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

28、济学的核心问题。舒尔茨一直强调要把人力资本理论作为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来研究。第二,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舒尔茨认为,空间、能源和耕地并不能决定人类的前途,人类的前途将由人类才智来决定。他还认为,当代降低人口数量而提高人口质量的趋势表明,质量和数量是可以互相替代的。降低对数量的要求就是赞成少生育和优育,这种要求提高质量的运动有利于解决人口问题。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当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是人力资本大幅度增长的结果。战后的日本、德国在一堆废墟上,重新迅速崛起而挤身于世界经济强国的主要原因,正在于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在发达国家,人力资本以比物质资本快得多的速度增长,因而国民收入

29、比物质资源增长的速度快得多,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明显增加,这正反映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舒尔茨指出,没有对人的大量投资,就不能享受现代化农业的硕果,也不能拥有现代化工业的富裕,我们经济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本的形成问题。第三,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包括人口数量和质量,而提高人口质量更为重要。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员工素质,而由于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许多研究都表明,各国的经济发展与其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成正比。第四,教育投资应当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30、。舒尔茨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世界,一个国家企图制定一劳永逸的人才规划,然后按计划去办,这是脱离现实的,更是难以办到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由市场供求来调节。市场上有对人才的需求,相应地就会有人才的供应。对各类学校的教育投资,只能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节。但是教育制度是由一连串的联合方程式组成的,改变其中一个变量,其余的变量都会跟着发生变化。因此,教育是随着经济在不均衡的状态中发展的,是在适应和不适应中发展的。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贝克尔也是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位重要人物。贝克尔认为,只要一种稀缺资源具有多种用途,那么与这种资源有关的选择和分配问题就可以纳入经济学的范畴

31、,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在他看来,经济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原因不在于它的研究对象,而在于它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始于人们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但却可以应用到人文社会科学的任何领域。按照贝克尔的观点,金钱、财富、时间、精力,乃至人的一生应该怎么度过,都是经济学的问题。贝克尔还借用萧伯纳的一句格言来描述他的方法论:经济学是充分利用生命的艺术。贝克尔对经济学的研究“天马行空”,涉及了以往的经济学从未染指的许多内容:从结婚生子到子女养育、从家庭结构到社会教育、从夫妻离异到抢劫犯罪、从歧视行为到利他主义,所有这些似乎与经济学毫不相关的问题,贝克尔用一套严谨的经济模型进行了解释,并得到了一系列为常识无法

32、论证的结论。下面,我们测览一下贝克尔关于人力资本的观点。贝克尔1963年出版的人力资本一书,该书的突出贡献在于把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引入到教育领域,用来解释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贝克尔在分析人力资本的形成时,特别强调在职培训的作用。他认为,工人通过直接在生产中学习新技术,固然能够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但这个过程非常缓慢,较主动的办法是在职培训。与投资于机器、设备、厂房相比,只要投资于人力资本能取得更高的收益,在职培训对企业来说就是有利的。虽然培训会增加现期支出,减少现期收益,但若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未来收益,或者大幅度地降低未来支出,企业就乐于提供这种培训。贝克尔为了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进一步将培训划分

33、为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所谓一般培训,是指职工接受专业性不是很强的培训,获得的科普性或一般性的知识和技能。特殊培训又称专门培训,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本企业的生产率,但对其他企业的影响很小,或根本没有影响。在区分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培训之后,贝克尔进一步指出,一般培训的受益者是职工,因为他所掌握的技术,可以带到其他企业,从而增加职工个人的收入。因此,一般培训的费用应该由职工个人支付,如果让企业承 担,企业就有可能由于雇员的流动而蒙受损失。相比之下,特殊培训的好处几乎全为企业获得,企业应该为此类培训支付成本。如果说贝克尔的开创性工作使得经济学把人力资本理论作为自身的一部分,那么贝克尔对人口生育率的研究则

34、至今仍然与传统经济学相距甚远。在贝克尔看来,孩子如同耐用消费品,其功用与汽车、电冰箱、电视机等是一样的,可以给父母带来比较长久的满足。但是养育孩子也要支付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是用于食物、衣服、保健、娱乐、上学等方面的费用,间接成本又称机会成本,是父母为养育孩子而失去的机会收入,比如母亲可能由于怀孕或抚养孩子而丢掉工作等。贝克尔认为,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同样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这一点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富裕家庭的孩子较少,而贫困家庭却往往倾向于生较多的孩子。贝克尔这样分析,与贫困家庭相比,富裕家庭的父母一般都有较高的薪水和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等,因此为了养育孩子,他们支付的机会成

35、本无疑更高一些。同时,富裕家庭总是希望孩子能有较高的质量,愿意在孩子的教育和身体状况方面多花费支出,因而他们养育孩子的直接成本是很高的。权衡利弊,比较富裕的父母就倾向于养育较少的孩子。(3)(3)罗默与卢卡斯的新增长理论罗默与卢卡斯的新增长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罗默和卢卡斯创立的新增长理论把人力资本研究推向了第二个高潮,并由此带来了以科技和知识创新为主导的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新增长理论并不是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上,而是把视野扩展到发展中国家,所建立的增长模型把人力资本视为最重要的内生变量,特别强调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投资在内生性经济增长以及从不

36、发达经济(低收入水平的稳定状态)向发达经济(高收入水平的稳定状态)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罗默(1986,1990)与卢卡斯(1988)在新古典生产函数中加入了人力资本因素,从而确立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1986年和1990年,罗默把技术进步内生化。他认为,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们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同时还能提高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从而也产生递增收益,促进经济增长。罗默指出,知识、技能的再生产识决于人力资本投资和知识积累的多少,并且知识积累越多,用于生产知识的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率越高。由此可以得出:人均收入增长率与社会投资于研究开发的人力资本的比重成正比

37、,与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过程中的边际产出率成正比。一些国家正是由于投入于研究开发的人力资本太少,而被“锁”在了“低收入陷讲里。1988年,卢卡斯用人力资本解释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使人力资本内生化。卢卡斯假定社会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产出率递减,并引入了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同时又假定私人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收益递增的效应,从而证明了人力资本增长率与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率成正比,与社会平均人力资本和私人人力资本在最终产品上的边际产出率成正比。3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与内容 人力资本的获得是通过一个投资实现的过程,对劳动力进行的投资称为人力资本投资。虽然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同属投资行为,都是积累当前一部分稀缺资源

38、,以期在未来形成更高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率,然而物质资本体现在各种硬件物品上,人力资本则蕴含于人本身,这是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的根本区别。这种本质性的区别决定了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不同于物质资本投资的特点与形式。认识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认识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对于人力资本的统计核算和量化研究来说十分重要。(1)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人力资本在经济竞争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人力资本投资表现出了一些明显区别于物质资本投资的特点。人力资本投资不完全依赖于物质生产过程。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功能在于开发和积累人的智能、技能与体能等,它既可以与物质生产过程相结合,也可以与其相脱离

39、,单纯地表现为人类的智力发展与体力生长这样一种过程。因此,人力资本将投资的概念大大拓宽了。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连续性与可调整性。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连续的投资过程,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根据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状态和经济实践的具体需要来不断地调整投资的方向和内容,改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因此,在人的寿命期间内,人力资本需要不断调整与更新,这正是活老,学到老这句格言的寓意所在。一般来说,人的知识与技能利用得越充分,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率也就越高。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人力资本的形成比物质资本的形成需要更长的时间,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伴随人的终生。一般来说,从人力资本投资的发生,到取得投资的收益

40、,约为20年左右。如此长的投资期,无疑加大了人力资本投资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规模收益性和外部性。人力资本投资除了能够给投资者本身直接带来多重价值收益外,还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比如,在教育、卫生保健、劳动保护、人才流动等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促进社会平等、改善社会投资环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素质和全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无形性。从本质上看,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无形投资,它可能与一定的物质资本投资和物质产品消费联系在一起,并依附在其中;也可能与一定的劳动和服务相结合,使人力资本的让渡和交易更具有无形性。人力资本投资支出与消费支出的界限不明显。人力资本的形

41、成常常与某些消费支出相互交织在一起,难以准确计量某一种人力资本的支出量和人力资本的形成量。比如,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各种支出常常被算作家庭的消费支出。又如,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的全部消费支出其实都是培养这个人的人力资本,包括身体成长、智力增长、体力增长等。凡是有利于一个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消费支出,实际上都应算作人力资本投资。同时,在人力资本的形成中,无论是成本支出,还是投资收益,都包含着某些难以直接用货币来加以计量的成分。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主体多元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是多元化的,主要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部分组成。国家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着眼于社会总体收益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投资量大,覆盖面广。企业

42、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目的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个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目标是通过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和素质,取得个人生活发展的最佳效益。人力资本载体具有时效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总量增加日益加快,科技发明和发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日益缩短。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人,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基于人的生理因素、心理需求因素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必须及时充分利用人一生中的几个创造力高峰期,以发挥人力资本的最佳功效。(2)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 一一是是教教育育投投资资(知识资本投资)。主要包括各级正规教育投资、家庭教育投资、

43、成人教育投资。二二是是在在职职培培训训投投资资(技能资本投资)。主要包括在职培训投资、职业与技术教育投资、干中学。三三是是保保健健投投资资(健康资本投资)。四四是是人人力力资资本本流流动动投投资资(迁徙与职业选择资本投资)。(3)人力资本投资的度量人力资本投资的度量我国生产中物质资本存量的测算第一,固定资本的度量第一,固定资本的度量 戈德斯密斯的永续盘存法。乔根森的资本租赁价格法。永续盘存法度量资本存量用公式表示为:利用永续盘存法测算固定资本存量,需要以下基础数据:以历史成本价计算的基准年固定资本存量净值数据;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时间序列数据;固定资产的折旧率。第二,流动资本的度量所谓流动资本

44、,是指一年内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存货等的价值。在我国,用存货来度量流动资产。人力资本投资的度量度量人力资本最常用的方法是教育分类加权法。所谓教育分类加权法,就是把从业人员先按教育的程度进行分类,按不同的类别给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再加权求和。计算公式为:式中:H为生产中人力资本总量;Hi代表受教育程度为i类的从业人员数量;wi为该类从业人员的权重。i=1,2,3,4,5,6分别代表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按照分类权重wi的不同,教育分类加权法又具体分为教育投资法、教育指数法、教育年限法。(二二)人力资本积

45、累模型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1基本假设基本假设 用K表示经济中的物质资本总量,H表示人力资本总量,A表示知识总量,L表示劳动总量,Y表示总产出。假定生产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可以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表示:其中、分别为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入份额。同索洛模型中的假设和做法一样,用n表示外生的劳动人口增长率,g表示外生的知识增长率。资本被分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于是储蓄率相应地也有两种形式:物质资本储蓄率和人力资本储蓄率。物质资本储蓄率,也简称为物质储蓄率,是指总产出中储蓄起来用于物质资本积累的那一部分占总产出的比例,记作 。人力资本储蓄率,也简称为人力储蓄率,是指总产出中储蓄起来用于人

46、力资本积累的那一部分占总产出的比例,记作 。假定 和 是常数。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不考虑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折旧。于是,经济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进化规律表现为:式(3-5-2)表明,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的变动取决产量中用于实物资本积累的比例和产量中用于人力资本积累的比例。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的。2经济的运行 与索洛模型类似,所不同的是,资本运行包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运行两种情况。用y表示有效人均产出,k表示有效人均物质资本,h表示有效人均人力资本,即定义:3储蓄率变动的效应 因此,人力资本积累模型中储蓄率上升的水平效应要比索洛模型中储蓄率上升的水平效应大得多。(2)储蓄率变动的短期效应 现在来分析储蓄

47、率变动的短期效应,即要考察储蓄率变动引起的经济从原平衡增长道路向新平衡增长道路的调整以及这一短期调整过程中经济总量的变动情况。下面就按照储蓄率变动的三种情况,分别讨论经济的短期调整及经济总量的短期变动。情形1:物质资本储蓄率上升,人力资本储蓄率不变:图3-5-4 物质资本储蓄率上升的短期效应h1h2k1k2 情形情形2 2 物质资本储蓄率不变,人力资本储蓄率上升:图3-5-5 人力资本储蓄率上升的短期效应 情形情形3 3 物质资本储蓄率和人力资本储蓄率同时上升:图3-5-6 储蓄率上升的短期效应 与前两种情况相比,目前这种情况下新平衡增长道路上的有效人均物质资本水平和有效人均人力资本水平都比原

48、平衡增长道路上的相应水平有了更大幅度的增长,可见储蓄率变动的水平效应更大了。综上所述,从长期来看,储蓄率变动对产出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率效应;从短期来看,储蓄率变动对产出既有水平效应,又有增长率效应。这样的结论同没有人力资本的索洛模型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其实,这种相同之处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通过仔细定量分析和对比分析,我们已经看到,人力资本积累模型中储蓄率变动的水平效应要比索洛模型中相应的效应大得多,这就是这两种模型的本质区别,也显示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4特征归纳与启示 人力资本理论拓宽了资本的外延,认为资本不仅包含物质资本,还应该包含人力资本。它强调如果资本中加进了人力资本,则

49、可能改变资本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从而可以很好地解释经济的持续增长问题。人力资本模型强调了人力资本投入对产量的影响,增 强了对国家间国民收入巨大差别的解释力,甚H人力资本积累的不同比单纯用实物资本差异解释国家间经济增长差别更有说服力。当然也要指出,新增长理论对因制度差异而造成的增长差距的解释力也是有限的。曼昆的人力资本模型反映出了经济增长中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及其资本收入的关系。人力资本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需要我们加倍重视和支持。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是保证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为了更

50、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西方经济理论中有价值的观点。例如,新增长理论将知识与人力资本积累作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在物质资本相对缺乏的年代里,技术进步非常缓慢,物质资本决定经济增长是显而易见的;而当技术进步比较快的时候,人们意识到技术进步决定经济增长,同时也初步认识到了人力资本在其中的作用,但对人力资本的研究却仅仅停留在人口经济学的范围之内;而在近三四十年里,由于物质资本相对丰裕,技术进步迅速,产品的技术含量又日益提高,人力资本在经济中的地位才逐渐被真正地体现与认识到,以至于卢卡斯得到人力资本的增长就是经济的增长这一结论。在确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