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心理心理学精选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6992576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心理心理学精选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品德心理心理学精选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心理心理学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心理心理学精选PPT.ppt(5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品德心理心理学品德心理心理学第1页,此课件共55页哦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1.重点掌握品德的概念,理解品德与道德的关重点掌握品德的概念,理解品德与道德的关系,了解国内外关于品德发展的研究。系,了解国内外关于品德发展的研究。2.2.重点理解并掌握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重点理解并掌握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3.3.重点理解并掌握青少年品德的培养。重点理解并掌握青少年品德的培养。第2页,此课件共55页哦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v一、品德心理概述一、品德心理概述v二、品德理论二、品德理论v三、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三、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第3页,此课件共55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品德心理概述v本节主要内

2、容本节主要内容:v一、品德的含义一、品德的含义v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二、品德的心理结构第4页,此课件共55页哦一、品德的含义一、品德的含义v(一)品德的概念(一)品德的概念v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它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或品行、操行等等。它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心理特征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或倾向。第5页,此课件共55页哦(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v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反映的反映的内容内容不同不同道德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道

3、德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品德的内容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局部的具体体现品德的内容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局部的具体体现所属所属范畴范畴不同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产生的产生的力量源泉力量源泉不同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人的需要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人的需要第6页,此课件共55页哦2.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品德与道德的联系v 品德与道德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他们之间的联品德与道德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他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v(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品德是道德的具体

4、化v(2)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v(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用第7页,此课件共55页哦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一)品德心理结构的成分(一)品德心理结构的成分 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v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履行意义的认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v道德认识包括:道德概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道德认识包括:道德概

5、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等方面。等方面。第8页,此课件共55页哦v道德概念是人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道德概念是人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联系的反映。v道德信念指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道德信念指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当人们坚信它并决定为之奋斗时,就基本原则,当人们坚信它并决定为之奋斗时,就产生了道德信念。产生了道德信念。v道德评价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已发生道德评价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已发生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第9页,此课件共55页哦v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v道德情

6、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验。v道德情感从形式上分析,主要有直觉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从形式上分析,主要有直觉的道德情感、形象性的道德情感和伦理性的道德情感等三类。形象性的道德情感和伦理性的道德情感等三类。第10页,此课件共55页哦v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v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自己的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的的心理过程。v形成道德意志的基本过程有决心、信心、恒心三形成道德意志的基本过程有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

7、。个阶段。第11页,此课件共55页哦v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v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和行动。v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第12页,此课件共55页哦(二)品德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二)品德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v 他们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他们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一般来说,道德认识是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基础,一般来说,道德认识是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基础,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在一定条件下,道德情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在一定条件下,道德情感的激发会促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道德行

8、为感的激发会促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表现和外部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意志推动人们实现道德行为。标志,道德意志推动人们实现道德行为。第13页,此课件共55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品德理论品德理论v本节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v一、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一、品德发展阶段理论v二、品德社会学习理论二、品德社会学习理论v三、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三、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第14页,此课件共55页哦一、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一、品德发展阶段理论v(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理论v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

9、,1896-1980)。他采用)。他采用对偶故事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在此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关于儿童及青展,在此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关于儿童及青少年道德判断问题的研究,为品德发展的研究提供少年道德判断问题的研究,为品德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一套研究方法,初步奠定了品德了一个理论框架和一套研究方法,初步奠定了品德心理研究的科学基础。心理研究的科学基础。第15页,此课件共55页哦 1.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岁)v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不顾准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不顾准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他们还则

10、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他们还不能把自己和他人及外界的环境区别开来,常把不能把自己和他人及外界的环境区别开来,常把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想的,把外界环境看成是自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想的,把外界环境看成是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们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身的延伸。规则对他们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他们的游戏活动只是个人独立活动的任意行为,他们的游戏活动只是个人独立活动的任意行为,与成人、同伴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关系。与成人、同伴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关系。第16页,此课件共55页哦2.权威阶段权威阶段(6-7岁岁)v又称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又称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

11、尊敬和顺从的愿望。他们认为服从、听话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他们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错的,是坏孩子。另外一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错的,是坏孩子。另外一个表现是对规则本身的尊敬和顺从,即把成人规个表现是对规则本身的尊敬和顺从,即把成人规定的准则,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这个阶段的儿童定的准则,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考虑主观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动机。第17页,此课件共55页哦 3.可逆性阶段可逆性阶段(8-10岁岁)v又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规则看成又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

12、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他们已经认识到同伴间的社会关是可以改变的。他们已经认识到同伴间的社会关系,认识到应尊重共同约定的规则。对他们来说,系,认识到应尊重共同约定的规则。对他们来说,规则已经具有一种保证相互行动、相互取予的可规则已经具有一种保证相互行动、相互取予的可逆特征。同伴间可逆关系的出现表明儿童的思维逆特征。同伴间可逆关系的出现表明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认识到规则只是在维护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认识到规则只是在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倾向于自觉地遵守,因而导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倾向于自觉地遵守,因而导致一定程度的自律。这标志着儿

13、童道德认识开始致一定程度的自律。这标志着儿童道德认识开始形成。形成。第18页,此课件共55页哦4.公正阶段公正阶段(10-12岁岁)v儿童的公正观念或正义感是在可逆的道德观念上儿童的公正观念或正义感是在可逆的道德观念上发展起来的。发展起来的。10岁以后,儿童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岁以后,儿童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第19页,此课件共55页哦(二)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二)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v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

14、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杰的理论和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道德两难故事法),并创立了),并创立了不断完善的科学研究手段,他和他的同事经过不断完善的科学研究手段,他和他的同事经过20多年的实证研究多年的实证研究(即从即从20世纪世纪50年代中期到年代中期到80年代年代),提出了人类品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及数百,提出了人类品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及数百种特征。种特征。v由此发现:道德思维能力是内在于个体身上,并由此发现:道德思维能力是内在于个体身上,并随着个体的成熟而发展。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认随着个体的成熟而发展。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认为品德仅仅是社会进行道德灌输结果的传统观点。为品德仅仅是社会进行道德灌输

15、结果的传统观点。第20页,此课件共55页哦道德两难故事法道德两难故事法v柯尔伯格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柯尔伯格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v实例:实例:v在欧洲,有一位妇女因患一种罕见的癌症已濒临死亡。医生认为还有一种可在欧洲,有一位妇女因患一种罕见的癌症已濒临死亡。医生认为还有一种可以救她的药,即该镇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

16、的一种镭。药剂师以以救她的药,即该镇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镭。药剂师以1010倍于成本的倍于成本的价值价值20002000元出售该药。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向每一位熟人借钱,但总共才凑元出售该药。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向每一位熟人借钱,但总共才凑得药价一半左右的钱。他告诉药剂师:妻子危在旦夕,请他便宜一些售得药价一半左右的钱。他告诉药剂师:妻子危在旦夕,请他便宜一些售药或允许迟一些日子付款,但药剂师说:药或允许迟一些日子付款,但药剂师说:“不成不成!我发明了这种药,正是我发明了这种药,正是要用它来赚钱。要用它来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闯进该药店为妻子偷了药。海因茨走投无路,闯进该药店为妻子偷了药。v故事

17、讲完后,要求被试回答:这个丈夫该不该偷药故事讲完后,要求被试回答:这个丈夫该不该偷药?为什么为什么?海因茨倘若被捕,海因茨倘若被捕,法官该不该给他判刑,为什么法官该不该给他判刑,为什么?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具有不同道德水平的人会做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具有不同道德水平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并提出不同的判断理由。出不同的判断并提出不同的判断理由。第21页,此课件共55页哦v根据被试的回答,柯尔伯格把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根据被试的回答,柯尔伯格把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于是,提出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于是,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了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第22

18、页,此课件共55页哦水平一:前习俗水平水平一:前习俗水平v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还没有内在的道德标准,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他们用来作为道德判断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他们用来作为道德判断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的基准取决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利害关系。v阶段阶段1:惩罚与服从为定向。:惩罚与服从为定向。v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为定向:相对功利为定向第23页,此课件共55页哦水平二:习俗水平水平二:习俗水平v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国家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认为这本身

19、就是有价值的,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认为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而不大理会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这时他们能够而不大理会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这时他们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来思考道德问题,了解、认识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来思考道德问题,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v阶段阶段3 3:以:以“好孩子好孩子”为定向为定向v阶段阶段4 4: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第24页,此课件共55页哦水平三:后习俗水平水平三:后习俗水平v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努力在脱离掌握原则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努力在脱离掌握原则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并不把自己

20、和这种集团视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并不把自己和这种集团视为一体,而是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为一体,而是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准则。想到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其道基本准则。想到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其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v阶段阶段5 5:社会契约为定向:社会契约为定向v阶段阶段6 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第25页,此课件共55页哦柯尔伯格柯尔伯格:品德发展结论品德发展结论v柯尔伯格根据自己的大量研究,得出结论:柯尔伯格根据自己的大量研究,得出结论:v0-9岁,儿童属前世俗水平;岁,儿童属前世俗水平;

21、v9-15岁,多属习俗水平;岁,多属习俗水平;v16岁以后,一部分人向后习俗水平发展,但达到的人数很岁以后,一部分人向后习俗水平发展,但达到的人数很少。少。v柯尔伯格认为,这种发展的顺序是由低级阶段依次向高级阶柯尔伯格认为,这种发展的顺序是由低级阶段依次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这种顺序既不会超越,更不会逆转。段发展的,这种顺序既不会超越,更不会逆转。v个体在某个发展阶段,主要使用某个阶段的推理,而同时使用其个体在某个发展阶段,主要使用某个阶段的推理,而同时使用其他几个阶段的推理。他几个阶段的推理。v学生的道德判断可以通过道德推理的训练得以发展,道德两难学生的道德判断可以通过道德推理的训练得以发展,道

22、德两难问题是道德推理训练的有效方法。一个人的智慧发展与其道德问题是道德推理训练的有效方法。一个人的智慧发展与其道德认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却不是同步的。所以他主张,必须认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却不是同步的。所以他主张,必须使学生认知上的成熟达到能在原则上进行推理的水平。使学生认知上的成熟达到能在原则上进行推理的水平。第26页,此课件共55页哦二、品德社会学习理论二、品德社会学习理论v(一)观察和模仿(一)观察和模仿v美国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家。19251925年年1212月月4 4日生于加拿大的日生于加拿大的曼达尔镇。曼达尔镇。19491949年毕业于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年毕业于温哥华不列颠哥

23、伦比亚大学。后入美国艾奥瓦大学师从大学。后入美国艾奥瓦大学师从K.WK.W斯彭斯研究学斯彭斯研究学习理论。习理论。18251825年获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年获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19531953年年到斯坦福大学任教。到斯坦福大学任教。v早期主要研究心理治疗问题。早期主要研究心理治疗问题。19581958年以后与他的年以后与他的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R.HR.H沃尔特斯合作研究青少年的攻击沃尔特斯合作研究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以后又致力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建树,强性行为,以后又致力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建树,强调认知过程、代替性强化和自我调节在人类行为调认知过程、代替性强化和自我调节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并

24、提出区别于其他行为主义者的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区别于其他行为主义者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行为和人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行为和人3 3种变量交互作用决定的。种变量交互作用决定的。第27页,此课件共55页哦v社会学习理论最初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最初是班杜拉在20世纪世纪60年代提出的。年代提出的。v他通过两个实验: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品德教育的实验,他通过两个实验: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品德教育的实验,得出社会学习理论。得出社会学习理论。v同时他认为,社会学习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示范而进行的。同时他认为,社会学习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示范而进行的。v社会学习:社会学习:

25、v人的许多态度或行为,不是通过其行为的直接后果即直接经验人的许多态度或行为,不是通过其行为的直接后果即直接经验获得的,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的。获得的,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的。v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的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的学习,简言之,学习,简言之,“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通过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学习”。这也称之。这也称之为为“社会学习社会学习”。第28页,此课件共55页哦第29页,此课件共55页哦v榜样应该具备的五个条件:榜样应该具备的五个条件:v 第一,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第一,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

26、v 第二,榜样本身的特点,如年龄、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方面与第二,榜样本身的特点,如年龄、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愈相似,愈容易引起人们的观察学习。观察者愈相似,愈容易引起人们的观察学习。v 第三,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即学习第三,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即学习者都能够做得到,这是最基本的条件。者都能够做得到,这是最基本的条件。v 第四,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第四,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v 第五,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第五,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样学习者才会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这样学习者才会

27、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第30页,此课件共55页哦(二)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二)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v间接强化即儿童看到他人成功或受赞扬的行为,间接强化即儿童看到他人成功或受赞扬的行为,他也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而如果看待失他也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而如果看待失败或受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产生这种行为败或受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产生这种行为的倾向。的倾向。v自我强化就是达到自己设立的标准时,以自己能自我强化就是达到自己设立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支配的报酬来增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第31页,此课件共55页哦三、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三、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v(

28、一)遗传素质的影响(一)遗传素质的影响 林崇德研究验证了遗传在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林崇德研究验证了遗传在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v一是遗传通过素质影响智力的发展;一是遗传通过素质影响智力的发展;v二是通过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个性心理特征的发二是通过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展。第32页,此课件共55页哦(二)现实环境的影响(二)现实环境的影响v现实环境包括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状况,人际交往、现实环境包括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状况,人际交往、社会思潮的影响等,它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条社会思潮的影响等,它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条件。件。v家庭教育主

29、要是通过三个方面来影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来影响儿童的。(1)家庭的良好气氛)家庭的良好气氛(2)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3)家长的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家长的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第33页,此课件共55页哦案例案例v早晨去饮食店吃早餐,看到一对父母为孩子排队早晨去饮食店吃早餐,看到一对父母为孩子排队买早点而忙碌,而孩子却似少爷一样在那里静候买早点而忙碌,而孩子却似少爷一样在那里静候等待,当孩子大口大口品尝美味早点时,父母却等待,当孩子大口大口品尝美味早点时,父母却侍立两旁恭候。一会儿儿子将吃剩的早点往前一侍立两旁恭候。一会儿儿子将吃剩的早点往前一推说:推说:“我吃

30、饱了。我吃饱了。”一对父母硬是劝说他多吃一对父母硬是劝说他多吃一点,直至儿子拍案而起,方才罢休。一对父母一点,直至儿子拍案而起,方才罢休。一对父母分享儿子吃剩的早餐,然后爸爸背起儿子的书包分享儿子吃剩的早餐,然后爸爸背起儿子的书包渐渐而去。这种现象是现有独生子女家庭的通病,渐渐而去。这种现象是现有独生子女家庭的通病,因为不少双职工家庭的父母白天忙于工作,下班因为不少双职工家庭的父母白天忙于工作,下班忙于家务,在他们看来让子女吃好、用好、把孩忙于家务,在他们看来让子女吃好、用好、把孩子服侍好,这就是爱孩子。子服侍好,这就是爱孩子。第34页,此课件共55页哦v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影响学生品德的

31、发展: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影响学生品德的发展:一是校风和班风的影响;一是校风和班风的影响;二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及自身的楷模作用二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及自身的楷模作用 ;三是素质教育与德育的影响。三是素质教育与德育的影响。v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第35页,此课件共55页哦(三)个体自身的影响(三)个体自身的影响v综上所述,遗传素质是青少年学生品德综上所述,遗传素质是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的自然前提或物质基础,它提供了发展的自然前提或物质基础,它提供了品德发展的内在可能性;环境教育是使品德发展的内在可能性;环境教育是使这种可能性逐步变为现实性的桥梁;在这种可能性逐步变为

32、现实性的桥梁;在这座多层次的桥梁上,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座多层次的桥梁上,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人品德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决定因素。是个人品德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决定因素。第36页,此课件共55页哦案例案例v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个在国外留学的青年,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个在国外留学的青年,在校学习成绩很好,也很精明能干。毕业后,他在校学习成绩很好,也很精明能干。毕业后,他满以为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才华,能够找到一份很满以为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才华,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好的工作。v可是,他跑了几家公司,都被拒聘了。当他询问可是,他跑了几家公司,都被拒聘了。当他询问拒聘的原因时,得到的答复是:拒聘的原因时,得到

33、的答复是:“因为你有三次因为你有三次逃票的记录。我们不会录用一个不诚实的人。逃票的记录。我们不会录用一个不诚实的人。”第37页,此课件共55页哦第三节第三节 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v本节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v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v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v三、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三、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v四、注重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四、注重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第38页,此课件共55页哦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v1.促进学生对道德概念的掌握促进学生对道德概念的掌握v 第一,它依赖于形象的事件

34、和感性的经验第一,它依赖于形象的事件和感性的经验 v 第二,道德概念的掌握,有赖于道德知识的学第二,道德概念的掌握,有赖于道德知识的学习和概括能力的发展习和概括能力的发展 v 第三,道德概念的掌握,有赖于理解道德行为第三,道德概念的掌握,有赖于理解道德行为规范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规范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v2.引导学生把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信念引导学生把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信念第39页,此课件共55页哦3.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v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v第一,从第一,从“他律他律”到到“自律自律”v第二,从第二,从“结果结果”到到“动机动

35、机”v第三,从第三,从“对人对人”到到“对己对己”v第四,从第四,从“片面片面”到到“全面全面”第40页,此课件共55页哦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v1.知情结合,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知情结合,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v2.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v3.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真情感化,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第41页,此课件共55页哦三、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三、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v1.让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观念和榜样,激发意志让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观念和榜样,激发意志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自觉性v2.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实践

36、活动中锻炼道德意志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道德意志v3.培养学生抗诱惑的能力培养学生抗诱惑的能力第42页,此课件共55页哦四、注重学生道德行为的发训练四、注重学生道德行为的发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应注意: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应注意:第一,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第一,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练习的愿望。第二,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重复不良行第二,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为的机会 第三,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第三,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行模仿 第四,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练

37、习的目的和要求。第四,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第五,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第五,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第43页,此课件共55页哦第四节第四节 学生不良品行的矫正学生不良品行的矫正一、学生不良品德的概念一、学生不良品德的概念 学学生生的的不不良良品品德德是是指指学学生生经经常常违违反反道道德德要要求求或或犯犯有有较较为为严严重重的道德过错。的道德过错。第44页,此课件共55页哦因常被欺负一大学生竟刀劈室友因常被欺负一大学生竟刀劈室友v只因经常受到同宿舍的同学欺负,河南省郑州市某高校一大学生只因经常受到同宿舍的同学欺负,河南省郑州市某高校一大学生竟然刀劈竟然刀劈“室友室友”。4月月2

38、7日,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依法审日,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依法审结此案,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判处被告人郭某有期徒刑结此案,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判处被告人郭某有期徒刑5年。年。v 现年现年17岁的郭某系河南省滑县牛屯镇人,于岁的郭某系河南省滑县牛屯镇人,于2004年年9月考入河月考入河南省郑州市某高等院校,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南省郑州市某高等院校,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大学生。在上学期间,郭某和同学朱某分在同一宿舍。因郭某性格内向,不好说话,所以郭某和同学朱某分在同一宿舍。因郭某性格内向,不好说话,所以身材强壮的朱某经常找碴欺负郭某。身材强壮的朱某经常找碴欺负郭某。v 案发前

39、的一个星期,朱某又以种种理由欺负郭某,心里非常窝火案发前的一个星期,朱某又以种种理由欺负郭某,心里非常窝火的郭某因为自忖打不过朱某,决定找机会对朱某进行报复,并随的郭某因为自忖打不过朱某,决定找机会对朱某进行报复,并随后准备了一把菜刀放在宿舍。后准备了一把菜刀放在宿舍。第45页,此课件共55页哦v20042004年年1111月月1616日凌晨日凌晨1 1时许,郭某在其宿舍趁朱某和其他同学熟睡时许,郭某在其宿舍趁朱某和其他同学熟睡之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菜刀,站在宿舍中间的桌子上,朝正在上铺之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菜刀,站在宿舍中间的桌子上,朝正在上铺床上睡觉的朱某头部连砍数刀,致朱某右眼、头面部、

40、手指多处受伤床上睡觉的朱某头部连砍数刀,致朱某右眼、头面部、手指多处受伤,郭某后被惊醒的同学制止。,郭某后被惊醒的同学制止。v经郑州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鉴定,朱某右眼之损伤程度已构成重伤。经郑州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鉴定,朱某右眼之损伤程度已构成重伤。案发后,郭某在老师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案发后,郭某在老师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第46页,此课件共55页哦二、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家庭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社会原因第47页,此课件共55页哦1.1.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环境中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家庭教育环境中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1

41、1)养而不教,重养轻教)养而不教,重养轻教(2 2)宠严失度,方法不当)宠严失度,方法不当 (3 3)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 (4 4)言行不检点,身教言教差)言行不检点,身教言教差 第48页,此课件共55页哦2.2.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1)管管教教不不管管导导,狠狠抓抓智智育育,甚甚至至只只抓抓升升学学率率,忽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2)(2)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3)(3)少少数数教教职职工工的的不不良良品品德德直直

42、接接给给学学生生的的品品德德产产生生了不良影响。了不良影响。第49页,此课件共55页哦3.3.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方面的原因v从总体看,社会主义的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从总体看,社会主义的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品德健康成长的;品德健康成长的;v但但是是,对对于于那那些些形形形形色色色色的的腐腐朽朽思思想想和和不不正正之之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风对学生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不能低估;v教育者应该注意防范,正确地加以引导教育者应该注意防范,正确地加以引导第50页,此课件共55页哦(二)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二)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

43、观念淡薄 2.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 3.明显的意志薄弱与畸形的意志发展明显的意志薄弱与畸形的意志发展4.由偶然失足到养成不良习惯由偶然失足到养成不良习惯第51页,此课件共55页哦三、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 在教育工作中,在教育工作中,一一方方面面要要像像对对待待其其他他学学生生一一样样,关关心心、帮帮助助他他们;们;另另一一方方面面也也应应该该细细致致地地考考虑虑他他们们特特殊殊的的心心理理状状态态,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第52页,此课件共55页哦(一)不良品德学生的转化过程(一)不良品德学生的转化过程v1.1.醒醒悟悟阶阶段段 :这这是是指指不不良

44、良品品德德的的学学生生开开始始认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意向。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改过自新的意向。v2.2.转转变变阶阶段段 :这这是是指指不不良良品品德德的的学学生生有有了了改改过自新的意向之后,在行为上发生一定的转变。过自新的意向之后,在行为上发生一定的转变。v3.3.自自新新阶阶段段 :这这是是指指不不良良品品德德的的学学生生经经过过较较长长时时期期的的转转变变之之后后,不不再再出出现现反反复复,而而进进入入到到一个新的时期。一个新的时期。第53页,此课件共55页哦(二)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二)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

45、.重视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3.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4.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第54页,此课件共55页哦思考题思考题1.1.什么是品德?试述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及其相互什么是品德?试述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关系。2.2.结结合合影影响响青青少少年年品品德德发发展展的的因因素素,谈谈谈谈如如何何营营造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促进他们的品德健康发展。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促进他们的品德健康发展。3.3.不不良良品品德德的的转转化化要要经经历历哪哪几几个个阶阶段段?每每个个阶阶段段应应注意哪些问题?注意哪些问题?4.4.学学生生不不良良品品德德形形成成的的主主客客观观原原因因是是什什么么?分分析析说说明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明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第55页,此课件共55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