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选读五、人和.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6981165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选读五、人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孟子》选读五、人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选读五、人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选读五、人和.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孟子选读五、人和孟子 选读 五、人和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郭:外城B。爱人不亲,反其仁反:通“返”,返回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敬重D。俯不足以畜妻子畜:养活答案:B解析:B项,反:反省。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D.君子以仁存心答案:D解析:A项,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B项,古义:推广到。今义:并列连词,用以连接并列的词或短语。C项,古义:之后,跟着(接着)。今义:连词,上文表原因、方法等

2、,下文表结果、目的等。D项,古今义同,居心,用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解析:A项,第一个“老”和第一个“幼”,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爱护”;B项,刑,名词用作动词,做楷模;C项,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C.舜,人也D.其待我以横逆答案:D解析:A、B、C三项均为判断句,D项是状语后置。二、课内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6题。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3、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动词,围,包围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是:表判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C.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委:丢弃,抛弃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答案:B解析:B项,是:指示代词,这。6.补写出横线处

4、空缺的句子。答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

5、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孟子离娄下)选出下列各句无通假字的一项()A.则君子必自反也B。其横逆由是也C.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案:A解析:B项,由,同“犹”,尚且,还;C项,亡,同“无”;D项,畔,通“叛”,背叛。8.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其待我以横逆B.则君子必自反也C。舜为法于天下D。可传于后世答案:D解析:A、C两项为状语后置,B项是宾语前置,D项不是特殊句式.9。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符号。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答案: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6、.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答案:像这样,那和禽兽怎么区别呢?跟禽兽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三、延伸阅读11. (2011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

7、,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

8、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

9、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答案:B解析:B项,渝:改变,违背。常用成语“矢志不渝”中“渝”即为此意。此句翻译为“舍掉性命也不肯改变”。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答案:C解析:C项都是表顺承。A项,

10、介词,“向”/介词,“同,和”;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省刑罚,薄赋敛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齐国百姓,公之本也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A。B。C.D。答案:A解析:句是管仲列举的伤害齐国民众的情状,句是号召百官实行改革,是区别对待自己国民和别国国民的措施。1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

11、提倡礼义。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答案:C解析:C项,“表达了反对意见错,管仲回答说:“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却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并非反对成就霸业。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答案:(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

12、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3)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解析:(1)句要注意状语后置句,先调整再翻译,“惧”,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害怕,恐惧”;“止,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另外省略成分要补充.(2)句要注意“改”“则”“正”等词的意义和句意上的假设关系。(3)句要注意词类活用“霸王”和第二个分句中的“事”,都是名词作动词.参考译文:桓公问管子如何治理百姓,管子回答说:“凡治理百姓,必须知道他

13、们的疾苦,并且要用德惠使他们有所思虑,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好,不要停止。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子回答说:“诚信并且行仁政,严肃并且有礼,认真注意这四者,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让我听听你的说法。管子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怀德;严肃,人民就敬畏;有礼,人民就赞美。俗语说:舍掉性命也不肯改变,就是诚信;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就是行仁政;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肃;诚信而谦让,就是有礼。”桓公说:“好啊!”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来定时会盟天下诸侯,可以做到吗?”管子回答说:“可以。”

14、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的方法是怎么样?”管子回答说:“国君治理好国家之事,家长治理好家族之事,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联,俸禄互相补助,那么百姓就相互亲和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百姓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让他们在国内施教,百姓就有礼了。(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这些就是爱民的方法。”桓公坐在他的位子上,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不仅是因为有两只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吧?”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

15、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子回答说:“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却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桓公说:“仲父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进直言?我哪里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说句话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的道理,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做起.”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拱手发问说:“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回答说:“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当前收税却很重;百姓很怕死罪,当前刑罚政治却严酷;百姓很怕劳顿,国家发动劳役却没有时间限定。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担忧饥饿;宽缓刑罚政治,百姓就不害怕死罪;发动劳役有时间限定,百姓就不怕劳顿了。”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私听这些话,要祭祀给先君才行。”第二天,全体朝臣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在百官面前确立了法令。近处的使他们看到忠信,远处的使他们看到礼义。这样施行了几年,百姓归附桓公,就好像流水一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