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分卷部编版含答案解析3.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75349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分卷部编版含答案解析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分卷部编版含答案解析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分卷部编版含答案解析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分卷部编版含答案解析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小升初语文 文言文阅读 专项提分卷(二)部编版 含答案解析姓名:班级:考号:一、文言文阅读(共10题;共159分)1 ,读课文,完成练习。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为两股间。今用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 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只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存书画-日曦书画处士笑而会之 古语去(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oA、(杜处士)所宝百数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3)翻译句子。斗

2、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头,谬矣!(4)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2 .快乐阅读:(-)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日: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日:“ ,。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将原文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的词语:方 o复 O(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链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用画出来。(4)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 高,使子期 高。(5)伯牙绝弦是因为 o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用一个成语概括)。由此可见,伯牙把锤子期当作知音幕。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也用高山流 水来比喻

3、 o(6)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o(7)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友情。B.伯牙精湛的琴艺和锤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C,伯牙和锤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8)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9)写2句有关交友的古诗名句。5 .【答案】 (1) zhou; bo; bao; ban(2)耕种的事情要问种地的农民,纺织的事情要问纺纱织布的女佣。(3) D(4)通过牧童指出名家画作中的错误,我明白了实践出真知,不能凭空想象,迷信权威,而要以事实为依据。(有其意即可)【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对小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要注意多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文,注意读 准字

4、音和古文中字词读音和现代文的区别。先理解关键字词,再翻译句子,最后能读懂故事内容,从中 明白道理。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土,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 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耶(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 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土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翻译:蜀中有一位杜处土,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 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 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

5、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 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土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 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1)有戴嵩牛一轴,轴读(zhou )量词。是一幅的意思。铺囊玉轴,读(jin);麻)书画,读 (pu ),是晒的意思,不读bao),;入两膝间,意思是“(腿)读值口)区分不是般。(2)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俗语,意思是: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比喻做 事应该请教有经验的人。(3)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写杜处土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 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

6、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 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 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 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处土笑面然之,笑处土听了牧童的话后笑了。然之: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故答案为

7、:D(4)此文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清楚地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深入浅出, 耐人寻味;同时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当中,寄寓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发人深 思。故答案为:(1) zhou; bo; bao; ban(2)耕种的事情要问种地的农民,纺织的事情要问纺纱织布的女佣。(3) D(4)通过牧童指出名家画作中的错误,我明白了实践出真知,不能凭空想象,迷信权威,而要以事实为依 据。【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 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

8、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2)本题考察对小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要注意多读多背,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文,先理解关键 字词,再翻译句子,最后能读懂故事内容,从中明白道理。(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4)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6 .【答案】(1) B;A(2) D(3)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而置之其坐把它(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坐 同座,这里指椅子,凳子之类的家具。故应选B。宁信度,无自信也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

9、也不相 信自己的脚。无字的意思是没有,虚无,这里指不能、不可的意思。故应选A。(2)本题考查的是对古文的理解分析能力,答此题要把语境反复读通,读明白所讲述的故事情节,从故事 梗概、提炼中心、明白事理入手。本文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 取灵活对策的人。因此A、B、C正确;D项有误。(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 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度是多音字,在文中 读du6: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另一个读音是四,意思是计算长短的器具或单位,组词尺 度。

10、宁(ning):副词。宁可,宁愿。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自信:相信自己。故答案为:(1) B;A(2) D(3)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平时对常用的词语也应加强记忆。(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 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7.【答案】(1)王蓝田性急。(2)王蓝田性急或食鸡子、吃鸡蛋等(3)急躁;刺;举;掷;碾;取;啮

11、;吐;怒;瞋(4)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火燎,心急如焚,暴如雷等。【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 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其它句子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 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个故事是总分的结构,因此中心句为第一句。(2)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 进一步提炼标题。其实根据中心句就可以拟出本文标题。(3)短文妙用动词刺、举、掷、碾、取、啮、吐把王蓝田急躁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又通过神态词语 怒、瞋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

12、,给读者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4)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谚语、歇后语或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如谚 语:一口吸尽西江水。歇后语:急性子动手-说干就干急性子做客-说来就来成语:十万火急、火急 火燎故答案为:(1)王蓝田性急。(2)王蓝田性急或食鸡子、吃鸡蛋等。(3)急躁、刺、举、掷、碾、取、啮、吐、怒、瞋(4)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火燎,心急如焚,暴如雷等。【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先整体感知,然后再判断。(2)此题主要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前提下提炼段落标题的能力。(3)本文先是总的一句点明王蓝田性急,然后通过举例说明;要注意是找一系列能表现王蓝田性格

13、的动L可。(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 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8 .【答案】(1)太阳远近的现象;根据形状大小,近大远小;日出时离人近,日中时离人远;温度,远 凉近热;日出时离人远,日中时离人近(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此为远者小而近者大。【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要读懂文言文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填空。理清两个孩 子的脉络,两个孩子争论的问题是辩日,即太阳远近的现象;一个孩子的依据及结论是我以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即:根据形状大小,近大远小;日出时

14、离 人近,日中时离人远;另一个孩子的依据及结论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即:温度,远凉近热;日出时离人远,日中时离人近。(2)本题考查孔子名句的积累,本文中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辩论内容,也不能判定谁到底是对的,所以 是孔子不能决也,即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道理相同。(3)本题考查句式转换,但是要用文言文的形式,先来看意思,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意思是这难 道不是离着远的时候小,离着近的时候大吗?这是一个表示否定形式的反问句,陈述句要是肯定的意 思,即,这是离着远的时候小,离着近的时候大,用文言文的形式就是:此为远者小而近者大。故答案为:(1)1、太阳远近

15、的现象2、根据形状大小,近大远小3、日出时离人近,日中时离人远4、温 度,远凉近热5、日出时离人远,日中时离人近(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此为远者小而近者大。【点评】(1)耍读懂文章的意思,然后明白两个孩子的依据和结论是什么,不耍弄混,根据文章的意思, 概括答案即可。(2)这里考查孔子名言的积累,在理解孔子行为的基础上作答,平时多注意相关知识点 的积累。(3)明白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转换的规则,白话文能理解,然后根据原句写出正确的文言文形 式即可。9 .【答案】(1)给,请;增加;原因;反而(2)不吃菜,只吃盐。(3)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解析】【分析】(1)这

16、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 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 境。主人与食:主人请他吃饭。与:给,请。更为益盐:立刻在菜里又加上一些盐。益:增加。 缘有盐故:是因为有了盐。故:原因。返为其患:反而成为他的祸患。返:反而。(2)从愚人他没有智慧,就只吃盐(不吃菜)。可知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不吃菜,只吃盐。(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干任何 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 理再向

17、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故答案为:(1)给,请。增加。原因。反而。(2)不吃菜,只吃盐。(3)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译文从前,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请他吃饭,愚人觉得菜的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 菜里又加上一些盐。愚人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 盐。很少就如此美味,何况多了?愚人他没有智慧,

18、就只吃盐(不吃菜)。(只吃盐)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 的祸患。10 .【答案】(1)让;喜欢(2)齐宣王去世后,齐愍王继承了王位,他喜欢听乐师们一个一个单独演奏。(3)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 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 境。(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 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

19、考查。分析 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故答案为:故答案为:(1)让、喜欢(2)齐宣王去世后,齐愍王继承了王位,他喜欢听乐师们一个一 个单独演奏。(3)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者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 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只要观 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3 .阅读回答问题唐太宗论弓矢上谓太子师

20、萧璃曰:联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朕问 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失不直。联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 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 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弓失:弓箭。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弓工:造弓的工匠。中书内省:朝廷的决策机构。 延:邀请。(1)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不同的一项。()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咨臣以当世之事(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双延见乃日噌非良材朕问其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况天下之务,其能

21、遍知乎!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4)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明君,本文所揭示的他的英明主要表现在: (2).文言文阅读。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官问曰:“人皆在焉,子 攫人之金何? 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注释鬻仞):卖。攫。虎):抓取。(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蒲宜因攫其金而医徒见金(2)下列加点之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清旦衣冠而之市B.适鬻金者之所C.子攫人之金何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4 .文言文阅读。书戴嵩画

22、牛宋苏轼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痛(zhduzhbu)尤所爱扁(jinb6) 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腺(pti bao)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 (gu ban)间,今 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 也。注释尤:尤其。铺囊玉轴:用锦缎做画囊,用玉做画轴。曝:晾晒。拊掌:拍手。搐:抽缩。谬:错误。婢:女佣。(1)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2)把“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翻译成现代汉语。(3)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学识渊博,天资极

23、高,诗词 文书画皆精,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B.选文主要讲述了牧童指出面中的牛在争斗时尾巴应夹在两腿之间,不应翘起尾巴的错误。C.选文阐述了不要凭空想象,不迷信权威,要尊重事实,因事求人的道理。D.处士笑面然之中的笑表现了杜处士不屑一顾,认为小孩子的话不足为信。(4)你从这则古文中明白了什么道理?5 .古文赏析。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 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履:革履,就是鞋子。度:即计算、测量的意思。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罢:罢了, 完结的意

24、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1)请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而置之其坐中的坐应选()A.表示无缘无故。B.同座,这里指椅子,凳子之类的家具。C.瓜果等植物结果。咛信度,无自信也”中的无字的意思是()A.没有,虚无,这里指不能、不可的意思。B.不论。C.同毋。(2)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郑人买履讲述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而买不到鞋子的故事。B.讽刺了那些恪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 无成。C .告诉我们遇事要随机应变,不要死守教条。D.郑人办事中规中矩,认真负责,对任何事情都要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地去做。(3)请试着翻译句子宁信度,无自信也。”.阅读下面

25、文言小故事,回答问题。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zh。)刺之,不得,便大怒,华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 屐(川齿碾之,又不得。瞋(chCn)甚,复于地取内口也啮(ni。破即吐之。(世说新语)注释鸡子:鸡蛋。箸:筷子。掷:扔。屐:木制的鞋,下有齿以防滑。碾:踩。瞋:发怒时 睁大眼睛。啮:咬。(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2)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3)短文对王蓝田 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妙用动词、,进行典型的动作描写;用、作神态刻画,使 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汝口睹其人而终得其神,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4)对王蓝田这类性格特点的人,让你想起哪些相关谚语、歇后语或成语

26、,试着写出两个。6 .阅读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文中两小儿争论的问题是 o第一个孩子的依据是:,得出的结论是:o第二个孩子的依据是:,得出的结论是:O(2) 孔子不能决也意思是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用孔子自己曾说过的话就是“(3)用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将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句话转化为陈述句:o.文言文阅读愚人食盐昔至

27、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 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返为其患。(百喻经)(1)解释句中带点的字。主人g食更为盍盐缘有盐病位为其患(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9 .阅读理解。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縻食以数百人等。宣王 死,愍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注释】齐宣王:战国时代齐国的国君。竽(W):古代的一种乐器。南郭处士:南郭先生。说:通 悦、喜欢、高兴。縻(而)食(si)以数百人等: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

28、几百人一样。縻食,官府供给的粮 食,待遇。以数百人,按(那)几百人(的标准)。愍(min)王:齐国国君,宣王死后继王位。(1)请结合注释解释字的意思。齐宣王使人吹竽。使好一一听之。好(2)请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翻译下面句子。宣王死,愍王立,好一一听之。(3)现在人们常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来比喻什么?答案解析部分一、文言文阅读.【答案】(1)爱好;用太阳晒;认为他说得对;说1 2) B; D(3)斗牛用力在角,尾巴夹在屁股间。这幅画牛的尾巴而是掉甩在后,是错的。(4)是要深入生活实际,不能凭想象,是正确的。【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好书画:爱好

29、书 画。好:爱好。一日曝书画:一天把书画拿出来晒。曝:用太阳晒。处土笑而然之:杜处土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然:认为他说得对。古语云:古人曾经说过。云:说。(2)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由此而产生了省略句,分析补写省略部分是文言文题目中的一个重点又 是难点,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将所省略的成分补出。A、C正确。B、错误。改(杜处土)尤所爱。D:错误,(这句话)不可改也。(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 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子重点词语有:搐chtu收缩,此指夹。掉:摆动。句意为:斗牛用

30、力在角,尾巴夹在屁股间。 这幅画牛的尾巴而是掉甩在后,是错的。(4) 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说要深入生活实际,不能凭想象,是正确的。点 名了文章的中心。故答案为:(1) 1、爱好2、用太阳晒3、认为他说得对4、说(2) B、 D(3)斗牛用力在角,尾巴夹在屁股间。这幅画牛的尾巴而是掉甩在后,是错的。(4)是要深入生活实际,不能凭想象,是正确的。【点评】(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 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2)此题主要考查补写文言文中省略部分的能力。(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

31、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 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 答。2.【答案】(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2)方:正在。;复:再。(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4)琴技;欣赏水平(5)锤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悲痛欲绝;知音;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6)伯牙,对于子期的死,我也感到惋惜。如果子期泉下有知,他看到你放弃了钟爱的音乐,也会难过 的。希望你振作起来,不要放弃了自己钟爱的音乐。

32、(7) A(8)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 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义。方的意思有: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 体;正方形。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平方。人的品行端正。方正。办法,做法,技巧。方式 正在,正当。方今盛世。才,刚刚。方在文中是才,刚刚。复的意思有:回去,返。反 复。回答,回报。复信。还原,使如前。复职。再,重来。复习。许多的,不是单一的。重 复。复在文中是

33、再,重来。(3)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参见译文)。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意思是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 琴的人了。也就是,世上再没有一个人能像锤子期那样 理解自己了,琴弹得再好,没有人懂,又有什 么意义呢!(4)伯牙琴艺高超: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写出伯牙将自己的情操与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 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样奔腾不息的情感。锤子期音乐鉴赏能力极高。他 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从方鼓琴可看出)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锤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 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锤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 现出的情怀。可谓知其音,更知其“志。(5

34、) 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一行为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 再弹琴的决绝态度。因为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也就 是,世上再没有一个人能像锤子期那样 理解自己了,琴弹得再好,没有人懂,又有什么意义呢!高山 流水高山流水也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6)解答此题可围绕伯牙当时的心情、对音乐的钟爱、指引的难觅和对他的鼓励等方面来写。(7)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 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 伯牙

35、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 音的情感。(8)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 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 好。其中破、绝、复”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9)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依据题目的要求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 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故答案为:(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2)方:正在。复:再。(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4)琴技、欣赏水平

36、(5) 1、锤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2、悲痛欲绝3、知音4、知音难觅 或乐曲高妙(6)伯牙,对于子期的死,我也感到惋惜。如果子期泉下有知,他看到你放弃了钟爱的音乐,也会难过 的。希望你振作起来,不要放弃了自己钟爱的音乐。(7) A(8)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 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2)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平时对常用的词语也应加强记忆。(3)考查对

37、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抓住关键的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6)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符合题目要求即可。(7)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8)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9)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 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译文伯牙弹琴,锤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

38、着高山,锤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 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锤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锤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3 .【答案】(1) A(2)从前;屡次;全,都;原因(3)更何况天下事,哪能全都知道啊!拥有十几把好弓,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4)能自我反省;能举一反三;能听取不同意见(能关心民间疾苦。)【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在课内注释的帮助下,多数字词我们都能理解,个 别字词需要我们通过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写出解释。例句中以民间疾苦应该提到动词问之前,以是 拿的意思;不

39、以物喜,不以已悲,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欢愉和沮丧。为:因 为;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的意思是:拿、向、用。这是倒装句,咨臣以当世之事语序为以当世之事咨 臣。(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写出解释。句意思是朕才想到熟悉 的东西也不能达到分辨出好坏。向是熟悉的意思;句延的本意是引进,请的意思。数延见意思是 多次请他相见。句意思是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句意思是朕问其中的原因。(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抓住重点字词的意思,写出句子的翻译。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 乎!抓住务、知的意思,句意是更何况天下事,哪能全都知道啊!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抓住自 危谓

40、的意思,句意是拥有十几把好弓,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4)考查文章的理解,句子联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可以得出唐太宗能自我反省;朕以弓矢定四 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忆 可以得出唐太宗能举一反三;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 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可以得出唐太宗能听取不同意见。故答案为:(1) A (2) 1、熟悉2、屡次3、全渚R4、原因(3)更何况天下事,哪能全都知 道啊!拥有十几把好弓,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4)1、能自我反省2、能举一反三3、 能听取不同意见(能关心民间疾苦。)【点评】文言文的理解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部分,在日常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一

41、些常见的文言文字词的 意思,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4 .【答案】(1)清早;离开;只,仅仅(2) A(3)人都在那儿,你就抢别人的金子,这是为什么?(4)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 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 境。短文大意是从前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晨穿好衣服带好帽子到市场去,走到卖金子的地方,抢了金 子就走。巡官抓住了他,问他:有这么多人都在场,你怎么敢抢人家的金子呢?那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 时候,根本没看

42、到人,只看到金子。清旦:清晨。旦:清早。因攫其金而去:抢了金子就走。去:离 开。 徒见金:只看到金子。徒:只,仅仅。(2) 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 A:清旦衣冠而之市:清晨穿好衣服带好帽子到市场去。之:前往。B:适鬻金者之所:走到卖金子的地 方。之:的。C:子攫人之金何:你怎么敢抢人家的金子呢?之:的。D: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我拿 金子的时候,根本没看到人,只看到金子。之:的。故选A。(3)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 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

43、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 好。其中皆、子、攫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皆:都。子:你,指代小偷。攫:抓,夺。(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 所要抒发的感情。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是:追求物质财富,希望生活宽欲,是人之常情,但利欲薰心, 见钱眼开,进而做出有悖人性、愚蠢野蛮的行动,就显得可笑而可恨了。所以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 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故答案为:(1)清早离开只,仅仅(3) A(3)人都在那儿,你就抢别人的金子,这是为什么?(4)不要因一时的鬼迷心窍而做出胆大妄为、自欺欺人的事情。【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2)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 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4)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