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基因系统“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课后加餐训练卷(1-2).pdf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6974311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5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基因系统“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课后加餐训练卷(1-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推荐】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基因系统“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课后加餐训练卷(1-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基因系统“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课后加餐训练卷(1-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基因系统“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课后加餐训练卷(1-2).pdf(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各基因在F1的体细胞中的表达机会均等B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理论上F1自交后代中各种基因型个体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D为了验证所作假设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自交实验2人类 Rh血型是由1 号染色体上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关其遗传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与性别遗传没有关系D等位基因可能发生交换3某植物的高秆(D)对矮秆(d)显性,抗锈病(T)对易感病(t)显性,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

2、染色体上。下列对DdTt 和 Ddtt 杂交后代的预测,错误的是()A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后代可出现矮秆类型B由于基因重组,后代可出现矮秆抗锈病类型C由于基因突变,后代可出现DDdTt 类型D由于自然选择,后代的T 基因频率可能上升4家蚕为 ZW型性别决定,人类为XY型性别决定,则遗传的隐性致死基因(伴 Z 或伴 X染色体)对于性别比例的影响是()A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B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上升,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C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下降D家蚕中雄、雌性别比例下降,人类中男、女性别比例上升5豚鼠毛色的黑色和白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

3、控制。现有一对黑色豚鼠生了一只白色雌鼠和一只黑色雄鼠,若让这两只子一代豚鼠交配再生两只小豚鼠,子二代豚鼠一只为黑色、一只为白色的概率是()A2/9 B 4/9 C3/8 D 3/16 6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 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为小花瓣,aa 为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 控制,R对 r 为完全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基因型为AaRr 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 种基因型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B若基因型为Aarr 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3 种表现型C若基因型为AaR

4、r 与 Aarr 的亲本杂交,则子代是红色花瓣的植株占3/8 D若基因型为AaRr 的个体测交,则子代表现型有3 种7下面为某家族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A此病为显性遗传病B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1 号为纯合子,4 号为杂合子D1 号和 4 号必有一方为杂合子8玉米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第9 号染色体上。W和 w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片段不包括W 和 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 ww()与 Ww()杂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B利用

5、ww()与 Ww()杂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CWw()与 Ww()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非糯性糯性11D基因型为Ww的个体自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非糯性糯性319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 为雄性,ZW为雌性)。某种鸟的羽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 和 D、d)控制。当B和 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栗羽;B 存在而 D 不存在时表现为黄羽;其余情况表现为白羽。研究小组利用纯合亲本分别进行正、反交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实验一(正交)实验二(反交)P 黄羽()白羽()P 白羽()黄羽()F1栗羽()黄羽()F1栗羽(、)A.B 和 b 基因位于常染

6、色体上,D和 d 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B实验一亲本中黄羽个体的基因型为BBZdZd,白羽个体的基因型为bbZDW C实验二的F1基因型为BbZDZd、BbZDW D实验一的F1雌雄交配,后代中出现栗羽的概率为3/16 10半乳糖血症和无过氧化氢酶症是两种人类单基因隐性遗传病,不同个体酶活性大小(酶活性单位相同)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疾病名称相关酶酶活性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患者患者父母正常人无过氧化氢酶症过氧化氢酶0 1.2 2.7 4.3 6.2 半乳糖血症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06 930 25 40 A患半乳糖血症或无过氧化氢酶症的女性的父亲一定

7、为患者B若某人同时患上有两种遗传病,说明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表现型正常的个体酶活性较低,其是否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能通过化验酶量来确定D调查两病的遗传方式时,需要在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取样二、非选择题11 野生型果蝇(纯合子)的眼形是圆眼,某遗传学家在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他想探究果蝇眼形的基因型,设计了下图甲所示的实验。图乙为雄果蝇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片段)上的基因互为等位,非同源部分(图中1、2片段)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用A、a 表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 F1可知,果蝇眼形的_是显性性状,F2会出现

8、_现象。(2)若控制圆眼和棒眼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F2的基因型为 _,在F2圆眼中,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_。(3)若控制圆眼和棒眼的基因只在X 染色体的1片段上,则F2的基因型和比例分别为_和_。(4)若控制圆眼和棒眼的基因在性染色体的片段上,则F2的基因型和比例分别为_和_。(5)结 合 本 题,总 结 性 染 色 体 上 基 因 遗 传 和 常 染 色 体 上 基 因 遗 传 的 不 同 点。_ _。12已知蔷薇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 B(b)控制,A 为红色基因,B为红色淡化基因。蔷薇的花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基因型aa_或_BB A_Bb A_bb 小学+初中+

9、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表现型白色粉红色红色现取 3 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色纯合品种甲、乙、丙分别与红色纯合品种丁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乙的基因型为 _;用甲、乙、丙3 个品种中的 _两个品种杂交可得到粉红色品种的子代。(2)实验二的F2中白色粉红色红色_。其中白色的基因型有 _种。(3)从实验二的F2中选取一粒开红色花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植株。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基因型为aabb 的蔷薇杂交,得到子代种子;种植子代种子,待其长成植株开花后,观察其花的颜色。若 所 得 植 株 花 色 及 比 例 为 _,则 该 开 红 色 花 种 子 的 基 因 型

10、 为_。若 所 得 植 株 花 色 及 比 例 为 _,则 该 开 红 色 花 种 子 的 基 因 型 为_。13下图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请分析回答:(1)图中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_。(2)AS 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患儿脑细胞中UBE3A 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性遗传病。父、母方第15 号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作用机理分别如下图所示:研究表明,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 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在神经组织中UBE3A基因表达才会被抑制,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_性。由于 UBE3A基因和 SNRPN 基因 _,所以它们的遗传关系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小

11、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对绝大多数AS综合征患者和正常人的UBE3A 基因进行测序,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下图所示。患者TCAAGCAACGGAAA正常人 TCAAGCAGCGGAAA由此判断绝大多数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_,导致基因突变。答案1选C F1为杂合子,显性基因表达而隐性基因的作用被遏制。自由组合定律的核心内容是“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为了验证所作假设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2选B 根据题干信息,三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分离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 号染色体为常

12、染色体,因此该血型遗传与性别无关;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等位基因可能发生交叉互换。3选C 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由于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分离,导致后代出现矮秆类型;亲本的表现型是高秆抗锈病和高秆易感病,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由于基因重组,后代可出现矮秆抗锈病新类型;后代可出现 DDdTt 类型,可能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未移向两极,属于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可以使易感病的个体死亡,所以后代的 T 基因频率可能上升。4 选 B ZW型性别决定隐性致死基因(伴 Z染色体)会导致

13、雌性个体死亡数量多于雄性,从而使雄、雌比例上升。XY型性别决定隐性致死基因(伴 X 染色体)会导致男性个体死亡数量多于女性个体,从而使男、女比例下降。5选B 由题意判定,黑色对白色为显性,且可排除伴性遗传的可能,亲本均为杂合子(其基因型可用Aa表示),子一代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2/3Aa,由如下表所示的棋盘式图解可知,子二代个体为黑色的概率为2/3,个体为白色的概率为 1/3,子二代中一只为黑色、一只为白色的概率为C12(2/3)(1/3)4/9。配子频率2/3A 1/3a a 2/3Aa(黑色)1/3aa(白色)6选B 根据题意,由于控制花瓣大小与颜色的基

14、因独立遗传,可以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分析,且aa 为无花瓣,也就无颜色之分。据此,若基因型为AaRr 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基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因型种类为33 9 种,表现型种类为22 15 种。若基因型为Aarr 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 3 种表现型。若基因型为AaRr 与 Aarr 的亲本杂交,则子代是红色花瓣的植株所占比例为(3/4)(1/2)3/8。若基因型为AaRr 的个体测交,则子代表现型有红色小花瓣、黄色小花瓣与无花瓣3 种。7选 D 仅由题意及遗传系谱图,无法判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如果致病基因为隐性,则从遗传系谱图来看,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为

15、伴X染色体遗传,故无法排除伴性遗传的可能。假设1 号为隐性纯合子,3 号、4 号必为杂合子,假设2 号表现隐性性状,3 号、4 号必表现隐性性状,此时1 号不可能为显性纯合子,只能是杂合子。8选 D 根据题干信息可推得Ww()只能产生一种可育雄配子w,Ww()可产生两种雌配子。利用ww()与 Ww()杂交,其子代全为糯性个体,从而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W)不育;利用ww()与 Ww()杂交,其子代既有非糯性个体又有糯性个体,从而验证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W)可育;Ww()与Ww()杂交时,其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非糯性糯性 11;基因型为Ww的个体自交时,可以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W、w),

16、但只能产生一种可育雄配子(W),因此,其子代的表现型均为非糯性。9选 D 由题意可知B_D_ 为栗羽,B_dd 为黄羽,bb_ _ 为白羽,根据实验一中F1有栗羽,可判断亲本为BBdd(黄羽)bbDD(白羽),由实验二(反交)中 F1只有一种表现型可知,一定是作父本(白羽)的一对显性基因位于Z 染色体上,故 D和 d 基因位于Z 染色体上。因题目告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所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故 B和 b 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进而推得实验一亲本的基因型依次为BBZdZd、bbZDW,实验二亲本的基因型为 bbZDZDBBZdW,其 F1基因型为BbZDZd、BbZDW。实验

17、一中F1的基因型为BbZDZd、BbZdW,雌雄交配后代中,表现为栗羽的个体的基因型为B_ZDZd和B_ZDW,其出现的概率为(3/4)(1/4)(3/4)(1/4)3/8。10选 C 题中说明两病为“单基因隐性遗传病”不能说明患半乳糖血症或无过氧化氢酶症的女性的父亲一定为患者;某人同时患上两种遗传病,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化验磷酸乳糖尿苷转移酶不能判断表现正常的个体是否为携带者,因为携带者与正常人数据有交叉,所以不能通过化验酶量来确定。调查两病的遗传方式时,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11解析:圆眼棒眼圆眼,说明圆眼为显性性状。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18、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 Aaaa121,F2圆眼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 Aa12,可知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3。若基因仅在X 染色体上,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AXAXAXaXAYXaY 1111。若 基 因 在X、Y 染 色 体 的 同 源 区 段 上,F2的 基 因 型 及 其 比 例 为XAXAXAXaXAYaXaYa1111。答案:(1)圆眼性状分离(2)AA、Aa、aa 1/3(3)XAXA、XAXa、XAY、XaY 1111(4)XAXA、XAXa、XAYa、XaYa1111(5)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总是和性别相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关

19、联,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无关12解析:(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可推测F1的基因型为AABb,其亲本组合为甲(AABB)丁(AAbb)。根据实验三的结果可推测F1的基因型为Aabb,其亲本组合中丙的基因型为aabb;甲、乙、丙是基因型不同的白色纯合品种,因此乙的基因型为aaBB。甲(AABB)与丙(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粉红色)。(2)乙(aaBB)与丁(AAbb)杂交,F1都是粉红色(AaBb),F1自交,F2中粉红色(A_Bb)占 3/4 2/4 6/16,红色(A_bb)占 3/4 1/4 3/16,白色占16/16 3/16 7/16,因此实验二的F2中白色

20、粉红色红色763。其中白色的基因型有 aabb、aaBb、aaBB、AABB、AaBB,共 5 种。(3)实验二的F2中开红色花的种子基因型为AAbb或 Aabb,若将 AAbb与 aabb 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全为红色花;若将 Aabb 与 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比例为11,即红色花白色花 11。答案:(1)aaBB 甲丙(2)7 635(3)全为红色(或红色白色 11)AAbb(或 Aabb)红色白色 11(或全为红色)Aabb(或 AAbb)13解析:(1)根据题图曲线,在成年时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概率明显增高。(2)同一基因在不同细胞中表达的情况不一样,这

21、说明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能自由组合,而 UBE3A 基因和 SNRPN 基因都位于15 号染色体上,因此,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正常人脑细胞中来自父方的UBE3A 基因不能表达UBE3A蛋白,而来自母方的UBE3A 基因一定能合成 UBE3A蛋白,但患者体内UBE3A 蛋白含量缺乏,根据图中患者和正常人UBE3A 基因序列的比较,可知患者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发生了突变(一个碱基发生了替换)。答案:(1)成年人发病概率显著增加(2)选择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发生碱基的替换小学+初中+高

22、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课后加餐训练卷(二)难点多练一、选择题1孟德尔在用豌豆做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后,发现F2中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并作出了包括“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内的一系列解释。如果当时孟德尔用的是四倍体的闭花受粉植物,其他实验过程完全相同,则在F2中将出现下列哪一种性状分离比()A241B9331C151 D3512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B具有异型性染色体的生物,发育成雄性个体C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的色盲基因不一定来自母亲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符合伴性

23、遗传的特点,而不遵循孟德尔定律3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红花和白花植株杂交,不论正交或反交,F1均表现为红色,F1自交,F2的性状分离比总不是31,下列所述原因中肯定不对的是()A可能是多对基因控制这一对相对性状B该植物可能是多倍体C该性状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性遗传D可能是某一基因型配子或胚胎有部分致死的现象4在玉米的一个自然种群中,有高茎和矮茎、抗病和感病植株,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分别用A、a 和 B、b 表示。其中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选择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BF1高茎抗病植株基因型有四种C

24、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为31DF1抗病植株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抗病植株占8/9 5 某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 和 a)控制,如果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在生物种群中有AA、Aa、aa 三种基因型,如果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则有M种基因型,如果存在于X和 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有N种基因型,那么M和N分别为()A5 和 5 B 5 和 6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C5 和 7 D 3 和 6 6据美国遗传学专家Mckusick 教授统计,目前已知的遗传病有4 000 多种。如图是某家族中一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条件是

25、()A1 号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B1 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4 C3 号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3 D3 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2 7产前诊断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利用B超检查和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疾病。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现有一位怀有两个胎儿并患该遗传病的孕妇,医生建议其进行产前诊断,下图为医生对该对夫妇及两个胎儿进行诊断的结果,请判断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个体 1:父亲、个体2:儿子、个体3:女儿B个体 1:XDY、个体 2:XdY、个体 3:XdXdC从优生的角度分析,该孕妇可以生育这两个胎儿D仅根据上图,无法作出任何判断8某科研

26、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2/3 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9已知某动物毛色有黄色和黑色两种,并由一对等位基因A、a 控制,含基因A、a 的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带有致死基因,但致死基因的表达受性激素的影响。通过下列杂交组合不能得出的结论是()杂交组合亲本类型子代雌雄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甲黄色()黄色()黄色

27、238 黄色 120 乙黄色()黑色()黄色 111,黑色 110 黄色 112,黑色 113 丙乙组 F1中表现型为黄色的雌雄个体交配黄色 358,黑色 121 黄色 243,黑色 119 A根据杂交组合丙判断黄色是显性性状B甲组亲本的基因型是AA()Aa()C致死基因与a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雄性激素会促进致死基因的表达10下面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或 a 表示,乙病基因用E或 e 表示,其中有一种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人群中隐性基因a 占 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个体 2 的基因型是EeXAXaB个体 7 为甲病患者的可能性是1/600 C个体 5 的基因型是aaXE

28、XeD个体 4 与 2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 二、非选择题11科学家对猕猴(2n42)的代谢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缺乏酶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称为“白脸猕猴”;缺乏酶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称为“红脸猕猴”;还有一种是号称“不醉猕猴”,原因是两种酶都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醇进入机体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_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从以上资料可判断猕猴的酒量大小与性别关系不大,理由是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基因位于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2)在此猕猴群中,A 基因是由a 基因突变而成的,其本质是a 基因的 DN

29、A分子中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_、增添或缺失。(3)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某“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实验步骤: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让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的“不醉猕猴”交配,并产生多只后代。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 _,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_;.若子代 _,则该“白脸猕猴”雄猴基因型为_。12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 31。果蝇体色性状中,_为显性

30、。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_;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_。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 900 只灰身果蝇和100 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_。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这是_的结果。(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R、r基因位于 _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F2中灰身雄蝇共有_种基因型。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号染色体发生下图所示变异。

31、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需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_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13小鼠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图甲是正常小鼠的基因分布图,图乙、丙、丁表示种群中的变异类型。已知缺少整条染色体的生殖细胞致死但其所在个体不致死,其他变异类型均不致死。又知号染色体上:A 黑色对 a 黄色、B 体重对 b 体轻为显性,V号常染色体上:C抗病对 c 不抗病为显性。请回答: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1)若只研究两对同源染色体的遗传,自然情况下具有图甲所示基因型的雌雄个体交

32、配,得到的黑色抗病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体重轻且抗病的个体中杂合子占_。(2)与图甲所示染色体相比,图乙、丙、丁代表的变异类型是_,且图丁代表的变异发生于_分裂。(3)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图乙所示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4)若只研究一对等位基因C、c 的遗传,图丙细胞所在个体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5)若研究 A、a 与 C、c 的遗传,则基因型如图甲、丁的个体交配,预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6)自 然 情 况 下,预 计 较 长 时 间 后 小 鼠 种 群 中C、c基 因 频 率 的 变 化 情 况 是_,原因是 _。答案1选D 如果当时孟德尔用四倍

33、体的闭花受粉植物做实验,设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为 A、a,则 F1的基因型为AAaa,其将产生3 种配子:AA、Aa、aa,而三者的比例为141,再用棋盘法(如下表)即可求出F2的基因型之比,相应的分离比为351。1AA 4Aa 1aa 1AA 1AAAA 4AAAa 1AAaa 4Aa 4AAAa 16AAaa 4Aaaa 1aa 1AAaa 4Aaaa 1aaaa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2选C 有些生物性别受性染色体上某些基因控制,有些生物无性染色体也有雌雄之分;ZW型性别决定与XY型性别决定不同,ZW型性别决定中,ZW个体为雌性,ZZ个体为雄性;红绿色

34、盲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故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母亲,也可能来自父亲;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也遵循孟德尔定律。3选C 因题中已说明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所以该性状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性遗传。4选B 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可知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且亲本基因型为AaBb,由于含 A基因的花粉致死,所以 F1中不会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则 F1高茎抗病植株基因型有两种:AaBB、AaBb;AaBb(亲本)自交后代(F1)中抗病植株(B_)与感病植株(bb)的比为 31,其中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1/3BB、2/3Bb,抗病植株间相

35、互随机传粉,采用配子法可知,雌雄配子中B 均占 2/3,b 均占 1/3,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中抗病植株(B_)比例 1感病植株比例,即11/3 1/3 8/9。5选 C 基因如果只在X染色体上,则雌性有3 种基因型,雄性有2 种基因型,如果在 X和 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雌性有3 种基因型,雄性有4 种基因型。6选 D 由遗传系谱图,“无中生有”可知此病由为隐性病。若该病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 表示),则1、2 号的基因型应为XAXa、XAY,3号基因型为1/2XAXA,1/2XAXa,所以只有D项所述条件符合。7选 B 根据放射性的强弱作判断。个体 3 的放射性强度是

36、个体2 的两倍,说明个体3的基因型为XdXd,个体 2 的基因型为XdY,孕妇的基因型为XDXd、个体 1 的基因型为XDY;再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知,个体1 为儿子,个体2 为父亲、个体3 为女儿;从优生角度看,该孕妇所怀的龙凤胎中,有1 个患者(个体 1)。8选 C 假设长翅与残翅基因用A、a 表示,圆眼与棒眼基因用B、b 表示。由题意知,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棒眼、残翅性状,说明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子代雄性中圆眼与棒眼比例为11,雌性中只有圆眼,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

37、XB或 aaXBXb,杂合子占1/2。雌性中长翅残翅应该为31,结果为52,可能是AAXBXB纯合致死导致的。9选C 丙组杂交的亲本为乙组子代中的黄色个体,杂交子代中出现了黑色个体,所以黄色是显性性状。甲组的子代中只有黄色个体,说明甲组的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同时结合乙组杂交子代的情况可知甲组亲本中雄性黄色个体不可能是纯合子,则甲组的亲本基因型是AA()Aa()。从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死亡,基因型为AA的雌性个体和基因型为Aa 的个体的生存现象可以看出,致死基因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 基因所在染色体上不带致死基因,雄性激素会促进致死基因的表达。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

38、初中+高中+努力=大学10选 D 根据 1 号与 2 号正常,其女儿5 号患有甲病,可以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为伴X遗传。根据1 号与 2 号正常,其儿子6 号患有乙病,可进一步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个体 1、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EY、AaXEXe,个体 5 的基因型是aaXEXE或 aaXEXe,个体 4 的基因型是A_XEX,个体 4 与个体 2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1/2 1/3;男性人群中隐性基因a 占 1%,则 A的基因频率为99%,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99%)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99%1%,3 号的基因型为AA或 Aa,其中 Aa 的可能性为2/10

39、1,4 号为 Aa的可能性为 2/3,则个体7 为甲病患者的可能性是2/1012/3 1/4 1/303。11解析:(1)从题干和图示可知,相应酶的存在与否使猕猴个体表现出不同的性状,这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4、12 号染色体是常染色体,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没有关系。(2)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3)“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 或 aabb,纯合“不醉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如果“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

40、代的基因型为AaBb(“红脸猕猴”)、Aabb(“不醉猕猴”),且子代中“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如果“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全为“不醉猕猴”。答案:(1)酶常(2)替换(3).“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aaBb.全为“不醉猕猴”aabb 12解析:(1)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现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出现性状分离,因此灰身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2/3。由题干信息可知,后代果蝇中bb 的基因型频率为1/100,故 b的基因频率为1/10,B的基因频率为9/10,因此后代中Bb

41、的基因型频率为21/109/1018%,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通过自然选择,灰身果蝇的比例会下降。(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实验二中,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的表现型不一致,所以等位基因(R、r)位于 X染色体上。F2雄蝇有灰身、黑身、深黑身三种表现型,因此F1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所以亲本黑身雌蝇丙的基因型为bbXRXR,灰身雄蝇丁的基因型为BBXrY,F1随机交配,F2中灰身(BB、Bb)雄蝇(XRY、XrY)共有 22 4种基因型。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bbXRXR)发生染色体易位后,号、号染色体组成了新染色体,此时细胞中有7 条

42、染色体,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中有1/2BbXRXr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 条染色体,F1雌蝇中有1/2BbXRXr异常(含 7 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 条或 6 条染色体。F1雄蝇中有1/2BbXRY正常,有 1/2BbXRY异常(含 7条染色体),随机交配,则 F2中只有基因型为bbXrY的雄蝇为深黑身,F1雌蝇中只有1/2BbXRXr的正常雌蝇能产生1/8bXr卵细胞,异常的个体b 与 XR组成了新染色体连锁遗传,F1雄蝇中也只有 1/2BbXRY的正常个体能产生1/8bY 精子,异常的个体b 与 XR组成了新染色体连锁遗传,故 F2中深黑身个体所占比例为1

43、/8 1/8 1/64,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1/32。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答案:(1)灰身性状分离2/3 18%下降自然选择(2)X BBXrY 4 8或 6 1/32 13解析:据图分析,图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缺失,图丙、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因为缺少整条染色体的生殖细胞致死,故图丁代表的变异发生于有丝分裂。C、c、c 所在三条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配对后分离,另一条随机分配到其中的一极,因此存在两种情况:cc 分到同一极,C分到另一极,产生的配子为2 个 cc、2 个 C,同理 C、c 分到同一极,c 分到另一极,产生的配子为4 个 Cc、4 个 c,故产生的配子为CcccCc4224,因此通过测交,后代为CcccccCccc4224,表现型比例为抗病不抗病 11。若只研究 A、a 与 C、c 的遗传,基因型如图甲的个体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11,基因型如图丁的个体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AC aC 11,随机结合后子代中黑色抗病黄色抗病31。答案:(1)1/9 2/3(2)染色体变异有丝(3)ABCABc:aC ac1111(4)抗病不抗病 11(5)黑色抗病黄色抗病 31(6)C 基因频率升高,c 基因频率降低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向有利变异的C基因频率方向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