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973477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8.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课件.ppt(6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2023/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修订概况修订概况n03版标准,总体上比较全面、规定比较合理、便于使用,执行情况较好。版标准,总体上比较全面、规定比较合理、便于使用,执行情况较好。n本次修订充分借鉴、吸收了国内外建设与运营经验及相关科研成果,主要修本次修订充分借鉴、吸收了国内外建设与运营经验及相关科研成果,主要修订如下:订如下:1)增加了耐久、节能及路面抗滑性能的原则性要求;)增加了耐久、节能及路面抗滑性能的原则性要求;2)调整了)调整了100km/h建筑限界及紧急停车带断面,增加了路隧同宽的规定;建筑限界及紧急停车带断面,增加了路隧同宽的规定;3)增

2、加了水下隧道线形的规定,适当放宽了洞口线形一致规定;)增加了水下隧道线形的规定,适当放宽了洞口线形一致规定;4)新增了隧道群条款;)新增了隧道群条款;5)适当调整了交通工程设施配置,细化了照明标准;)适当调整了交通工程设施配置,细化了照明标准;6)新增了改扩建和设计使用年限规定。)新增了改扩建和设计使用年限规定。03版标准共有版标准共有8条条23款,款,修订后共修订后共9条条29款,款,取消了原取消了原7.0.5、7.0.6施工施工方法和防排水条文。方法和防排水条文。修订修订扩充扩充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2014版 隧道2003版 隧道对应变化条文序号条款与内容条文序号条款与内容8.0.1一般规

3、定7.0.1一般规定增加耐久、节能、路面抗滑性能要求8.0.2隧道分类规定7.0.2隧道分类规定未变8.0.3隧道净空7.0.3隧道净空100km/h左侧侧向宽度调整;新增路隧同宽;紧急停车带调整8.0.4隧道平、纵指标7.0.4隧道平、纵指标增加线形均衡及水下隧道线形规定;适当放宽了3s一致性要求,8.0.5隧道群新增内容8.0.6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7.0.5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调整了照明起始长度;二级公路长隧道设置监控的规定8.0.7隧道应急处理预案7.0.8隧道应急处理预案未变8.0.8隧道改扩建新增内容8.0.9隧道设计使用年限新增内容修订概况修订概况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8.0.1 8.

4、0.1 8.0.1 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一般规定一般规定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1.1.总体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原则2.2.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近十年来,在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全国各地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近十年来,在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全国各地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隧道设计基本原则在总结既有工程经验和适应新时期建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隧道设计基本原则在总结既有工程经验和适应新时期建设与运营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耐久、节能等要求。设与运营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耐久、节能等要求。n耐久耐

5、久隧道工程的特殊性,频繁的维修、拆除与重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隧道工程的特殊性,频繁的维修、拆除与重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隧道应满足耐久性要求,保证长期稳定服役。损失和社会影响。隧道应满足耐久性要求,保证长期稳定服役。,n节能节能“绿色交通绿色交通”的要求;避免隧道的要求;避免隧道“修得起、用不起修得起、用不起”,在总体设计中应,在总体设计中应路桥隧统筹考虑,对于隧道应从隧道土建、机电设计、养护管理中注重节能。路桥隧统筹考虑,对于隧道应从隧道土建、机电设计、养护管理中注重节能。n路网规划路网规划隧道修建应满足公路功能以及发展的需要,并符合路网规划。隧道修建应满足公路功能以及发展的需

6、要,并符合路网规划。1.1.1.1.总体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原则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1 1 隧道应根据隧道应根据路网规划路网规划、公路功能需要,遵照安全、公路功能需要,遵照安全、耐久耐久、经济、经济、节能节能、利、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结合隧道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质、施工、运营、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结合隧道所处地区的地形、地质、施工、运营、管理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管理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修 订 后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总体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原则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p由于洞内外行驶环境的差异以及明暗适应的影响,驾驶员往往会

7、在洞口段由于洞内外行驶环境的差异以及明暗适应的影响,驾驶员往往会在洞口段采取采取 减速、加速等操作,若洞内、外路面抗滑性能差异大,车辆容易打滑,减速、加速等操作,若洞内、外路面抗滑性能差异大,车辆容易打滑,诱发交通事故。诱发交通事故。p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频率高,且主要集中于洞口段。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频率高,且主要集中于洞口段。p调研也表明:隧道内外路面摩擦系数突变,车辆在洞口容易打滑和碰撞。调研也表明:隧道内外路面摩擦系数突变,车辆在洞口容易打滑和碰撞。隧道内路面抗滑性能差、洞内外路面抗滑性能差异是一个重要诱因。隧道内路面抗滑性能差、洞内外路面抗滑性能差异是一个重要诱因。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

8、据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2.2.2.2.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5 5 隧道路面应具有足够的抗滑性能。洞内、外衔接路段路面设计抗滑性能应隧道路面应具有足够的抗滑性能。洞内、外衔接路段路面设计抗滑性能应一致。一致。新 增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应用注意事项应用注意事项隧道内改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后,交通事故大大降低。隧道内改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后,交通事故大大降低。目前长大隧道洞口段目前长大隧道洞口段一般设置一定长度的沥青复合式路面向洞内延伸。一般设置一定长度

9、的沥青复合式路面向洞内延伸。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表面层磨损快,应保证其最低抗滑指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表面层磨损快,应保证其最低抗滑指标,如采如采用刻槽等方式,用刻槽等方式,保证洞内外路面抗滑性能的顺适过渡,防止车辆打滑诱发保证洞内外路面抗滑性能的顺适过渡,防止车辆打滑诱发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保证车辆行驶稳定性。保证车辆行驶稳定性。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路面抗滑性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8.0.2 8.0.2 8.0.2 8.0.2 隧道分类隧道分类隧道分类隧道分类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8.0.2 隧道分类隧道分类8.0.2 隧道分类规定如表隧道

10、分类规定如表8.0.2。隧道分类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隧道短隧道隧道长度L(m)L30003000L10001000L500L500表表8.0.2 隧隧 道道 分分 类类本条未作修订。本条未作修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p隧道长度的分类标准主要给出宏观、定性的概念。隧道长度的分类标准主要给出宏观、定性的概念。p现行分类标准经过多年使用,已被广大设计和管理人员所接受。现行分类标准经过多年使用,已被广大设计和管理人员所接受。p隧道设计应考虑交通量、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不可能单纯依据长度设计。隧道设计应考虑交通量、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不可能单纯依据长度设计。p尽管隧道越来越长,但目前的分类标准仍对我国公路隧

11、道建设与运营有指导尽管隧道越来越长,但目前的分类标准仍对我国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有指导意义。意义。说说 明明u调研中,主要建议为:增加超长隧道,其依据为:超长隧道对防灾救援及调研中,主要建议为:增加超长隧道,其依据为:超长隧道对防灾救援及机电系统要求更高,基本上需设斜竖井等辅助坑道。机电系统要求更高,基本上需设斜竖井等辅助坑道。8.0.2 隧道分类隧道分类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8.0.3 8.0.3 8.0.3 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隧道净空隧道净空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1.1.建筑限界(建筑限界(3.63.6条)条)2.2.侧向宽度侧向宽度3.3.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4.4.路隧同宽路隧

12、同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p余宽的功能不明确,余宽设置方式(尤其是步道高度余宽的功能不明确,余宽设置方式(尤其是步道高度25cm时)存在争议。时)存在争议。p步道高度影响限界功能和行车安全,其设置高度以及不同的检修道高度与步道高度影响限界功能和行车安全,其设置高度以及不同的检修道高度与C值宽度具体布设方式存在争论。值宽度具体布设方式存在争论。p原标准原标准E未明确划分左、右,表述不够准确。未明确划分左、右,表述不够准确。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1.1.1.1.建筑限界(第建筑限界(第建筑限界(第建筑限界(第3.63.63.63.6条)条)条)条)德国德国公路工程技

13、术标准隧道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p通过国外建筑限界调研和分析,总结余宽通过国外建筑限界调研和分析,总结余宽功能:功能:1)发挥)发挥“护轮带护轮带”作用,防止车身突出物刮擦作用,防止车身突出物刮擦隧道壁或交通工程设施。隧道壁或交通工程设施。2)发挥)发挥“安全带安全带”作用,提供富余量,保证行作用,提供富余量,保证行车安全。车安全。3)发挥)发挥“路缘石路缘石”作用,对偏驶车辆进行拦护。作用,对偏驶车辆进行拦护。4)加宽了建筑限界与限高一致的顶部宽度,)加宽了建筑限界与限高一致的顶部宽度,减少车辆对侧壁的擦挂。减少车辆对侧壁的擦挂。英英 国国PIARC建筑限界

14、建筑限界建筑限界建筑限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日日本本公公路路隧隧道道步步道道高高度度大大于于25cm后后,一一般般会会将将余余宽宽置置于于步步道道以以下下。重重点点是是增增加加侧侧向向宽宽度,减小步道增高带来的度,减小步道增高带来的“墙效应墙效应”影响。影响。认为原标准关于余宽设置方式的规定(C值置于检修道之上)是合适的。我我国国现现有有侧侧向向宽宽度度取取值值是是通通过过现现场场实实测测与与统统计计分分析析获获得得的的,且且实实测测隧隧道道内内部部步步道道高高度度均均在在25cm以以上上、50cm以以下下,故故即即使使步步道道高高度度大

15、大于于25cm,现有侧向宽度仍可满足行车安全需要。,现有侧向宽度仍可满足行车安全需要。建筑限界建筑限界建筑限界建筑限界日本日本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原原03版标准版标准修订后修订后主要修订内容(第主要修订内容(第3.6条):条):1)明确余宽功能(见)明确余宽功能(见8.0.3条文说明),余宽设置维持原标准;条文说明),余宽设置维持原标准;2)步道高度尚存在争论,未做统一要求;)步道高度尚存在争论,未做统一要求;3)区分)区分E左、左、E右。右。建筑限界(第建筑限界(第建筑限界(第建筑限界(第3.63.6条条条条-3.6.1-d-3.6.1-d

16、)公路隧道)公路隧道)公路隧道)公路隧道)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8.0.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1)余宽是建筑建筑限界组成部分,包含于步道宽度中;)余宽是建筑建筑限界组成部分,包含于步道宽度中;2)已已建建成成隧隧道道步步道道高高度度一一般般在在2540cm之之间间,主主要要是是考考虑虑到到电电缆缆、消消防防水水管管等等布布设设空空间间以以及及尽尽量量避避免免车车辆辆冲冲上上检检修修(人人行行)道道,不不会会因因设设置置电电缆缆槽槽而而过过多多加深仰拱,增大开挖量,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该取值范围是适宜的。加深仰拱,增大开挖量,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该取值范围是适宜的。3)一般认为检修道高于)一般认

17、为检修道高于60cm时会造成明显墙效应。时会造成明显墙效应。应用注意事项应用注意事项建筑限界建筑限界建筑限界建筑限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p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车辆在高速行驶时(100km/h及以上及以上),受,受“墙效应墙效应”影响,偏移量增大,出现车影响,偏移量增大,出现车辆靠近道路中线行驶,甚至侵占相邻车道的现象,影响行车安全。辆靠近道路中线行驶,甚至侵占相邻车道的现象,影响行车安全。p左侧侧向宽度,左侧侧向宽度,120km/h设计速度下为设计速度下为0.75m,100km/h、80 km/h及及60km/h设计速度下均为设计速度下均为0.5m。结合实际调研和观测情况,。结合实际调研和观测情况

18、,100km/h设计速度下,侧设计速度下,侧向宽度加宽的需求较为突出。向宽度加宽的需求较为突出。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2.2.2.2.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p增加侧向宽度,可有效减小偏移量,提高行增加侧向宽度,可有效减小偏移量,提高行车安全性;车安全性;p增加后使洞内侧向宽度与洞外左侧路缘带宽增加后使洞内侧向宽度与洞外左侧路缘带宽度一致,有利于洞内外路基衔接;度一致,有利于洞内外路基衔接;p通过工程造价分析,表明通过工程造价分析,表明100km/h左侧加宽左侧加宽0.25m时,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小。时,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小。修订理由和

19、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表表8.0.3 隧隧 道道 最最 小小 侧侧 向向 宽宽 度度设计速度(km/h)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12010080608060403020左侧侧向宽度L左(m)0.75 0.750.50.50.750.50.250.250.5右侧侧向宽度L右(m)1.251.000.750.750.750.50.250.250.5本次修订将本次修订将100km/h车速左侧侧向宽度由车速左侧侧向宽度由0.5m,调整为,调整为0.75m。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8.0.3 隧道净空隧

20、道净空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设计速度(km/h)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8060403020左侧侧向宽度L左(m)0.750.50.250.250.5右侧侧向宽度L右(m)0.750.50.250.250.5针对针对20km/h设计速度下的侧向宽度,设计速度下的侧向宽度,有反映指出其取值标准高于有反映指出其取值标准高于30km/h和和40km/h设计速度,认为不合理。设计速度,认为不合理。本次通过调研分析,未做修订,主要本次通过调研分析,未做修订,主要考虑如下:考虑如下:p20km/h设计速度下,往往不设置人行设计速度下,往往不设置人行道,较宽的侧向宽度有利

21、于行人安全。道,较宽的侧向宽度有利于行人安全。p限界总宽限界总宽与与30km/h隧道保持隧道保持一致,可一致,可为后期升级改造预留空间。为后期升级改造预留空间。说说 明明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侧向宽度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p原标准中未明确三车道及以上隧道是否设置紧急停车带。原标准中未明确三车道及以上隧道是否设置紧急停车带。p交通组成中,长车数量越来越多,尺寸也越来越大,目前的停车带长度已难以交通组成中,长车数量越来越多,尺寸也越来越大,目前的停车带长度已难以满足车辆停放需求。满足车辆停放需求。p大型车辆停放时,不易全部停在停车带内(尾部往往会侵占邻近车道),会对大型

22、车辆停放时,不易全部停在停车带内(尾部往往会侵占邻近车道),会对相邻车道正常行驶造成影响。相邻车道正常行驶造成影响。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3.3.3.3.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p原标准中,仅规定了单洞单向行驶隧道的紧急停车带设置间距。原标准中,仅规定了单洞单向行驶隧道的紧急停车带设置间距。p通过分析,在两车道、三车道、四车道隧道内设紧急停车带,其相应结果是通过分析,在两车道、三车道、四车道隧道内设紧急停车带,其相应结果是对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依次下降,建设工程难度和风险却依次上升。对保障交通安全

23、的重要性依次下降,建设工程难度和风险却依次上升。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4山岭特长、长隧道内不设硬路肩或硬路肩宽度小于山岭特长、长隧道内不设硬路肩或硬路肩宽度小于2.5m时,时,单洞两车道隧单洞两车道隧道应设置紧急停车带,单洞三车道隧道宜设置紧急停车带道应设置紧急停车带,单洞三车道隧道宜设置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宽度应为宽度应为3.0m,且与右侧侧向宽度之和应大于或等于,且与右侧侧向宽度之和应大于或等于3.5m,有效长度应大于或等于有效长度应大于或等于40m,单向行车时,间距不宜大于,单向行车时,间距不宜大于750m,双

24、向行车双向行车时,同侧间距不宜大于时,同侧间距不宜大于1000m。修 订 后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应用注意事项应用注意事项p单洞三车道隧道当地质条件差、加宽后施工风险很大、造价增加很高时,经单洞三车道隧道当地质条件差、加宽后施工风险很大、造价增加很高时,经论证后可不设置紧急停车带,但应完善交通工程与救援设施。论证后可不设置紧急停车带,但应完善交通工程与救援设施。p紧急停车带的设置应以侧向宽度外侧为起始,向外加宽,降低对邻近车道车紧急停车带的设置应以侧向宽度外侧为起始,向外加宽,降低对邻近车道车辆正常行驶造

25、成干扰。辆正常行驶造成干扰。p对于低等级公路(对于低等级公路(30km/h和和40km/h),侧向宽度较小时,应保证侧向宽),侧向宽度较小时,应保证侧向宽度与紧急停车带之和不小于度与紧急停车带之和不小于3.5m。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p路隧同宽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过隧道的通行能力,保障行车安全,利于紧急救援。路隧同宽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过隧道的通行能力,保障行车安全,利于紧急救援。p城市出入口,隧道往往是交通瓶颈,路隧同宽可大大改善隧道段通行能力。城市出入口,隧道往往是交通瓶颈,路隧同宽可大大改善隧道段通行能力。p高速公路隧道实行路隧同

26、宽在个别省份及国外已有工程实例。高速公路隧道实行路隧同宽在个别省份及国外已有工程实例。p若全线采用路隧同宽,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且考虑地质、施工等因素,一般情若全线采用路隧同宽,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且考虑地质、施工等因素,一般情况下不采用。况下不采用。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4.4.4.4.路隧同宽路隧同宽路隧同宽路隧同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5四车道高速公路上的短隧道与城市出入口的中、短隧道,宜与路基同宽。四车道高速公路上的短隧道与城市出入口的中、短隧道,宜与路基同宽。新 增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路隧同宽路隧同宽路隧同宽路隧同宽公路

27、工程技术标准隧道应用注意事项应用注意事项p目的:消除路面宽度目的:消除路面宽度突变或频繁改变突变或频繁改变对行车安全的不利影响,提高通行能对行车安全的不利影响,提高通行能力与行车的安全舒适性。力与行车的安全舒适性。p本条款为导向性、非强制性规定,在以下条件下宜采用路隧同宽:本条款为导向性、非强制性规定,在以下条件下宜采用路隧同宽:1)独立的短隧道;)独立的短隧道;2)长大下坡路段上的有运营安全风险的(中)短隧道;)长大下坡路段上的有运营安全风险的(中)短隧道;3)靠近城市的中短隧道。)靠近城市的中短隧道。4)隧道群、桥隧群路段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确定。)隧道群、桥隧群路段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确定。

28、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路隧同宽路隧同宽路隧同宽路隧同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8.0.3 隧道净空隧道净空8.0.3 隧道净空应符合本标准第隧道净空应符合本标准第3.6.1条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且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宽条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且横断面各组成部分宽度应满足以下要求:度应满足以下要求: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隧道应在两侧设置检修道,其宽度应大于或等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隧道应在两侧设置检修道,其宽度应大于或等于0.75m。二级、三级公路的隧道宜在两侧设置人行道(兼检修道),二、三级公路隧道的二级、三级公路的隧道宜在两侧设置人行道(兼检修道),二、三级公路隧道的人行道宽度应大于或等于人行

29、道宽度应大于或等于0.75m。四级公路隧道、四级公路隧道、连拱隧道左侧连拱隧道左侧可不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但应保留可不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但应保留C值宽度。值宽度。针对第针对第2款,考虑到受地形限制,修建连拱数量较多,故在第款,考虑到受地形限制,修建连拱数量较多,故在第2款中增加款中增加了连拱隧道左侧可不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的要求。了连拱隧道左侧可不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的要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8.0.4 8.0.4 8.0.4 8.0.4 隧道线形隧道线形隧道线形隧道线形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1.1.总体要求总体要求2.2.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3.3.横断面过渡横断面过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0、隧道p原标准缺乏对隧道线形的总体要求。线形设计除应符合行驶力学要求外,还应考原标准缺乏对隧道线形的总体要求。线形设计除应符合行驶力学要求外,还应考虑用路者的视觉、心理与生理方面的要求,避免线形不连续,以提高汽车行驶的虑用路者的视觉、心理与生理方面的要求,避免线形不连续,以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与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与经济性。p根据隧道交通事故调查分析,增加了根据隧道交通事故调查分析,增加了“隧道路段线形应均衡、协调隧道路段线形应均衡、协调”的要求。的要求。p原标准中未对水下隧道线形提出要求,通过已建水下隧道工程调研,水下隧道受原标准中未对水下隧道线形提出要求,通过已建水下隧道工程调研,

31、水下隧道受施工工法限制,其线形要求与钻爆法或明挖法施工隧道有所区别。施工工法限制,其线形要求与钻爆法或明挖法施工隧道有所区别。8.0.4 隧道线形隧道线形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1.1.1.1.总体要求总体要求总体要求总体要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1隧道路段平、纵线形应均衡、协调。水下隧道平面线形宜采用隧道路段平、纵线形应均衡、协调。水下隧道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当设为曲线时宜采用不设超高的大半径平曲线。直线,当设为曲线时宜采用不设超高的大半径平曲线。新 增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8.0.4 隧道线形隧道线形总体要求总体要求总体要求总体要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p洞口线形是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32、,为减轻司机对环境变化的心理压力,洞口线形是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减轻司机对环境变化的心理压力,避免诱发交通事故,洞口附近线形一般应尽可能长的保持一致,尽可能采用避免诱发交通事故,洞口附近线形一般应尽可能长的保持一致,尽可能采用理想线形。理想线形。p“3秒行程线形一致秒行程线形一致”规定实施以来,其必要性和作用受到肯定。认为洞口段规定实施以来,其必要性和作用受到肯定。认为洞口段“3秒行程线形一致秒行程线形一致”要求合理的占要求合理的占77%。p“线形一致线形一致”的理解上存在分歧,即缓和曲线是否视为线形一致。认为洞口平的理解上存在分歧,即缓和曲线是否视为线形一致。认为洞口平面线形可采用缓和

33、曲线的占面线形可采用缓和曲线的占71%。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8.0.4 隧道线形隧道线形2.2.2.2.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p实践表明,在地形条件特别复杂的地段,若过分追求理想线形(直线和圆曲实践表明,在地形条件特别复杂的地段,若过分追求理想线形(直线和圆曲线),往往造成工程规模和造价大幅增加,或为满足线),往往造成工程规模和造价大幅增加,或为满足3秒行程将线形指标降低,秒行程将线形指标降低,采用相对较小的平曲线,反而使行车安全性降低。采用相对较小的平曲线,反而使行车安全性降低。p若在困难路段将缓和曲线视为线形一致,则可最大限度顺应地形,

34、与环境相若在困难路段将缓和曲线视为线形一致,则可最大限度顺应地形,与环境相协调,降低工程造价。协调,降低工程造价。p典型工程交通事故调查表明,洞口事故与坡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同一区段,典型工程交通事故调查表明,洞口事故与坡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同一区段,下坡事故率显著高于上坡路段,而与洞口是否设置缓和曲线关联性降低。下坡事故率显著高于上坡路段,而与洞口是否设置缓和曲线关联性降低。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8.0.4 隧道线形隧道线形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2洞口内外侧各洞口内外侧各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的平、纵线形应一致。特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的平、纵

35、线形应一致。特殊困难地段,经技术经济比较殊困难地段,经技术经济比较l论证后,洞口内外平曲线可采用缓论证后,洞口内外平曲线可采用缓和曲线,但应加强线形诱导设施。和曲线,但应加强线形诱导设施。1 隧道洞口内侧不小于隧道洞口内侧不小于3 秒设计速度行程长度与洞口外侧不小于秒设计速度行程长度与洞口外侧不小于3 秒秒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内的平、纵线形应一致。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内的平、纵线形应一致。原条文修订后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8.0.4 隧道线形隧道线形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应用注意事项应用注意事项p适用条件:适用条件:1)采用直线或圆曲线会造成工程

36、规模急剧增加的;)采用直线或圆曲线会造成工程规模急剧增加的;2)勉强采用直线或圆曲线造成行车安全性降低的;)勉强采用直线或圆曲线造成行车安全性降低的;3)上坡路段,尤其连续上坡路段,行车视距满足要求,适当放宽后,以适应)上坡路段,尤其连续上坡路段,行车视距满足要求,适当放宽后,以适应地形或满足路线总体要求。地形或满足路线总体要求。4)隧道群之间每个洞口线形均采用理想线形有困难,在平面指标较高、处于)隧道群之间每个洞口线形均采用理想线形有困难,在平面指标较高、处于上坡进洞,且行车视距满足要求时;上坡进洞,且行车视距满足要求时;p设置缓和曲线,应采用较大的识别视距,保证必要的渐变率,避免急剧的设置

37、缓和曲线,应采用较大的识别视距,保证必要的渐变率,避免急剧的方向改变;配合相应的交通安全设置,加强洞口段线形诱导和光过渡,保方向改变;配合相应的交通安全设置,加强洞口段线形诱导和光过渡,保证行车安全。证行车安全。8.0.4 隧道线形隧道线形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应用注意事项应用注意事项洞口线形设计应避免以下情况:洞口线形设计应避免以下情况:1)反向曲线的拐点不应放在该区域;)反向曲线的拐点不应放在该区域;2)洞口附近较大下坡和较小平面半径的组合,且洞口在)洞口附近较大下坡和较小平面半径的组合,且洞口在HZ或或YH点附点附近,特别是近,特别是ZH点附

38、近;点附近;3)位于长大下坡路段上的隧道,基本位于谷底,应避免在洞内及洞口)位于长大下坡路段上的隧道,基本位于谷底,应避免在洞内及洞口外设置小半径平曲线。外设置小半径平曲线。p洞口段纵面线形宜采用直线坡段保持纵面线形一致,如在洞口附近洞口段纵面线形宜采用直线坡段保持纵面线形一致,如在洞口附近设置竖曲线时,应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以保证视距要求。设置竖曲线时,应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以保证视距要求。8.0.4 隧道线形隧道线形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洞口线形一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p洞内外路面宽度突变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易诱发车辆冲撞洞门洞内外路面宽度突变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

39、要因素之一,易诱发车辆冲撞洞门墙、电缆槽等事故。墙、电缆槽等事故。p实际工程中,往往忽视横断面过渡的重要性。实际工程中,往往忽视横断面过渡的重要性。p原标准中未对路基、桥梁、隧道衔接处的过渡要求。原标准中未对路基、桥梁、隧道衔接处的过渡要求。8.0.4 隧道线形隧道线形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3.3.3.3.横断面过渡横断面过渡横断面过渡横断面过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p除在本章第除在本章第4条第条第3款规定了款规定了“保持横断面过渡的顺适保持横断面过渡的顺适”的要求外,在第三的要求外,在第三章章“3.6建筑限界建筑限界”增加了第增加了第5款:款:5路基、桥梁、隧道相互衔接处,其建筑限界应按

40、过渡段处理。路基、桥梁、隧道相互衔接处,其建筑限界应按过渡段处理。p可采取划线、设置防撞桶、防撞护栏与检修道顺适衔接等过渡措施。可采取划线、设置防撞桶、防撞护栏与检修道顺适衔接等过渡措施。p洞口前路基宽度一般不减小,可使有故障车辆停在硬路肩上,避免故障车连洞口前路基宽度一般不减小,可使有故障车辆停在硬路肩上,避免故障车连进入隧道。进入隧道。8.0.4 隧道线形隧道线形应用注意事项应用注意事项横断面过渡横断面过渡横断面过渡横断面过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8.0.5 8.0.5 8.0.5 8.0.5 隧道群隧道群隧道群隧道群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8.0.5 隧道群隧道群p原标准缺少隧道群相关规定。原

41、标准缺少隧道群相关规定。p高速公路进入山区后,隧道群数量呈不断增多的趋势。高速公路进入山区后,隧道群数量呈不断增多的趋势。p一般认为隧道群包含两类隧道,一类是洞口距离很近,相互有明显影响的一般认为隧道群包含两类隧道,一类是洞口距离很近,相互有明显影响的隧道;另一类则是洞口距离较远,但呈连续分布的隧道。本次修订主要针对前隧道;另一类则是洞口距离较远,但呈连续分布的隧道。本次修订主要针对前一类隧道群。一类隧道群。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p针对隧道群界定标准,目前尚未达成广泛共识。针对隧道群界定标准,目前尚未达成广泛共识。本次以影响行车安全的视觉适本次以影响行车安全的视觉适应

42、过程为基础,进行界定。应过程为基础,进行界定。p一般暗适应起点位于洞外,即从进洞前一定距离开始驾驶员已进入暗适应阶段一般暗适应起点位于洞外,即从进洞前一定距离开始驾驶员已进入暗适应阶段(瞳孔直径开始增大);明适应在洞外有一定延续(瞳孔直径持续减小)。(瞳孔直径开始增大);明适应在洞外有一定延续(瞳孔直径持续减小)。p上游隧道明适应洞外段(上游隧道明适应洞外段(13秒)秒)+下游隧道暗适应洞外段(下游隧道暗适应洞外段(24秒),综合取秒),综合取6秒。秒。8.0.5 隧道群隧道群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8.0.5 隧道群隧道群p在隧道群区段行车,频繁进出隧道,视线明暗变化

43、、洞内外宽度的变化以在隧道群区段行车,频繁进出隧道,视线明暗变化、洞内外宽度的变化以及行车环境的改变,对驾驶员的心理和生理均造成一定的影响;及行车环境的改变,对驾驶员的心理和生理均造成一定的影响;p前一隧道行车出口排出的污染空气可能对后续隧道产生二次污染;前一隧道行车出口排出的污染空气可能对后续隧道产生二次污染;p山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如雨雾多、冬季路面结冰等,会造成洞内外环境山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如雨雾多、冬季路面结冰等,会造成洞内外环境差异大,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差异大,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p隧道群路段,往往桥隧相接,应急救援难度大。隧道群路段,往往桥隧相接,应急救援难度大。p隧道

44、群路段各隧道平纵线形、通风、照明、交通安全、运营管理以及防灾隧道群路段各隧道平纵线形、通风、照明、交通安全、运营管理以及防灾救灾等都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会对彼此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救灾等都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会对彼此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8.0.5洞口之间小于洞口之间小于6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的相邻隧道,应系统考虑通设计速度行程长度的相邻隧道,应系统考虑通风、风、照明、安全、管理设施及防灾、救援等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照明、安全、管理设施及防灾、救援等需要进行整体设计。新 增8.0.5 隧道群隧道群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p注重整体、系统设计:注重整

45、体、系统设计:p应整体考虑其平、纵、横线形指标;应整体考虑其平、纵、横线形指标;p应系统考虑通风、照明、消防、监控应系统考虑通风、照明、消防、监控设计;设计;p统筹考虑防灾救援及运营管理。统筹考虑防灾救援及运营管理。应用注意事项应用注意事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8.0.6 8.0.6 8.0.6 8.0.6 交通工程设施交通工程设施交通工程设施交通工程设施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1.1.二级路长隧道监控设施二级路长隧道监控设施2.2.照明起始长度及光过渡照明起始长度及光过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8.0.6 隧道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隧道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后,二级公路上的交通量尤其是大型

46、车辆数量呈上升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后,二级公路上的交通量尤其是大型车辆数量呈上升趋势。趋势。大型车辆多,且为单洞对向行驶条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保证交通大型车辆多,且为单洞对向行驶条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保证交通安全,建议根据需要在二级公路长隧道可设置监控设施的要求,以提高其运安全,建议根据需要在二级公路长隧道可设置监控设施的要求,以提高其运营管理水平。营管理水平。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1.1.1.1.二级路长隧道监控设施二级路长隧道监控设施二级路长隧道监控设施二级路长隧道监控设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8.0.6 隧道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隧道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设施名称设施名称隧道交通工程分级

47、隧道交通工程分级A+ABCD标志标线标志标线标志标志标线标线照明设施照明设施照明灯具照明灯具通风设施通风设施通风机通风机-交通监控设施交通监控设施车辆检测器车辆检测器-摄像机摄像机-可变限速标志可变限速标志-可变信息标志可变信息标志-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车道指示器车道指示器-视频事件检测器视频事件检测器-区域控制单元区域控制单元-通风与照明通风与照明控制设施控制设施VI检测器检测器-CO检测器检测器-NO2检测器检测器-风速风向检测器风速风向检测器-亮度检测器亮度检测器-紧急呼叫设施紧急呼叫设施紧急电话紧急电话-有线广播有线广播-火灾报警设施火灾报警设施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手动

48、报警按钮-消防与避难设施消防与避难设施灭火器灭火器消火栓消火栓-固定式水成膜泡沫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灭火装置-中央控制管理设施中央控制管理设施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显示设备显示设备-控制台控制台-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施配置表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施配置表“”:必选设施;:必选设施;“”:应选设施;:应选设施;“”:宜选设施;:宜选设施;“”:可选设施:可选设施;“-”:不作要求:不作要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3 特长隧道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长隧道应设置监控设施。特长隧道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长隧道应设置监控设施。二级公二级公路长隧道可根据需要设置监控设施。路长隧道可根

49、据需要设置监控设施。修订后8.0.6 隧道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隧道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主要修订内容主要修订内容二级路长隧道监控二级路长隧道监控二级路长隧道监控二级路长隧道监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隧道p隧道照明起始长度存在较多分歧,很多省份隧道照明起始长度存在较多分歧,很多省份出台了地方规定,将起始长度提高至出台了地方规定,将起始长度提高至200m-300m,运营效果较好。,运营效果较好。p引入光学长隧道概念,即距洞口一个停车视引入光学长隧道概念,即距洞口一个停车视距处,在道路中心线、离地面距处,在道路中心线、离地面1.5m高位置不高位置不能完全看到出口的曲线隧道。能完全看到出口的曲线隧道。p结合隧道通

50、透性确定是否设置照明设施,比结合隧道通透性确定是否设置照明设施,比较合理,可降低运营费用。较合理,可降低运营费用。8.0.6 隧道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隧道交通工程及附属设施p洞口段事故高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就是洞内外亮度显著差异而引起的视觉信洞口段事故高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就是洞内外亮度显著差异而引起的视觉信息不足,因此,洞口段照明亮度的顺适过渡显得尤为重要。息不足,因此,洞口段照明亮度的顺适过渡显得尤为重要。p对于不设照明的隧道,提出应加强设置视线诱导设施,保证行车安全。对于不设照明的隧道,提出应加强设置视线诱导设施,保证行车安全。修订理由和依据修订理由和依据2.2.2.2.照明起始长度及光过渡照明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