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故乡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697266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故乡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故乡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故乡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故乡教案 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414 故故 乡乡【知识与技能】 1理清小说线索,把握小说内容,提炼小说要素,感悟小说主题。 2学习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对比和景物描写在小说中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2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比较鉴赏的方法,品读文章丰富而有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懂得要开拓进取才能创造未来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勇敢地开创属于自己的新 天地和新生活。1理解小说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体会富有哲理味道和深刻意蕴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3感悟小说主题,领会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第 1 课时 一、导语设计 “日暮乡关何处是,

2、烟波江上使人愁。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关于故乡的话题, 历代文人骚客唱出了许多凄婉的心声。然而,处于变革时代的思想家鲁迅先生,凭着满腔 爱国热情,以其敏锐的感觉,深沉的思索,写下了故乡这篇小说。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辛亥革命后,广大的中国农 村、受苦受难的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人民生活、社会经济反而日趋衰落。 怎样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幸福?中国农村的贫困、农民的不幸是由什么造成的?这些都是 鲁迅先生探索、思考的问题。二、速读知“文” 1学生速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号,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出生僻字词和容易混淆的字词, 排除阅读障碍,掌握字音、字形,熟悉字

3、义。2屏幕显示:(提示学生要关注有特点的词汇) 多音字:五行缺土 易错字:恣睢 脚踝 嗤笑3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文章中作相应 的勾画和批注。三、研读通“变”21学生交流问题:“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回故乡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 心情:作者是怀着伤感、悲凉的心情回故乡的。 原因:看到了故乡的景物和人都变了模样,让作者无法接受。2学生探究:“物非人非事事休” 的故乡嬗变。 (1)走近旧景,感受“物非” 文章中哪些地方形象地写出了故乡的衰败?写这些有怎样的用意?(让学生从文章中找 到答案的依据) 第 2 段中“横” “萧索”等词语形象地展现了故乡衰败的景象,渲染了萧条、肃杀的 气氛,

4、与后面作者回忆中美丽的童年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作者初到故乡的悲凉的 心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 6 段中写到“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 ,用简洁的一笔就形象地写出老屋 的破朽,影射出故乡经济的萧条和衰败。(2)走近故人,感受“人非”教师设疑:闰土和杨二嫂在二十年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的? 学生借助“故乡人情卡” ,从多个角度感受人物变化,体验“昨是今非”的世态。故乡人情卡3(学生在交流探究结果的时候,教师适时点拨品读语言的方法) 示例:“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 终于恭敬起来了” 学生可能有的回答: “欢喜”和“凄凉”表面

5、是矛盾的,实际上并不矛盾。 “欢喜”是因为见到了儿时的朋 友,而“凄凉”是自己景况不好,与童年的伙伴生活差距太大。 “动 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是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中年闰土欲言又止的情态, “终于”一词可见闰土经历了复杂的心 理斗争,去面对眼前的现实。 类似的句子: A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 的事。 通过“ 藏” “且”两个词的使用,表现了母亲暂时不想让“我”感受到家庭的衰落。 B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只是”说明闰土内心的无奈与无助,并且难以言表。 “刻”字写出了生活的艰辛在闰 土身上所留下的印记,而

6、“仿佛石像一般”写出了闰土的麻木。 C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 在裤腰里,出去了。 通过对杨二嫂的刻画,表现了她小市民的自私、爱占便宜的心理。 教师顺势设疑: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两个人物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 A闰土:对他饱含着同情、惋惜还有无奈,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B杨二嫂:对她怀有鄙 视、不屑,还有一丝同情。 作者对两个人的情感态度是有差异的,一方面闰土和作者有着童年友谊的情感基础, 另一方面闰土虽然有他狭隘的思想局限,但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善良的,不像杨二嫂那么彻 底的庸俗,完全一副市侩嘴脸。作者给予闰土更多的是同情

7、,而对杨二嫂是厌恶与鄙视。第 2 课时 一、温故知新,与作者共希望 1教师:“我”此次回乡虽只停留数日,但那些触目惊心的现实,却让“我”感慨颇 多,思绪烦乱。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理清小说的思路。 回故乡(伤感)在故乡(悲哀)离故乡(希望) 2学生齐读小说最后四段 ,思考:当“我”离开故乡的时候,是怀着怎样的复杂心 情呢?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怀着失望、迷惘、无奈,但更多的是希望。 3学生品读,探究问题: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体现在哪里呢?他的希望能够实现吗?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1)作者心中有新的生活,虽然还不明确,但肯定不是辛苦麻木、辛苦辗转、辛苦恣睢 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这

8、代表着作者生活的希望和方向。 (2)作者在水生和宏儿身上看到了当年自己和闰土的影子,也看到了希望。因为他们还 小,一定有能力、有希望过上幸福的日子。 (3)作者的希望能够实现,因为他找到了通向希望的路,不是像闰土那样乞求神灵,而 是勇敢 地开拓进取。 4学生齐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自己的感悟。4二、熟读精思,与作者同呐喊 1小说中共描绘了“三个故乡” ,学生联系文章,谈谈自己的认识。 记忆中的故乡是美好的,承载着童年难忘的回忆现实中的故乡是衰败的,乡景萧 索,故人不再, “我”沉浸在美好的回忆被侵蚀的悲哀和无奈之中。理想中的故乡是美丽的, 花好月圆,安居乐业, “我”憧憬 在幸福快乐的新生活的蓝图之中。2教师点拨:理想中的故乡藏着过去美好的影子,却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模糊了, 充盈着“我”的脑海中的是一幅崭新的生活的蓝图,等待着后人去开创。3学生探究:小说中所描写的故乡仅仅是“我”的吗?还是谁的呢? 明确:不仅仅是“我”的故乡,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故乡, “故乡”只是当时中国的 缩影, “闰土”也只是当时众多劳苦人民的缩影,在他们的身上呈现出了中国旧社会的怪态、 病态。而拯救这种痼疾的良方就是找到新出路,创造新生活。4学生总结交流:本课的学习心得与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