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岳阳楼记》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697026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岳阳楼记》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岳阳楼记》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岳阳楼记》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岳阳楼记》教案 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010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实词。 2学习文章融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受本文语言的特点。 2揣摩重点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重点 学习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的写作方法。 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法、质疑探究法。课文朗读磁带、岳阳楼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2 课时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 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镌刻了很多美

2、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崔颢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让人回味;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 岳阳楼 记也因此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 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范仲淹(9891052 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谥号“文正” ,世称“范文正公” 。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 26 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 年),任陕西经 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

3、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 一范,两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 年),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 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任知州。他在六十三年的人生旅程2中,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 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文集传世。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 被罢免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流放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庆历四年(1044)春,滕子京 遭诬陷被贬官至岳州(今湖南岳阳)。庆历五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函

4、请范仲淹作记。范 仲淹趁作记之机 ,借题发挥,一方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也含有劝慰滕子京与 自己共勉的意思。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 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全文结构:叙事写景即景生情议论抒怀1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通“俱” ,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

5、”通“嘱” ,嘱咐) 2一词多义和政通人和(形容词,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形容词,和暖,和煦))以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观予观夫巴陵胜状(动词,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名词,景象))或而或长烟一空(副词,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副词,或许,也许))3词类活用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州郡的太守) (2)百废具兴(形容词作名语,荒废了的事业) (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都是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5)或异二者之为(动词作名词,指心理活动) 4重要句子的翻译。 (1

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3(3)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如果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向天 空。 (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像闪耀着的金光,静 静的月影像沉在水底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7、乐。 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5学生结合注释和老师讲解的内容,翻译全文。 6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提起全篇,第 1 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 ,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 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旷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 不同。 7 “谪守”与哪个词对应? “谪守”与“迁客”对应。 8第 1 自然段的叙述交代了什么内容?属详写还是略写? 写作缘由,包括时间、滕子京的遭遇与政绩、重修盛况。由于不是重点,写得异常简 洁,如写滕子京的政绩就只用了

8、八个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9第 2 自然段写洞庭湖壮观的景象,哪两个词能表现这层意思? 胜状、大观。 10这一自然段写“岳阳楼之大观” ,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作者是 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种效果的? 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 “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 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 “衔” “吞” 字连用,更使静景富有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 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

9、上景 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 “横”而不用“广” ,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 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 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11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2 “前人之述备矣”怎样理解?与第 1 自然段哪里照应? “前人之述备矣”是说很多著名诗人已经写过许多咏岳阳楼的名篇佳作。与“刻唐贤 今人诗

10、赋于其上”照应。 13第 2 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 ,如果把“衔”改为“连” , 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 “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 “长江”跟洞 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 “接”来替换,只 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414第 2 自然段中起过渡作用的是哪一句?其中哪个词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切入点? 过渡句引出了哪些文段? 用设问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引出了第 3、4 自然段,其中“异”字可以 作为理解本文的切入点。 15说说“览物之情,得无

11、异乎”中的“异”字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 ,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作者以宏大的手笔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 ,然后作者妙笔一转,由写景开始转向抒情, 作者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宏伟的岳阳楼,将抒发内心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一起继续深入 课文,感受范文正公的心情。1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 2第 3、4 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情况下洞庭湖的景色?由这不同的景色又产生了怎样 的感情?这两段的结构有何共同之处? 第 3 自然段由“淫雨霏霏”天气状况下萧条凄

12、凉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的“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之悲;第 4 自然段由“春和景明”天气状况下明媚怡人的景色道出迁客骚人的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之喜;两段都是先写景,后抒情。 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 ,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 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4第 5 自然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什么?“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 地方是什么? “二者”指因“阴”而“悲”和因“晴”

13、而“喜”这两种心情。而古仁人则是“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 5作者把“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么? 既是自勉,更是劝慰友人。 6他们是怎样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么,他们以什么为“忧” ,又以 什么为“乐”呢? 因为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们以“天下之忧”为“忧” ,以 “天下之乐”为“乐” 。 7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 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说的“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

14、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 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8 “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进”指“居庙堂之高” ,即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 ,即不在朝廷上5做官。 9 “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 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可见这种“先 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

15、确实不 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 “假托古人,自写怀抱” ,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 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 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10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 “不以物喜则忧其君”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 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 二个设问“何时而乐” ,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

16、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11第 2 自然段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 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 象伏线。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 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 “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前顾后盼,文 理绵密。 12赏析文中重要的字、词、句子。 (1)锦鳞鳞,指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到碧波清 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2)浮光跃金这句写月夜有风时湖面上的景色。 “浮”

17、和“跃”两个动词分别作名 词“光”和“金”的定语,构成两个偏正短语。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 的碎金” ,造成了一种动态美。 (3)静影沉璧这句写月夜无风时湖面上的景色。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 不过它写的是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玉璧。与上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4)其喜洋洋者矣洋洋,众多或盛大,这里形容喜的样子。朗读时“喜”字后要稍 顿一下。这句可译为:那喜悦真是达到了极点。 13另外,本文能做到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还得益于几个关键性词 语的恰当配合使用,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观夫然则若夫则有者矣至若则有者矣嗟夫然则噫”这些 标志性词语的运用,使

18、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全文先以叙事带出写景,然后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抒议,点明全文主旨。 做到了情、景、议的高度融合。 14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首先是句式整齐,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 又富于变化。其次,在炼字上也很有特色,如“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和“吞”把客 观事物写活了,把视觉跟感觉结合起来了。又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观” 字用得准确,因为“观”是集中目力看,用“望” ,用“视” ,用“看” ,都不合适。 “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是千古传诵的警句名言,值得仔细体会。6第一部分(第 1

19、自然段):写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第 24 自然段):写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 第三部分(第 5 自然段):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交代文章的写作时间。作者借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物,通过对“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 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 大政治抱负,并借以劝勉滕子京。1剪裁的繁简得宜。 作者胸有全局,布置统一,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以几笔 带过,惜墨如金。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括,文词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 两类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

20、用贬抑之笔,目的是为了反衬下文的 “古仁人之心” ,抑此而扬彼。详略得当,则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又不 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 2情景的相互交融。 喜时则万物俱明,悲时则诸景皆黯,触景生情,缘物抒情。不仅因景生情,而且寓情 于景,字字皆景而声声有情。写悲则用特征性的形象,虎啸令人战栗,猿啼催人泪下,不 说悲而悲怆欲绝;写喜则择取轻捷的水鸟,闲适的游鱼,不言喜而喜不自禁。 3结构的层层深入。 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在湖景的彩绘后,涌起情感的波澜;在情感的前浪 中,再卷起议论的后浪。情中潜理,理中蕴情,逐层披露,迭进深入,如深山探宝,渐入 胜境,最后归结到作者的人生观,规勉

21、老友,激励自己,警策后人。 4文字的整饬对称。 本文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 “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浮光跃金,静影沉 璧” ,工于对仗,协和音律。 “明” “惊” “顷” “青” “金”等,合辙押韵,增强了文章的音 乐感,读来舌端润畅,听来耳中清晰。岳阳楼记 范仲淹 迁客骚人 谪 古仁人 以“阴”悲,以“晴”喜 “览物之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即景抒情) (由情入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明显加大朗读的力度,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我毫不吝啬课 堂上的时间。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以及手头资料 讨论,然后再提问,完善后出示译文,译文是我结合教材、教参,还有其他资料精心整理 出来的,比较准确。疏通完文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把这篇文章作为现代文分 析,结合考点设计一些问题,如: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古仁人之心”是什么,迁客骚人 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等等,把文言文当做现代文来讲,也是中考的一个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