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69255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9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8古诗二首【教学要求】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2 .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3 .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 极进取的精神。4 .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 加具体、明确、有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 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教学难点】深入浅出地理解诗文蕴涵的哲理。【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

2、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 蕴。3.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 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1 .小朋友,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两首听听。2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古诗,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登鹳雀楼).小朋友,课题上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结合学生回答教学生写“楼”,并指导书写) 古诗一共有两句四行诗句,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诗句?(个别读、齐读)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诗句?(个别读、齐读)(更、层正音。)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过渡:我们把登鹳雀楼读得这么正确、这么流利,王之涣请我们一起登 楼了。

3、三、品读诗句,悟意明理。(-)品读第一、二行诗句。1 .啊,我们现在登上二楼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美景吧。(看动画).你看到了什么?预设:(1)山a这是怎样的山?(青山,评价:对,因为山上种满了树。)这是高大的山(对,山又高又大)b山怎么样呢?(一座挨着一座。)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连绵起伏 连 绵起伏的群山(2)日这是怎样的太阳呢?红红的(像红气球,像红灯笼),你说了太阳的颜色。圆圆的(形状)发出了亮光,(但一点儿也不刺眼),古诗中,有一个词语就写了这美美的, 红红的、亮亮的太阳,谁找出来了。读一读“白日”。傍晚的太阳怎么样了呢?(落下去了)怎样落下去的呢?(慢慢的,靠着群山),书上哪个字

4、是表示“靠着、挨着” 的意思?(依),谁来做一做“依”的动作。呀,红红的太阳,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的落下去,最后消失了,看不 见了,第一行诗中,哪个字表示“完了,消失了”?(尽).指导朗读“白日依山尽”(1)啊,看到了红红的夕阳,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的落下去,最后消 失了,看不见了,我们忍不住吟颂到:“白日依山尽”(2)个别读。评价:通过你朗读的白日,让我仿佛看到了一轮圆圆的、亮亮的红日,多美呀。从你读的“依山”让我感受到了太阳靠着山头,多么可爱啊!听了你读的“尽”,让我感觉到太阳怎么一下子掉下去的,他可是慢慢地落下去 的呀。你读得真好,那是因为你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我们学着他的样子

5、来读一 读。2 .学习第二行诗句(1)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黄河水是怎样的呢?(河水流得很急,很快,不停地流着)是呀,黄河水不停地向前流着,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奔腾不息、)黄河 水的气势多大啊,再送你一个“浩浩荡荡”。黄河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地向前流着,要流到哪里去呢?(大海)你是从 哪里知道的?诗句中,哪里告诉我们的?(入海流)哦,“入海流”就是“流入 海”呀。(2)指导朗读:谁来读读第二行诗句?评价:从你读的“黄河”听出来了,这是浩浩荡荡的黄河。从你读的“入海”, 听出来了,黄河是流进大海的。“流”不停地,流着。让我感受到了黄河入海的 雄浑的气势。3 .小结:小朋友,我们登上鹳雀楼

6、。看到了一轮红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的落山。 奔腾呼啸的黄河,流入大海,你觉得怎么样呢?(美。高兴)那么,我们再把两 行诗句连起来读一读,再去好好地欣赏一番。(二)品读第三、四行诗句。1.(情境)看了这么多的美景,我们还想看更多的景物,看到更远的地方, 那该怎么办呢?(再登上一层楼)好,让我们再登上一层楼,我们到了第三层了, 此时我们站得更高了,就能看得更远了,看到更多的景物了。诗人和你们的想法一样,就写下了第三、四行诗句。读一读第三、四行诗句,找找哪个字表示看? “目”(是呀,“目”原来是眼 睛的意思,在这里是指用眼睛看。)哪个词表示“很远很远的地方”,“千里”(练读)千里目,就是目千里

7、。哪个字表示想要?(欲)是呀,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哪个字表示再? “更二(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 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 而是还要往上的意思。).学生练读第三、四行诗句。评价:“欲”,你的心情非常迫切。“千里”多远啊,谁读得比他更远。“更”听出来了,你在不断地登楼,不断地攀登。3 .小结今天,我们跟着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夕阳挨着群山慢 慢地落下去,看到了黄河水滚滚地流向大海,想到了要看得远,就要站得高。这 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我们非常喜欢,让我们再连起来读一读。同 时,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我们又学会了一种读懂古诗的方法,看图画,读懂意。资料包

8、播精彩片段师:大家都见过瀑布(出示瀑布),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 拿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1 .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 说说诗句的意思。3 .记下不懂的问题。师:打开书,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 飞快地流下来

9、,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 词汇的积累和运用。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师:那你想怎么说?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 下来。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生:“好像”!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生:“好似”。生:“可能是”。生:“如同”。生:就像是。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 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

10、而下的气势。(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师:谁再试试。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 “疑” 字呢?(板书:疑)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 字。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 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 “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 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

11、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 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师:谁帮他解决。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 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生:用“疑”更好。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赞的是,对学生的提问, 老师发动全班同学思考,解答,不包办代替。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生:因为这里还有产生的意思,所以用学生的“生师:对,可

12、以综合着理解,先产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学生会意点头)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 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 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学生自由练谈,指名读。)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生:(齐喊)想!(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 这首诗呢(再次练读)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学生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师:

13、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 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己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 练读)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能用自己的话 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 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 的欢迎。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shan chuanlou cenghuo lugua zaijin tou二、填空。1、“烟”字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查(2、“照”用音序查字,查()字母,用部

14、首查字查(还有()画。3.“楼”共()笔,第十一笔是(),部首是()部。)部。除部首外)o三、选择带点字正确的解释。1 .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相信不相信难于解难于断定的猜忌2 .白日依山尽()依靠 同意3 .欲穷千里目()4 .白日依山尽()依靠 同意5 .欲穷千里目()按照需要 将要四、 课文整体梳理。1 .望庐山瀑布是(需要 将要四、 课文整体梳理。2 .望庐山瀑布是(想要)朝诗人()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时写的。我还知道也是他写的。3 .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著名诗人()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 )o五 重点段落品析。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

15、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1 .把诗句补充完整,写在横线上。2 .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诗句: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 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诗句:3 .这首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六、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 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 一、楼层火炉山川挂在尽头二、1. y 火 2. Z 八、9 3. 13 木三、1.2.3.四、1.唐李白庐山瀑布静夜思2 .唐王之涣景物情感五、1.疑是银河落九天。3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4 .运用了比喻与夸张的手

16、法,表现作者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8古诗二首【教学要求】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2 .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 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3 .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4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 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教学难点】1 .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2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7、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 蕴。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的精神。统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1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 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 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 片,正音、释义。2 .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1)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

18、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 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 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2) 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1 .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领读、齐读。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 .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

19、一行。(课件出示3 ):危楼高百尺。(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 “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4)学生查新华字典,危:险;损害;高。从三个义项 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 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5):出示插图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2)指导朗读这一行。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一一齐读:“危楼高百尺”。要读出楼的高。学生提高嗓音朗读。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 些。教师示范,再试一

20、试。学生反复练习朗读。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2 .接着读第二行:(课件出示6):手可摘星辰 (出示“星辰”卡片)(1) “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二(板书:辰)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 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学生朗读。(2)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 出来?(板书:可)从“可”字体现出来的。朗

21、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学生朗读强调“可”字。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北.指导第三、四行诗句。(课件出示7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相距咫尺。(2)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 “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学生读得很响亮。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 “高”的气势。学生:高昂地读。教师:你也读出了 “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 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板书:恐

22、)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3 .课题还有不理解的吗?4 .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讲述(课件出示1):鹳雀楼名称由来:鹳雀,是 一种鸟,形状像鹤。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 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师 贴图)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2)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1 .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2 .领读、齐读。三、图文结合,细读品味。过渡:

23、(师贴上王之涣人物图)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很多 美丽的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看看。(贴上小朋友人物图)1 .请小朋友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诗,看看图,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 后看到了什么?2 .交流:你和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呢?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送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课件出示3)如:连绵起 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黄河等。(板书:群山黄河)3 .作画:假如老师想把你们看到的画下来,你能帮帮我吗?(1)在师生共同的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在一点一 点往下落,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板书:夕阳)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依)

24、再猜猜哪个字告诉我 们太阳不见了。(尽)(板书:依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小朋友,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学生描绘) 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教师动情地以描绘作结:(课件出示4:夕阳落山图)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 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 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4 .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5 .小结: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 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25、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1 .交流识记字形。(课件出示8 )出示:危惊敢加一加:危:“广+巳”;“惊”是“小+京”。2 .教师指导书写。(板书:危)(课件出示9)危的田字格课件“危”的半包围结构,“厂”的横长一些。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3 .学生练习写字。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福课外作业新设计1 .解释词语百尺:o 危:o 恐:O2 .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答案:1 .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危

26、:表不高的意思。恐:恐怕2 .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 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级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课件出示10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3 .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 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 读读古诗敕勒歌吧!4 .

27、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敕勒歌)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2 .检查生字(课件出示11 )出示田字格课件:似庐笼苍茫(板书:似庐笼苍茫)3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4 .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5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1 .(课件出示12图片)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1)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出大意即可。(2)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课件出示12)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老师针对课件讲述;(课件

28、出示13 )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 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 草原的四面八方。(3)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示范读第1、2句。师评:草原可真大呀!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示范读第3、4句。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2 .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课件出示14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课件出示15图片)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名回答:谁愿意来

29、读一读?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 牧草吹弯了腰,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板书:草原 的大、美)谁来说一说这几句的意思?天地无边无际风吹过去把草吹倒,看见了牛羊。3 .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 给他。全班交流朗诵。4 .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交流识记字形。(课件出示16)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似 苍阴野茫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加一加:F +以”是“似,“H+仓”是“苍”,+月”是“阴”,“里+予” 是“野”,“什+汜”是“茫”。(二)指导书写。

30、1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 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2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1 .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 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2 .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矍课外作业新设计1 .解释词语似:o 穹庐:o 盖:O2 .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3 .制作一期以“草原”为主题的手抄报。参考答案:1 .似:好像。 穹庐:大帐篷。盖:罩。2 .略。3 .略。【板书设计】敕勒歌似庐笼苍茫草原的大、美【教学反

31、思】要走语文教学的正道!所谓“正道”,就是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方法与 途径。面对异彩纷呈而又五花八门的语文教学现象,我们必须要有“主心骨”, 不人云亦云,更不随风摇摆,要用一双慧眼透视种种课堂教学的现象,发现小学 语文教学的真谛。这两份教学设计,或许就寻着了语文教学的坦然正道。看完这份教学设计,尽管没有标明是哪个年级,但你一定能确认这是一份小 学语文教学设计,而且是一份中年段的语文教学设计。我们不妨从教学的内容、 目标、方式以及教师的指导用语等方面来仔细地解读一番。1 .就教学的内容来看是“语文的”。首先,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都是“语 文”的,从仅有的两个教学程序”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

32、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来看,设计的每一项学习内容都是语文课程所规定的,即使是“板画”“用手势 表示”等教学活动,都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基础上,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 解和体验诗意。这样的设计就避免了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学生不知道学什么的尴 尬,也避免了语文课陷入“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误区。其次,这份 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在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体会和朗读上,没有无限 的拓展、延伸,更没有引入相关的史料、类似的古诗等,干净明了。教什么、学 什么,以文本为核心,精当!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深入地研究教材 课文本身的内涵,没有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而过度地引用相关的课外资源,

33、使原本精当的教学内容变得复杂而臃肿,冲淡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静心学习。语 文教学该围绕文本这个“内核”,进行“瘦身运动” 了。再者,这份教学设计的 教学内容并不深奥:研究题意;字字思考,理解诗意;处处想象,体会诗意;行 行朗读,表现诗意。教学内容是明确的,也是适度的。如:“危”字怎么解释? “危楼”是什么样的楼?站在“危楼”之上,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 样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又适合学生的学习程度,跳一跳可以摘到果 子,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思考,自然学得明明白白,感觉踏踏实实。如果一味地 让学生自学感悟,难免会让学生学得模模糊糊,似懂非懂我们一直提倡语文教学 要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

34、古诗教学,容不得含糊其词“如果总是让学生不求甚 解,学生必然囱囹吞枣留下那么多的枣核,学生一定会消化不良。”语 文教学,就是应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让学生 学得实在一些、轻松一点。2 .就教学的方法来看是“有效的”。这份教学设计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有: 板画、据文想象、自学、交流切磋、表演体验、对比朗读等,生动形象,富有儿 童情趣,符合小学生好新奇、好变化的学习心理,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只有真正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趣,才可能提高效率。而这种情趣,又惟有从 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才能持久,才具有学习的内驱力。那种依赖多媒体课件的感 官刺激,恐怕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

35、学习的内在情趣。当然,方法无所谓好坏, 而只有切合语文学习内容与语文学科特性的方法,才是有效的好方法。在这份教 学设计中,我们还清晰地看到了 “训练”的过程,如出示课题后,启发学生从课 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即在黑板上板画这 首诗所描绘的事物,特别是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的设计,更是精 妙之举。再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行诗句,教师先是启发学生体会怎 样朗读,鼓励学生“高昂地读、响亮地读”;而后引导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读, 体会诗人的心情;最后让学生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比朗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这些教学过程,鲜明地体现了教师的“训I”与在教师指

36、导下学生的“练从这 个教学的设计中,我们可以想见课堂教学的情景,可以预测到学生在教师的训练 下所得所获。假如没有这样的训练,没有教师顶真的指导和要求,而一味地让学 生自行感悟,会有这样的教学效果吗?我们反对机械、呆板的训练,但我们的确 需要生动、有效的语文训练。惟有这样朴素、务实的语文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才能得到实在的发展。从教学设计中,我们还看到教师对学生理解字词的要求是 很严格,力求精确。如对“危楼”“星辰”等词语的理解,真的是字字推敲,丝 毫不马虎。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下,必然会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来思考字词、诗句的 意思。教学,就是要这样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和不教,学和不学,应该是有明显 差异

37、的。否则,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何以体现呢?当“自主、合作、探究”成为 一种时尚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简单地否定“有意义的讲授”。评判好课的唯一 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获得了最大的进步、获得了最优的发展,即课堂的有效程度。同课异构藏创新教案【教学设想】先初读扫清语言障碍,再解释诗句,诵读古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 课题:夜宿山寺。二、初读感知1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2 .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 .出示带拼音的

38、生字:危 敢 惊。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2 .这些生字谁会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惊”字的读音。3 .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4 .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1 .学生自由读诗。2 .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3 .指名朗读全诗。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1 .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2 .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3 .指导朗读前两行诗。(1)老师配乐范读;(2)学生试读;(3)指名读;(4)全班配乐齐读。4 .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

39、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 示后两行诗。(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2)指名配乐读;(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配乐齐读。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1 .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2 .学生自读整首诗。3 .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4 .师生配乐合作读。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1 .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2 .给诗配画。3 .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资料包精彩片段【教学设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的是朗读在学古诗中的重要性。 初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做到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 利用课件播放大草原的风景,引导学生在图中了解诗句

40、的意思,让学生的耳、脑、 口、眼协调活动,从中感受到诗中所描写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及牧民富足 的生活,从而渐入古诗意境。【教学过程】品读诗文,熟读成诵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草原,在远处有高高的青山,山下有很多的 蒙古包。生2: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的草很茂盛,在那高高的山下, 有很多圆顶的蒙古包。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生: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师(在图片旁出示这两句诗):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四行诗,想想自己有什 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自由读这四行诗后想了一下举手,请一名学生回答

41、。)生1:我想知道“敕勒川”是什么意思。生2:我不明白“笼盖四野”的意思。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川是这个民族 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看!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 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这两行诗吗?大家赶 快试试吧!(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像想读?(再请一名学生读)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生: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师:是呀,草原可真大啊!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还有谁想读?(再请两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读)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

42、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 吗?(生非常兴奋!男女生赛读)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你 们都读得很不错!所以男女生都得第一!(学生欢呼起来)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自由读读最后三行诗。(学生自由读诗句,看课件。)生1:诗人还看到天空蓝蓝的,很辽阔,草原上的草长得绿油油的。一阵风 吹来,草被吹弯了,露出很多牛羊。生2: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 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想

43、,从图中,你体 会到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生1:我体会到这儿非常美。生2:我觉得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茂盛,牛羊吃 得好就长得壮!师: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生2:他们每天能看到怎么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生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 行诗句读一读?(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还有谁来读读?(指名读)师:老师听出你也很喜欢大草原,看!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让大家看到了这 么多的牛羊!(很多学生

44、都想读。)师:你们有信心把整首诗读好吗?生(异口同声):有!师:好,自己先在下面练习练习,你们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读,可以和 同桌读,还可以几个人表演读,最好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学生在下面自由练读。)师:谁先来试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学生争要读。请34名学生配乐读)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学生听得很认真,听完后鼓掌)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 背得还要棒。如果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学生配乐齐背。)师: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学生作画,师巡视。)(展示绘画作品)师: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

45、首诗,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把你的了解、 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冷说课案敕勒歌说课稿一、说教材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 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反映了敕勒族人民 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二、说学生(指导学生朗读)4.继续作画: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学生自由谈,把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课件出示5)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 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 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

46、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混水、跳 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 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 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 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 1.3 米。(1)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指导朗读诗句二:黄河入海流。(2)小朋友,站在鹳雀楼上,你还能看到什么?(课件出示6):出示文中 插图。(看看文中的图,想象一下)如:归舟、小岛等,教师用画笔将画面变得更为丰富。(3)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又想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诗人登楼图7)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有没有登高的经历呢?学生畅谈:自己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什么呢?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