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创新商业模式-以利丰集团为研究案例.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6968227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DF 页数:96 大小:72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及创新商业模式-以利丰集团为研究案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以及创新商业模式-以利丰集团为研究案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及创新商业模式-以利丰集团为研究案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及创新商业模式-以利丰集团为研究案例.pdf(9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商學組 碩士論文 Executive MBA Program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供應鏈觀點下-商、物、金、資 訊、人 力 流 的 整 合 應 用 以 及 創 新 商 業 模 式-以 利 豐 集 團 為 研 究 案 例 In the Viewpoin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Integrated Business,Logistical,Financial,Informati

2、on and Manpower Flows to Explore New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Models-Using Li&Fung Group as an Example 張原彰 Chang,Yuan-chang 指導教授:蔣明晃 博士 Advisor:Chiang,David,Ph.D.中華民國 96 年 1 月 January,2007 ii iii 僅以此文獻給摯愛與敬重的-父母姐妹、知識前輩、業界賢達、良友同儕與孜孜後進。iv誌 謝 本論文之完成,首先衷心感謝恩師蔣明晃教授。個人初識蔣教授於物流實務業界,蔣教授長期以來在產、官、學界熱心投入貢獻其專業專長

3、,對於個人在供應鏈管理的專業領域啟迪良多;同時,也觸發個人進一步投身於國立臺灣大學 EMBA 學程的熱忱,以求再次統整個人的實務經驗。EMBA 的學習過程中,期間由於公司外派上海近三年,中斷了 EMBA 學程總共兩年有餘,2006 年有幸於再度返回學校就讀以完成未竟的學業。關於論文之深究,兩年後再次就教於蔣教授,蔣教授仍不改其耐心傾聽與循循善誘的良師風範。EMBA 學習過程中,管院教授淵博的學術知識與風趣的言談,使得個人在如沐春風之中梳理實務經驗的缺漏。其間,趙義隆教授和李吉仁教授的策略管理課程,則對於個人創新事業的視野格局,有進一步的增長和推升作用。其次,誠摯感謝華經資訊企業集團龔維寧先生,

4、以及老長官陳澤燦先生對於個人職業生涯的器重與提攜,使得個人在資訊服務產業界能夠由第一線的助理系統分析師,於經歷近 15 年的紮實鍛煉而成為華經資訊企業集團主要的高階經理人員。最後,我更要由衷地感謝我的父親張藏璧先生和母親林玉蓮女士一直以來對於個人長期學習歷程與專業生涯選擇的無條件支持,使得個人在終身學習的路途上全然無後顧之憂而能夠持續奮力前進。張原彰 謹識 于台大管理學院 民國 96 年 1 月 v中文摘要 供應鏈管理理論的興起迄今約 15 年,以往的研究比較注重於流程作業層面,本研究則關注供應鏈管理與實踐對於商業模式創新的啟發。於此,主要探索供應鏈觀點之下的商業活動包括:商、物、金、資 訊、

5、人 力 流 的 整 合 應 用 以 及 這 些 營 運 活 動 經 由 創 新 管理 的 過 程,其 所 展 示 的 發 展 過 程 與 商 業 模 式 為 何?文 獻探 討 過 程 中 發 現,本 研 究 主 題 的 關 注 點 即 為 傳 統 產 業 發展 成 為 知 識 密 集 服 務 產 業 的 重 要 一 環;至 於 供應鏈管理理論是否進一步促發供應鏈服務產業的生成,則仍然有待產、官、學界的共同投入、發展與探討。本文主 要 聚 焦 於 知 名 案 例 利豐 集 團 之 研 討;由 此 一 案 例 深 入 研 究,運 用 多 重 的 分析-策 略 定 位、企 業 價 值 鏈、產 業 價

6、 值 鏈、產 業 競 爭 力、植 基 核 心 能 力 成 長 模 式 和 創 新 機 制,其 後 歸 納 出 案 例 的關 鍵 成 功 因 素 以 及 創 新 實 踐 模 型。本 研 究 的 價 值 在 於 啟 發 分 置 於 商、物、金、資 訊、人 力 流 之 功 能 區 塊 的 傳 統 產 業 企 業,如 何 應 用 供應鏈管理理論與實務實踐的觀點,以創新的思維和突破的作為產生創新商業模式,茲以因應和迎接湧向大中華區市場的國際競爭與全球商機。關鍵字:供應鏈管理、商流、物流、金流、資訊流、人力流、企業價值鏈、產業價值鏈、植 基 核心能力成長模式、創新機制、供應鏈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實踐模

7、型 viTHESIS ABSTRACT SENI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AME:Chang,Yuan-chang MONTH/YEAR:January,2006 ADVISER:Dr.David Chiang TITLE:In the Viewpoin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Integrated Business,Logistical,Financial,Information and Manpower Flows to Explore

8、 New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Models-Using Li&Fung Group as an Example The theorie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ave been developing for the past 15 years.In the past,most of the researches mainly focused on the operational flow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The study here pays more attentions on taking

9、 the advantage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its practices to inspire the innovations in establishing new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models.Hereby,in the viewpoin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the study conducts researches on integrating business,logistical,financial,information and manpower f

10、lows to explore new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models with their developments.During the processes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the study also finds out-the main concerned topics in the study are ways to evolve a traditional business to become a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business in the supply chain dom

11、ain.In regarding with how to develop the supply chain service industry coming reality,it is necessary for experts in the commercial,government and academic fields to invest their time and work much together.The study uses Li&Fung Group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example by different ways includi

12、ng-strategy and position,enterprise value chain,industrial value chain,industrial competitions,competence-based growth model and innovation mechanism.After the different ways of analyses,the study summarizes the business critical successful factors and business viiinnovation fulfilled model of Li&Fu

13、ng Group.The value of this study comes out to inspire companies,which independently run businesses in the functional territories of business flow,logistical flow,financial flow,information flow or manpower flow-the companies might be able to take the advantage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ories an

14、d its practices bravely to create new business models with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for encounter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and also catching global business opportunities in the greater China region.Keywords:Supply Chain Management,Business Flow,Logistical Flow,Financial Flow,Informat

15、ion Flow,Manpower Flow,Enterprise Value Chain,Industrial Value Chain,Competence-Based Growth Model,Innovation Mechanism,Supply Chain Service,Creative Boniness Model,Business Innovation Fulfilled Model viii 目 錄 誌 謝.iv 中文摘要.v 英文摘要.vi 目 錄.viii 圖目錄.x 表目錄.x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目的.3

16、1.3.1 研究範圍.3 1.3.2 研究目的.3 第四節 研究限制.4 第五節 研究流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供應鏈管理相關的概念與理論.5 2.1.1 主要概念與名詞釋義.5 2.1.2 供應鏈管理思維與企業運營模式.6 2.1.3 供應鏈管理發展與流的演化.7 2.1.4 供應鏈管理對於商模發展的影響.13 第二節 供應鏈管理資訊技術發展探討.16 2.2.1 供應鏈管理相關的資訊應用系統.16 2.2.2 電子商務市集與資訊網路應用系統平台.18 第三節 供應鏈管理 vs.知識密集服務.19 2.3.1 知識密集服務產業.19 2.3.2 知識密集服務業 vs.產業微笑曲

17、線.20 2.3.3 商業應用價值鏈.21 第四節 商模創新的相關概念與理論.23 2.4.1 商模創新探討.23 第五節 商、物、金、資訊、人力流的整合發展.26 2.5.1 鏈vs.流vs.平台.26 ix第三章 研究方法.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35 第二節 研究變數.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37 3.3.1 理論分析-鏈vs.流.37 3.3.2 實踐分析-商模檢證.38 3.3.3 創新管理創新機制.43 第四節 選樣與實施.43 第四章 個案研究.45 第一節 香港利豐集團介紹.45 第二節 利豐集團商模分析.46 4.2.1 利豐貿易.46 4.2.2 利豐經銷.51 4.2.3

18、 利豐零售.56 第三節 利豐供應鏈組織的實務運作.62 4.3.1 供應鏈集團策略.62 4.3.2 供應鏈概念的實踐.65 第四節 利豐供應鏈組織的創新管理.67 4.4.1 創新的機制.67 4.4.2 創新的構成.67 4.4.3 創新的維持.72 第五章 結論及建議.74 第一節 結論.74 第二節 創新實踐模型.77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78 參考文獻.80 相關網站.83 簡 歷.84 x圖目錄 圖 1-3-5:研究流程.4 圖2-1-3-1a:SCOR模型.8 圖2-1-3-1b:SCOR模型流程定義.9 圖 2-1-3-2:供應鏈 vs.五流.12 圖 2-2-1:供應鏈相

19、關資訊應用系統.17 圖 2-3-2:知識密集服務業 vs.產業微笑曲線.21 圖 2-3-3:商業應用價值鏈.22 圖 2-4-3-(1):創新程序聯合模型.25 圖 2-4-3-(2):創新程序整合模型.26 圖 2-5-1:鏈 vs.流 vs.平台 的蛻變型.27 圖 2-5-1-1:精密網路商流行銷平台.28 圖 2-5-1-2:資訊匯聚點-開放型第三方物流中心.30 圖 2-5-1-3:融通倉的商模-金物流服務.32 圖 2-5-1-6:電子運籌專業服務市集.34 圖 3-3-1:鏈 vs.流 的基本型.37 圖 3-3-2-1-(3):價值鏈模型.39 圖 3-3-2-1-(4):

20、產業價值鏈.40 圖 3-3-2-2:產業六力分析架構.40 圖 3-3-2-3:植基核心能力的成長模式.42 圖 3-3-3:科技化服務業的採購者與提供者模型.43 圖 4-1:利豐集團的業務模式.46 圖 4-2-1-1:利豐貿易的 鏈 vs.流.47 圖 4-2-1-2-(2):利豐貿易業務的轉變.49 圖 4-2-1-3:利豐貿易的六力分析.51 xi圖 4-2-2-1:利豐經銷的 鏈 vs.流.52 圖 4-2-2-3:利豐經銷的六力分析.56 圖 4-2-3-1:利豐零售的 鏈 vs.流.57 圖 4-2-3-2-(2):OK 便利店供應鏈管理.59 圖 4-2-3-2-(3)-(

21、iii)-(a):OK 便利店的綜合信息系統.61 圖 4-2-3-3:利豐零售的六力分析.62 圖 4-3-1-3:利豐集團植基核心能力的成長模式.64 圖 4-4-1:利豐集團的採購者與提供者模型.67 圖 4-4-2-1:供應鏈管理:利豐公司如何提供附加價值68 圖 4-4-2-2:決定外判策劃的不同手段69 圖 4-4-2-2-(2)-(b):生產管理的業務延伸70 圖 4-4-2-2-(3):全方位品牌管理的內容71 圖 4-4-3-2:訂定跨越距離的策略.73 圖 5-1-1:利豐集團的鏈流商模矩陣.74 圖 5-1-3:利豐集團的商模創新實踐模型76 圖 5-2-3:供應鏈服務企

22、業的商模創新實踐模型77 xii表目錄 表 1-3-1:研究範圍3 表 2-1-2:目標 名言集.7 表 2-1-3-2a:四流活動範圍比較10 表 2-1-3-2b:通路機構間流通活動矩陣11 表 2-1-4-1-(3):獲利結構與供應鏈改善課題14 表 2-2-1:供應鏈相關資訊應用系統中英對照表18 表 2-3-1:知識密集服務業的類別20 表 2-4-1:創新的定義.23 表 2-4-2:創新的來源.24 表 2-4-3:創新的程序.25 表 2-5-1-3:融通倉的商模分析.31 表 3-1-1:研究架構.35 表 3-3-2-1:商模分析架構38 表 4-1:利豐集團組織架構.45

23、 表 4-2-1-2:利豐貿易的商模分析48 表 4-2-2-2:利豐經銷的商模分析53 表 4-2-2-2-(2):利豐經銷的業務組合.54 表 4-2-3-2:利豐零售的商模分析58 表 4-3-1-3:利豐供應鏈整合的集團總體策略63 表 4-3-2-2:利豐集團的產業價值鏈66 表 5-1-2:利豐集團的成功關鍵因素.75 1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電子商務的波潮-1992 年以來,由於網際網路的風行,興起了新形態的網路商流行銷,有人稱之為虛擬店鋪行銷、無店舖行銷、新媒體行銷等等。此一新興的行銷方式,影響現有與未來流通業的發展甚鉅。經過 2000 年 4 月 14 日美國那斯達

24、克(NASDAQ)指數大跌了 10%,此為高科技股歷史上的第二大跌幅,也使得原本對於虛擬世界網路服務與商務的投資熱潮,不管國內或者國外都趨於保守 此即所謂的網路泡沫化之始。時迄 2006 年,網路商流行銷之演進已進入了所謂的無所不存在的網路運算之年代(Ubiquitous Computing Age),網路商流行銷無非是此一年代活動的中心運算平台。網路購物者的消費行為在虛擬社會中,已然產生質變和量變。所謂的質變是指消費者行為之特質更富於個人化的資訊導向,網路購物者的消費決定與網路商流行銷的各項能力息息相關;而原本屬只是於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物流和金流,也由於曝露在網路購物者的選擇項下,而必需被列

25、入網路商流行銷管理專業的一部份來加以外判(或稱委外)安排。再者,所謂的量變乃是指網路購物者於特定期間的消費金額與次數,可以於 2 4 小時內不分區域的選購所需商品。因此,網路購物者的消費行為之全天候式的需求結果,也使得 1 對 1 行銷以及資料庫行銷的自動化 智能化精緻管理,在網路上的聯結運作整合成型,傳統商流的運作內容正產生深刻的變化。物流運籌的擘劃-2000 年 3 月中華民國物流協會會訊季刊登載前經建會副主委薛琦在發展臺灣成為全球運籌管理中心之構想與作法的演講內容,該篇報導中指出在供應鏈對供應鏈競爭的二十一世紀,臺灣的優勢條件:(1)具有優良的區位條件(港口與機場之平均轉運時間為亞太地區

26、最少),(2)強大的製造及設計能力,跨國製造業紛紛來臺設立據點,(3)國際知名快遞業者在臺設立轉運專區,(4)海運作業環境持續改善推動,(5)電信資費合理的調降,(6)資金自由進出大幅提高,(7)發展再出口的貿易空間極大。另一方面,臺灣發展上的弱點:(1)土地成本過高,(2)海關通關過程的陋規缺失,(3)檢驗通關時效性不足,(4)兩岸通航仍有限制,(5)賦稅成本過高。舉凡上述各項實體客觀的基本 2條件狀況,2006 年的今天仍就未能有重大改善與進展,物流運籌產業中長期之發展與相關業者利潤之產生,莫不與此息息相關。而就國際物流運籌產業而言,一開始即會遭遇全球性的競爭與合作;因之,如何持續引導、開

27、發與加強臺灣的優勢條件,並且積極創新改善臺灣發展上的局限偏離,成為產、官、學界必需通力合作的重要議題。資訊應用的演化-1999 年以來由於資訊應用科技的快速演進,商業環境的劇烈競爭與企業主對跨世紀願景之期許,因之,國際知名企業的重組(如 HP 與 Microsoft)與併購(如 Compaq 和 Digital)於 2000 年千禧年之際時有所聞。彼時以迄於今日,商業管理知識與資訊應用科技的蛻變、互動與融合,所激發產生的 十倍速演化動能,正持續引導高度自覺的企業體由自身的企業流程再造,經由企業資源系統建置熱潮實現其企業價值鏈的重塑,再進一步推己及人由重視供應鏈管理以求上下游廠商的一體合作。甚至

28、於更上一層樓,具有全球化發展觀點的公司早已開始建立企業集團本身的全球運籌之國際分工體系。而在此一趨勢之下,再加上原本經歷網路泡沫化去蕪存菁電子商務營利模式的推波助瀾,尤其是台灣與大陸加入 WTO 之後-大中華區的經濟效應,無疑地,於 2006 年的此時此刻,供應鏈管理的創新商業模式(以下簡稱商模)是提昇區域性商業環境整體競爭力所必需深入研討的重要課題。第二節 研究動機 本論文的研究動機乃是起因於觀察到前述日益成熟的電子商務網路基礎環境,物流運籌的商機挑戰,不斷精進的供應鏈管理知識,求新求變的先進資訊應用技術,以及成長快速的大中華區新市場。因此,就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出發-傳統的商流與物流服務提供者

29、是否就其營運內容與 IT、金融服務的相關業者之異業結合,而在上述的多重影響因素之激盪底下可以有不同的商模創新,進而植基於供應鏈管理的智識(流程、方案、組織、策略、模式)由本地運營以致於區域網路和國際接軌的成長策略佈局,茲以產生具備有持久競爭能耐的獲利商模。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目的 1.3.1 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範圍分為兩個面向:理論與實務-理論面以供應鏈相關的理論概念為基調,專就其實務面:(1)應用層次上屬於策略與作業,(2)規模大小局限於公司集團的商模,由此針對研究案例商模的策略發展與作業實踐,進行多層次的分析,以深入理解供應鏈商模服務的創新作為與發展,請參考表 1-3-1:研究範圍(灰色

30、格子部份)。表 1-3-1:研究範圍(本研究整理)1.3.2 研究目的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處於企業運作後端的物流服務與供應鏈前緣的商流運作,其中商、物、金流經由先進之供應鏈資訊應用科技的平台整合改造,而由此得以產生的國際貿易服務、經銷流通服務和流通零售服務的創新供應鏈服務商模為何?此一論文,實務上將能夠啟發傳統物流服務提供者向前整合商流並且結合金流服務跨入知識經濟的積極性思維,甚且就區域化、國際化策略的展開,經由聚焦的成功案例-香港利豐集團,進行多重層次的分析探索。其次學理上就電子商務的商流、供應鏈管理的物流以及相關的金流服務形式於國際貿易服務、經銷流通服務和流通零售服務的新業態之融會創

31、新,有深入的探討與整理。最後,近年來產、官、學界聚焦於供應鏈管理範疇之商模創新,就其創新成長與策略發展,本文的研究無非提供了另一扇具有商模創新探討之價值的參考性窗口。產業-園區聚落組織-作業流程 實務理論供應鏈政策策略五流六力應用層次分析方法創新方向發展集團-商業模式策略作業五流流程基礎規模大小 4第四節 研究限制 1.個案樣本的代表性 由於本研究乃是針對大中華區演進快速的商業環境,將供應鏈管理應用於商模創造營運成功的個案進行深度探討。於此,考量公開資料的蒐集難易度以及實務運行的示範性,最後選定香港利豐集團做為本次唯一的研究案例。單一案例的優點在於可以聚焦深入議題的探索,然而也不能免於公司產業

32、特性的局限,以致於若干供應鏈管理創新想法未能於該案例探討中獲得實務印證。2.主觀投入的資源限制 香港利豐集團所包括的子公司為數者眾多,本研究大多依據市場的公開資訊進行蒐集、分析和討論,受限於人力、時間與經費的資源條件,企業實地訪談僅能針對利豐集團局部位於香港的功能性部門進行參訪。因而就本研究幅度所需要的客觀實務印證資訊,仍然由於無法大量取得直接資料與經由構建研究團隊深入量化性檢證,由此,研究的結果不能免於某一程度的偏失。第五節 研究流程 本論文研究流程,請參考圖 1-3-5:研究流程,如下:圖 1-3-5:研究流程(本研究整理)確認研究動機(第一章)界定研究目的(第一章)文獻探討整理(第二章)

33、建立研究架構(第三章)取決研究方法(第三章)個案訪查研究(第四章)分析論證資料歸納結論建議(第五章)實務應用篩選 5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供應鏈管理相關的概念與理論 2.1.1 主要概念與名詞釋義 何謂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應鏈管理的一詞發源於美國,而相關的概念與技術也於 1992 到 1993 年之間首次在美國出現。供應鏈管理的發展之初,肇因於顧問業者企圖瞭解企業體競爭力的構成要素而鑽研於價值鏈分析(Value Chain Analysis)。由於對價值鏈分析的深入研究,再進一步擴展到不同企業體之間如何建立標準溝通介面以減少雙方的作業成本;而發展

34、至此一階段,供應鏈管理於是乎產生。什麼是供應鏈管理呢?Kalakota 和 Whinstone(1998)表示供應鏈管理基本上就是指連接製造商、供應商、零售商與顧客,結合大家的技術與資源連結成垂直整合的團隊以發展及配銷產品。於此,本研究就供應鏈管理領域影響商模發展的主要概念,茲整理說明如下:(1)局部最適與整體最適-局部最適的加總不等於整體最適。考慮供應鏈管理的各個環節如生產、配送、銷售其各別的效率最大化,並不表示等同於總和的供應鏈整體最適之表現。此一觀念於發展企業集團策略時,尤其顯得格外重要。(2)限制理論-由 Goldratt 提出,主要的基本觀念為:任何和目標有關者的組織或系統之績效,受

35、限於其必然存在著一個以上的瓶頸,瓶頸限制了組織或系統最終的有效產出。於此,Goldratt 和 C o x (1992)認為打破瓶頸限制的五個思考步驟:(i)找出系統的瓶頸限制,(ii)以瓶頸為起始點,充分利用瓶頸限制,(iii)非瓶頸從屬配合瓶頸,(iv)打破瓶頸限制;提昇瓶頸的能力,(v)尋找下一個瓶頸限制-即是持續不斷地改善。由此,因為供應鏈的系統特性,瓶頸限制因素的尋找與解決,成為發揮供應鏈管理績效的必然之道。(3)長鞭效應-由 Forrester(1961)以系統動態學的觀點來看整個供應鏈之間的互動關係,當供應鏈下游客戶需求微幅改變時,由於資訊會造成供應鏈上游訂購量及存貨量較大的波動

36、,而且越往上游波動幅度就越大。長鞭效應的成因 Lee,H.L.,Padmanabhan,V.,和 Whang,S.(1997)認為主要有四點:(i)需求訊號處理,(ii)6批量訂購,(iii)供應商的配給規則,(iv)價格波動。由此對於長鞭效應的瞭解,使得“拉式”的供應鏈管理以及客戶導向、客戶中心、客戶主義的服務概念一再地被一般的管理者強調和重視。(4)外判(或稱委外)管理(Outsourcing)-企業將某項任務或服務的執行或管理責任轉由專業的第三方來完成,即可稱為外判。公司或企業可以經由透過外判策略為企業解決內部人手不足、缺乏專業知識的問題或是非核心事業的經營。企業內各部門都可以透過外判策

37、略來解決非核心專案的人力或資源的需求,或是藉由合作關係來取得外部的專業知識。此一外判管理的方式於強調專業分工的供應鏈管理領域裏經常被運用。(5)虛擬組織-經由資訊網路系統將分散的實體資源、外判資源、人力資源與知識資源協同聯結,使資源得以因應任務的需要而適時的發揮高效作用。虛擬組織可以是一個企業或者是一個專業的團隊,也可以是一個由獨立企業組成的企業集團。組成虛擬組織的每一個獨立企業擁有各自的核心能力和專業資源,為了共同的任務目標與市場商機,這些各自獨立的企業經由網路的聯合運作,輸出各自擁有的核心能力和專屬資源,相互協同運作,借以實現共同的任務並且也將虛擬組織的集團價值極大化。供應鏈本身的網路特性

38、與資源分散,正是虛擬組織展現協同作業能力和發揮資源整合綜效的最佳場所。(6)連續性改善-今井正明(1986)提出 KAIZEN(改善)概念,認為現場是提升企業營運績效成果最具關鍵性的場所,亦即是實際作業的所在地。因為大部份的企業,都從事三項主要的營利活動:開發、生產及銷售,而現場便是這三項活動的場所。連續性改善即是隨時注意現場的改善,以強化這些關鍵性的營運活動,使企業營運的成效發揮到極致。供應鏈體系的複雜性活動,需要連續性改善的檢測,以使各項作業與營運活動維持於向上增升的治理軌道。2.1.2 供應鏈管理思維與企業運營模式 供應鏈管理的思考方式與企業運營相關的主要概念,於目標一書創造限制理論的

39、Goldratt 和 Cox(1992)借由小說方式做了生動活潑的表達。書中所包含的探討主題:什麼是目標?工廠的運營目標無非是賺錢。賺錢在傳統會計上有三個重要指標:淨利、投資報酬率和現金流量,然而與企業運營最為 7貼近的具體操作要項:有效產出、存貨和營運費用-此即供應鏈管理思維的基礎。今岡善次郎(1999)歸納如下表 2-1-2:目標名言集。表 2-1-2:目標名言集(今岡善次郎,19 9 9)以往的思考模式 供應鏈管理的思考模式 目標是,降低成本。目標是,即便是成本上升、生產性下降,也要更能賺錢才是。供給能力配合需求,應節約。不景氣的時候,裁員是必要的。供給能力不需要配合需求。過剩的供給能力

40、,需要做為緩衝備援。(統計性變動復甦)每人之獎勵誘因,應視其能力而定。個人能力為公司利潤的泉源。公司賺不賺錢是由系統限制來決定,而非由個人能力決定。全員均發揮能力的話,反而會造成浪費。不論何種資源損失,都是因為未運用所造成。瓶頸部份損失 1 小時,全體即損失 1 小時;但非瓶頸部份損失 1 小時,卻不會帶來任何衝擊。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就會虧損。即使價格低於成本,銷售仍會增加,調降不會增加的間接費用比率,對於利潤將有很大的貢獻(國內價格與出口價格、Value Discount)供應鏈管理思維與企業運營模式的關鍵要點,可以由今岡善次郎對於供應鏈管理觀點看法瞭解。今岡善次郎指出供應鏈管理為跨越企

41、業組織與部門間的障礙,將各項運作整合而為一個方向的商業流程,共同經營資源與資訊,以整體最適之商業流程為目標,徹底縮減無效流程。供應鏈管理的目的是獲利,即是提升現金流量。供應鏈管理的三要素包括:需求、原物料、產能;供應鏈管理的要因:同步化、瓶頸管理、速度與批量;管理指標則是生產效率(營收增加)、庫存(庫存最小化)、費用(費用最小化)。前述供應鏈管理的要素、要因以及管理指標其主要的目地在於導致企業經營結果-即擴大現金流量產出速度。2.1.3 供應鏈管理發展與流的演化 1.發展近況 供應鏈管理新近的發展,以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

42、el),以下簡稱 SCOR 模型,獲得產、官、學界的重視和關注。SCOR 8模型,請參考圖 2-1-3-1a:SCOR 模型,乃是由美國供應鏈協會 SCC(Supply Chain Council)主導與發展,針對供應鏈管理標準建立模型,以便產生橫跨不同產業的供應鏈診斷工具。SCOR 模型的基本架構是將業務流程的段落定義、分層分析、模式化並且設定量化參考績效指標,其後經由最佳實務之標竿管理的對照,重組出企業最佳的供應鏈管理模式。SCOR 模型把供應鏈劃分為五個主要的管理段落:計畫、採購、製造、配送、退貨(退貨包括兩個部份:原料退貨和最終產品退貨,原料退貨退還原料給供應商,最終產品退貨即是處理從

43、客戶處退回的產品),請參考圖 2-1-3-1b:SCOR 模型流程定義。每一個段落流程按照不同的層次分解後,每一個次要流程都有一個制式的代號,以便於模型的分析與建構。圖 2-1-3-1a:SCOR 模型(SCC,版本 6.0)Supplier Plan Customer CustomersCustomerMake DeliverSourceMakeDeliveMake SourcDeliveSourcDeliveInternal or External Internal or External Your Company SourcS SC COOR R MMo od de el l Retur

44、n Return ReturnReturn Return ReturnBuilding Block Approach Processes Metrics Best Practice Technology ReturnReturn 9 圖 2-1-3-1b:SCOR 模型流程定義(SCC,版本 6.0)SCOR 模型的特性,有下列幾個要點-(1)標準術語和制式代號-SCOR 模型的標準術語和制式代號,提供了簡潔並且易於描述供應鏈運作流程的一種分析思考與溝通敘述之方式。此一方式使得公司企業的內部組織溝通,以及供應鏈上相關的企業單位所有的協調方式,得以清晰地在作業流程上找到相互合作的依據與關係。因而

45、,SCOR 模型十分有利於供應鏈上公司內的各個部門以及公司外的各個合作夥伴之間的協同運作。(2)流程作業、績效指標與最佳實務之結合-SCOR 模型針對流程作業結果之績效指標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供應鏈運作的評價基礎。再者,運用最佳實務之經驗值比照,有效而快速的確定企業未來需要改進與努力的方向。(3)企業策略目標與供應鏈管理的模式產生密切聯結-SCOR 模型是供應鏈流程設計和再造的有力工具,把企業策略目標與供應鏈的績效指標進行管理上的結合。SCOR 模型依據實際運作經由相關的供應鏈資訊系統獲取足夠的資訊用以持C Cu u s s t t o omme e r r s s S S u up pp p

46、l l i i e e r r s s P P1 1 P Pl la an n S Su up pp pl ly y C Ch ha ai in n P Pl la an n P P2 2 P Pl la an n P P3 3 P Pl la an n P P4 4 P Pl la an n S So ou ur rc cMMa ak kD De el li iv ve eS S1 1 S So ou ur rc ce e S St to oc ck ke ed d P Pr ro od du uc ct ts s MM1 1 MMa ak ke e-t to o-S St to oc ck

47、 k MM2 2 MMa ak ke e-t to o-OOr rd de er r MM3 3 E En ng gi in ne ee er r-t to o-OOr rd de er r D D1 1 D De el li iv ve er r S St to oc ck ke ed d P Pr ro od du uc ct ts s D D2 2 D De el li iv ve er r MMT TOO P Pr ro od du uc ct ts s D D3 3 D De el li iv ve er r E ET TOO P Pr ro od du uc ct ts s S S

48、2 2 S So ou ur rc ce e MMT TOO P Pr ro od du uc ct ts s S S3 3 S So ou ur rc ce e E ET TOO P Pr ro od du uc ct ts s R Re et tu ur rn n P P5 5 P Pl la an n R Re et tu ur rn n E En na ab bl le e D D4 4 D De el li iv ve er r R Re et ta ai il l P Pr ro od du uc ct ts s 10續協助改善決策,為供應鏈的再造與重組方案提供了明確的依據。(4)

49、建立供 SCOR 模型之標竿管理的群體資料庫-美國供應鏈協會成員於全球不同地區不同行業,運用 SCOR 模型作為加強與改善其供應鏈管理的工具。世界各地都有實際的案例成功地實施了該模型,著名的案例除了世界級的公司如英代爾、戴爾電腦以外,還有美國國防部的物流後勤部門等等。此一趨勢發展迄今,有越來越多的公司企業正在採用 SCOR 模型作為完善供應鏈管理的手段並且具體化供應鏈的知識管理。2.流的演化 簡正儒和蔡惠華(2004)指出產業間的活動區域分成四流:商流、物流、金流、資訊流。其中商流活動指產生傳票、報價、契約、發票等等作業;物流活動則是為確保所有權移轉,其後產生之商品實體配送或物理空間移轉之活動

50、;金流活動乃是因為商品所有權所需資金交付過程;資訊流活動的內涵則是產業間或產業內促成各項交易流程所運用的資訊技術,以有效完成一連串 流通作業。四流的廣義、狹義活動範圍可參考表 2-1-3-2a:四流活動範圍比較。表 2-1-3-2a:四流活動範圍比較(簡正儒和蔡惠華,2004)範圍 四流 廣義範圍 狹義範圍 商流 商品交易流通活動 所有權確保之作業 物流 資材物流 生產物流 銷售物流 廢棄物流 返品物流 銷售物流 金流 產業間資金移轉流程 商品交易之交易工具的使用 資訊流 網網相連之資訊取得流程 商品情報及訂貨情報之取得 簡正儒和蔡惠華(2004)並將四與通間的流通活動進行歸納分析,指出流通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