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市场需求分析.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6962455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市场需求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农村市场需求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市场需求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市场需求分析.pdf(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商业西矸究我国农村市场需求分析r o l l 喻占元武汉工业学院经贸管理学院 摘要 简要介绍了农村市场需求分析的必要性,比较详尽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市场需求的主要特点。关键词 农村市场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倾向一、农村市场需求分析的必要性分析农村市场需求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 从宏观层面讲是增加农民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国内储蓄率也较高,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也有可能主要依靠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既要继续扩大投资需求,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以合理

2、的规模和速度增长,更要注意扩大消费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要增加农民消费,就必须分析农村市场需求。2 从微观层面讲是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求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加入W T O 之后我国国内市场国际化。在大中城市中外企业之间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价格战、促销战、广告战、服务战、渠道战此起彼伏。很多产品的城市市场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进入市场竞争相对较弱,市场容量巨大的农村市场就成为一部分企业的较好选择。而要进入农村市场也必须分析农村市场需求。二、农村市场需求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市场需求主

3、要有以下特点:1 消费水平低,消费潜力巨大。目前我国乡村人口数为7 6 8 5 1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 94 7。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2 0 0 3 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为6 5 11 元和19 4 3元,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为33 5: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为16 0 6 5 亿元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 5 8 4 2 亿元的3 5。同年,我国农村百户家庭彩电、冰箱、洗衣机、录放像机、家用电脑的拥有量分别为6 78、158 9、3 42 7、35 1 和14台,城镇居民的拥有量分别是13 05、8 87、9 4 4 1、179 1 和2 78 台。2 0 0 4 年

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9 3 9 元比上年增加了3 14 元实际增长68,扭转了农民收入增长连续多年低迷的局面。我国政府已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和实现2 0 1 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 0 0 0 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今后,农民收入将以一个较大的增幅增长。这为下一阶段农村市场的快速商场现代化2 0 0 6 年3 月(上旬刊)总第4 6 0 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7 6 8 5 1 万农村人口组成的2 亿多个农村家庭来说,任何商品的普及率只要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 0 0

5、多万台的需求。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容量蕴藏着极大的市场开拓潜力。2 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是反映消费者收入水平或一国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联合国依据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困与富裕的档次是:恩格尔系数在6 0 以上为绝对贫困,5 0 5 9 为温饱4 0 4 9 为J、康,3 0 3 9 为富裕,3 0 以下为最富裕。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19 9 0 年的5 8 8 下降到2 0 0 3年的4 55 9 年均下降一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已从温饱阶段进入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小康。2 0 0 3 年,农村居民在衣、食、住、设备

6、及用品等方面的支出较19 9 0 年均有下降,这4 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19 9 0 年的8 9 2 下降到2 0 0 3 年的7 1 3 3。但在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等方面的支出却较19 9 0 年均有增加这4 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19 9 0 年的1 08 上升到2 0 0 3 年的2 8 6 6,增加了178 6 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在由以生存资料为主逐步转向不断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比重。企业应密切注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和供给结构。3 平均消费倾向不断递减。9 0 年代以后,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明

7、显下降趋势。19 8 9 年为08 9,19 9 7 年降为07 7,2 0 0 3 年进一步降为07 4。19 8 9 年2 0 0 3 年的14 年问我国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了15 个百分点,而同期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只下降了11 个百分点。4 消费水平的层次性。目前我国农户的收入水平大体上可分为5 个层次相应地农户的消费水平也可以分为5-f -层次。(1)小康向富裕过度型。人均纯收入5 0 0 0 元以上大体占农村总人口的11 8 5,其地域在特大城市中心城市附近,东部的部分地区。这部分农民生活比较富裕已经较多购买和使用高档生活消费品和优质高效的农用生产资料商品品牌意识增强。(2)小

8、康型。人均纯收入3 0 0 0 元5 0 0 0 元,大体占农村总人口的2 12 2,其地域范围包括东部大部分地区、中部小部分地区和西部少数地区。这部分农民已基本实现了小康。在消费品的选择上,随着一般生产、生活用品的普及,已经开始转向大屏幕彩电、电 万方数据商业研究话、空调、摩托车等高档生活消费品,并开始使用优质高效的化肥、农药、种子以及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3)温饱向小康过度型。人均收入在2 0 0 0 元3 0 0 0 元,大体占农村人口的2 46 其地域包括中部的大部分地区,东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区。这部分地区农民的温饱已经基本解决对吃、穿、住等生活用品和日用工业品的消费已经比较

9、注重质量和时尚,洗衣机、彩电等中高档耐用消费品逐步成为这些农民消费选择的对象并较大幅度增加农药、化肥、地膜、大中型农机具、农用车等生产资料的使用。(4)温饱型。入均收入1 0 0 0 元2 0 0 0 元大体占农村总人1:3 的3 07 2,其地域包括西部大部分地区、中部小部分地区和东部少数地区。这些农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主要消费一些生活必需品中低档的耐用消费品以及基本农业生产资料和少量中小农机具以维持基本生活和简单再生产的需要。(5)贫困型。人均收入不足1 0 0 0 元,大体占农村总人1:3的115 9。这部分农民大都处于老、少、边地区,其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尚未脱贫。5 消费的积累性和趋同性。

10、由于受收入水平、收入时间的限制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民积累性消费的特征突出。常常是多年积累一次性大量消费。一生中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婚丧嫁娶、建房、子女上学等上,一年的大项消费集中在出售农副产品之后及重大节日等上。我国广大农村市场商业网点稀少,供销渠道不畅交通通讯不便信息闭塞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这些造成农民消费选择方面的余地小,消费选择的能力弱。农民在消费选择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仿效性和趋同性。表现为,一定区域内的农民仿效某一农户同时购置某一商品如许多农户同时建房同时购置某一品牌的农机具,或同时在相同的商店购买相同品牌的耐用消费品。6 消费内容的两重性。与城市大多数家庭不同,农村家庭既是消费主体又是生产

11、主体,农民家庭的消费由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两部分组成。农民的人均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要作为生产费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一般说来用于生产性投资的这一部分大体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 4 左右。在满足了衣食的基本需要之后,在重要商品的需求方面,农民购买的先后次序大致是:首先是生产的需要,如种子、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农机具等:其次是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最后才考虑耐用消费品如家用电器等。农村消费内容的两重性,决定了在农村市场的开拓上,不但要积极开拓农村消费资料市场而且要大力开拓农村生产资料市场。这一特征还决定了经营消费资料的企业在估计其市场潜量时,要从农民收入中扣除用于生产性

12、投资的支出。7 消费需求的实用性。受收入水平、消费环境,以及消费习惯的制约和影响目前农民大量购买的依然是一般的中低档商品,对所购商品一般要求经济实惠,经久耐用,价格便宜使用方便而不太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具体说:(1)一专多用。农民挣点钱不容易,总希望购买的家电、农机等产品能一专多用。如希望农机及配套产品,既能耕种、收割又能脱粒、磨面j 既能抽水、发电又能运输、打场j 电风扇既能纳凉、又能扬谷j 摩托车既能代步,又能运输。(2)快速见效。农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动机比城市消费者更求实他们对产品的功效要求更迫切,能够快速见效的产品更容易占领及占稳农村市场。(3)实用可靠。要求产品功能适当并

13、能适应农村的消费环境。如彩电,只要求其图像和声音清晰,能适应农村电压低或电压不稳电视接收信号较弱等情况。一些在农村不适用的附加功能,如丽音、画中画、环绕立体声等,农民是不欢迎的。(4)简便耐用。要求包装简单实用,能保护产品使用价值,方便携带和保管;产品用中文标识使用说明书简明易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学易修;产品耐用耐损,使用寿命较长。(5)价格低廉。要求产品价位低和目前农村较低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相适应。此外要求产品名称在反映产品特点的同时要易懂、易记和意思喜庆吉祥,产品颜色、外形等适合农民审美情趣。广大企业应开发具有上述特点的产品来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8 消费进程的非同步性。消费进程的非

14、同步性是指同种产品开始为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所接受和消费的时间不一致或者换句话说,是指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地区,其市场生命周期可能处在不同的阶段。有些产品在城市已经进入饱和期或衰退期,在农村可能F 4 悯0 进入成长期,有些在沿海农村已经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但在内地或边远地区农村还可能刚刚上市。这一特点的存在为企业的市场菅销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延长了产品市场生命周期。9 消费需求的分散性和差异性。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分布在祖国广袤的国土上农民居住和生活极为分散造成了消费需求的分散。这种分散性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菅销成本和营销难度另一方面也对企业构建营销网络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差异性首先是指不同地区间地

15、理环境的差异。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千差万别差异较大例如地形有山区、平原、丘陵、高原、沙漠、草地、湿地、江河湖海等气候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四大类,同时还有许多小气候带。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不同地区的人们即使收入水平相同对同一产品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山区、平原和沙漠地区对汽车的需求不同。北方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南方低纬度地区温暖潮湿对御寒用品的需求不同。1 0 消费观念的多样性。我国有一部分农民传统消费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中老年农民普遍存在着“勤俭”过日子的思想,即使有较高的支付能力,仍然过着极为简单的生活,不在意生活质量的提高。与之相反东部发

16、达地区和特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少数富起来的农民消费观念较新消费意识较强开始讲究生活的质量、品位和档次敢于消费善于消费,交通通讯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住房消费、汽车消费等日益成为他们的消费热点。“商场现代化2 0 0 6 年3,E J(上旬刊)总第4 6 0 期4 8 万方数据我国农村市场需求分析我国农村市场需求分析作者:喻占元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刊名:商场现代化英文刊名:MARKET MODERNIZATION年,卷(期):2006,(7)引用次数:1次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 林翠英 开拓农村市场,刺激消费需求-关于扩大内需的现实思考-柳州师专学

17、报2001,16(1)扩大内需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基表立足点,影响内需扩大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又是农民的消费需求不足,所以,扩大内需关键在于扩大消费,特别是扩大农民的消费,开拓农村市场.2.期刊论文 许海燕 扩大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的对策-商场现代化2009(5)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然而,长期以来,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首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消费需求扩大的一些措施,进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3.学位论文 沈声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2009 改革开放以

18、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从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这“三驾马车”来看,三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可等量齐观的。就净出口而言,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已达40左右的大国,中国显然不可能对净出口寄予过高的期望,因此,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主要应靠内需的拉动。消费和投资是构成内需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投资需求不过是消费需求的一种引致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决定的。因此,消费需求将会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农村市场蕴藏着较大的潜力,启动作为我国消费主体的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将是最重要的政策选择之一。分析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既要把握其结构特征,又要弄清它的内在原因和外

19、部环境。西方消费经济理论假说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主要强调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但事实上,收入只是决定消费的必要条件,决定消费多少的因素主要还有偏好与动机等。而我国农村居民整体收入不高、收入差距较大,他们的消费行为受偏好与动机的影响是巨大的。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不仅取决于农民的收入,而且还受到农村居民的消费预期、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居民所处的消费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借鉴西方消费理论中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从前人的研究成果出发,首先,根据我国农村居民的具体情况,分析制约其消费需求的五个主要因素;其次,通过构建分时期的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并作出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

20、对收入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分别对我国农村居民在1980-1992年期间和1993-2006年期间的消费行为具有解释力;最后,针对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提出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具体论述了: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衡量指标。2、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历年变动情况。3、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4、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分析。第二章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五个因素:1、农民的收入不确定性。主要是从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农民经营性收入的不确定性两方面来分析。2、农民的支出不确定性。农民在农业生产支出、子女教育

21、费用支出以及养老费用支出这三个方面支出的不确定性制约了农民的消费需求。3、农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从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差距拉大和基尼系数这两个角度进行讨论。4、消费环境的约束。提出了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基础建设滞后是农村消费市场疲软的重要原因。5、传统的消费观念。“自给自足”的消费观和“从众”的消费观都是制约农民消费的重要因素。第三章通过对现代西方消费理论的主要流派进行评析,根据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具体情况,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介绍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的特点,然后构建了分时期的消费函数模型并作出实证分析。第四章针对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22、的对策建议:(1)以发展农业生产为措施增加农民收入;(2)以改革和分配为手段增加农民收入;(3)通过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5)加强农村消费品市场管理;(6)完善农村税费改革;(7)加快户籍制度改革;(8)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五章为全文的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尚存在的不足之处。4.期刊论文 亢晓枫 开拓农村市场相关问题探析-甘肃农业2006(4)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部分.按照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只有消费才是社会再生产循环的基本归宿和新的起点,是真正的最终需求.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看,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启动消费需求,而消费需求的增

23、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又取决于农村市场的开拓.从农村实际出发,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深入挖掘农村市场潜力,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城市工商企业活力,促进其迅速发展.同时,开拓农村市场也是实现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5.期刊论文 亢晓枫.Kang Xiao Feng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重在助农持续增收-特区经济2006(3)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看,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关键在于启动消费需求.但消费需求的增长从某种意义上又取决于农村市场的开拓.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有许多制约因素,但是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农民收入水平.只

24、有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消费必然快速增长.因此,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必须采取多种有力有效措施,积极增加农民收入.6.期刊论文 亢晓枫 立足农村实际开拓农村市场-商场现代化2006(2)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启动消费需求,而消费需求的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又取决于农村市场的开拓.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挖掘农村市场潜力,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城市工商业活力,促进其迅速发展,同时又是实现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立足农村实际,积极开拓农村市场.7.学位论文 杨峥 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 2008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化的推进,粗放型经济增长问题

25、不断显现。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按照钱纳里的研究,消费率和投资率应分别为80和20。但在2006年,我国消费率仅为499,投资率却高达425。消费不仅是经济运行的结果,也是前提。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这“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持续失衡,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难以解决过剩与增长的矛盾。中部农村是中国农村市场的典型代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消费率逐年递减,解决好中部农村消费问题能对西部农民问题的解决起到示范作用,也能使中部更好的实现承接东西的桥梁作用。因此,如何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提升中部农村的消费能力是关系到能否促进中部农村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关键性课题。正是基于以上现实,本文以

26、中部农村消费变迁为主线,大部分数据涉及1992年以来的消费演变,主要针对消费水平变化、消费结构比较、消费行为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运用消费经济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中部农村消费市场特征和变动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和建立相关模型对中部农村消费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刻画,深入探讨了中部农村消费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以期提高中部农村的消费水平、优化中部农民的消费结构、规范中部农村的消费行为。通过分析当前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的多种因素,提出扩大中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设想。综览阻碍中部农村消费能力提升的各种因素,结合当前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国家政策扶持的有利条件。笔者对如何提高农村的消费能力提出了一

27、系列建议:1、推进中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有效;2、改善中部农村消费环境,刺激消费需求;3、规范农村金融制度,发展农村消费信贷;4、完善农村消费体系建设,以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5、发展农村教育,提升消费能力;6、深化农业区划,打破地区保护。相信中部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一定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村市场的良性发展,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文章结构方面,本文全文共分为五章,具体如下:第一章,介绍本文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简述以及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对相关概念、研究框架、方法、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进行说明。第二章,消费需求理论概述。将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行为的相关消费经济理论及分析方法作为本文的

28、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中部农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和影响因素。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角度对中部农民消费的特点与趋势进行了分析,进而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影响中部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第四章,对提升中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说明改进中部消费条件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章,根据以上分析情况就如何进一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探讨促进农民消费需求的路径。8.期刊论文 亢晓枫 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与农民增收-甘肃农业2006(5)要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看,扩大国内需求的关键在于启动消费需求.但消费需

29、求的增长从某种意义上又取决于农村市场的开拓.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固然有许多制约因素,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取决于农民收入水平.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有力有效措施,积极增加农民收入.9.期刊论文 郑俊寿 开拓农村市场拉动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投资与消费需求,既有较强的扩大内需的经济效应,又有较强的社会综合效应.但开拓农村市场,拉动经济增长,难度很大,文章特提出七点对策建议.努力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使得农村居民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10.期刊论文 赵川平 论我国消费需求的拉动-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1(4)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有效需求不足将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而有效需求不足则主要归因于消费需求的不足.在这种状况下,只有把重点放在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消费信贷机制上,才是立足长远、消除消费障碍的良策,只有启动农村市场,才算找准了另一个扭转消费颓势、刺激经济高速增长的重点.引证文献(1条)引证文献(1条)1.蒋才良 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营销策略浅析期刊论文-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04)本文链接: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