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共10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961771 上传时间:2022-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共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共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主讲人:XXX课目:医院感染基础知识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使我们对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内容: 一、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二、感染源 三、传播途径 四、医院感染的控制 五、标准预防 六、医疗废物 七、职业暴露一、什么是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一)哪几种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标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枣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2、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二)医院感染的危害有那些?对患者来说可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另外的感染导致健康损害、躯体痛苦甚至残疾或死亡,同时医疗费用增加;对医院来说也会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医院形象的损害、发生医疗纠众等使医院的社会效益降低;同时包括住院时间延长导致的医院床位周转率下降、对医务人员造成思想上的负担和压力、医护人员工作量特别是无效劳动增加等。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机制。 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三个要素,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我们也称它们为医院感染的感染链。当

3、三者同时存在,并有互相联系的机会,就会引起医院感染。二、感染源(一)外源性感染病人在医院内从他人(病人或工作人员)外获得的感染也叫做交叉感染,如普通儿科误收麻疹、水痘,就可引起麻疹、水痘在病房传播引起其他小孩感染。(二)内源性感染感染源来自病人自身也可称为自身感染。在医院感染出现以前,病人本身已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当病人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则易引起感染。(三)环境储源感染源来自污染的环境,如手术室或产房的环境或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化脓菌,接受手术的病人、分娩的产妇及婴儿可能会受到感染而发病就属此类。三、传播途径(一)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医院内病原微生物从一个人传给其他人的最常见方式

4、,常在感染源周围发生。1.直接传播:在医院内,当病人与病人之间,医护人员与病人相接触时,如握手、查体或进行其它操作时可将传染性物质(如排泄物、分泌物等)传给对方,而引起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最常见的方式是:从病人传播出的病原微生物湖沼医护人员的手、医护用品或诊疗器械、病人用过的物品 感染其他病人。(二)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病原体通过浮游在空气中的尘埃、飞沫核与微粒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传播方式。通常有三种方式:经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 (三)共同媒介传播在医院内的水、食物、血液及血液制品、药物及各种制剂以及一些医疗设备等,是全院或某一专科的病人共同或常用的,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常

5、可在短期内或同时引起多人感染。这种传播称为共同媒介传播,或共同途径传播,常可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四)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医院住院病人中有许多人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老年病人的要体免疫力已经衰退、刚出生的新生儿是免疫功能降低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硬化等病人、放疗与化疗、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等也使病人免疫力下降。此外,长时间住院、手术病人及其他行插入性操作的病人,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我们把这些人视为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对于这些病人,我们要进一步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和养活近视及陪护,同时更应该做好环境消毒,减少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五)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包括在医院中有些部门的工作性质、病人的体

6、质、环境的特点决定了这些部门的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中心供应室、ICU病房、产房、新生儿科、血液透析室等。上述科室一般都有门关、鞋关等,进入时要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要限制人员进入;工作人员患有传染病时不能进入;安排传染病人住院或手术时要注明;在布局上要区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等;要有各自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六)传染病的医院内感染医院感染中一般非特异性感染较为多见,然而,传染病的病原体赞成的特异性感染也不能忽视,如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都可在医院内发生扩散或爆发流行,另外,如艾滋病病毒感染、乙肝、丙肝、梅毒等经血传播疾病也是可以发生医

7、院感染的。四、医院感染的控制(一)医院感染的控制 医院感染的控制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二)医护人员自身防护 为了减少医护人中在工作中发生医院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医务人员要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2.医护办公室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医护人员进入传染病区或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需做好必要的防护。 4.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病人后应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三)手卫生在下列情况下应当及时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

8、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四)手卫生标准v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以下要求:v 卫生手消毒:v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v 外科手消毒:v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五)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还应当进行手消毒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

9、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搞菌活性时。五、标准预防(一)标准预防的概念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其是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因此它既能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针对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或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病原体,按其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二)标准预防的措施接触隔离:用水养活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危险性,主要指皮肤黏膜暴露,即皮肤

10、黏膜针刺、刀伤,暴露之后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通过这种隔离,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的疾病,如结膜炎、痢疾、霍乱、甲型肝炎等。 (三)标准预防的特点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算什么,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四)标准预防的内容1.戴手套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 国内还有研究者对供应室回收人员的手上细菌进行了检测。其结果为:戴手套操

11、作后,不脱手套细菌检测率达100%,表明手套上微生物存留严重;脱手套后不洗手者,手细菌检测不合格率为26.7%;脱手套后用机械清洁法洗手法,手细菌数则明显减少,全部合格(二)个人防护与普遍预防相同,在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三)正确处理锐器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安全的操作环境。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严格按规定处理医用废弃物,正确使用安全的个人防护用品。

1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和针筒 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 禁止手持锐器物指向他人。 锐器收集到3/4满即停止使用,以减少刺伤的机会。 (四)个人预防措施 医院内一个正常人在静止条件下每分钟可排放5001500个粒子,在活动时每分钟向空气中排放菌粒达到数千至数万,每次咳嗽或打喷嚏可排放104106个带菌粒子。 (五)其它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服及微生物传播。 容器、复苏袋或其他呼吸装置应置于需复苏操作处。 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六、医疗废物(一)医疗废物的危害在

13、医院中产生的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由于携带病菌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包括窨传染、急性传染、交叉传染和潜伏传染等牲,其危害性较大。 (二)医疗废物的分类 我国卫生部及环保总局规定将医疗废物分为以下五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七、职业暴露途径一:皮肤黏膜暴露由于在工作中要面对各种不同的患者,医务人员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概率远比普通人群高。医务人员的皮肤黏膜暴露于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精液、阴道分秘物、滑液、脑脊液、胸膜液、心包液、腹膜液、羊水、处理牙齿过程中的唾液等均存在着医务人员被感染的危险。 途径二:锐器伤 文献报道,因职业感染途径

14、中针刺损伤占80%,现已证实,有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其中一旦经针刺伤即可发生感染的有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在美国,大约有140万名医务人员,其每年平均发生针刺和其他锐利器械损伤事件约80万人次,其中约1.6万人次感染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途径三:手污染医院最常见的病原体传播方式是通过手的传播。 做好手卫生是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洗手是一种投资少、收益大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方法。 途径四:空气传播 国内外调查表明,空气是病原体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医院,空气中的病原体来源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伤口脓液、排泄物、皮肤屑等,干燥后形成菌尘,通过讲话、咳嗽、喷嚏、清扫整理病房、人员走动、物品传递、空气流动等扬起而污染空气。一些医疗器械如:呼吸机、雾化器、吸引器等在操作过程中也会把病原体播散到空气中。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