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苏轼词蝶恋花春景.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60373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苏轼词蝶恋花春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读苏轼词蝶恋花春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苏轼词蝶恋花春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苏轼词蝶恋花春景.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解读苏轼词蝶恋花春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小编为大家 提供了解读苏轼词春景,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解读苏轼词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乂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据说,这首词是苏东坡被贬密州任太守时所作,但在百家讲坛上杨雨 教授说,是苏轼来到惠州的第二年所作。苏轼长于豪放,亦最擅婉约,本词写 春景清新秀丽,但时值暮春,春天那绿树红花最美的时段已然过去,留下来的 只是花退杏小的情景,诗人很是有些借物伤情。“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

2、子飞过天空, 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己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 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 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 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以上两段是很一般的白话解释,就事论事,觉得那就是一首感春伤人的情 感诗,和其他人写的春景诗没有什么两样。很多人还拿词的上阕中最著名的一 句话“天涯何处无芳草”,劝慰那些失恋的人:美女俊男到处都有,不必担心 找不上心爱的人儿哦,其实这是一种天大的误解;另外就词的下阕而言,墙里 的女子并不知道墙外有个男子正为她苦恼,男子“多情”,女子

3、“无情”。这 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释然,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苏轼此 处的“多情反比无情恼”,纯粹是对自己政治前途的叹谓,并非指什么儿女私 情。请看“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苏轼认为:朝廷不念旧 劳,对我苏轼的眷顾就像柳絮一样被风吹得越来越少;天下之大,繁花似锦, 何处又是我苏轼的安身之地啊!再如“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两 句,苏轼认为按照朝廷法律,诽谤朝廷那是杀头大罪,皇上没有杀我的头,而 只是把我流放到一个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我何苦要去自寻烦恼呀!在我看来, 苏轼这个向以豪放不羁著称的人,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婉约。他到惠州后每给亲 友写信,末了总是要缀上“秘

4、之、焚之”的字样,生怕亲友被他的事连累,所 以写诗填词不可能用直白的,语言来形容自己当时那种心有不甘的情愫,他是用 一种隐晦的、借物寓意的形式,抒发情怀,借以表述自己的愤懑。苏轼写蝶恋花春景词的背景是,1085年,宋神宗的儿子宋哲宗即 位,哲宗奶奶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 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原来是哲宗幼年时当侍读的老师,曾因政见不同被王 安石排斥,所以高太后掌权后复召苏轼为朝奉郎知登州事(蓬莱)。四个月 后,以礼部郎中之职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 人,不久又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按照当时的升迁速度,苏轼顺 风顺水,应当说是

5、春风得意的时候。然而,苏轼是个正直而又爱显露自己才华 的人。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 所作所为与所谓的“王党”,不过是一丘之貉,于是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 对自己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因此,他此举引起了保守 势力的极力反对,遭诬告陷害,被贬密州。元祐八年,高太后死后,哲宗亲政,他对自己的这个老师时有烦言。在这 种情况下,苏轼此时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不得不再度 自求外调,这便形成苏轼第二次被贬。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 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这其实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职。于 是,就引出了本文的主

6、题:解读苏轼蝶恋花春景的写作背景与赏析。我们都知道,苏东坡一生姬妾众多,风流韵事层出不穷。他先后娶过三房 妻室,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 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之后,1605年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 坟莹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几十棵松树以寄托哀思。又 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千古第一词的江城子记梦:十 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7、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 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了 “乌台诗案”,黄州贬 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 日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己矣奈何! 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本文主要叙述的是跟随苏轼不离不弃、直到病亡于苏轼之前的第三任妻子 王朝云。朝云原是苏轼妻王闰之在杭州为苏轼买来的侍妾,那年苏轼39岁,王 朝云比苏轼小二十

8、六岁。后来朝云曾经为苏轼生下过一个儿子,不幸的是在一 岁那年夭折。但朝云身体一直很孱弱,在苏轼被贬离开杭州来到惠州的三年零 七个月最困顿的岁月里,她从未离开过自己的丈夫,她最懂丈夫的心,所以她 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绍圣三年 七月,王朝云病逝于惠州,葬于惠州西湖。朝云逝后,苏轼非常伤痛,一直鳏 居,身边再无女人,直到终了。话说,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事在杭州任上,将 家中所有资财用于修建苏堤。后来,绍圣元年(1094年),在他被贬谪到广东 惠州时,没有薪水,过着依靠朋友接济的穷困潦倒口子。去惠州前:苏轼将身 边的姬妾一律遣散送人,这

9、其中据说还有两妾已经身怀有孕,他也无暇过问。 只有王朝云死活不肯离开,于是苏轼只好带她和自己的小儿子苏过,一同来到 惠州。在惠州苏轼过着被贫穷、疾病、恐惧缠绕的日子。许多时候遇到朋友来 访,他都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客人。那一日,他们夫妻在庭院闲坐时,苏轼对朝云说:“你不是最喜欢我写的 蝶恋花吗,何不唱上一曲?”当朝云婉唯歌喉,准备唱时,却己潸然泪 下。苏轼奇怪,遂问朝云因何垂泪,朝云回答道,是她想到词中“枝上柳绵吹 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词,觉得老爷对朝廷一片忠心,朝廷却对老爷没 有半点怜悯,竟与屈原在遭到楚国国君流放时写的“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 乎故宇”相似,故而伤感。苏轼听后连连点头称是,“知我者,惟朝云也! ” 朝云病故后,苏轼再也没有叫人弹唱过这首他最喜欢的蝶恋花词。蝶恋花春景一词,上片写伤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 草”,触目红花纷谢,柳绵日少,青杏初结,普天芳草,充满了繁华易逝, “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下片写伤情:借“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意象,寓意 词人对朝廷一片痴心,但却被朝廷贬官远谪的惆怅,含蓄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坎 坷、飘泊天涯的失落心情。这才使这首词真正成为能表达苏轼心情的绝世佳 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