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精选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69583672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精选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精选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精选PPT.ppt(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经络第1页,此课件共46页哦 重点重点:1 1、掌掌握握经经络络的的基基本本概概念念、经经络络系系统统的的组组成成及及其其生生理理功能。功能。2 2、掌掌握握十十二二经经脉脉的的循循行行规规律律(走走向向与与交交接接规规律律、分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和表里关系布规律、流注次序和表里关系)。3 3、熟熟悉悉奇奇经经八八脉脉的的含含义义和和总总的的功功能能,熟熟悉悉冲冲、任、督、带脉的循行概况及主要功能。任、督、带脉的循行概况及主要功能。第2页,此课件共46页哦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 行行分分布布、生生理理病病理理及及其其与与脏

2、脏腑腑、气气血血相相关关的的理理论论,是是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页,此课件共46页哦 第一节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经经路径,是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路径,是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络络网网络络,是是经经脉脉的的分分支支,纵纵横横交交错错、网网络络全全身、无处不至。身、无处不至。经经络络,是是联联系系全全身身各各部部、运运行行气气血血、调调节节机机体体活活动的通路。动的通路。第4页,此课件共46页哦 经脉与络脉之区别:经脉与络脉之区别:经为

3、主干经为主干经深经深经粗经粗经少经少 经多直行经多直行1 2 3 4 5 络为分支络为分支 络浅络浅 络细络细 络多络多 络多纵横交错络多纵横交错第5页,此课件共46页哦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 经脉经脉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任、督、冲、带、阴跷、阳跷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阴维、阳维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别行的正经十二经脉别行的正经经络经络 十五(十六)别络十五(十六)别络经脉别出的较大分支经脉别出的较大分支系统系统 络脉络脉 浮浮 络络浮于浅表部位的络脉浮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孙孙 络络最细小的络脉最细小

4、的络脉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 连属部连属部 肉体系肉体系 十二皮部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反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的反 应区应区第6页,此课件共46页哦 第二节第二节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 一、名称分类一、名称分类 十二经脉的名称有一定的意义十二经脉的名称有一定的意义 (一)命名原则(一)命名原则 内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前前太阴太阴 肢体内侧面(阴经),一阴衍化为三阴肢体内侧面(阴经),一阴衍化为三阴中中厥阴厥阴后后少阴少阴前前阳明阳明 肢体外侧面(阳经),一阳衍化为三阳肢体外侧面(阳经),一阳衍化为三阳中中少阳少阳后后太阳太阳第7

5、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脏为阴、腑为阳:脏为阴、腑为阳:每每一一阴阴经经分分别别隶隶属属于于一一脏脏,每每一一阳阳经经分分别别隶隶属属于于一一腑,各经以所属脏腑命名。腑,各经以所属脏腑命名。上为手,下为足: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分布于上肢的经脉手经手经在经脉前冠以在经脉前冠以“手手”“足足”字字 分布于下肢的经脉分布于下肢的经脉足经足经第8页,此课件共46页哦(二)具体名称(二)具体名称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阴经(属脏)阴经(属脏)阳经(属腑)阳经(属腑)循行部位循行部位 (阴经行于内侧,(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阳经行于外侧)手手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太肠经

6、手阳明太肠经 上肢上肢 前缘前缘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中线中线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后缘后缘 足足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下肢下肢 前缘前缘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中线中线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后缘后缘第9页,此课件共46页哦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一)走向、交接规律(一)走向、交接规律 手手足足三三阴阴、三三阳阳经经脉脉、内内联联脏脏腑腑、外外络络肢肢节节、阴阴阳阳相相贯贯,如如环无端环无端。头头 (手三阳)手三阳)(手三阴(手三阴)(起)(起)

7、胸胸 手手(终)(终)腹腹 (足三阴)(足三阴)(足三阳)(足三阳)手足阴阳经脉走向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交接规律示意图足足第10页,此课件共46页哦 注:注:1 1、阳经与阴经交接于四肢末端阳经与阴经交接于四肢末端是互为表里之经相连接是互为表里之经相连接 例:手太阴肺经例: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2 2、阳经与阳经交接于头部阳经与阳经交接于头部 是同名之经交接是同名之经交接 例:手少阳三焦经例: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第11页,此课件共46页哦3 3、阴经与阴经在胸腹交接阴

8、经与阴经在胸腹交接 是异名之经交接是异名之经交接 例:例: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4 4、以躯干为中心:以躯干为中心:手手三三阳阳、足足三三阴阴自自肢肢体体的的远远端端走走向向躯躯干干向向心心性性经脉经脉 手手三三阴阴、足足三三阳阳自自躯躯干干走走向向四四肢肢远远端端 远远心心性性经经脉脉第12页,此课件共46页哦(二)分布规律(二)分布规律 头部:头部:手手手足手足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 足足 手太阳经行于面颊、目内外眦、耳中手太阳经行于面颊、目内外眦、耳中 三三 头为诸阳之会头为诸阳之会 阳阳 足太阳经行于头顶

9、部及后头部足太阳经行于头顶部及后头部 经经 手足手足少阳经行于侧头部少阳经行于侧头部 足厥阴肝经上行巅顶足厥阴肝经上行巅顶第13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躯干部:躯干部:部位部位 第一侧线第一侧线 第二侧线第二侧线 第三侧线第三侧线 胸部胸部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距正中线(距正中线2 2寸)寸)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距正中线(距正中线4 4寸)寸)足太阴脾(距足太阴脾(距正中线正中线6 6寸)寸)腹部腹部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距正中线(距正中线0.50.5寸)寸)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距正中线(距正中线2 2寸)寸)足太阴脾、足足太阴脾、足厥肝从少腹斜厥肝从少腹斜向上至两肋经向上至两肋经

10、(距正中线(距正中线4 4寸)寸)背部背部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距背中线(距背中线2 2寸)寸)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距正背中线(距正背中线3 3寸)寸)体侧部体侧部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第14页,此课件共46页哦 四肢部:四肢部:手太阴肺经在前(拇指)手太阴肺经在前(拇指)手三阴经分布于上肢内侧手三阴经分布于上肢内侧手厥阴心包经在中(中指)手厥阴心包经在中(中指)手少阴心经在后(小指)手少阴心经在后(小指)手阳明大肠经在前(食指)手阳明大肠经在前(食指)手三阳经分布于上肢外侧手三阳经分布于上肢外侧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无名指)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无名指)手太阳小肠经在后(小指)手太阳小

11、肠经在后(小指)第15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足阳明胃经在前足阳明胃经在前(足第(足第2 2趾外侧)趾外侧)足三阳经分布在下肢外侧足三阳经分布在下肢外侧 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少阳胆经在中(足第(足第4 4趾外侧)趾外侧)足太阳膀胱经在后足太阳膀胱经在后(足小趾外侧)(足小趾外侧)足足太太阴阴脾脾经经在在前前(足足大大趾趾内内侧侧)足足三三阴经分布在下肢内侧阴经分布在下肢内侧 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大趾爪甲后)(足大趾爪甲后)足少阴肾经在后足少阴肾经在后(足小趾下,斜(足小趾下,斜 行于足心)行于足心)注注:在在下下肢肢内内踝踝上上八八寸寸以以下下,足足厥厥阴阴肝肝经经在在前前,足足太太阴阴

12、脾脾经在中经在中第16页,此课件共46页哦(三)表里络属关系(三)表里络属关系 手手足足阴阴阳阳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内内联联六六脏脏六六腑腑,其其表表里里络络属属关系有下列特点:关系有下列特点:阴阴经经居居里里,阳阳经经属属表表:具具有有表表里里关关系系的的经经脉脉,在在四四肢肢分分布布部部位位上上内内外外相相对对,并并在在手手足足末末端端互互相相联接。联接。络络属属关关系系: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分分别别隶隶属属于于一一脏脏一一腑腑,并并与与相相表里的脏腑联络。表里的脏腑联络。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第17页,此课件共46页哦十二经脉表里关系表十二经脉表里关系表 表表

13、手阳明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手少阳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手太阳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经足阳明足阳明胃经胃经足少阳足少阳胆经胆经足太阳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 里里手太阴手太阴肺经肺经手厥阴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手少阴手少阴心经心经足太阴足太阴脾经脾经足厥阴足厥阴肝经肝经足少阴足少阴肾经肾经第18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规律:规律:1 1、起于手太阴经,终于足厥阴经,终而复始运行。起于手太阴经,终于足厥阴经,终而复始运行。2 2、同名的两条阴经与同名的两条阳经交替流注。同名的两条阴经与同名的两条阳经交替流注。3 3、阴经与阳经之间是表里经相传。阴经与阳经之间是表里经相传。4 4、阳经与阳经之间是手足同名经相传。阳经与阳经

14、之间是手足同名经相传。5 5、阴阴经经与与阴阴经经之之间间依依太太阴阴、少少阴阴、厥厥阴阴顺顺序序从从足足传传手。手。第19页,此课件共46页哦手太阴肺手太阴肺手太阴肺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手阳明大肠手阳明大肠手阳明大肠食指端食指端足阳明胃足阳明胃足阳明胃足阳明胃鼻翼旁鼻翼旁足太阴脾足太阴脾足太阴脾足太阴脾心中心中足大趾端足大趾端手少阴心手少阴心手少阴心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手太阳小肠手太阳小肠手太阳小肠小指端小指端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 足少阴肾足少阴肾足少阴肾足少阴肾足小趾端足小趾端胸中胸中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手少阳三焦手少阳三焦手少阳三焦无名指端无

15、名指端足少阳胆足少阳胆足少阳胆足少阳胆目外眦目外眦足厥阴肝足厥阴肝足厥阴肝足厥阴肝足大趾足大趾肺中肺中目内眦目内眦(四)流注次序(四)流注次序第20页,此课件共46页哦三、循行部位三、循行部位 十二经循行归纳表十二经循行归纳表 第21页,此课件共46页哦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通过肠,还循胃口,通过膈肌,属肺。从肺系膈肌,属肺。从肺系横行至胸部外上方,横行至胸部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拇指桡侧端。第22页,此课件共46页哦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

16、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起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行于上肢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大肠,属大肠。第23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挟鼻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出而挟口两旁,环绕口唇,在颏唇沟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

17、穴,沿发际,到额前。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至气街,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沿大腿之前侧下行,至膝膑,向下沿胫骨前缘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分支4:从足背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经。第24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至内侧正中线上行。至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出踝尖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

18、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中,属脾,络进入腹中,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散舌下。第25页,此课件共46页哦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相连的脉络),向(心与其他脏相连的脉络),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下穿过膈肌,络小肠。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目与脑相连的上行,连于目系(目与脑相连的脉络)。脉络)。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沿上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沿上肢内

19、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交于手太阳小肠经。出小指桡侧端交于手太阳小肠经。第26页,此课件共46页哦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沿手背尺侧上腕部,循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交肩上后入大椎穴,再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下行,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分支1: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分支2: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目眶下,至目内眦,交于足太阳膀胱经。第27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向上

20、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分支1: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处的头侧部。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出,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后下行到项部,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旁开1.5寸)下行,到达腰部,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分支2: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 腘窝中。分支3:从项部,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 国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交于足少阴肾经。第28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起于

21、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向上沿小腿内分出进入足跟部,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侧后缘,至 国窝内侧,上股内侧国窝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穿过脊柱至腰部,后缘入脊内,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络膀胱。属肾,络膀胱。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两旁。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入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入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第29页,此课件共46页哦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

22、,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中、下三焦。分支分支1 1:从胸中分出,: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三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向上至腋窝下,沿上寸处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入掌中,沿中指桡侧,出沿中指桡侧,出中指桡侧端。中指桡侧端。分支分支2 2:从掌中分出,: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尺侧端,交于手沿无名指出尺侧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少阳三焦经。第30页,此课件共46页哦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向上沿无名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前臂外侧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前臂

23、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尖,沿上侧向尺、桡骨之间,过肘尖,沿上侧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上中下三焦。分支分支1 1:从膻中分出,上行出: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后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分支分支2 2: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在面颊部与前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在面颊部与前一支相交,至目外眦交

24、于足少阳胆经一支相交,至目外眦交于足少阳胆经。第31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上至额角,再向后行到耳后,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分开前行入缺盆。分支1: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翳风穴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听宫穴至目外眦后方。分支2: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下颌部的大迎穴处,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复行至目眶下,再向下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经颈前人迎穴旁,与前脉会合于缺盆。然后下行进入胸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髋关节。直行者:从缺盆下行至腋,沿胸侧,过季胁,下行至髋关节处与前

25、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间。分支3:从足背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第32页,此课件共46页哦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尖上八寸处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绕阴器,至小腹(少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 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分支:从肝分出,穿

26、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第33页,此课件共46页哦 四、奇经八脉四、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一)、奇经八脉的概念 奇:异也,异于正经。奇:异也,异于正经。奇奇经经八八脉脉是是指指十十二二经经脉脉之之外外别别道道而而行行的的八八条条经经脉脉(冲冲脉脉、任任脉脉、督督脉脉、带带脉脉、阴阴跷跷、阳阳跷跷、阴阴维维、阳阳维维)。也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4页,此课件共46页哦 分布:分布:不象十二经脉分布于全身,走向不象十二经脉分布于全身,走向 也与之有别,由下而上行(除外也与之有别,由下而上行(除外 带脉)带脉)奇奇 络属:络属:与脏腑没有直接

27、的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络属”关系关系 表里:表里:彼此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彼此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第35页,此课件共46页哦(二)、奇经八脉的功能(二)、奇经八脉的功能十二经气血满溢十二经气血满溢 注入奇经、蓄以备用注入奇经、蓄以备用调节经调节经保持气保持气 脉气血脉气血十二经气血不足,奇经气血给以补充十二经气血不足,奇经气血给以补充血恒血恒定定冲冲 通行上下前后通行上下前后督督总督一身之阳经总督一身之阳经功功任任总任一身之阴经总任一身之阴经统摄气血统摄气血能能加强经脉联系加强经脉联系带带约束纵行诸经约束纵行诸经协调阴协调阴阳阳阴阳跷阴阳跷 主宰一身左右主宰一身左右阴阳维阴阳维 维络一身表里阴阳

28、维络一身表里阴阳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腑关系密切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腑关系密切第36页,此课件共46页哦(三)、督任冲带脉的循行与主要功能(三)、督任冲带脉的循行与主要功能 经脉名称经脉名称 经脉含义经脉含义主要循行路线主要循行路线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督督 脉脉总督、统帅总督、统帅 之意之意胞中胞中 会阴会阴 腰腰背正中线背正中线颈颈脑脑头顶头顶额鼻、上唇额鼻、上唇上唇系带处上唇系带处1 1、总督一身阳经、总督一身阳经“阳脉阳脉 之海之海”2 2、反映脑、髓、肾的功、反映脑、髓、肾的功 能能3 3、主司生殖机能、主司生殖机能 任任 脉脉总任、担任总任、担任之意之意胞中

29、胞中会阴会阴阴阴阜阜腹胸腹胸正中线正中线咽喉咽喉口唇口唇两目眶下两目眶下1 1、总任一身之阴经、总任一身之阴经“阴阴 脉之海脉之海”2 2、妊养胎儿、妊养胎儿“任主胞胎任主胞胎”。冲冲 脉脉要冲之意要冲之意胞中胞中会阴会阴脐旁脐旁胸中胸中喉喉口唇口唇目眶目眶下下、调节十二经脉气血、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十二经脉之海十二经脉之海”2 2、调、调节月经、主生殖功能节月经、主生殖功能“血海血海”带带 脉脉束带之意束带之意季胁季胁带脉穴带脉穴绕身一周绕身一周少腹少腹、约束诸脉、约束诸脉“诸脉皆诸脉皆属于带属于带 2 2、固护胎儿和、固护胎儿和主司妇人带下主司妇人带下 第37页,此课件共46页哦督脉督脉 督

30、督脉脉起起于于胞胞中中,下下出出会会阴阴,沿沿脊脊柱柱里里面面上上行行,至至项项后后风风府府穴穴处处进进入入颅颅内内,络络脑脑,并并由由项项沿沿头头部部正正中中线线,以以头头顶顶、额额部部、鼻鼻部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上唇,到上唇系带处。分分支支1 1:从从脊脊柱柱里里面面分分出出,络肾。络肾。分分支支2 2:从从小小腹腹内内分分出出,直直上上贯贯脐脐中中央央,上上贯贯心心,到到喉喉部部,向向上上到到下下颌颌部部,环环绕绕口口唇唇,再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第38页,此课件共46页哦任脉任脉 任任脉脉起起于于胞胞中中,下下出出会会阴阴,经经阴阴阜阜(耻耻骨骨联联合合上上方方

31、肌肌肉肉隆隆起起的的地地方方),沿沿腹腹部部和和胸胸部部正正中中线线上上行行,至至咽咽喉喉,上上行行至至下下颌颌部部,环环绕绕口口唇唇(内内侧侧),沿沿面面颊颊,分分行行至至目眶下。目眶下。分分支支:由由胞胞中中别别出出,与与冲脉相并,行于脊柱前。冲脉相并,行于脊柱前。第39页,此课件共46页哦冲脉冲脉 起起于于胞胞中中,下下出出会会阴阴,从从气气街街起起与与足足少少阴阴经经相相并并,挟挟脐脐上上行行,散散布布于于胸胸中中,再再向向上上行行,经经喉喉,环环绕绕口口唇,到目眶下。唇,到目眶下。分分支支1 1:从从少少腹腹输输注注于于肾肾下下,浅浅出出气气街街,沿沿大大腿腿内内侧侧进进入入腘腘窝窝

32、,再再沿沿胫胫骨骨内内缘,下行到足底。缘,下行到足底。分分支支2 2:从从内内踝踝后后分分出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分分支支3 3:从从胞胞中中分分出出,向向后后与与督督脉脉相相通通,上上行行于于脊脊柱柱内。内。第40页,此课件共46页哦带脉 起于季胁,斜向下起于季胁,斜向下行,行,绕身一周,并在绕身一周,并在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髂骨上缘斜行到少沿髂骨上缘斜行到少腹。腹。第41页,此课件共46页哦v 注:督、任、冲三脉注:督、任、冲三脉 “一源三歧一源三歧 ”第42页,此课件共46页哦 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运用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

33、的运用(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的正常功能活动经络的正常功能活动经气经气联系作用联系作用使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濡养作用濡养作用通行气血,濡养组织器官通行气血,濡养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感应作用感应作用针刺中的针刺中的“得气得气“和和”行气行气“现象,现象,是经络传导感应作用的表现是经络传导感应作用的表现 调节作用调节作用经络,脏腑间的支持调节经络,脏腑间的支持调节第43页,此课件共46页哦(二)、经络学说的运用(二)、经络学说的运用 体表受邪,传之于内体表受邪,传之于内 阐释病理变化阐释病理变化内脏有病,形见于外内脏有病,形见于外脏腑有病相互影

34、响脏腑有病相互影响循经诊断循经诊断运用运用 指导疾病诊断指导疾病诊断 判断病位判断病位 压痛诊断压痛诊断是针灸、按摩治病的依据是针灸、按摩治病的依据指导疾病治疗指导疾病治疗 作为药物治疗的通路作为药物治疗的通路药物归经药物归经 指导其他治指导其他治第44页,此课件共46页哦 重点回顾:重点回顾:1 1、经络的概念、经络的概念、经络的区别经络的区别 2 2、经脉与络脉的组成经脉与络脉的组成 3 3、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 4 4、经脉的络属关系经脉的络属关系 5 5、奇经八脉的概念奇经八脉的概念 6 6、任、冲脉的主要功能任、冲脉的主要功能 第45页,此课件共46页哦 复习思考:复习思考:1.1.经络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十二经的名称是什经络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十二经的名称是什么?么?2.2.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与流注次序是什么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与流注次序是什么?3.3.经脉在头部的分布情况如何?经脉在头部的分布情况如何?4.4.奇经八脉的概念是什么?奇经八脉的概念是什么?5.5.督、任、冲、带脉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督、任、冲、带脉的主要功能是什么?6.6.何为何为“一源三歧一源三歧”?督、任、冲脉的别名是什?督、任、冲脉的别名是什么?么?第46页,此课件共46页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