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工具书.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9577941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9.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工具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医工具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工具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工具书.ppt(5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工具书中医工具书的用途提供研究线索指引读书门径解决疑难问题汇集专题资料中医工具书的类别医学丛书在“子集”中书目: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卷册、版本。范行准的私人藏书目录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图书目录索引:将书报中的内容编为条目排列,供人们查找。医学史论文资料索引字典、辞典手册:汇集某一方面需要查阅的文献资料的工具书。中医方剂临床手册针灸治疗手册中医工具书的类别年表、历表:按年代顺序用表格形式编制的查考时间或大事的工具书。中国医史年表中国历史纪年表图录:用图象表示事物的工具书。中国历史地图集类书:辑录古代各门类或某一门类资料的工具书。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集圣济总录丛书:又称“丛刊”“丛刻”,多种独立完整

2、单行本书的汇编。珍本医书集成文摘:报刊杂志中文章的摘要。中医文摘中医工具书举要康熙字典清张玉书、陈廷敬奉敕编。该书部首与单字,按笔划多少顺序排列,每个单字之下先注音,后训释字义,再列别音别义,再次列古音。一般都用古书证释。每字必载古体,其重文、别体、俗书、讹字则附在注后。全书分十二集,按地支顺序排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康熙字典清张玉书、陈廷敬奉敕编。该书是查找生僻字的工具书,优点:收字丰富:47035字引证详尽:每字每义后都举命名,几乎全部引用“始见”的古书。搜罗齐备:差不多把每个字的不同意义都列举出来了。缺点:字与字间互相注意、互相诠释,给查阅者无所适从有的书名

3、、篇名错误或妄改,有的引文失真或脱漏错字多,注音错误也不少康熙字典成书于众手,校勘疏忽,故错误很多,但对我们阅读古医书仍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中华大字典徐元诰、欧阳溥存等编,1918年中华书局重印。在康熙字典基础上完成,体例基本相同。其特点:收字较多:48200余字。眉目清晰:同形而异训、异音的字,不混在一起,分别注音,逐条解说。多列韵部:每字注音后,即列入韵部。绘有图形:多用图形辅助解说字意。该书虽纠正康熙字典诸多错误,编排更为简明,更仍未突破之,不能取而代之。二书可互参。辞源(修订本)广东、广西、湖南、河南修订组修订。商务印书馆编。1979年起,商务印书馆分册出版。该书是在解放前旧版辞源基

4、础上,删去新辞条目,专收古代汉语词汇和成语,以及有关文史方面的百科性条目,成为一部专门供研究古典书籍用的大型词典。辞源(修订本)特点:注音精确、解释详细明确、引证准确、繁体排印。该书单字仍按十二集214部首排列,书前有部首目录、难检字表,书末附四角号码索引。辞海(1979年版)三卷本,其特点:内容丰富:收单字14872字,选收词目91706条,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各学科名词术语等。释文简洁、通俗易懂、附有插图。该书按部首排列,书首有部首表、部首查字法说明、笔划查字表等,书末有附录十三种以及所收单字的汉语拼音索引。辞通朱起凤编,1934年开明书店出版,现有1

5、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全二册。该书从声音的通假上去寻求文字训诂,专收古书中的连语、联绵词,用同声假借的原则排比整理,以常见的词列于前,注明音义,把和这个词义相同而形体相异的词一一排列于后,对误 字作了校勘。辞通特点:搜罗古籍中的通假词和词组之多,远远超过了前人的著作。引证详密,举例基多,有助于深刻理解词义。每条末尾大多有作者自己的按语,或折衷旧说,或独抒己见。本书卷首有韵检,书后附有四角号码索引、笔划索引。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和编,1940年商务印书馆第8版印刷。收录上古至清末名人四万多个。一些著名的医家以及为医著作序、校勘者也可查出。人名按姓氏笔划排列,书前有笔划检字表,书后有姓氏考略

6、、异名表、四角号码索引等。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谢寿昌、臧励和等编,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上起远古,下迄现代,收录我国古今地名四万余条,对其地理位置、古今 名称变化等加以解释,按地名首字笔划多少为序排列。卷首有笔划检字表,卷末有四角号码地名索引,后附各县异名表。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图书馆编,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录全国41个图书馆所藏的古代丛书2797部,包括38891种古籍,大约为我国全部古籍的一半左右。有关中医学方面的丛书,收在第二册子部医家类(808-866页)。每书收录其名称、著者和所属丛书名称。阳海清 编撰,蒋孝达 校订 二十六史医史资料汇编陈邦贤辑录,1982年3月,中医研究

7、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室铅印本。辑录了26史中的医药学资料,分别按医史制度、医学人物、医学文献、胎产、养生、疾病、治疗、药品、兽医等项分类。陈邦贤,医史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国医学史、疾病史、医学家传记、二十六史医学史料之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系中国医学通史研究的开拓者和 医史教育的倡导者。他的努力,为中国医学史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中医大辞典(试用本)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人卫出。共收中基、临床针灸、中药、方剂、人物、文献、推拿、气功等词目45,000余条。全书共分八个分册出版。中国医学大辞典谢观等编,1921年商务印书馆初版。民国初年,谢观任上海中医大学校长时所编,全收按首字的笔划多少排

8、列。谢观(1880-1950年)近代医学家。字利恒,号澄斋老人。江苏武进人。两度供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主编中国医学大辞典在医界影响很大。还担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神州医学总会所设中医大学校长。1929年发起组织中医协会,发表宣言反对“废止中医案”,主持过上海市国医公会、中央国医馆等医学团体工作。著有中国医学源流论(1935年),编有中国医话、中国药话、澄斋医案、澄斋杂著、澄斋验方、澄斋年谱等。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等编,1935年世界书局出版社,1956年重新修订,由人卫出版。共270万字,内容分为药学、医学、植物学、矿物学、动物学及化学中有关的中药材料。分条撰述,内容丰富,时有插图。对常用药品的

9、解释首先说明名称意义,次述处方名称,再次是古籍别名和外文名词等,同时还指出药物的科属、药用部分、产地、形态、种植、性质、效能、成分、主治、用量及历代记述考证等。是一部较好的中药辞典。陈存仁(1908-1990),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师从丁甘仁、丁仲英父子。1935年,主编三百余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1937年,东渡日本,收集汉医书籍四百多种,整理出版皇汉医学丛书。1964年,编撰出版中国医学史。1979年,应日本“讲谈社”之邀,编撰中国药学大典(共四大册,1982年正式出版)。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编,1977年人卫出版,2006修订。这是一部巨型中药学辞典,全书分上、下

10、、附编三册,上、下册为正文,收载药物6008味,每一味药物下设异名、基原、原植(动、矿)物、栽培(饲养)、采收加工(或制法)、药材、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用主治、用法用量、选方、临床报道、各家论述等内容,收罗甚为详备。有附编一册,载中药名称索引、药用植物学名索引、疾病防治索引、成分、药理、临床报导、参考文献、古今度量衡对照等。国内期刊中医药资料索引(1950-1980)朱俊奎、梁茂新、郝学军编,1983年辽宁中医学院图书馆印。本书分三十六类,分十个分册。其特点分类细致、收录详尽。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分录清康熙年间陈梦雷等人编纂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后经蒋廷锡等重为编校,于雍正四年(1726年)

11、以活字本印行面世。清代蒋廷锡于1923年编。今有人卫1962年版,全12册。该书为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的最后一部分,共520卷,辑录了自内经到清初的医学文献一百余种,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医学类书。中国医史年表郭霭春编,197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按年代顺序编排了上起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下迄1911年辛亥革命几千年的主要医史事件,提示了中国医学发展 的概况。三十年来医学文献累积索引(1949-1979)南京医学图书馆排辑。分9个分册,其中有中医学分册。此可为查找解放后的医学期刊论文提供极大的方便。古代疾病名候疏义余云岫编。1953年人卫。书中将我国古代五种较早的词书和字书(包括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中

12、的名加以考证和解释,并与现代医学的病名作了一些对照。余云岫(18791954),名岩,号百之,浙江镇海人。1916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医科大学,1917年出版灵素商兑,1929年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由此成为全面批判和否定中医的中坚人物,亦有推进医学进步的诸多学术努力。曾编写内科全书、外科疗法、饮食防毒法、中国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有余氏医述存世。中国分省医籍考郭霭春等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分上、下两册,共著录医籍八千余种,约二百万字。书中按行政区划编写,在每省中又分为医经、伤寒、诊法、本草、针灸、方论、医史、医案、医话、养生、法医等若干门类。每类以年代为序。每种书目下标明卷数、著者朝

13、代、作者姓名,并分别附录作者小传。上始先秦,下至清末,内容宏富,独具特色。几种常用的检字法音序查检法即已经能够正确读出一个字的字音时使用的。汉语拼音字母检字法注音字母检字法韵部检字法汉语拼音字母检字法注音字母检字法在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以前所编的字典,不少都用注音字母标明字的读音,如同音字典汉语词典等。注音字母制定于1913年,1918年公布推行,至1958年间一直是汉字的重要注音方法。韵部检字法汉字按韵部次序排列,即把汉字按韵部分成 类别,同一个韵部的字排在一起。现在一般所谓“诗韵”,又叫“平水韵”,指的是106韵。辞通经籍纂诂等就是以106韵目排列分卷的。“诗韵”共分五部,上平、下平、上、去、

14、入。如果对韵部不熟悉,可先查旧本辞源辞海,检出单字所属的韵部,再查韵部检字的工具书。诗韵上平声十韵: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下平声十五韵: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上声廿九韵: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麋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轸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潜 十六铣 十七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 廿一马 廿二养 廿三梗 廿四迥 廿五有 廿六寝 廿七敢 廿八琰 廿九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

15、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部首检字法确定部首的方法部首的一般位置:上下左右外一般位置没有的,查中座,中座没有部首的查左上角。夹(大)办(力)乘(禾)弱(弓)赣(立)一个字有几个部首的,按下列次序确定部首: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中、取外不以内、取中座不取左上角(坐土头大)、取下取右不取左上角(渠木凯几)、同一部位取多笔部首不取少笔部首(章竟意立磨糜靡麻)、取复笔部首不取单笔部首(灭火旧日)。部首无从采取和所在位置不合规定的,按起先笔查单笔部首。东(一)凸()长()叛(丶)也()四角号码检字法每字的四角归纳为十种笔形,用0-9作为代号,再按字的左上、右上、左下、

16、右下四角取号,连起来成为四角号码。用这种方法编排的工具书有四角号友新词典,另外现代汉语词典书前有四角号码检字表,中国医学大辞典辞源(修订本)四部总录医药编等书末附有此检字表。这种方法的优点:各书所编号码相同,不像部首那样混乱。方法号码笔名笔形举例说明0头言主广疒独立的点和横相结合1横天土地江元包括横和右钩2垂山月千则包括直、撇和左钩3点宀冖礻之衣包括点和捺4叉草杏皮刈大对两笔相交5插扌中史一笔通过两笔以上6方圄目四甲由四边齐整的方形7角羽灭雪衣罕横和垂的锋头相接处8八分页羊余足八字形和它的变形9小尖景惟小字形和它的变形口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颜0128 烙9

17、786取角的规则字的上部或下部,只有一笔或一复笔时,无论在何位,都作左角,它的右角作0(宣)每笔用过后,如再充他角,也作0由“口门行”所成的字,它们的下角改取内部的笔形,但上下左右有其他的笔形时,不在此例。因6043 闭7724 茵4460 衡2143 荇4422取笔取角注意事项宀户等字,凡点下有横,右方和他笔相连的,都作3,不作0尸門等字,方形的笔头延长在外的,都作7,不作6角笔起落的两头不作7。笔形“八”和他笔交叉时,不作8,如“美”“业”中有二笔,“水小”旁有二笔都不作“小”形独立或平行的笔,不问高低,一律以最左或最右的笔形作角(非肯)最左中最右的笔形,有他笔盖在上面或托在下面时,取盖在

18、上面的一笔作上角,托在下面的一笔作下角(共宁)有两复笔可取时,在上角应取较高的复笔,在下角取较低的复笔。撇为下面他笔所托时,取他笔作下角左上的撇作左角,它的右角取作右笔四角同码字较多时,以右下角上方最贴近而露锋芒的一笔作附角,如该笔已经用过,便将附角作0(芒44710)笔划检字法按汉字笔划数目的多少为排列次序的检字法,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医大辞典等,均用此法。先数笔划,按笔划数找到页码,再按起笔笔形的顺序先后,找出所查的字。中医文献中生字僻词的查找方法查找字、词的一般常识注音异读:一字有两种或多种读音而意义相同,其中常用的一个音叫正音,另外的读音叫“异读”。如“谁”shui shei两读,又读:与

19、上同旧读:现在通行的读音同过去的传统读音不同,过去的读音叫“旧读”,如“文”,当“文字、修饰”现都读wn,但在古代当作后一种解释时读作wn。直音:旧时的注音方法,即一个难认的字,用一个与它读音相同的、比较容易认的字注意,也就是同音字注音。如虢(国)同音汉字:即直音反切:释义(训诂)一般字词的查找辞源(修订本)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字词古意的查找古意,有时也是该字的本义,可以使用:尔雅经籍纂诂清阮元、臧镛堂等撰。编于1798年,收集了唐以前各种古书的文字训诂,包括以经传为主的古经书、子史的本文与诸家注释,对每字只释字义,不注音切,按平水韵(106)分部,每韵一卷。每字下先列本训,后列转训。王引之赞

20、此书“展一韵而众字皆备,检一字而诸训皆存,寻一训而其书可识”注意几种符号:代替所要查的本字;用来隔断上下两种不同的解释;用来代表书名或篇名。说文解字源流字典专业字词的查找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古医籍词义古典医籍千字释中医词释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避讳字的查找古今字、通假字中医古籍通借字古今例释方文辉编,邓铁涛等审订。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出版。异体字、繁简字简化字总表,并附有39年异体字。简化字总表检字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检字避讳字查找史讳举例文言虚词、成语典故的查找文言虚词的查找词诠杨树达编,中华书局。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著,中华书局。文言虚词浅释何乐士等著,北京出版社。成

21、语典故的查找利用综合性辞书查找,如辞海辞源等利用成语词典查找,如成语典故等中医古籍文献的查找医藏书目明殷仲春著。医学读书志清曹禾著。医籍考(又名中国医籍考)日本丹波元胤1819年编,1956年人卫出版。宋以前医籍考日本冈西为人编,1956年人卫出版。中国医学书目日本黑田原次、冈西为人编,1931年奉天印刷所出版。四部总录医药编丁福保、周云青编,195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61年版,中研院、北图合编。现存本草书录,龙伯坚编,1957年人卫出版。三百种医籍录贾维诚编,1982年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历法推算天象用以定时的方法,即根据地球、太阳、月亮三者的相互运动,以判别季节、记载时日

22、、确定计算时间标准的法则。世界各国历法不同,按其基本性质分为阳历、阴历、阴阳历。阳历,即太阳历。其基本周年是回归年,即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365.2422日)为这种历法的天文根据。其特点:年的长短依据天象,月的长短则是人为规定的,与月亮的盈亏无关。一年中分若干个月是人为规定的。现行的公历就属于阳历,是从古罗马历发展来的。公元年份是从“耶稣诞生”开始计算(汉孝平帝刘衎kan元始元年)。我国于1912年改用公历,1949年9月27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历法阴历,即太阴历。它是以塑望月为单位的历法,以月亮绕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作为天文依据。特点: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历月的平均值

23、大致等于朔望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伊斯兰教历(旧称“回历”)即是阴历的一种。它从公元622年7月16日开始使用,原来主要通行于阿拉伯国家和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阴阳历,是兼顾阴历和阳历的一种历法。它的历月是根据朔望月订出来的,它的历年又是参照回归线的长短作了相应的调整。历月的平均值大致等于朔望月,又用十九年置七个闰月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值大致等于回归年。我国历代通行的历法都属于阴阳历(除太平天国颁布的天历)。我国从夏代开始就采用这种阴阳历,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夏历”。历史上的古巴比伦历、古希腊历也都属此历。纪年法王位纪年法。这是我国使用最早的纪年法。周、春秋战国和秦朝多用此法。如鲁孝公三十年

24、、齐庄公十八年帝王年号纪年法。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始创年号(元狩),用以纪年,此后,每一个帝王即位都建立年号,全国通用这个年号来纪年。但一个皇帝在他的统治时期,并非只用一个年号,如汉武帝改了11次年号,唐高宗用了14个年号。到明清时代才改为一帝一元,这样就可以用年号来称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历史上的年号往往有重复,所以年号纪年必须与所属的帝王联系在一起,才能确定历史上的年代。如“天祐”有十个帝王用过。干支纪年法这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使用的一种纪年方法。干支本用以纪日,用它来纪年始见于南子天文训和汉书律历志,但正式采用是从东汉章帝(王莽)元和二年,即公元85年以朝庭名义颁布后开始执行

25、的。六十甲子:天干地支的六十组合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优点:周期较长、符号简单缺点:年移代革,单用干支纪年也易产生混乱,只有当干支和帝王的年号相配合,才能准确表达年代。常用的年表和历表中国历史纪年表万国鼎编,万斯年、陈梦家等补订,195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历史纪年荣孟源编,1956年三联出版社。中国历史纪年表方诗铭编,1981年上海辞书出版社。(该书原为辞海的附录)中国历史年代简表1973年文物出版社历史年代歌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相半战国争秦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是宋齐梁陈北朝是北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梁唐晋汉周宋元明清历史上行政区域名称的变化古代分

26、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春秋战国时:诸侯割据,初步形成郡县制秦:分天为36郡汉:承秦制,地域区划已用“国”“郡”“县”的名称。晋:分19州南北朝:州成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划隋:州郡合一,有时称州,有时称郡唐:初与隋同,后疆土扩大,分国分三百多个州,“州”为行政区,增设了“道”(军区性质),作为监察区。有些交通要冲,则设都督府统辖几个州。其最下一级行政区域为“县”。宋:把全国划为“路”(兼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统领“府”“州”“军”。元:设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一,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名称,简称为“省”。一省之下,有路、府(州)、县三级。明:袭元制,仅改“路”为“府”。清: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地、县三级。古代地名查找利用综合性辞典查找,如辞海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