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第一章.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956060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学第一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热学第一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学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学第一章.ppt(1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祝同学们在祝同学们在2011年 学习进步!学习进步!身体健康!身体健康!生活快乐!生活快乐!兔年兔年吉祥!吉祥!热学热学取得好成绩!取得好成绩!注意事项注意事项l1、考勤考勤:不定期点名抽查;:不定期点名抽查;按时上下课,不定按时上下课,不定2、上课上课: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积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积 极思极思维、适当笔记、最好每章作小结;维、适当笔记、最好每章作小结;l3、作业作业:每周一课后交作业本,两个本子交换,:每周一课后交作业本,两个本子交换,每次写上作业次数序号(如第每次写上作业次数序号(如第1次作业),每次上课次作业),每次上课都带来,会抽空讲题目;都带来,会抽

2、空讲题目;4、解题要求解题要求:抄题或写清题号、已知条件、求、抄题或写清题号、已知条件、求、解、要有必要的图示、简要的分析、过程最好用公解、要有必要的图示、简要的分析、过程最好用公式,最后代值(统一单位)、计算结果、不要太潦式,最后代值(统一单位)、计算结果、不要太潦草;草;l5、考试考试:原则上:原则上考试考试90%,平时,平时10%。有一定难有一定难度,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足够重视。度,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足够重视。努力学好热学努力学好热学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教材、习题集、课件、:教材、习题集、课件、题库题库其他参考书:其他参考书:1、李椿、章立源、钱尚武著、李椿、章立源、钱尚武著 热学热学

3、2、张三慧、张三慧 大学物理学大学物理学-热学热学3、赵凯华、赵凯华 新概念物理教程新概念物理教程-热学热学4、所有普通物理学、所有普通物理学-热学、热力学等热学、热力学等联系与答疑联系与答疑: 综合实验楼综合实验楼413室,周四室,周四9-11节,欢迎同学节,欢迎同学前来交流。前来交流。第第 二二 章章 分子动理学理论的平衡态理论分子动理学理论的平衡态理论输运现象与分子动理学理论输运现象与分子动理学理论 的的非平衡态理论非平衡态理论第 三 章 第第 一一 章章导导 论论第第 四四 章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第第 五五 章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第 六 章 物物 态态 与与 相相 变变

4、热 学导 论第一章第一章 物理学的研究内容1.1 宏观与微观描述方法宏观与微观描述方法一、何谓热学?一、何谓热学?热学是研究有关物质的热运动(热现象)热学是研究有关物质的热运动(热现象)以及与热相联系的各种规律的科学,是经典物以及与热相联系的各种规律的科学,是经典物理学的四大柱石之一。理学的四大柱石之一。热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热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由数量很大的微观粒子所组成的是由数量很大的微观粒子所组成的系统系统。热运动的特点:热运动的特点:1 就大量的粒子就大量的粒子整体整体而言,有确定的规律性而言,有确定的规律性 2 区别其它一切运动,是一种独立的运动形式区别其它一切运动,是一种独立的运动形

5、式 二、热学的宏观与微观描述方法二、热学的宏观与微观描述方法 A 热力学:热力学:是热学的宏观理论。是热学的宏观理论。不涉及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以经验规律为基础,从观物质的微观结构,以经验规律为基础,从观察和实验总结出的普适基本定律出发,通过察和实验总结出的普适基本定律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研究宏观物体的热性质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研究宏观物体的热性质 宏观(宏观(macroscopic)现象)现象是针对空间线度是针对空间线度大于大于10 610 4 厘米、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厘米、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整体以及场在大范围内所表现的现象。系统整体以及场在大范围内所表现的现象。微观(微观(

6、microscopic)现象)现象是针对空间线度是针对空间线度小于小于10 710 6厘米的粒子和场在极其微小的厘米的粒子和场在极其微小的空间范围内所发生的现象。空间范围内所发生的现象。局限:局限:1、只适用于粒子数很多的宏观系统。、只适用于粒子数很多的宏观系统。B 统计物理:统计物理:是热学的微观理论。是热学的微观理论。从物质从物质内部的微观结构出发,即从组成物质的分子内部的微观结构出发,即从组成物质的分子 原原子的运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依据每子的运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依据每个粒子所遵循的力学规律,用统计的方法阐述个粒子所遵循的力学规律,用统计的方法阐述宏观物体的热的性质。宏

7、观物体的热的性质。3、把物质看为连续体,不考虑物质的、把物质看为连续体,不考虑物质的 微观结构。微观结构。2、主要研究物质在平衡态下的性质、主要研究物质在平衡态下的性质。l宏观理论宏观理论:热力学热力学l微观理论基础微观理论基础: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l统计物理学的组成部分统计物理学的组成部分:分子动理论、统:分子动理论、统计物理学、涨落理论。计物理学、涨落理论。l学科定位学科定位:是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为热力:是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为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固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固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力学、材料物理、生命科凝聚态物理、量子力学、材料物理、生命科学、医学等

8、奠定基础。学、医学等奠定基础。三、热学发展简史三、热学发展简史1、最初的认识:当作自然界的一个独立的、最初的认识:当作自然界的一个独立的 要素,或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要素,或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2、十七世纪认为:、十七世纪认为:热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热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实质是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实质是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热运动学热运动学 说缺乏实验根据,未形成科学理论。说缺乏实验根据,未形成科学理论。3、十八世纪,系统的计温学和量热学建立、十八世纪,系统的计温学和量热学建立 使热现象的研究走上了实验科学的道路使热现象的研究走上了实验科学的道路 1798年年伦福德和戴维对热质说的反驳伦福德和戴

9、维对热质说的反驳 6、能量量子化假设能量量子化假设推动经典统计物理学向推动经典统计物理学向 量子统计物理学发展。量子统计物理学发展。热容量理论和黑体辐射能谱分布规律热容量理论和黑体辐射能谱分布规律7、非平衡态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迅速发展、非平衡态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迅速发展5、气体分子运动论气体分子运动论的飞跃发展和几率概念的飞跃发展和几率概念 的出现。的出现。4、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发现。的发现。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卡诺理想热机效率卡诺理想热机效率开尔文和克劳修斯表述开尔文和克劳修斯表述麦克斯韦速度分布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玻尔兹曼重力场分布玻尔兹曼重力

10、场分布1.2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一、热力学系统一、热力学系统 系统(系统(system):):所研究对象的物体或物体系。所研究对象的物体或物体系。外界(外界(surroundings):):系统以外的部分系统以外的部分,与系统状态及其变化可能有关的周围环境。与系统状态及其变化可能有关的周围环境。二、热力学与力学的区别二、热力学与力学的区别1、研究方法不同:、研究方法不同:热力学不仅考虑外部表现,还注重内部状态热力学不仅考虑外部表现,还注重内部状态 2、目的不同:、目的不同:经典力学的目的在于找出与牛顿定律相一致经典力学的目的在于找出与牛顿定律相一致 存在于各力学坐标之间的关系

11、。存在于各力学坐标之间的关系。热力学的目的在于求出与热力学各个基本热力学的目的在于求出与热力学各个基本定律相一致的、存在于各热力学参量之间的关定律相一致的、存在于各热力学参量之间的关系。系。三、平衡态与非平衡态三、平衡态与非平衡态 平衡态平衡态满足条件:满足条件:1、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在外界条件一定、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在外界条件一定 情况下,系统与外界情况下,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没有能量交换,不不 存在热流、粒子流。存在热流、粒子流。2、系统内部各处、系统内部各处均匀一致均匀一致。3、系统的宏观性质、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不随时间变化。热流由系统内部温度不均匀而产生。热流由系统内部

12、温度不均匀而产生。粒子流有两种:粒子流有两种:一种是宏观上能察觉到一种是宏观上能察觉到成群粒子定向移动的粒子流。如:自由膨胀成群粒子定向移动的粒子流。如:自由膨胀 一种不存在定向运动所导致的粒子宏观迁一种不存在定向运动所导致的粒子宏观迁移。如:扩散。移。如:扩散。平衡态与非平衡态的平衡态与非平衡态的判别标准判别标准:是否存:是否存 在热流与粒子流。在热流与粒子流。定态(稳态):在有热流或粒子流情况定态(稳态):在有热流或粒子流情况下,各处宏观状态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下,各处宏观状态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平衡态总是近似的、有条件的。平衡态总是近似的、有条件的。.终了终了.扩散扩散隔板隔板.开始开始

13、 自由膨胀自由膨胀 (free expansion)四、热力学平衡四、热力学平衡 微观运动平均效果的不变性,在宏观上表微观运动平均效果的不变性,在宏观上表现为系统的平衡。因此,与热现象有关的一现为系统的平衡。因此,与热现象有关的一切平衡都是切平衡都是动态平衡动态平衡。热力学平衡条件:热力学平衡条件:1、系统内部的、系统内部的温度温度处处相等。处处相等。(热学平衡)(热学平衡)2、在无外场的情况下,系统各部分、在无外场的情况下,系统各部分压强压强处处 处相等。处相等。(力学平衡)(力学平衡)3、在无外场的情况下,系统各部分的、在无外场的情况下,系统各部分的化学化学 组成组成处处相等。处处相等。(

1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只有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时满足只有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时满足力学、热学、化学平衡条件的系统才不会存在力学、热学、化学平衡条件的系统才不会存在热流与粒子流,才能处于平衡态。热流与粒子流,才能处于平衡态。三个条件中有一个不满足,系统处于非平衡态三个条件中有一个不满足,系统处于非平衡态 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状态参量有: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状态参量有:1、几何参量几何参量:体积体积(V)2、力学参量力学参量:压强压强(P)3、热学参量热学参量:温度温度(T 或或 t)4、化学参量:摩尔质量化学参量:摩尔质量 5、电磁参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电极电磁参量:电场强度、

15、磁感应强度、电极 化强度、磁化强度化强度、磁化强度五、状态参量(五、状态参量(quantity of state)处于平衡态的系统,可以用不含时间的处于平衡态的系统,可以用不含时间的热力学参量为坐标轴的状态图来描述。热力学参量为坐标轴的状态图来描述。1.4 温度与温标温度与温标一、温度(一、温度(temperature)在微观上,在微观上,温度是处于热平衡温度是处于热平衡系统系统的微观的微观粒子热运动强弱程度的度量。粒子热运动强弱程度的度量。在宏观上,在宏观上,温度是决定一系统是否与其它温度是决定一系统是否与其它系统处于热平衡的物理量。系统处于热平衡的物理量。一切互为热平衡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

16、都具有相同的温度值。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值。二、热力学第零定律二、热力学第零定律(否勒,否勒,1939年)年)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两个热力学系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两个热力学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的同一热状态处统分别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的同一热状态处于热平衡,则两个热系统也必定处于热平衡于热平衡,则两个热系统也必定处于热平衡BCABCACAB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p13(Zeroth law of thermodynamicsZeroth law of thermodynamics)热力学第零定律的物理意义热力学第零定律的物理意义:1、第零定律提供了间接讨论热平衡的方法、第零定

17、律提供了间接讨论热平衡的方法 2、不仅给出了温度的概念,而且指出了判、不仅给出了温度的概念,而且指出了判 别温度是否相同的方法。别温度是否相同的方法。3、热接触为热平衡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热接触为热平衡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热力学第零定律在建立温度概念、建立温热力学第零定律在建立温度概念、建立温标与测温技术方面都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标与测温技术方面都奠定了重要的实验基础。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宏观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宏观性质性质-温度。温度。三、温标(三、温标(temperature scale)温度的数值表示温度的数值表示 1、经验温标的确定、经验温标的确定(p1

18、4)三要素三要素 A :选择测温物质,确定测温属性,要求选择测温物质,确定测温属性,要求 单调且显著;单调且显著;B :选定固定点并规定数值选定固定点并规定数值,如冰点如冰点00c;C:分度。即对测温属性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分度。即对测温属性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作出规定,作出规定,=f(x),如如=x+;补充补充:经验温标的例子经验温标的例子水银温度计的定标水银温度计的定标(摄氏温标)(摄氏温标)1、选水银为测温物质选水银为测温物质(凝结点(凝结点-38.80c,沸点沸点3570c 另酒精凝结点另酒精凝结点-1140c,沸点,沸点780c)2、测温属性为玻璃管中、测温属性为玻璃管中水银的高度水银的高度

19、h,规定规定属性与温度的关系为线性关系属性与温度的关系为线性关系=h+3、选选定定固定点固定点为为水的水的冰点与沸点冰点与沸点并并规规定其定其温度温度值为值为00c和和1000c.然后具体实施定标过程然后具体实施定标过程 经验温标的例子经验温标的例子(1)以水银为测温物质,水银在玻璃管内上升的高度为)以水银为测温物质,水银在玻璃管内上升的高度为测温属性,即测温属性,即(2)规定与为线性关系;)规定与为线性关系;(3)选定水的冰点和沸点为固定点,并规定冰点为)选定水的冰点和沸点为固定点,并规定冰点为00c,沸点为沸点为1000c.例如:对某个固定粗细内径的储有一定质量水银的玻例如:对某个固定粗细

20、内径的储有一定质量水银的玻 璃管,置于冰点时璃管,置于冰点时 hi=10 mm,置于沸点时置于沸点时 hs=110 mm求出定标曲线为求出定标曲线为 在固定点(标准温度点)处,所有标度方在固定点(标准温度点)处,所有标度方法相同的温度计都要给出温度法相同的温度计都要给出温度T的相同读数。的相同读数。标准温度点的选定不是唯一的,因而标准温度点的选定不是唯一的,因而温度计的标度方法不是唯一的。温度计的标度方法不是唯一的。国际上规定选用水国际上规定选用水的的三相点(三相点(triple point)为标准温度点,其数值为标准温度点,其数值为为 273.16 k,水的三相,水的三相点是纯水纯冰和水蒸汽

21、点是纯水纯冰和水蒸汽平衡共存状态的温度平衡共存状态的温度摄氏温标与其他温标的摄氏温标与其他温标的关系:关系:国际通用国际通用 摄氏温标摄氏温标国际通用国际通用 热力学热力学 温标温标 或绝对温标或绝对温标英美等国家英美等国家 华氏温标华氏温标图图1.4 定体气体温度计定体气体温度计p14C 测温泡测温泡,A、B水银压强计水银压强计、R 水银贮器、水银贮器、E标尺标尺(constant-pressure gas thermometer)CRBAE 定体气体温标的例子定体气体温标的例子(1)测温物质为某种气体,以体积不变时的压强)测温物质为某种气体,以体积不变时的压强为测温属性,即为测温属性,即(

22、2)规定与为线性关系;)规定与为线性关系;(3)选定水的)选定水的三相点三相点为固定点,国际规定为为固定点,国际规定为 273.16k.例如:对某个固定体积的测温泡中储有一定质量例如:对某个固定体积的测温泡中储有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与水银压强计相连,置于三相点时的某种气体,与水银压强计相连,置于三相点时 P=Ptr,求出定标曲线为,求出定标曲线为 通常假定测温参量随温度作线性变化,通常假定测温参量随温度作线性变化,设以设以 P 表示所选定的测温参量,以表示所选定的测温参量,以 T(P)表示温度计与被测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表示温度计与被测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值。令值。令 T(P)=aP a

23、是一个待定常数,是一个待定常数,用固定点的温度与用固定点的温度与压强可以求出压强可以求出。若用若用 Ptr 表示测温参量表示测温参量 P 在三相点状态在三相点状态的数值,任何温度计都有的数值,任何温度计都有 根据所测的根据所测的 P 值确定温度,按这种标度值确定温度,按这种标度法建立的温标为气体温标。法建立的温标为气体温标。2、理想气体温标(、理想气体温标(perfect gas scale)T(P)表示定体气体温度计与待测系统达到表示定体气体温度计与待测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热平衡时的温度;Ptr 为气体温度计在水的三相点时的压强。为气体温度计在水的三相点时的压强。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定

24、律:水的沸点温度水的沸点温度各种气体温度计各种气体温度计各种气体温度计各种气体温度计读数差异随读数差异随读数差异随读数差异随 P Ptr tr 的减小而减小的减小而减小的减小而减小的减小而减小p15p15 3、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标(thermodynamical scale)是绝对温标,是绝对温标,它与测温物质及测温属性它与测温物质及测温属性无关无关,对绝对零度以上的任何温度都具有意,对绝对零度以上的任何温度都具有意义,它与理想气体温标是一致的,只要在气义,它与理想气体温标是一致的,只要在气体温度计能精确测定的范围内,热力学温标体温度计能精确测定的范围内,热力学温标就可通过理想气体温标来实

25、现。就可通过理想气体温标来实现。在在压强极低压强极低的极限情况下,气体温标只的极限情况下,气体温标只取决于气体的共同性质,而与具体气体的特取决于气体的共同性质,而与具体气体的特殊性质无关,这时所遵循的普遍规律建立的殊性质无关,这时所遵循的普遍规律建立的温标叫温标叫理想气体温标理想气体温标。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摄氏温标、摄氏温标 t、华氏温标、华氏温标 tF 与兰氏温标与兰氏温标 tR国际实用温标是国际间协议性的温标。国际实用温标是国际间协议性的温标。4、国际实用温标、国际实用温标t=T-273.15绝对零度(绝对零度(absolute zero)0k或或-

26、273.15 是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是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压强都趋于零时的温度,这个温度是所有可能达都趋于零时的温度,这个温度是所有可能达到温度的最低极限,其本身是达不到的。到温度的最低极限,其本身是达不到的。绝对零度绝对零度 冰点冰点 三相点三相点 汽点汽点 热力学热力学K 0 273.15 273.16 373.15 摄氏摄氏-273.15 0 0.01 100 华氏华氏 -459.67 32 32 212 兰氏兰氏 0 491.67 491.69 671.67固定点的温度值固定点的温度值目前实验室已获得的最低温度,已非常接近目前实验室已获得的最低温度,已非常接近0K核自旋冷却法:核自旋冷却法

27、:210-10 K 激光冷却法:激光冷却法:2.410-11 K 例例 1 有一按开氏温标进行分度的某种定有一按开氏温标进行分度的某种定容气体温度计,当与水的三相点热平衡时其容气体温度计,当与水的三相点热平衡时其压强为压强为Ptr=10cmHg,将此温度计的气泡浸入,将此温度计的气泡浸入待测温度的液体中时,压强为待测温度的液体中时,压强为P=15cmHg。试求该液体的温度。试求该液体的温度。解:此温度计的测温参量为压强解:此温度计的测温参量为压强P,标,标度法为开尔文标度法。度法为开尔文标度法。则此时液体的温度为则此时液体的温度为PtrPT=273.16K =273.16K =409.7K15

28、10 例2 有一按摄氏温标刻度的水银温度计,当浸在冰水中时水银柱长 l0 为4.0 cm,浸在沸水中时 l100 为24.0cm,问(1)22.0oC时水银柱的长度 lt 为多少?(2)温度计若浸在某沸腾的溶液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5.4cm,求溶液的沸点。解:(1)此温度计的测温参量为水银柱的长度 l,按摄氏标度法,在两个标准温度点,水的冰点(0oC)和沸点(100oC)间的温度变化,应与水银柱长度变化成正比,故有=l100 -l0 lt -l0 100oC -0oCtoC -0oClt =24.0-4.0 100oC toC+4.0=0.2 t+4.0当当 t=22.0oC 时,水银柱长度

29、相应为时,水银柱长度相应为lt =0.2 22.0+4.0=8.4(cm)(2)由由 lt =24.0-4.0 100oC toC+4.0=0.2t+4.0得得t=(lt-4.0)0.2当当 lt=25.4cm时时t=(25.4-4.0)0.2=107 例例3 设一定容气体温度计是按摄氏温标刻设一定容气体温度计是按摄氏温标刻度的,它在冰点和汽点时,其中气体的压强分度的,它在冰点和汽点时,其中气体的压强分别为别为0.400atm和和 0.546atm.求求:(1)当其中气体的压强为)当其中气体的压强为0.100atm时,所时,所测温度是多少?(测温度是多少?(2)当温度计插在沸腾的硫中)当温度计

30、插在沸腾的硫中时(标准大气压下硫的沸点是时(标准大气压下硫的沸点是444.67),温度),温度计中气体的压强是多少?计中气体的压强是多少?解:摄氏温标解:摄氏温标 t 与理想气体温标与理想气体温标 T 之间的关系是:之间的关系是:t=T-273.15 若测温泡中气体在水的三相点若测温泡中气体在水的三相点273.16K时的压时的压强为强为 Ptr,在温度,在温度T时的压强为时的压强为 P,则应有,则应有 Pi,Ps 分别代表测温泡中气体在冰点、汽点分别代表测温泡中气体在冰点、汽点温度下的压强温度下的压强 Ptr=273.16Ps -Pi ts -ti ts -ti =273.16Ps -PiPt

31、r 273.16(0.546-0.400)100.0(1)=1.4610-3273.16(atm)t+273.15=273.16P/Ptr即即T=273.16P/Ptrt+273.15=273.16P/Ptr(1)t+273.15273.16Ptr P=(2)又由(又由(1)式)式当当 t=444.67 时,代入上式得时,代入上式得当当 P=0.100atm 时,代入上式得时,代入上式得又由(又由(1)式)式 t=273.16P/Ptr-273.15t=-205P=1.05atm1.3物态方程物态方程 f(P,V,T)=0 1.3.2 一、一、几个系数几个系数(P7):1、体膨胀系数、体膨胀系

32、数2、压缩系数、压缩系数3、压强系数、压强系数二、热膨胀现象二、热膨胀现象 p9表表1.1 把处于平衡态的某种物质的热力学参量把处于平衡态的某种物质的热力学参量(P V T)之间所满足的函数关系称为该物之间所满足的函数关系称为该物质的物态或状态方程。质的物态或状态方程。f(P,V,T)=0 1.3.3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10):一、气体实验定律一、气体实验定律1、玻意耳定律、玻意耳定律(p10)P V=C T 不变不变 2、盖、盖.吕萨克定律吕萨克定律V=V0(1+p t)P 不变不变 气体膨胀系数气体膨胀系数p3、查理定律、查理定律P=P0(1+v t)V 不变不变 气体压

33、强系数气体压强系数 v P0100-T0-1/avt/P压强温度系数压强温度系数压强温度系数压强温度系数 a av v 在在在在 P P0 0 0 0 时的极限值时的极限值时的极限值时的极限值 以上三条定律近似地适用于所有气体,以上三条定律近似地适用于所有气体,只要温度不太低,即气体愈稀薄,以上三式就只要温度不太低,即气体愈稀薄,以上三式就愈能准确地描述气体状态的变化。愈能准确地描述气体状态的变化。在气体无限稀薄的极限下,在气体无限稀薄的极限下,所有气体的所有气体的 V、P 趋于共同的极限趋于共同的极限 ,其数值约其数值约1/273。二、理想气体物态方程(二、理想气体物态方程(equation

34、 of state)1、同一成分、同一成分(1)同一状态之间关系)同一状态之间关系 PV=RT=mRT/Mmol(2)同一系统不同平衡态之间关系)同一系统不同平衡态之间关系 P1V1/T1=P2V2 /T2(3)R的计算的计算 取取标准状态标准状态来计算来计算R 2、几种成分:、几种成分:P=(1+2+.+n)RT/V =P1+P2 +.+Pn R=8.31 J mol-1 k-1 称为称为普适气体常量普适气体常量 3、道尔顿分压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law of partial pressurelaw of partial pressure):):混合气体总压强等于各种组分的混合气体总压强

35、等于各种组分的分压强分压强之和之和 4、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 能严格满足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的气体为理能严格满足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的气体为理想气体。此时,想气体。此时,V =P=1/T0,理想气体是理想气体是个个模型,描绘了所有气体在压强趋近于零的极模型,描绘了所有气体在压强趋近于零的极限下的共同限下的共同特征特征。例例4 有一水银气压计,当水银柱为有一水银气压计,当水银柱为0.76m时,管顶离水银面时,管顶离水银面0.12m,管的截面积为管的截面积为2.0 10-4m2,当有少量氦气混入水银管内顶部时,当有少量氦气混入水银管内顶部时,水银柱下降为水银柱下降为0.60,此时温度为,

36、此时温度为27oC,计算有,计算有多少氦气在管的顶部?多少氦气在管的顶部?解:氦气解:氦气 P=(h1h)=(0.760.60)1.33 105Pa V=(0.12+0.760.60)2.0 10-4 m3=5.6 10-4 m3=1.92 10-5 kg则氦气质量为则氦气质量为 m=MmolPV/RT 0.004 0.161.33 105 5.6 10-4 8.31 300 m=例例5 一体积为一体积为1.010-3 m3 的容器中,的容器中,含有含有4.010-5 kg的氦气和的氦气和4.010-5 kg的氢的氢气,它们的温度为气,它们的温度为 300C,试求容器中混合气,试求容器中混合气

37、体的压强。体的压强。=T273+30=303 K解:解:M1m=4.010-3kg/mol He的摩尔质量的摩尔质量2.010-3kg/mol 2m=MH2的摩尔质量的摩尔质量=2.52104Pa=5.04104Pa=VMPm=TR1m114.010-58.31303 4.010-31.010-3=4.010-58.31303 2.010-31.010-3 VMPm=TR2m22=+P1P2P7.56104Pa 例例 6 容积为容积为25.0L的容器中盛有的容器中盛有1.00mol的氮气,另一只容积为的氮气,另一只容积为 20.0L 的容器中盛有的容器中盛有2.00 mol 的氧气,二者用带有

38、阀门的管道相连,的氧气,二者用带有阀门的管道相连,并置于冰水槽中,现打开阀门使二者混合,求并置于冰水槽中,现打开阀门使二者混合,求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多少?混合气体的平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多少?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多少?均摩尔质量是多少?P=RT V V 为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为混合气体的总体积V1+V2 为混合气体的总摩尔数为混合气体的总摩尔数1+2总压强为总压强为RT V1+V2 P=(1+2)解:根据混合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的压强为解:根据混合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的压强为平均摩尔质量为平均摩尔质量为1+2=M1+M21+2=11+22=1.0028.010-3+2.0032.01

39、0-31.00+2.00=30.710-3 kg mol-1=1.49atm8.2110-227325.0+20.0 (1.00+2.00)=RT V1+V2 P=(1+2)例例7 容积为容积为1.010-2 m3 的瓶中盛有温度的瓶中盛有温度为为300K 的氧气,问: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的氧气,问: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当瓶内压强由当瓶内压强由 2.5 105 N m-2 降到降到 1.3 105 N m-2 时,氧气共用去多少?时,氧气共用去多少?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RT,可得,可得出瓶中原来氧气的摩尔数出瓶中原来氧气的摩尔数1 和剩下的氧气的摩和剩下的氧

40、气的摩尔数尔数22=P2VRT1=P1VRT因此用掉的氧气摩尔数为因此用掉的氧气摩尔数为m=0.48 32 10-3 =0.015 kg 因氧气的摩尔质量为因氧气的摩尔质量为 3210-3 kg mol-1,所以用掉的氧气质量为所以用掉的氧气质量为=0.48 mol1.010-28.31300=(2.5-1.3)105=(P1-P2)VRT1-5 物质的微观模型物质的微观模型 一、物质由大数分子组成一、物质由大数分子组成 1、原子论、原子论 A 经典原子模型:德谟克利特、道尔顿经典原子模型:德谟克利特、道尔顿 B 量子原子模型:汤姆逊、卢瑟福、玻尔量子原子模型:汤姆逊、卢瑟福、玻尔 2、阿伏伽

41、德罗分子假说、阿伏伽德罗分子假说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 有数目相同的分子。有数目相同的分子。阿伏伽德罗常量:阿伏伽德罗常量:NA=6.02 10 23 mol-1 3、宏观物体是不连续的,它由大量分子或原、宏观物体是不连续的,它由大量分子或原 子(离子)组成。子(离子)组成。2、布朗运动(、布朗运动(brown motion)悬浮粒子不停地作无规则的杂乱运动。悬浮粒子不停地作无规则的杂乱运动。二、分子热运动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扩散 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 分子无规则运动假设:分子无规则运动假设:

42、分子间在作频繁的分子间在作频繁的碰撞,每个分子运动方向和速率都在不断地改碰撞,每个分子运动方向和速率都在不断地改变。任何时刻,在液体或气体内部各分子的运变。任何时刻,在液体或气体内部各分子的运动速率有大有小,运动方向也各种各样。动速率有大有小,运动方向也各种各样。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布朗运动越明显。3、涨落(、涨落(fluctuation)热平衡态下测得的物理量数值在热平衡态下测得的物理量数值在平均值平均值附近附近飘忽不定地变化,飘忽不定地变化,其相对均方根偏差为涨落其相对均方根偏差为涨落三、分子间的吸引力与排斥力三、分子间的

43、吸引力与排斥力 粒子数越少,涨落现象越明显。粒子数越少,涨落现象越明显。涨落现象:扭摆、热噪声、光的散射涨落现象:扭摆、热噪声、光的散射 在粒子可自由出入的某空间范围内的粒子在粒子可自由出入的某空间范围内的粒子数的相对涨落反比于系统粒子数的平方根。数的相对涨落反比于系统粒子数的平方根。f=trrs引力引力引力引力斥力斥力斥力斥力s=t=9 1547力力r引力引力引力引力斥力斥力斥力斥力分分子子f分子力:分子力:N(N)21/21、吸引力、吸引力 当分子质心相互接近到某一距离内,分子当分子质心相互接近到某一距离内,分子间相互引力才较显著,这一距离为分子吸引力间相互引力才较显著,这一距离为分子吸引

44、力作用半径,约为分子直径两倍左右。作用半径,约为分子直径两倍左右。2、排斥力、排斥力 当两分子接近到既无斥力也无引力的临当两分子接近到既无斥力也无引力的临界位置时(两分子刚好接触),两质心距离为界位置时(两分子刚好接触),两质心距离为排斥力半径。排斥力半径。吸引力出现在两分子相互分离时,吸引力出现在两分子相互分离时,排斥力排斥力作用半径比吸引力半径小。作用半径比吸引力半径小。1、分子力使分子聚在一起,在空间形成某分子力使分子聚在一起,在空间形成某种有序排列,热运动使分子尽量散开。两者形种有序排列,热运动使分子尽量散开。两者形成一对矛盾,相互制约和变化,决定了物质的成一对矛盾,相互制约和变化,决

45、定了物质的不同特性。不同特性。2、分子力是一种分子力是一种电磁相互作用力,电磁相互作用力,是一种是一种保保守力,有分子作用力势能。守力,有分子作用力势能。物质微观结构的三个基本观点:物质微观结构的三个基本观点:一切宏观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一切宏观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所有分子都处在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所有分子都处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中;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中;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四、分子力与分子热运动四、分子力与分子热运动1-6 理想气体微观描述的初级理论理想气体微观描述的初级理论 1.6.1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p2

46、8 一、分子本身线度比起分子间距小得多,一、分子本身线度比起分子间距小得多,可忽略不计。可忽略不计。假设根据:理想气体很稀薄分子间距离很大假设根据:理想气体很稀薄分子间距离很大.(1)洛喜密脱常量洛喜密脱常量 标准状况下标准状况下1m3理想气体中的分子数理想气体中的分子数n0=NA/V0=2.7 10 25 m-3 (1.16)(2)标准状况下分子间平均距离标准状况下分子间平均距离 二、除碰撞一瞬间外,分子间互作用力可二、除碰撞一瞬间外,分子间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分子在两次碰撞之间作自由的匀速忽略不计。分子在两次碰撞之间作自由的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假设根据:分子间作用力是短程力。假设根据:

47、分子间作用力是短程力。三、处于平衡态的理想气体,分子间及分子三、处于平衡态的理想气体,分子间及分子与器壁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与器壁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碰撞。假设根据:平衡态下气体的状态参量假设根据:平衡态下气体的状态参量 T、P 不随时间改变,可认为分子碰撞时无动能损失,不随时间改变,可认为分子碰撞时无动能损失,碰撞是完全弹性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1.6.2一、一、t时间内碰到时间内碰到A面积上的分子数目面积上的分子数目N理想气体是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着的大理想气体是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着的大量无引力的弹性分子小球的集合。量无引力的弹性分子小球的集合。(1.18)单位时间内碰在单位面积器壁上单位

48、时间内碰在单位面积器壁上的平均的平均 分子数分子数 p30单位时间内碰在单位面积器壁上的平均单位时间内碰在单位面积器壁上的平均 分子数分子数 一、统计假设(一、统计假设(statistical postulate)在平衡态下在平衡态下(1)分子沿各方向运动的机会相等。分子沿各方向运动的机会相等。(2)分子速度沿各方向分量的各种平均值相等分子速度沿各方向分量的各种平均值相等 即处于即处于平衡态平衡态的气体具有分子混沌性。的气体具有分子混沌性。或或(1)均匀分布在容器中。均匀分布在容器中。(2)任何系统的任何分子都没有运动速度的任何系统的任何分子都没有运动速度的 择优方向。择优方向。1.6.3 理

49、想气体的压强公式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1)一个 i 分子与器壁碰撞一分子与器壁碰撞一次获得的动量增量次获得的动量增量 mvmvix2mvixix=一个 i 分子一次碰撞给予分子一次碰撞给予器壁器壁A的冲量的冲量 2mvix(2)dt 时间内第时间内第i组分子对器壁的冲量imvixAxyz123mvixlll二、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二、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ni*vixdtdA)2mvix=2nimvixdtdA(3)dt 时间内全体时间内全体分子(所以组分)对器壁的冲量F123AlllP=23n 12=v2m可以证明:可以证明:t分子热运动平均分子热运动平均平动平动动能动能x2vv=32p

50、=n m vx2由统计假设:由统计假设:222vvv=xyzv=x222+vvvyz2P=23n 12=v2tmv=12Pmn3=23n()2m v2压强公式:压强公式:32P=nt 压强公式将宏观量压强公式将宏观量 P 和微观量分子热运和微观量分子热运 动平动动能的统计平均值动平动动能的统计平均值联系起来,从联系起来,从而说明了压强的微观本质。而说明了压强的微观本质。压强具有统计意义。压强具有统计意义。气体压强是大量分气体压强是大量分子碰撞在单位面积器壁上的平均冲力。只有子碰撞在单位面积器壁上的平均冲力。只有对大量分子而言,器壁获得的冲量才可能具对大量分子而言,器壁获得的冲量才可能具有确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