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695522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0192019 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综合检测试题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模拟综合检测试题第 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 。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 ) 。A.尧B.舜C.禹D.启考点: 夏,商,西周的更替。分析:解答:本题考查世袭制的起源。我国古代君主继承王位的方式主要有禅让制和世袭制。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即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世袭制是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

2、。禹在位时,其子启已有强大的势力。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2、 “韩国试图申请汉字为该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事曾闹得沸沸扬扬,且不管该消息是否属实,我们所知道的事实是中国使用汉字已逾三千年, “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A. 楷书B. 行书C. 甲骨文D. 金文考点:文字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了商朝甲骨文的相关史实。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2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 C.3、都江堰位于

3、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A. 春秋时期秦国 B. 春秋时期楚国 C. 战国时期秦国 D. 战国时期楚国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解答: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修建,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四川的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故选 C.4、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 B. C. D.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

4、主要考查圆形方孔钱。解答: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C 是圆形方孔钱。故选 C.5、 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A. 打击匈奴 B. 开拓疆域 C. 管理西域 D. 开通商路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分析:3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的主要目的。解答: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主要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当时匈奴控制着西域的大部分地区,汉王朝通西域的路线也受匈奴控制。故选 A.6、如图为 1973 年在

5、长沙马王堆 3 号汉墓出土的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导引图,据此得知,汉代医学已认识到( )A. 麻醉可减轻外科手术痛苦B. 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C. 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D. 收集民间药方的重要性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考查长沙马王堆 3 号汉墓出土的绘有各种运动姿势帛画的理解。解答:1973 年,在挖掘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时,发现了我国出土文物中历史最早的医疗保健体操-帛画导引图。这充分证明,早在两千一百多年以前,我国就巳经利用体操运动作为锻炼身体、防病治病的手段了。故选 B.7、2016 年成都大庙会上, 三英贺岁 、 蜀道难关主题灯组形象展示了三国文化。回顾历史,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叙

6、述正确的是( )A. 维护了相对的安定,是一种进步4B. 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历史的退步C.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民族融合D. 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考点:三国鼎立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国鼎立的形成。解答: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局部的统一,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维护了相对的安定,是一种进步。故选 A.8、如果在假期去河南省游玩,想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佛教盛行的情况,除了嵩山少林寺外,还有一个地方你不能不去游览,这个地方是( )A. 龙门石窟B. 云冈石窟

7、C. 莫高窟D. 东周王陵考点: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龙门石窟。解答: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山西大同的龙门石窟和河南洛阳的云冈石窟反映了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的兴盛。故选 A.9、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5A. 民族交往B. 中外交往C. 国家统一D. 经济发展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及意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融合及北魏孝文帝改革

8、的相关知识。解答:“胡人汉服”体现了汉族服饰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汉人胡食”体现了少数民族饮食对汉族的影响,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学习即民族交往。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和 D.经济发展都与图意无关。故选 A.10、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蜀国考点: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全国的是西晋。 解答: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统一全国的是西晋 故选:B.11、与“三顾茅庐”的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 袁绍B. 曹操C. 诸葛亮6D. 孙权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顾茅庐”的有关人物。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顾茅庐是指中国东汉末年刘备

9、三次到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故选 C.1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内迁的民族不包括( )A. 匈奴族B. 鲜卑族C. 羌族D. 女真族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大量少数民族内迁的情况。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大量少数民族内迁。他们与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加速了民族融合。故选 D.13、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

10、文中的记载是下列哪 一人物的发明( )A. 张仲景B. 华佗C. 祖冲之D. 蔡伦考点:纸的发明和改进。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解答:7“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文中的记载是蔡伦。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故选 D.14、有一朋友声称自己家里收藏有以下文物,请你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帮他鉴别一下,哪一件肯定是假的?( )A. 战国诸侯国

11、的刀形币B. 秦朝的五铢钱C. 汉代的画像砖D. 商朝的铜尊考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使用的圆形方孔铜钱,五铢钱是西汉汉武帝时期铸造的货币,秦朝不会出现五铢钱。故选 B.15、如图反映我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 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 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8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析:本题考查了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原因。解答:根据题干图片中给出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可知是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人南迁。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

12、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故选 C.1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 )A. 颁布“推恩令”B. 设西域都护C. 加强监察制度D. 推行儒学教育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政治措施的知识点。解答: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接受主父偃的建立,推行“推恩令” ,就是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故选 A.17、如图是春秋时期老子与孔子的一段对话,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出老子的思

13、想观是( )A. “仁者爱人”B. “无为而治”C. “兼爱” “非攻”D.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9考点:老子和孔子。分析:本题考查了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解答:“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观,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兼爱” “非攻”是墨子的思想主张;“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是兵家孙武的思想主张。故选 B.18、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14、。这统治局面得以出现是因为文帝景帝( )减轻赋税 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 重视以德化民 废除严刑苛法。A.B.C.D.考点:文景之治。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景之治的知识点,应把握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了,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废除

15、严刑苛法;文帝、景帝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他们还重视“以德化民” ,社会比较安定。故选 D.19、如果你穿越到东汉时期,你可能看到的是( )10一位官员正准备任职西域都护 对春秋战国历史感兴趣的王丁研读史记街市上到处可以买到西域的水果蔬菜 “汉人胡服”和“胡人汉服”的现象。A. B. C. D.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司马迁与史记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东汉时期的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史记的描述范围。解答: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东汉时期的官员可以准备任职西域都护。史记记载的是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东汉时期的王丁可以研读史记 。西汉时期,汉通西域和丝绸之

16、路开通后,西域的水果蔬菜传入内地,所以东汉时期能买到西域的水果蔬菜。东汉时期,汉与西域还没有实现民族融合,所以东汉时期不可能出现“汉人胡服”和“胡人汉服”的现象。符合题意。故选 B.20、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正如下列句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和描绘,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评价”的句子找出来( )A. 齐桓公以管仲为相改革,召集诸侯会盟 B.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 C. 战国时期,今北京地区属于燕国 D. 战国时期,各国争相变法,相互争霸,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知识点。解

17、答:描述是描写叙述,即对事物进行形象化的阐述。评价是对某个对象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评估,从而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选项 ABC 都是对历史史实的描述。D则是对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评价。故选 D.11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其中第 21 题 15 分,第 22 题 9 分,第 23 题 9 分,第 24题 15 分,第 25 题 12 分,共计,6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毛玠语太祖(曹操)曰“宜奉天予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 -三国志(1)材料一中与曹操有关的两个战役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曹操采纳了毛玠的

18、什么建议?(3)列举材料一中任意两个政权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及都城。序号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ABC考点: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分析:(1)本题考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2)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3)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解答:(1)与曹操有关的两个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200 年曹操在官渡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08 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由材料二“宜奉天予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可知,东汉末期,战乱不断,曹操趁乱将汉献帝接到许都,控制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

19、发12号施令,这就是历史上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3)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是魏国,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是蜀国,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是吴国,222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答案为:(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挟天子以令诸侯。(3)序号政权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A魏220曹丕洛阳B蜀221刘备成都C吴222孙权建业22、. 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汉书张骞传材料二(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张骞的目的是什么?

20、(2) 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3)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重要意义?解答:(1) 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2) 使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为丝绸之 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3) 促进了西域社会的发展;丰富了中原地区 和中亚、西亚等地区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促进 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23、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

21、家富强起来。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材料中反映了这次改革中哪些措施?(3)13公元前 350 年,平民李四,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请问李四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4)这次改革给哪个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考点:商鞅变法。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内容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影响。解答:(1)分析材料,注意其中关键词“商鞅” “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可知材料一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2)材料中“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 ” “由国君直

22、接委派官员治理” 。这一变法内容应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中“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这一变法内容应为: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田宅和爵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公元前 350 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反映的正是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内容。(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商鞅变法。 (2)建立县

23、制、奖励耕织。2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某班将举办围绕这一史实的专题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1)设计活动主题:_(2)开展专题讲座,完成资料卡片。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派别有_、_、_、_“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与_(思想家)的观点吻合, “施仁政于民“是_(思想家)的思想。孔子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_一书(3)举办图片展,填写图片。14说明图 1 人物:_,图 2 人物:墨子主要思想:“仁”和“礼”主要思想:_(4)专题活动中,指导老师作报告时候,举了一个例子,某中学初一某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

24、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劳动委员:“制定班规,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 5 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顺其自然,慢慢就好起来了” 。指导老师要求大家思考此事例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劳动委员:_ ;班长:_ ;生活委员:_ 。考点:百家争鸣, 老子和孔子。分析:(1)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2)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3)本题考查孔子和墨子(4)本题是

25、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故活动主题可以确定为“百家争鸣” 。(2)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派别有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等;“天地与我并生“就是说化自然于无为之中,顺应天命,不要刻意去追求“我”的欲求,而破坏自然之道。 “万物与我为一”就是让我免除了物我之别,大小之分,体验“无往而非我之妙” 。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讲的是顺应自然,免除物我之别而融入天地万物之间,与庄子的观点吻合,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施仁政于民”是孟子思想,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

26、”治国,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3)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思想是“仁”和“礼” ,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 “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15支持正义战争。(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劳动委员主张重罚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行为,符合法家的主张,法家主张法治,严刑峻法;班长主张对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行为说服教育,符合儒家的思想主张,儒家主张“为政以德”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生活委员主张对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行为顺其自然,符合道家的主张,道家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故答案为:(1)

27、百家争鸣。 (2)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庄子;孟子;论语 。 (3)孔子;兼爱,非攻。 (4)劳动委员:法家;班长:儒家;生活委员:道家。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材料三:忽必烈即位之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推行重农政策,取得显著成就。 (1)材料一中的“商君”是谁?依据材料简述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3

28、)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忽必烈重视农业的主要表现?(4)综合上述改革,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考点: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开放性问题。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2)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3)本题考查忽必烈发展农业的措施。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1)商鞅变法内容为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由材料由“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知改革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就是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2)由“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和所学内容可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的进程。(3)由“推行重农政策”可知元世祖重视农业的表现有:元世祖设置“司农司” ,编写农桑辑要 ,发布诏令:“以农桑为本” ,下令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等等。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应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16故答案为:(1)商鞅或公孙鞅;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 (2)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3)设置“司农司” ,编写农桑辑要 ,下令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4)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应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