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教学ppt课件-第六章-民法总论.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953791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总论(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教学ppt课件-第六章-民法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民法总论(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教学ppt课件-第六章-民法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法总论(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教学ppt课件-第六章-民法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总论(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教学ppt课件-第六章-民法总论.ppt(4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线教务辅导网:在线教务辅导网:http:/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QQ:349134187 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http:/民法总论 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民法总论民法总论王利明著第六章民事权利第六章民事权利n n第一节民事权利的概念n n第二节财产权、人身权和综合性的权利n n第三节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n n第四节民事权利的其他分类 n n第五节民事权利的取得和变动n n第六节民事权利的行使 n n第七节民事权利的保护第一节民事权利的概念第一节民事权利的概念n n权利构建了民法的核心内容

2、,整个民法就是以权利为中心而构建的体系。n n关于权利的本质在法理上一直存在着争议,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1)意志说。(2)利益说。(3)法力说。n n本书认为,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本质上是指法律为了保障民事主体的特定利益而提供法律之力的保护,是法律之力和特定利益的结合,是类型化了的利益。n n利益说和力量说是从不同角度对民事权利所作的说明,但是仅仅从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对权利的本质属性作出完全的概括。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较为妥当。本书基本赞同第三种观点。具体来说,民事权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几个特点:n n1.民事权利是由民法所确认的一种权利n n2.民事权利是由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利益n n3.民事权利

3、体现为民事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n n4.民事权利都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n n5.权利是类型化了的利益第二节财产权、人身权和综合性第二节财产权、人身权和综合性的权利的权利 n n根据权利的内容和性质,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人身权和综合性的权利。这是民事权利最基本的分类。n n作出此种区分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权利的内容不同。第二,在是否可以转让方面的区别。第三,保护方法不同。n n1.财产权财产权。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直接内容的权利,其主体限于现实地享有或可以取得财产的人,而不像人格权那样可以为一切人普遍地享有。n n2.人身权人身权。人身权是指以人身所体现的利益为内容的、与权利人的人身不

4、可分的民事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n n3.综合性的权利综合性的权利。所谓综合性的权利,是指由财产权和人身权结合所产生的一类权利。第三节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第三节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抗辩权 根据权利的作用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和抗辩权。n n一、支配权n n二、请求权n n三、抗辩权n n四、形成权一、支配权一、支配权 (一)支配权的概念和特征n n支配权支配权是指直接支配客体,并享受一定的利益的权利。n n物权是典型的支配权,并且以支配作为其主要的功能。n n除物权以外,知识产权、人格权、身份权在性质上也可以称为支配权,但是身份权只是对身份利益的支配

5、,而不是对他人人身的直接支配。一、支配权一、支配权 支配权的特点特点表现在:n n第一,支配权的客体是特定的,即特定化的财产和人身利益。n n第二,支配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n n第三,支配权的实现不需要义务人的积极作为。n n第四,支配权因支配而产生排他性等效力。一、支配权一、支配权n n(二)支配权的分类 根据所支配的客体不同,支配权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对物的支配权。2.对人身利益的支配权。3.对无形财产的支配权。二、请求权二、请求权 (一)请求权的概念n n所谓请求权请求权(arspruch),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n n请求权人自己不能

6、直接取得作为该权利的内容的利益,必须通过他人的特定行为间接取得。n n请求权包括债权的请求权、物权的请求权、人格权上的请求权、继承法上的请求权、亲属法上的请求权等。二、请求权二、请求权 请求权的特点特点是:n n1.具有相对性。n n2.具有非公示性。n n 3.请求权作为独立的实体权利,连接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权利。n n 4.请求权既可以作为独立的权利,也可以作为实体权利的内容。二、请求权二、请求权n n(二)请求权的分类 根据请求权产生的基础关系,可以分为如下几类:n n1.债权的请求权,n n2.物权请求权,n n3.占有保护请求权,n n4.人格权和身份权法上的请求权。n n5.知识产

7、权法上的请求权。二、请求权二、请求权 (三)请求权与诉权n n诉权诉权是指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以保护其民事权益的权利。n n严格地说,请求权是产生诉权的基础,只有存在请求权,才能够产生诉权,但从实体法的角度来看,请求权不能等同于诉权。二、请求权二、请求权 (四)请求权体系n n请求权基础请求权基础,是指可以支持一方当事人向他方当事人有所主张的法律规范和其他法律依据,易言之,即谁得向谁依据何种法律主张何种权利。n n民法上的请求权是由一系列的请求权所组成的体系。这些请求权包括合同上的请求权、侵权上的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缔约上过失的请求权等。三、抗辩权三、抗辩权 (一)

8、抗辩权的概念与特点n n抗辩权抗辩权,又称为异议权,是指对抗对方的请求或否认对方的权利主张的权利。n n抗辩权具有如下特点特点:第一,抗辩权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权利。第二,抗辩权是对抗或否认对方的请求权的权利。第三,抗辩权的行使必须要以请求权的行使为前提。三、抗辩权三、抗辩权 (二)抗辩权的分类(二)抗辩权的分类n n1.实体法上的抗辩权和程序法上的抗辩权实体法上的抗辩权和程序法上的抗辩权。实体法上的抗辩权就是实体法所规定的抗辩权,实体法上的抗辩权就是实体法所规定的抗辩权,程序法上的抗辩权是指被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程序法上的抗辩权是指被告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从程序上提出异议。从程序上提出异议。n

9、n2.2.消灭的抗辩权和延缓的抗辩权消灭的抗辩权和延缓的抗辩权。消灭的抗。消灭的抗辩权就是指抗辩具有消灭或否定请求权的效力。辩权就是指抗辩具有消灭或否定请求权的效力。延缓的抗辩权,是指仅能使对方的请求权在一定延缓的抗辩权,是指仅能使对方的请求权在一定期限内不能行使,所以,又称为一时的抗辩权。期限内不能行使,所以,又称为一时的抗辩权。三、抗辩权三、抗辩权 (三)抗辩权行使的效果n n抗辩权的行使是正当行使法定权利的表现,抗辩一旦成立将会导致对方的请求权消灭或使其效力延期发生。n n抗辩权的行使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抗辩权行使的条件和程序,不能违反法律规定而行使权利,或滥用抗辩权,否则,不仅不能发

10、生抗辩的效果,而且行为人还可能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四、形成权四、形成权 (一)形成权的概念与特征n n形成权形成权是指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单方的意思表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四、形成权四、形成权 形成权的形成权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在于:在于:n n1.1.形成权是指权利人根据自己的意思表示,就能形成权是指权利人根据自己的意思表示,就能够使既存的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够使既存的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n n2.2.形成权效力的产生不需要另一方作出某种辅助形成权效力的产生不需要另一方作出某种辅助的行为或共同的行为。的行为或共同的行为。n n3.3.形成权行使所发生的效力很难因

11、相对人的行为形成权行使所发生的效力很难因相对人的行为而受到影响。而受到影响。n n4.4.形成权不能与其所依附的法律关系相分离。形成权不能与其所依附的法律关系相分离。n n5.5.形成权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存续期间。形成权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存续期间。四、形成权四、形成权 (二)形成权的分类分类n n1.财产法上的形成权和身份法上的形成权n n2.法定形成权和约定形成权n n3.使权利产生的形成权、使权利变更的形成权以及使权利消灭的形成权n n4.非通过诉讼而行使的形成权和通过诉讼而行使的形成权四、形成权四、形成权 (三)形成权的行使n n形成权对于相对人的影响特别重大,因此只有及时行使,才能使法律关

12、系尽快明确。为此需要在法律上为其规定除斥期间。形成权在一定的期限内不行使,将导致权利消灭。n n形成权的行使必须遵循两项重要规则:一是形成权的行使不得附条件或附期限。二是形成权的行使不得撤销。第四节民事权利的其他分类第四节民事权利的其他分类n n一、绝对权和相对权n n二、主权利和从权利n n三、既得权与期待权一、绝对权和相对权一、绝对权和相对权n n根据义务主体是否特定以及权利的特点,可以将根据义务主体是否特定以及权利的特点,可以将权利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权利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n n所谓所谓绝对权绝对权,是指权利人的权利无须通过义务人,是指权利人的权利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即可以实

13、现,并能对抗不特定实施一定的行为,即可以实现,并能对抗不特定人的权利。绝对权主要包括所有权、人身权、知人的权利。绝对权主要包括所有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因为绝对权的权利人对抗的是除他以外识产权。因为绝对权的权利人对抗的是除他以外的任何人,所以绝对权又称为对世权。的任何人,所以绝对权又称为对世权。n n所谓所谓相对权相对权,是指权利人的权利必须通过义务人,是指权利人的权利必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才能实现,权利人的权利只能对实施一定的行为才能实现,权利人的权利只能对抗特定的义务人。最为典型的相对权就是债权。抗特定的义务人。最为典型的相对权就是债权。相对权的权利人对抗的是具体确定的义务人,因相对

14、权的权利人对抗的是具体确定的义务人,因此,相对权又称对人权。此,相对权又称对人权。一、绝对权和相对权一、绝对权和相对权 两者的区别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n n第一,从义务人的范围来看,n n第二,从权利义务是否对应来看,n n第三,从权利是否具有排他性来看,n n 第四,从是否具有公开性来看,n n第五,从两种权利遭受侵害的补救来看。一、绝对权和相对权一、绝对权和相对权n n对于绝对权与相对权的区分,不能作绝对化的理解。n n一方面,从义务主体的范围上说,绝对权受到侵犯时,也会出现特定的义务主体,在此情况下,将会发生绝对权向相对权的转化。n n另一方面,即使是相对权,任何第三人也都不得侵

15、害。二、二、主权利和从权利主权利和从权利n n根据民事权利之间的主从关系,可以将民事权利根据民事权利之间的主从关系,可以将民事权利划分为主权利和从权利。划分为主权利和从权利。n n主权利主权利是指在相互关联的几项民事权利中,不依是指在相互关联的几项民事权利中,不依赖于其他权利就可以独立存在的权利,也称为独赖于其他权利就可以独立存在的权利,也称为独存权。存权。n n从权利从权利则是不能独立存在而从属于主权利的权利,则是不能独立存在而从属于主权利的权利,相对于主债权是一种从权利,而主债权是主权利。相对于主债权是一种从权利,而主债权是主权利。由于从权利不能独立存在,而必须依附于主权利由于从权利不能独

16、立存在,而必须依附于主权利才能存在,所以也称为附属权。才能存在,所以也称为附属权。二、二、主权利和从权利主权利和从权利 区分主权利和从权利主要具有以下意义:n n 第一,主权利和从权利是一种相对的法律概念,主、从权利关系的确定,必须在具有主、从地位的法律关系中才具有意义。n n第二,主权利是从权利的基础和前提。n n 第三,从主权利和从权利的区别中,相应地区分主权利法律关系和从权利法律关系,有助于确立不同的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主体及其内容。三、既得权与期待权三、既得权与期待权n n根据权利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民事权利可分为既得权与期待权。n n既得权既得权是指成立要件已全部实现的权利,一般权利都

17、是既得权。n n期待权期待权是指成立要件尚未全部实现、将来有实现可能的权利,期待权是指权利人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依法对未来的某种权利享有一种期望或期待的利益。三、既得权与期待权三、既得权与期待权 期待权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n n一是在所有权保留的买卖中,买受人对标的物的所有权所享有的期待利益。n n二是附生效条件和附期限合同中,在期限尚未到来之前,当事人一方只能就合同所产生的债权享有一种期待的利益,还不能现实地享有合同债权。n n三是保险合同中受益人的权利。四是继承人的权利。三、既得权与期待权三、既得权与期待权n n区分既得权和期待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区别权利人是否实际取得某种权利。

18、第二,在某种法律事实是否实际发生上不同。第三,关于权利的可侵害性以及救济的方法上的区别。第五节民事权利的取得和变动第五节民事权利的取得和变动n n一、民事权利的取得n n二、民事权利的变更n n三、民事权利的消灭一、民事权利的取得一、民事权利的取得n n民事权利的取得民事权利的取得,是指民事主体依据合法的方式或根据获得民事权利。n n民事权利的合法取得方式可分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两种:原始取得原始取得,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最初取得民事权利或不依赖于原权利人的意志而取得某项民事权利。继受取得继受取得,又称传来取得,是指通过某种法律行为从原权利人那里取得某项民事权利。二、民事权利的变更二、民事权利的

19、变更 导致民事权利变更的事实主要是:n n1.根据当事人的约定而变更民事权利,n n2.基于法律规定的原因而发生的权利变更。三、民事权利的消灭三、民事权利的消灭n n民事权利的消灭,其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绝对消灭绝对消灭,如所有权因标的物的灭失而消灭。二是相对消灭相对消灭,即权利主体变更,如所有权移转,对原权利人而言即为所有权的消灭。三、民事权利的消灭三、民事权利的消灭 民事权利消灭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项:n n1.权利人抛弃权利。n n2.转让。n n3.权利人死亡。n n 4.客体灭失。n n 5.超过一定的期限不行使权利,导致权利消灭。第六节民事权利的行使第六节民事权利的行使n n一、

20、对于民事权利行使的限制的必要性n n二、民事权利的行使的原则一、对于民事权利行使的限制的必一、对于民事权利行使的限制的必要性要性n n民事权利的行使民事权利的行使也就是民事权利内容的实现。n n当事人所实施的行为无非包括事实行为和民事行为两种,因此,权利行使的方式可以分为事实方式和法律方式两种。n n所谓事实方式事实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实施某种事实行为来行使权利。n n所谓法律方式法律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实施某种民事法律行为来行使权利。一、对于民事权利行使的限制的必一、对于民事权利行使的限制的必要性要性 对民事权利要作出必要限制。其理由在于:n n1.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n n 2.维持民

21、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n n 3.提高经济效益。二、民事权利的行使的原则二、民事权利的行使的原则n n(一)民事权利的行使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n n(二)不得滥用权利,造成对他人的损害n n(三)民事权利的行使必须符合诚实信用原则第七节民事权利的保护第七节民事权利的保护民事权利的保护措施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自我保护和国家保护两种形态。n n一、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n n二、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一、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一、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一)对私力救济的抑制n n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是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n n这种保护措施是由当事人自

22、己采取的,因此又称为私力救济或自我救济。n n采取自我保护手段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权利主体只能以法律许可的方式和在法律允许的限度内保护自己的权利。一、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一、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二)自我保护的措施(二)自我保护的措施n n1.1.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当公共利益、他人或本正当防卫是指当公共利益、他人或本人的人身或其他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行为人所采取的一人的人身或其他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行为人所采取的一种防卫措施。种防卫措施。n n2.2.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

23、现实和紧急的损害危险,不得已而采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现实和紧急的损害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致他人和本人损害的行为。取的致他人和本人损害的行为。n n3.3.自助行为自助行为 自助自助(selbasthilfe)(selbasthilfe),是指权利人为,是指权利人为保证自己的请求权的实现,在情事紧迫而又不能及时请求保证自己的请求权的实现,在情事紧迫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德所认可的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德所认可的行为。行为。二、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二、

24、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n n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是指权利受到侵犯时,是指权利受到侵犯时,由国家机关给予保护。这种保护手段是由国家机由国家机关给予保护。这种保护手段是由国家机关采取的,所以又称为公力救济。关采取的,所以又称为公力救济。n n当事人提起的民事诉讼请求有如下三种类型当事人提起的民事诉讼请求有如下三种类型 1.1.确认之诉确认之诉,即请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权利是否,即请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权利是否存在的诉讼。存在的诉讼。2.2.给付之诉给付之诉,即请求人民法院责令对方作出某种行,即请求人民法院责令对方作出某种行为,以实现自己的权利。为,以实现自己的权利。3.3.形成之诉形成之诉,即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判决变更现有的,即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判决变更现有的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形成某种新的民事权利义务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形成某种新的民事权利义务的诉讼。的诉讼。思考题思考题n n1.试述民事权利的本质。n n2.简述民事权利的类型划分。n n3.简述民法请求权的体系。n n4.简述民事权利的行使原则。n n5.简述民事权利的保护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