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2桃花源记.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953534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12桃花源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精品)12桃花源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12桃花源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12桃花源记.ppt(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桃花源记陶渊明导入导入新课新课 同学们知道“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出处吗?它包含着一个神奇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没有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来,人们便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比喻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作者为什么创设这么一个理想的美好世界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武陵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一看!“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

2、言志。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作者记叙进出桃花源的所作者记叙进出桃花源的所见、所闻。见、所闻。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陶渊明(陶渊明(365365427427),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浔,浔阳柴桑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人。他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有“大济于苍生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

3、代之际,社会动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他从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在几次仕途荡不安,他从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在几次仕途中,他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中,他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 41岁辞官回乡,并作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清新自然。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清新自然。了解写作背景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

4、,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听读,正音1、捕鱼捕鱼为为业(业(wi)2、夹夹岸(岸(ji)3、豁豁然开朗(然开朗(hu)4、屋舍、屋舍俨俨然(然(yn)5、阡陌阡陌(qin m)6、黄发垂、黄发垂髫髫(tio)7、怡怡然自乐(然自乐(y)8、便、便要要还家(还家(yo)9、间间隔(隔(jin)10、为为具言所闻(具言所闻(wi)11、此中人、此中人语语云(云(y)12、不足、不足

5、为为外人道也(外人道也(wi)13、南阳刘子、南阳刘子骥骥(j)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为业,缘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杂树,芳草鲜鲜美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异之。复前行,欲穷穷其林。二、再读,知意作为作为沿着,顺着沿着,顺着两岸两岸别的别的新鲜美好新鲜美好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对感到诧异感到诧异尽,走到尽,走到尽头尽头第一段第一段: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林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林异异。落花落花繁多的样子繁多的样子 林林尽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仿佛若有光,便若有光,便舍舍船,船,从口入。初极狭,从口入。初极狭,才才通人通人

6、,复行数十步,复行数十步,豁然豁然开朗开朗。土地。土地平平旷旷,屋舍,屋舍俨然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阡陌阡陌交通交通,鸡犬相闻。,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悉如外人。如外人。黄发垂髫黄发垂髫,并,并怡然怡然自自乐。乐。舍下,离开舍下,离开只,仅仅只,仅仅开阔的样子开阔的样子开阔而明亮开阔而明亮平坦开阔平坦开阔整齐的样子整齐的样子类类 田间小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错相通全,都全,都愉快的样子愉快的样子第二段: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第二段: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乐乐。老人小孩老人小孩 见渔人,见渔人,乃乃大

7、惊,问所从来。大惊,问所从来。具具答之。便答之。便要要还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村中闻有此人,咸咸来来问讯问讯。自。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邑人来此邑人来此绝境绝境,不复出,不复出焉焉,遂与外人,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问今是何世,。问今是何世,乃乃不知有汉,不知有汉,无论无论魏晋。魏晋。此人一一此人一一为为具言所闻,皆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余人各复。余人各复延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日,辞辞去。此中人去。此中人语语云:云:“不不足足为为外人道也。外人道也。”于是,就于是,就详细,详尽详细,详尽通通“邀邀”,邀请,邀请都都询

8、问消息询问消息妻子和儿女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与世隔绝的地方于此,即从这里于此,即从这里隔断,隔绝隔断,隔绝竟竟(更)不要说(更)不要说叹息,惋惜叹息,惋惜向(对)向(对)邀请邀请告辞告辞告诉告诉向(对)向(对)第三段:桃花源中的人热情接待渔人第三段:桃花源中的人热情接待渔人邀。邀。值得值得 既既出,得其船,便扶扶向路,处处志志之。及及郡下,诣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志,遂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欣然规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遂无问津者。已经,之后已经,之后沿着沿着做标记做标记到了到了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做的)标记(做的)标记 竟

9、然竟然高兴地高兴地计划,打算计划,打算第四段: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桃源梦桃源梦寻寻)随即,不久随即,不久先前的先前的渡口渡口 1.文章以 _为线索,以_为顺序,从 发现桃花源_桃花源_花源 _桃花源_ 桃花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二、再读,知意、再读,知意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再寻桃花源。(一)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三、读文、解疑三、读文、解疑渔人是在偶然的

10、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他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神秘色彩,扣人心弦,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三、读文,解疑三、读文,解疑多(夹岸数百步)纯(中无杂树)美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二)品读第二、三段,思考:(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三、读文、解疑三、读文、解疑环境优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生活和乐: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两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2)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

11、说明什么?三、读文、解疑三、读文、解疑“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何“不复出”?三、读文、解疑三、读文、解疑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说明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4)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当渔人要离开时,桃源人为何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三、读文、解疑三、读文、解疑因桃源不易被外人

12、发现,加之桃源人“不复出”“与外人间隔”,故为世上的动乱黑暗、秦朝以后的朝代变化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他们不愿外面的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这一句为下文无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笔。(四)阅读第四段,思考:(1)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三、读文、解疑三、读文、解疑A暗示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和神秘性。B暗示通往桃源的路曲折而遥远。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的境界的。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A(2)本

13、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三、读文、解疑三、读文、解疑 像刘子骥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听到后,也高兴得想去探访,可见真实极了!这一节对桃花源令人向住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使人产生确有其事的真实感,增强了表达效果。(1)作者的这些描写叙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作者写这个理想的社会有什么用意?四、读,议主题、读,议主题 明确:一个和平安宁、百姓丰衣足食、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的社会。用意:这个理想的社会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现实社会生活中,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却是一派优美、安宁的景象。作者明写桃花源,暗里却在讥讽现实,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

14、实生活的不满。1 1、屋舍、屋舍俨然俨然2 2、阡陌阡陌交通交通3 3、悉悉如外人如外人4 4、黄发、黄发垂髫垂髫5 5、具具答之答之6 6、皆、皆叹惋叹惋7 7、便、便扶扶向路向路8 8、诣诣太守太守9 9、遂遂迷,不复得路迷,不复得路1010、欣然、欣然规规往往1111、后遂无、后遂无问津问津者者 12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一)解释划线实词:(一)解释划线实词:五、练习巩固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答: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生活宁静的句子是什么?、文中描写

15、桃花源社会生活宁静的句子是什么?答: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答: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什么?、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表现桃花源美好生活图景的句子:、表现桃花源美好生活图景的句子:答: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答: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表现桃花源里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表现桃花源里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16、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6、文中点明桃花源是与世隔绝的句子文中点明桃花源是与世隔绝的句子答: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三)理解一词多义(三)理解一词多义。(1)志)志:处处志之(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寻向所志()(2)寻:)寻:寻向所志(寻向所志()寻病终寻病终 ()(3)遂:)遂:遂迷遂迷()遂与外人间隔(遂与外人间隔()(4)舍:)舍:便舍船。便舍船。sh()屋舍俨然。屋舍俨然。sh()(5)为:)为:捕鱼为业捕鱼为业wi()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wi()做标记做标记做的标记做的标记寻找寻找不久不久竟竟于是于是,就,就离开离开房屋房屋作为作为向向交通: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交通: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无论:今无论:今: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间隔:今间隔:今:时间、空间上的距离时间、空间上的距离鲜美:今:味道鲜美可口鲜美:今:味道鲜美可口绝境:今绝境:今:走投无路的地步走投无路的地步。(四)古今异义:妻子:今:男子的配偶。妻子:今:男子的配偶。古:鲜艳美丽古:鲜艳美丽古:互相通达古:互相通达古:妻子和儿女古:妻子和儿女古:与世隔绝的地方古:与世隔绝的地方古:隔断,隔绝古:隔断,隔绝古:古:(更)(更)不要说不要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