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695293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一高一 语文语文第第卷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坚持“四分法” ,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与诗歌和小说比较,散文这一文体颇似平淡之水,没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却几近于道,而真正的“道”包含在无色之色、无声之声和无味之味中。同理,我们在散文理论的建构中,也应避开各种干扰,去体悟其中的“道” 。散文是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如果说,小说是民族历史的再现,诗歌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散文则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从先秦散文到“唐宋八大家” 、晚明小品、

2、 “五四”白话散文,再到 20 世纪 90 年代的“散文热” ,散文创作成绩辉煌,不容忽视。古人有言:“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这意味着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散文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当今的港台散文、东南亚和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如果回溯文学和文化历史,就可以发现散文是“文体之母” ,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呈现的, “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 。诗歌、小说分别是意象和故事的审美,而散文主要是感觉的审美。诗歌的沉思给予人们更为梦想的生活感觉,小说

3、的虚构给予人们更为想象的生活感觉,而散文的亲和给予人们更为实际的生活感觉。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倾向于简单易懂,而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更直接流畅地进入生活世界,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感觉。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热闹异常,却不乏平庸狭隘之作,这是因为散文作者缺乏高雅精致、大气开阔的诗性情趣追求。中国古代散文辉煌,是因为其中常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有为国家、历史、思想、天地而写的情趣,所以有像先秦散文那样汪洋恣肆的气魄,而现在的散文常偏于个人生活一隅,为个人玩味和自我情致而写。但这并不意味着写“高大上”题材就是好散文。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已不再是单一性的

4、“载道”或“言志” ,更趋于精神生活的趣味提升。- 2 -现在的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就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历史负载,更没有什么“救亡图存”的宏大志向,它将人们带入到一种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去感悟历史、咀嚼人生,以及品味生活,更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基本宗旨:娱乐与享受。但散文创作不可止步于简单的“娱乐与享受” 。要写好散文,作者需要具备卓异的审美素养、从容有致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具备有襟怀、有情怀、有高品质和高品位的情思理趣。 散文的后面站着一个人,一个成熟、健旺的人,他在思想、在行动,并通过一种朴素的话语来见证这个思想着、行动着的人,这便是散文写作之所以感人的真实原因。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散文读

5、者,与这个“人”顺畅地交流,则须放弃分析和阐释,更多地去阅读、感受、体悟。只有会读散文了,才能了悟、阐释散文的精微和妙处。(选自王国平、吴春燕散文如水 何以悟“道” ,有删改)1. 联系全文,下列关于散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散文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成为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B. 散文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也滋养着华语散文的发展。C. 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的感觉。因此,写了散文就能感到生活简单。D. 散文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而这种需求又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联系。2.

6、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段遵照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划分,将散文与其他各种文体一一进行比较,从而引出散文文体平淡而几近于道的基本特征。B. 至段紧承上文,分别从精神载体,文化传承、传播纽带,审美角度等不同角度,论述了散文文体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主要特征。C. 段首先对新时期散文创作实践进行评价,然后指出现在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在于其更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意趣。D. 段分别从创作与阅读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新时期散文繁荣的原因,在于既拥有优秀的散文作者,也拥有真正的散文读者。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 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读者读散文的

7、时候就能够读出民族情感里的酸、甜、苦、辣、咸。B. 从文学和文化历史来看,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都是散文,所以传统四大文体中的散文是“文体之母” 。C. 散文既可以“宏大” ,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也可以“简单” ,将人们带入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D. 创作散文至少需要具备思想能力和表达能力,而阅读散文则需要放弃分析和阐释,多些感受与体悟。【答案】1. C 2. B 3. A【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 项,结合文本内容“而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更直接流畅地进入生活世界,以更贴近身边的方

8、式表达生活感觉”分析可知,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写了散文就感到生活简单。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A 项,第段“并没有与其他各种文体一一进行比较” 。C 项,偷换概念,原文为体现文学审美的“基本宗旨”而不是“意趣” 。D 项,前后的因果关系不成立;另外,作者并没说“新时期散文繁荣” ,作者只是说“热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路向暖一路向暖于艳丽- 4 -父亲坐在轮椅上:他垂着头,看不到脸,花白稀疏的头发掩盖不住头皮,一道勒痕从他低垂的后颈处显露

9、出来,红紫色的於血让人触目惊心。她“啊”地一声站起来,埋头工作的同事抬起头莫名其妙地望了一眼,复又低下头去了。每个人都有忙不完的事,谁有工夫关心她的情绪呢?此刻正是中午,一天中最暖的时候,明媚的阳光从窗户外铺展到室内,她用手摸索了一下脸,恍惚中做了一个梦!她觉得有必要请假回老家一趟,这个打算已经有了好久了。从去年的秋天开始,她知道父亲的中风更严重了之后,就打算回去。可是,工作实在是太忙了,一个任务套着一个任务,她没有办法停下来。无论如何必须回去一趟了。这几天,网络里、电视上,轮番轰炸似地播报一个关于保姆弑杀老年雇主的新闻,这让她时不时地做噩梦。伺候父亲的保姆是自己在中介找到的,五十岁左右,圆脸

10、,有一双与年纪不大相符的清澈的眼睛。她就是看中了她那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睛,凭她在社会上多年历练的经验,那笑不是逢迎的、卑微的,而是从心底里生长出来的善良结成的笑。把一个失语的瘫痪在床的老人交给有着这样善意笑容的人,她觉得自己是能够放心的。可现在,她对自己的判断有了怀疑。电视上那个老女人看起来多憨厚,多无辜,如果不是证据确凿,她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那样的一个人竟然会像掐死一只蚊子一样害人!终于还是请了假,头也不回地挤进了火车站。她坐在候车室,心神不宁地盯着候车大厅门口那个圆形挂钟上的时针和分针等车。母亲去世后,父亲得了脑中风,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言语,自己又没有能力将他带在身边,只好在老家雇了一个

11、保姆,伺候他的饮食起居。最近两年,新换了工作,压力大,而她似乎也有意识地逃避着那个有亲人却没有温暖的家,直到最近看到那则保姆出事的新闻,她才慌乱起来。她想,应该回去看看了,如果父亲出事了,那冥冥中她也成了杀人者的同谋。回乡的路曲折漫长,火车爬过一座山又一座山,越过一道河又一道河,可终点似乎遥遥无期,对面一个回乡的小孩问:妈妈,火车爬得这么慢,为什么不站起来跑呢?她在众人的惊叹中,哑然失笑。小时候,她也问过父母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但是父母亲无一例外地慈祥地笑她,抚摸她的头,甚至给她一个奖赏性的拥抱,让她觉得问一些没头没脑的问题虽然没有答案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下了车,神思还在

12、恍惚。有两年多没回来,站前的大楼在新广告牌衬托下,似乎更显破旧,一辆黄色的出租车恰当地停在她的身边。司机师傅按响喇叭,这让她竟然有了手足无措的感觉,就像偶遇一个曾经十分熟悉却又被自己疏远的朋友。车上,她试探性地提起保姆杀- 5 -人的案子,司机师傅打着哈哈说,现在这世道,什么稀奇事都有。前段日子,这里一个老人死在家里,十几天才被发现,等打开家门,发现人已经臭了。她的胃抽搐了一下,嘴里涌出一股酸水,想吐,却又忍住了。她用一只手扶着头,转脸看向窗外,马路边的老柳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没了,路边被水泥和花砖铺出了停车场,她想起那几棵老柳树,想起曾经在春天的时候,它们早早地把春天的消息捎给在这个城市里生活

13、的人们!她拖着行李,走进小区,心脏跟着行李箱的碌碌声,快节奏地跳着。一个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迎面走了过去,一只毛毛狗跟在母女俩的身后摇晃着尾巴。 隔着几十米远,她看到了那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一个圆脸的老妇人在和旁边的人攀谈,老人坐在轮椅上,春天的阳光照着他黢黑又有几分红润的脸,他正看着前方,想必从视线里发现了令他惊喜的事物。他的眼神瞬间明亮了起来,嘴角有一丝微笑慢慢地鲜活,慢慢地鲜活,最后连她都觉得那微笑已经如这三春暖阳一样铺展开,让她的世界也跟着温暖鲜活了起来。(选自羊城晚报2016 年 4 月 10 日有删改)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梦境是对现

14、实的曲折反映。小说开篇对女主人公的一段梦境描写,用意在于表现女主人公听到保姆弑杀老年雇主的新闻后加剧了对父亲安危的牵挂。B. 女主人公午睡做噩梦,惊心处“啊”的一声站起来,同事望了一眼又埋头工作,可见她所在的城市人情冷漠。C. 小说中关于保姆的外貌描写,暗示这位保姆真诚、善良,表明女主人公的选择是正确的,也为后文老人被照顾安好做了铺垫。D. 女主人公没有回乡看望父亲,更多的是因为她在母亲去世、父亲中风失语瘫痪在床后,有意识地逃避那个地方。5.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对待生病的父亲,她在情感上出现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6. 小说中间为什么要写在回乡的火车上女主人公看到一个小孩

15、向妈妈提问题这个情节?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第一问:女主人公是一个有贵任感、孝顺、有进取心、善于识人的城市青年女性。第二问:情感变化:一开始由于工作压力面对脑中风的父亲,在情感上刻意疏远;在听到保姆弑杀雇主的新闻后,对父亲的安危感到忧心忡忡;在火车上看到小孩向母亲提问的场景后激发起内心对父亲的依恋,产生了愧疚之情;在听到的士司机的话后加深了父亲的关切。 - 6 -6. 内容上,这一情节使她联想起小时候自己问父母稚气问题,父母无一例外慈祥地笑她,奖赏性地拥抱她,给她带来了幸福感,表现她的内心有了触动,重新感受到父母对她的深爱;手法上,间接体现了父母对她深沉的爱,与上文写她在母亲去世

16、父亲中风后,有意识地逃避那个有亲人却没有温暖的家的行为形成对比,体现她的愧疚之情;结构上,与上文写她请假迫不及待地回家相呼应,体现了她对父母的依恋和牵挂。 (或:与下文写她听到的士大哥的话后忧虑更深做了铺垫,向读者交代了她牵挂父亲安危的原因)【解析】4.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尖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 项“长期以来”错,女主人公是在听到保姆弑杀老年雇主的新闻后才加剧了对父亲安危的牵挂。B

17、 项“她所在的城市人情冷漠”错,小说只体现了女主人公单位工作的繁忙。D 项,女主人公没有回乡看望父亲,更多的是因为她在母亲去世、父亲中风失语瘫痪在床后,有意识地逃避那个有亲人却没有温暖的家。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

18、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7 -6.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小说中间为什么要写在回乡的火车上女主人公看到一个小孩向妈妈提问题这个情节?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把握文中情节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根据情节所写的具体内容,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

19、考虑其作用。比如本文写在回乡的火车上女主人公看到一个小孩向妈妈提问题这个情节,使她联想起小时候自己问父母稚气问题,父母无一例外慈祥地笑她,奖赏性地拥抱她,给她带来了幸福感,表现她的内心有了触动,重新感受到父母对她的深爱;与上文写她在母亲去世父亲中风后,有意识地逃避那个有亲人却没有温暖的家的行为形成对比,体现她的愧疚之情;同时还与上文写她请假迫不及待地回家相呼应,体现了她对父母的依恋和牵挂。 (或:与下文写她听到的士大哥的话后忧虑更深做了铺垫,向读者交代了她牵挂父亲安危的原因)(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谭云山和东方最早的“孔子学院”- 8 -1937 年

20、在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建成的中国学院,堪称是东方最早的“孔子学院” ,它培养了大批中印友好往来的使者和学者,极大促进了中印友好事业的发展,而这一切功绩都和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谭云山。谭云山和高僧玄奘一样,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同之处在于玄奘是“西天取经” ,谭云山是“东土送经” 。谭云山是湖南茶陵县人。1924 年,他到南洋教书、办报。1927 年 7 月,他在新加坡见到慕名已久的印度“诗圣”泰戈尔,泰戈尔很喜欢这位热情有理想的年轻中国人,就真挚地邀请他去印度国际大学工作。1928 年 9 月,谭云山来到国际大学,他先在国际大学学习梵文并研究佛学和印度文化,还开设了中文课程。同时,他

21、不断给国内报刊写文章,介绍印度政局和印度文化。1932 年和1935 年,谭云山先后完成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 ,为中国学者进一步了解印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1931 年,谭云山离开印度。离开前,他和印度朋友商量了一个计划,想多招收几个中国学者到印度,在国际大学办个中国学院,目的在于讲授中文和传播中国文化。在国际大学开展中印文化交流是泰戈尔 1924 年到中国访问时提出的,当时没有办成,现在这个重任落到了谭云山的肩上。谭云山回国后到上海任教,除了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介绍印度的情况,还不停地为中印文化交流奔波。1933 年,在谭云山的多方努力和倡议下,在国民政府和各界名流的支持下, “中印学会

22、”成立。泰戈尔听到这一消息,喜出望外,写信称赞“唯此伟大学会,所以保持两国文化之永远交流” ,并提议“宜速即于此间建一中国学院” 。1934 年春,谭云山再次赴印,与泰戈尔商谈建立中国学院事宜。10 月,谭云山回国,之后用一年多时间,募集到了足够建筑中国学院的款项,购买了 10 万卷中文图书,募捐到图书约 5 万卷。1936 年,谭云山回到印度,国际大学立即选择了一块最好的位置开工兴建中国学院。1937 年 4 月 14 日,正值孟加拉新年,中国学院建成并正式揭幕。泰戈尔亲自主持揭幕式,还发表了激动人心的长篇讲话。甘地和尼赫鲁都写信对中国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蒋介石也特地发电报给泰戈尔表示祝

23、贺。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建立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座中国学院可以说是印度国土上的一块中国文化试验田,也可以视为中国在印度的“孔子学院” 。学院大楼柜子里的图书都是中文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以汉语为主,直到现在一切都没有改变。(摘编自孟昭毅谭云山和东方最最早的“孔子学院” )【相关链接】谭云山是个“土包子”出身而最终被人誉为“现代玄奘”的人物,但谭云山却又不是“现代玄奘” ,因为他没有像玄奘那样骑着白马归国,而是在印度“归西” 。- 9 -(谭中谭云山立志超越的一生 )7. 下列对印度国家大学中国学院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可视为在东方最早创办的“孔子学院” ,

24、其建立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意义重大。B. 由泰戈尔于 1924 年提出初步建设计划,后由谭云山主持完成募捐和建设工作。C. 建成揭幕仪式举办时间特殊,规格较高,中印政要特地来信或来电表示祝贺。D. 致力于中国文化传播,至今仍保留着阅读中文图书、交流以汉语为主的传统。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谭云山富有理想,勇于担当,他为中印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泽被后人,深受赞誉。B. 出于对泰戈尔的仰慕,谭云山接受他的邀请,从国内辞职来到国际大学教授中文。C. 谭云山的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 ,让中国学者第一次看到现代真实的印度。D. 谭云山倡议成立的“中印学会”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25、得到了泰戈尔的高度评价。E. 谭云山一生辗转于国内、南洋和印度,最后却客死他乡,结局悲惨,令人痛心不已。9. 为什么说谭云山是“现代玄奘” ,又不是“现代玄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7. B 8. AD 9. 谭云山和玄奘一样,都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因此可称为“现代玄奘” 。谭云山在印度“归西”而没有像玄奘一样归国,他的贡献主要是“东土送经”而不是玄奘般的“西天取经” ,所以说他不是“现代玄奘” 。【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印度国家大学中国学院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

26、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B 项,结合文本内容“在国际大学开展中印文化交流是泰戈尔 1924 年到中国访问时提出的,当时没有办成” “1933 年,在谭云山的多方努力和倡议下,在国民政府和各界名流的支持下, 中印学会成立。泰戈尔听到这一消息,喜出望外”分析可知,时间应该是 1933 年。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B 项,于文无据, “从国内辞职来到国际大学教授中文”的信息原文中找不到。C 项,无中生有,原文为“1932 年和 1935年,谭云山先后完成印度周游记和印度丛谈 ,为中国学者进一步了解印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没有说“让中国学者第一次看到现代

27、真实的印度” 。E 项,无中生有, “结局悲惨”的信息在原文和相关链接中都找不到根据。点睛:本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 10 -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张冠李戴等。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 1 分选项,1 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说谭云山是“现代玄奘” ,又不是“现代玄奘”的原因,需要

28、结合文本内容,分别分析是“现代玄奘”的原因,不是“现代玄奘”的原因。重点围绕第一段和相关链接进行分析。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谭云山和高僧玄奘一样,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分析可知,谭云山和玄奘一样,都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是“现代玄奘”的原因。结合文本内容“不同之处在于玄奘是西天取经 ,谭云山是东土送经 ” , 【相关链接】内容“因为他没有像玄奘那样骑着白马归国,而是在印度归西 ”分析可知,谭云山在印度“归西”而没有像玄奘一样归国,他的贡献主要是“东土送经”而不是玄奘般的“西天取经” ,不是“现代玄奘”的原因。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阅读(一)文言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29、,完成下列小题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30、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11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10. 对下列句中

31、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荆轲顾笑武阳 顾:照顾。B. 诸郎中执兵 兵:兵器C. 秦王还柱而走 走:逃跑。D. 轲自知事不就 就:完成。11. 下列对原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在古时指书写礼单和泛指修好通聘问的书札礼单和礼品.B. 乃朝服,设九宾: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C. 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D. 必得契以报太子也:太子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

32、长子继承制,女性没有继承权。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节选部分叙述了荆轲借献图之机行刺秦王、失利被杀的过程。B. 文中塑造了一个沉着冷静、勇敢无畏、舍生忘死的荆轲形象。C. 侍医夏无且想用自己随身的药囊捉住荆轲,解救秦王。D. 文中描写了秦王遇刺时惊惶失措、事后惊魂未定的情状。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2)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以厚礼赠送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得分点币:礼品,遗:赠送)(2)用匣子装好,燕王

33、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将它送出去,派遣使者把这些告诉大王。 (得分点:函:用盒子装、闻:使、 、 、闻)- 12 -【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 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 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 项, “顾” ,结合前后内容“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前为谢”等分析可知,应该译为回头看。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D 项, “长子继承制”错误,应该是嫡长子继承制。继承人的原则是:“立嫡立长” ,也就是说,继承顺序是以嫡子优先、年长优先。嫡子(正妻所生之子)中,最年长者为第一继

34、承人,如没有嫡子,则由庶子(非嫡所生之子)中年长者为继承人。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C 项, “提”解释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分析可知,应该是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赶忙用他捧着的药袋朝荆轲掷去, “提”应该译为掷、砸等。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

35、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如本题,需要注意“提”的意思,联系上文内容“无以”分析。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固定人名字保留, “币”译为礼品, “遗”译为赠送。

36、(2) “函”译为用盒子装, “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第一个“使”译为派遣,“闻”译为使知道(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到了秦国以后, (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重重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好话道:“燕王实在害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发动军队来抵抗大王,愿意让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和其他诸侯并列,像秦国的郡县一样交纳贡品和赋税,守住祖先留下的国士。燕王惶恐畏惧,不敢亲自前来陈说,谨斩下樊於期的头,并献出燕国- 13 -督亢的地图,装在匣子里封好,燕王在朝廷上举行过大礼,派使臣前来向大王禀告。一切听从大王的吩咐。 ” 秦王听了(蒙嘉)这番话,非常高兴,便穿上上朝

37、的礼服,设置九宾大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两个人按次序进人。走到台阶前,秦武阳脸色突然变了,害怕起来,秦国的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冲武阳笑,上前替(他)谢罪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俗人,不曾见过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宽恕,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把秦武阳拿的地图送上来。 ” 荆轲把地图取来献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了。 (荆轲)乘势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拿起匕首向秦王刺去。还没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秦王拔剑,剑太长,只抓住剑鞘。一时惊慌得厉害,剑又插得紧,

38、因此未能马上拔出来。 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大臣们惊慌发呆,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按照秦国的法律制度,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不能携带任何武器;许多侍卫虽然手持兵器,但都守候在大殿之下,没有大王的命令他们是不能上殿的。秦王正在危急之中,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能追逐秦王,大臣们仓猝间又惊慌又着急,没有武器来攻击荆轲,便用空手共同和荆轲搏斗。 正在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赶忙用他捧着的药袋朝荆轲掷去。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左右的人喊道:“大王把剑推到背后拔!大王把剑推到背后拔!” 于是(秦王)拔出剑迎战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于是

39、举起手中的匕首向秦王掷去,没有击中,中在柱子上了。秦王又砍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荆轲自己知道任务无法完成了,便靠在柱子上笑, (他)两腿张开坐着傲视着对方骂道:“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要活捉你,强迫你订立一个条约来报答燕国的太子啊。 ”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了荆轲。秦王(吓得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途中寒食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14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14. 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到泷洲

40、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望友人所作的诗。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复杂的感情。B. 寒食,亦称为“禁烟节” 、 “冷节”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C. 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D. “北极”和“南溟” ,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E. 结句是诗人途中所见所感,借助春色的变化和生机盎然,反衬诗人的悲情。15.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E 15. 放逐之悲:诗人被贬遥远

41、南方,难免有悲情。浓浓的乡愁:途中思念故园,内心无限悲伤。伤春之痛:暮春将去,时光易逝。【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首诗歌的赏析。D 项, “北极”和“南溟” ,是虚写,不能视为“皇上的位置”和“逐臣将去之地” ,只是借此说明被贬之遥远。E 项, “结句是诗人途中的所见所感”错,尾联是诗人的想象,是虚写。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42、,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内容和情感错误。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从“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一句可以读出诗人被贬职南方蛮荒之地,突出内心的无比惆怅和伤悲的思绪;“逢寒食” “故园

43、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不见洛- 15 -桥人”形象别致写出作者思想的愁绪;“暮春” ,伤春之痛。(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在诗经氓中,分别用“_”和“_”两句来比喻女主人公年轻时的花容月貌和被抛弃后的体弱色减。(2) 离骚中,表明屈原不在意他人不理解的一句是“_。 ”(3) 赤壁赋中,苏轼面对月下美景,心情舒畅,于是与友人“_,_ 。 ”并因此有了如同乘风飞行、羽化升仙的感受。【答案】 (1). 其叶沃若 (2). 其黄而陨 (3). 不吾知其亦已兮 (4). 纵一苇之所如 (5). 凌万顷之茫然【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

44、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陨” “苇” “凌”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第第卷卷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自导演们不再仰望西方,而开始聚焦民族文化宝藏和中国土壤之后,原创剧目首当其冲,显示了继承与创作并举的魅力。低龄留学值与不值、好与不好,也因人而异。既不能投鼠忌器,甘心做了井底之蛙;也不能盲目跟风,把留学当出路。美国有线新闻网在线博客“安全检查”的分析文章称,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突然去世给外界带来未知的震动。高校加强创业教育不能本末倒置,过于强调创业之“术” ,而忽视创业之“道” ,简

45、单地以创业成败论英雄。否则,是违背立德树人这一培养原则的。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显示技术派、低价格派、用户派三大阵营分庭抗礼的局面。短期来看,这种竞争格局将会保持稳定。针对校车事故频繁发生的情况,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通过召开家长会和家访等多种- 16 -形式,加强同学生家长的沟通。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和常见词语的正确运用。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望文生义。投鼠忌器: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不合语境。震动:有物体自身动荡或使物体动荡的意思。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分庭抗礼:比喻

46、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与“显示技术派、低价格派、用户派三大阵营”矛盾,不合语境。沟通: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2017 年 10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向大会作的报告,新华网摘取了报告中直抵人心的 19 句话,以飨广大网友!B. 2017 年 6 月 9 日,由省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 2017都匀毛尖茶人会在贵州都匀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的数千名茶人齐聚中国茶文化博览园,共商文化引领“黔茶出山”发展

47、大计。C.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民生改变的认识正在从吃饭、穿衣等基本需求,提升为美化环境、增进健康、提升生命质量等更高更多的获得感。D. 普京 12 月 8 日在全俄罗斯人民阵线联邦协调委员会上发言时表示,尽管该阵线成员来自社会各界,但都有着发展国家的共同理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 项,中途易辙,把“的”改为“了” 。C 项,搭配不当, “更高获得感”不搭配,可将“更高”改为“更强” 。D 项,关联词位置不当,把“尽管”放在“该阵线成员”后面。点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 ,检查主干是否

48、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 17 -问题。如本题 C 项,搭配不当, “更高获得感”不搭配。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妈妈在昨天的家长会上对老师说:“犬子在第三次月考中获得好成绩,全亏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您。 ”B. 王奶奶昨天路过学校门口时,差一点就被路中间的一个玻璃瓶绊倒了,多亏放学路过的小姑娘眼疾手快,随手把瓶子捡走,惊魂未定的奶奶连忙对小姑娘说:“谢谢你啊,小姑娘,谢谢你的绵薄之力!”C. 数学李老师对课代表陆晓晓说:“你每天收发大家的作业,真是劳苦功高啊!”D. 刘大爷对商场经理说:“贵商场待客很热情,服务很贴心,下次我还要惠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B 项, “绵薄之力” ,指微不足道的力量,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不合语境。C 项, “劳苦功高” ,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用于课代表收发作业,大词小用。D 项, “惠顾” ,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适用对象不当。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_。 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