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宜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6952808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宜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宜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宜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宜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宜都市经济社会开展情况一、根本情况 宜都位于长江与清江交处,是全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辖4乡5镇1个街道2个管委会、123个村、21个社区,总人口39.4万人,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近几年来,我们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坚持“一主三化”的方针,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建立工业强市,初步实现了县域经济的打破性开展。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在全省县市区中的排名,由2000年的2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位。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先进集体、中国民营经济最正确投资县市、全省县域经济开展先进县市、全省平安县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2、省级卫生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2007年,全市实现消费总值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固定资产投资42.2亿元,增长60%;全地域财政收入打破10亿元,到达10.3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8亿元,分别增长29.6%和41.8%;规模工业产值108亿元、工业增加值31.1亿元,分别增长38.9%和2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05元、农民人平纯收入4860元,分别增长10.5%和21.2%。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克服冰冻灾祸妨碍,团结奋进,各项工作实现了“开门红”。12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增长24.5%;全地域财政收入4.2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6161万元,分别增长1

3、74.3%和21.9%;规模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工业增加值6亿元,分别增长44.2%和28%;农民人平纯收入17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0元,分别增长15%和10%。二、主要工作措施(一)更新开展理念,提升开展质量1、注重对外招商与对内激活同步。一直坚持抓开展首先抓工业经济,工业开展突出抓好工程建立,工程建立重点抓好招商引资。近五年,全市招商引资年到位资金均保持在10亿元以上。在对外招商的同时,一直把外来企业先进的治理、营销等理念,与促进本土经济的开展相交融,带动全民创业。出台了宜都市创业园规划建立及治理暂行方法,并成立宜都中小企业开展促进会,四个创业园共吸纳中小企业近百家,总

4、投资达60亿元。2007年,全市共引进重点投资工程52个,到位资金23.7亿元,其中过亿元工程16个。2、注重工程建立与环境保护同步。在坚持土地不赠送、税费不减免、就业不特别、环保不让步的根底上,建立和完善了环境保护、资源耗费、能源综合利用、产品科技含量、企业运营效益五大评价体系,对新上工程和现有企业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评审。近年来先后“谢绝”评审不达标的投资工程26个,催促11家落户企业进展环境治理,全市环保投入达2亿元。3、注重突出重点与区域统筹规划同步。按照“层次明晰、功能明确、规划合理、开展联动、设备共享”的区域开展思路,对沿江平原、中部丘陵、南部山区进展了重点规划,沿江平原地区以城镇带

5、建立和工业园区建立为主,中部丘陵地区以开展旅游业和高效农业为主,南部山区以开展生态农业为主。4、注重开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同步。在全面落实国家社保政策、应保尽保的根底上,着力推进保障范围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保障对象从单一群体向社会群体拓展。近年来市级财政累计投入过亿元,在全省领先建立和施行了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将所有村干部纳入退疗养老体系,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并在城乡贫困群体就业、医疗、上学、住房、法律等方面进展援助。特别是在新农村建立中,从农民最急、最盼的事情做起,实在改善农业消费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5、注重硬环境改善与软环境提升同步。把提升软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抓,深化开展了以

6、机关效能建立年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效劳环境建立,以推进新型银政、银企合作为主要内容的信誉环境建立,以平安创立、阳光政务为主要内容的法治环境建立,以文明创立、和谐社区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环境建立,我市在2007年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评选中,排名第17位。近年来全市有49项工作被纳入国家和省级试点。(二)推进集约开展,加快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1、培育优势产业。通过政策引导和构造调整,推进消费要素向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和重点工程集中,不断开展壮大医药化工、电子、建材、食品加工四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能源、纺织、机械三大传统产业,构成了“4+3”工业经济特色板块。医药化工业以精细化工、成品医药为重点,合理

7、开展高浓度化肥和生物制药,重点支持宜化楚星、大江、宜昌鄂中化工、宜昌欣龙、东阳光医药等企业开展。目前已构成年产108万吨酸、24万吨合成氨、75万吨复合肥、3800吨医药制品的消费才能。2007年完成产值55.5亿元。建材业大力开展高标号水泥、中高档卫生洁具和墙地砖,积极开展新型建筑材料,重点支持宜昌华新水泥、惠宜陶瓷、首佳陶瓷等建材企业做大做强。全市已构成水泥450万吨、490万件高档卫生洁具、300万平方米中高档墙地砖的年消费才能。2007年完成产值10.2亿元。电子工业依托东阳光化成箔、新京都电子公司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重点开展化成箔、PTC电子元件为主的电子材料,鼓舞和培植电子元配件、网

8、络器材、教学设备等产品的开发。2007年完成产值17亿元。食品工业以浙江丰岛、宜红茶业、天峡鲟业为依托,重点开展以软饮料、罐头为主体的食品工业。目前已构成年产2.5万吨罐头、4200吨精制茶的消费才能。2007年完成产值3.5亿元。机械加工业以船舶制造、输送机械、机械配件为重点,已构成年造船8.5万载重吨的消费才能。2007年完成产值9.2亿元。纺织工业以清河股份、南清纺织、宜昌欣龙熔纺为代表的纺织骨干企业,通过提升产质量量,扩大消费规模,开发适用型纺织产品,提高服装制造水平。2007年完成产值2.6亿元。能源工业重点开展东阳光火电厂,支持化工企业余热发电工程,提高水电、煤炭企业消费才能和装备

9、水平。2007年完成产值2.13亿元。 2、壮大骨干企业。着力施行企业“成长”工程,全市规模企业到达105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到达18家,其中过10亿元的3家,过5亿元的4家。税收过千万元的到达8家,过500万元的6家。省级高新技术到达9家。外贸出口企业开展到34家,出口商品到达7大类20多个品种,出口额到达7500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到达20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69万美元。3、加快园区开展。抓住宜都工业园区成为省级开发区机遇,通过组建国通投资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筹资资金用于园区根底设备配套建立,目前园区构成了陶瓷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四大分区,聚

10、拢规模企业81家,2007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00.5亿元、销售收入98亿元,实现税收5.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季戊四醇消费基地、全国最大的化成箔消费基地、全国最大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发酵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卫生陶瓷消费基地。在全省92家县市区工业园中,综合考评排名第一位。4、推进自主创新。先后创立1个国家级星火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级星火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51个科技中介效劳机构,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6个企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严密的技术合作关系。近年来共组织施行了64项科技攻关工程、88个技术创新工程,开发新产品154项,推行

11、转化科技成果134个,申请专利67项,受权专利20项。东阳光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的“红霉素发酵工业用菌种改造和过程优化操纵技术”,被列入“十一五”国家“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重点工程。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29.8亿元,增加值到达10.9亿元,分别占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的27.6%和35%。全市现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著名商标3件。5、强化节能减排。制订了节能减排工作方案,落实了节能减排目的责任制,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实行重点监控。全年淘汰4家小水泥企业,共减少消费才能76万吨,关闭整合了4家小煤矿和50家非煤矿山。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和城市

12、垃圾处理场建成并投入使用。重点企业投资8389万元进展了环保治理,实现了达标和减量化排放。政府加大对循环经济工程的政策扶持力度,每年为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依法减免税收近2000万元,利用融资担保平台给予重点贷款支持,工程根底设备由政府配套建立,土地出让金的一部分返还企业用于环保设备建立,并将电力调度、运输、矿产资源等政府可控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立足现有的煤化工、磷化工、建材等几大产业集群,不断延伸产品链、物料链和产业链,实现了区域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坚持通过工业链条的再造,变“废”为“宝”。三年来,全市消费总值增长70,全地域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翻番,但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了3

13、3.6,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下降37.3%。(三)统筹城乡开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立1、科学制定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的根底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宜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开展规划。各乡镇处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新农村建立规划。各行政村按“20”字的要求,因地制宜,以“一表一图”的方式,制定了1年、3年、5年开展规划,试点村绘制了新农村建立规划图。2、坚持试点先行。结合全省“百镇千村”规划,从2006年开场,每年选择20个村开展新农村建立试点,对10个扶贫村施行整体推进。并结合施行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每年建立10个生态村。重点支持各村施行产业开展示范工程、集镇环境整治工程、农户庭院净化工程、平安饮水工

14、程、通村公路硬化工程等。通过试点村建立,初步构成了生态新村鸡头山、桔园新村渔洋溪、城郊新村十里铺、商贸新村中坪、山乡新村茶园寺等一批各具特色,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新农村示范村。3、加快产业开展。围绕开展柑桔、茶叶、畜牧、水产四大特色产业,建成了23万亩优质柑桔、7万亩优质茶叶、70万头生猪、18万只山羊、1万吨清江鱼等优质农产品消费基地,实现了人平拥有1亩高效经济林的目的。我市已成为“中国柑桔之乡”、全国最大的宜红工夫茶消费基地、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全国最大的人工养殖鲟鱼消费繁育基地和鲟鱼鱼籽酱消费基地。全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44.9万亩、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达16个。清

15、江鲟鱼、宜都蜜柑,天然富锌茶,宜红功夫茶等一批名优农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其中国家1家、省级4家、宜昌级13家,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4、突出设备改善。从处理人民群众最关怀、最直截了当、最现实的利益征询题出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程施行进度,使农村相貌大大改观。2006、2007年财政性资金支农投入累计达5.1亿元。施行农业开展和根底设备工程172个,修建通村水泥路900公里,处理了近5万农村人口饮水平安征询题,施行生态家园建立7000户,协助2万个农户进展了庭院净化,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到达10.24万亩,农机化水平提高7个百分点。农民人平纯收入连续两年以2

16、0%以上的速度递增。5、政策引导鼓舞。在吃透上级新农村建立有关政策的根底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十扶十补、五免五减”的地点投入政策。投资120万元建立了四大优势产业示范基地,投资270万元整建了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投资200万元加强了村级组织阵地建立。对生态家园建立、通村公路硬化、医疗卫生等涉及群众消费生活的工程给予现金或实物补助,对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等消费开展工程给予资金扶持。对试点村、扶贫村分别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的财政资金扶持。并落实了101个市直部门和单位联村对口帮扶责任,35家规模企业对口支持30个村。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涉农扶持政策和资金,对争取的支农资金实行整合,统一安排、集中使用,重

17、点处理突出征询题。(四)优化人居环境,加快城镇化建立步伐1、拓展城市骨架。围绕创立国家级园林城市,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坚持陆城、枝城“双城联动”,每年投入建立资金近亿元。不断拓宽城市骨架,完善市政设备,中心城区面积由2003年的8平方公里拓展到10.6平方公里,新增及改造道路面积8.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到达40.23%、35.20%和11.08平方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城镇化水平到达44%。国家园林城市调查组去年10月对我市创立工作进展了现场考核,给予了较高评价。2、建立重点城镇。全面贯彻施行城乡规划法,统一城乡规划治理,按照“一主(陆城

18、)两翼(枝城、红花)”的规划思路,突出抓好枝城、红花两个重点镇的建立。围绕把枝城建成“湖北化工城”这个目的,坚持产业开展与城镇开展有机结合,施行了一批重点工业工程和根底设备工程建立,枝城镇成为全国第二轮小城镇改革开展试点镇。支持红花套镇依托创业园的开展,拓展城镇骨架,完善城镇功能,建立区域性窗口城镇,该镇已被纳入宜昌都市区开展规划。3、推进城乡共建。大力施行惠民道路工程、干线公路改善工程、园区道路工程及港站配套等重点工程,建立通乡油路71公里,新建改造干线公路95公里,宜华、陆渔一级路开工建立,全市通车里程达3000公里。在全省领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通村道路硬化总里程居宜昌首位。天

19、然气管网进入主城区,用户到达7000户。农村电网、城市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分别到达99.8%和98.5%。普及率到达46部/百人;宽带网用户达1.3万户;78个村恢复广播室、74个行政村实现广电光纤接入;城乡有线电视用户开展到4.5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到达95.8%。(五)实在关注民生,加快和谐社会建立1、扩大就业再就业。通过施行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政策扶持下岗职工自主创业、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灵敏就业,购置公益岗位处理大龄下岗职工就业,近几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3万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力9.6万人,其中就地转移达57.3%。2、健全社会保障体

20、系。建立和施行了失地农民保障、农村低保、城镇困难群体廉租住房等制度,并在城乡贫困群体就业、医疗、上学、住房、法律等方面出台了十多项救助援助方法。目前全市“五项保险”参保达13.8万人次,共征收社保基金1.82亿元。1.5万人被纳入失地农民根本生活保障体系,6440名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得到社保补贴或援助,为近500名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农村低保保障对象到达3360户9065人。“五保”对象到达1625人,城市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近3万人被纳入大病医疗救助重点对象。108个城市“双困户”入住廉租房,403户享受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补贴,协助近800个农村特困危房户建立新居。3、强化公共效劳职能

21、。在教育事业开展上,强化学校平安、老师工资、教学设备及贫困子女入学“四个保障”。顺利通过全国“双基”教育的评比验收,被誉为“宜教之都、宜学之都”。赞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就学、赞助贫困学生就读高中和大学,年赞助金额645万元,全市无一学生因贫困辍学。加大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和农村卫生保健体系建立力度,全市村级卫生室全部到达标准化建立要求,6个乡镇卫生院国债工程建立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我市被纳入全国第三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农民参合率由2006年的92.4%提高今年的98.27%。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开展。在效劳基层方面,全面施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通过在市、乡、村、组设立为民办事代办机构,建立和完善法律征询援助制度、政策解答制度、首征询责任制度等六项根本制度,构成了覆盖全市的为民办事四级效劳网络。近几年来,全市各级代理机构累计为群众代理各项事务8000多件,群众满意率95.3,信访总量下降了30%。在作风建立方面,自2006年起,在全市党政群机关开展了以“七个严禁”、“五办”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效能建立年活动,人民群众和工程业主的满意率到达90以上。2007年,我们又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制定了乡镇和市直部门绩效考核方法,组建了机关效能建立四大专班,由市级领导带队,开展常年督查,促进经济开展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