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扎染.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951274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扎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第八章扎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扎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扎染.ppt(1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扎染扎染大理白族扎染一 概况二 大理白族扎染三 大理白族工艺流程四 云南扎染工艺艺术考察推荐目的地一一 概况概况 v扎染,俗称杂花布,即结扎染色工艺,古称“绞缬”,“撮缬”,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染色技艺之一。v扎染与蜡染(蜡缬)和镂空印花(夹缬)并成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扎染(绞缬)扎染(绞缬)v扎染,是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用针和线将织物缝成一定形状,或直接用线捆扎,然后抽紧扎牢,使织物皱拢重叠,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从而形成别有风味的晕染效果。v资治通鉴备注详细的描述了古代扎染过程:“撮揉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与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2、。”蜡染(蜡缬)蜡染(蜡缬)v蜡染又称蜡缬,即先用蜡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画图案,然后入染。v蜡液浸入纤维后,有防水的作用,染液不能进入。经过热煮脱蜡,可形成白色花纹。v蜡液的凝结收缩,往往会形成许多自然的裂纹,入染后图案中会出现独特而自然的纹理。v蜡染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地区的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v蜡染之乡是中国贵州安顺。夹缬夹缬v夹缬一种镂空版印花,是用两块雕镂相同的图案花板,将布帛夹在中间,然后入染。v辞源辞源释: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用二木版雕刻释: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用二木版雕刻同样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此二版,然后在雕空同样花纹,以绢布

3、对折,夹入此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处染色,成为对称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织物叫夹缬织物叫夹缬。v夹缬始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v隋炀帝曾令工匠们印染五彩夹缬花罗裙,赏赐给宫女和隋炀帝曾令工匠们印染五彩夹缬花罗裙,赏赐给宫女和百官妻女。百官妻女。v唐朝时期,夹缬色彩斑斓,极为盛行。v官兵的军服也用官兵的军服也用“夹缬夹缬”来做标识,唐代诗人们也留下来做标识,唐代诗人们也留下“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等众多的诗句(敦煌莫高等众多的诗句(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多是夹缬织物)。窟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多是夹缬织物)。v先秦典籍周礼中有不少

4、关于染人染色的记载。v1956年新疆塔里木盆地阿期塔那出土了西凉建元二十年(公元384年)的扎染实物及还未拆去缝串线的实物。v日本佐野猛夫氏的染色入门指出:印染术约在2500年前发生于印度。v手工染色技艺应该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财富。v在盛唐时期,扎染曾较为兴盛,技术成熟,花色繁多。v很多地区都生产使用,成为当时妇女服饰的时尚。v但制作工艺复杂,须耗费大量人工,价格不菲。v北宋时期,宋仁宗明令严禁扎染物品的民间生产和使用,把它作为宫廷专用品,扎染工艺日渐衰落。v近代工艺化生产技术的发展,使扎染逐渐濒临绝迹。v只有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旧沿用和保留着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v除中国外,印度、柬埔寨、泰

5、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也保留有扎染工艺。v日本人对扎染制品特别钟爱并视为国宝。v在日本的大东寺内,至今还保存着我国唐代的五彩绞缬。v经长期的工艺演变,扎染工艺的扎染手法已达数十种,染色方法也从单色演变为多色浸染。v日本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v在“回归自然”的热潮中,注重对民族、民间工艺文化的挖掘研究,近年扎染技艺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日本。v受日本影响,欧美国家目前对扎染、蜡染的需求量大为提高。v当代中国扎染制品在江苏南通、四川自贡有较大规模的生产制作厂家,但真正保留纯朴、完全依赖手工制作的民间扎染工艺也仅在云南大理白族地区才能见到。v尤其以大理周城的扎染最为有名。二二 大理白族扎染大

6、理白族扎染v从南诏大理国时期南诏图传张胜温画卷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1000多年前白族先民就懂得了“染采纹秀”。v在盛唐时期,扎染已在白族地区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宫进献的贡品。v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为扎染而成。v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洱海“卫红布”、“喜洲布”和“大理布”均非常有名。v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v近代以来,大理染织业继续发展,周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v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

7、,带动近5000名女性劳动力,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成为重要的扎染织物产地。v大理地区民间能把扎染工艺保存下来并发展成今天的规模,还与大理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有关。v宋挥玉斧v大理扎染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材料获取方便 环保 生产方式灵活 纯手工制作 v“扎染之乡”的殊荣v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v在制作程序上,大理周城的扎染传承了我国传统扎染的制作工艺;v在花色图案和用料上则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文化。v从色彩看,大理周城白族的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和基础。v此外,也有其它色彩,如青底白花、黄底白花和红底白花等。v从纹饰上

8、来看,大理白族扎染图案多为自然形的纹样,与白族的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题材寓意吉祥。v如动植物类纹样;装饰性较强的三角花、六角花、菱形及八卦图、福禄寿喜等字体纹样。v目前,大理扎染的主要品种有服装布料、头巾、帽子、围巾、吊带、上衣、马甲、领褂、裙子、裤子、鞋子、挂包、小手帕、工艺布、茶桌布和窗帘等用品。v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装饰性,也体现出了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特征。三三 大理白族扎染工艺流程大理白族扎染工艺流程v白族扎染的制作方法主要有扎花、浸染两道工序,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v白族扎染用到的工具主要有:染织物、针和线、染料、染锅、加热炉、搅拌棍、水捅、胶手套、剪刀等。v制作时,根据设计的花样纹式,用线将白布缚着,做成一定襞折的小纹,再行浸入染缸里浸染。v如此反复,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v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后,取出晾干,拆去缬结,便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来。v这些图案多以圆点、不规则图形以及其他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构图严谨,布局丰满,多为二方或四方连续纹样。v1.印刷图案v2.扎花v3.浸泡v4染布 v5出缸晾晒v6.拆线v7.漂洗、脱水v8.碾布四四 云南扎染工艺艺术考察推荐目的地云南扎染工艺艺术考察推荐目的地1.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2.大理市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大仓及庙街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