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极好文化经典研读__选做题PH.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950910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极好文化经典研读__选做题PH.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教育专题:极好文化经典研读__选做题PH.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极好文化经典研读__选做题PH.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极好文化经典研读__选做题PH.ppt(6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11 2011年湖南卷年湖南卷20.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视人之国若视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墨子兼爱中兼爱中)注注其:反身代词,指自己。其:反身代词,指自己。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现的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你的看法。200200字左右。(字左右。(9 9分

2、)分)9 9阅读阅读下面下面论语论语选选段,回答段,回答问题问题。(。(6 6分)分)子子曰曰:“丘丘也也幸幸,苟苟有有过过,人人必必知知之之。”(论语论语述而述而)子子曰曰:“过过而而不不改改,是是谓谓过过矣矣。”(论论语语卫卫灵公灵公)子子贡贡曰曰:“君君子子之之过过也也,如如日日月月之之食食焉焉;过过也也,人人皆皆见见之之;更更也也,人人皆皆仰仰之之。”(论论语语子子张张)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过”的看法。(的看法。(2 2分)分)子子贡贡以以日日食食、月月食食为为喻喻,说说明明了了什什么么道道理理?请请简简要要分析。(分析。(4 4分)分)20112011年福

3、建卷年福建卷(三)(三)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32424题题。(。(5 5分)分)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道之以政,齐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之以德,齐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为吾善吾善也,而用也,而用其其不得不得为为非也。恃人之非也。恃人之为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用人不得为为非,一国可使非,一国可使齐齐。为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故不务务德而德而务务法。(法。(韩韩非子非子)23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从

4、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为政观。(1 1分)分)24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 4分)分)20112011年浙江卷年浙江卷1.1.选材上选材上 遵循考纲,围绕已学的重要概念和思想,并遵循考纲,围绕已学的重要概念和思想,并具有一定现实导向性;具有一定现实导向性;选材精当,或为浅易文言选段,或选材精当,或为浅易文言选段,或“文白夹文白夹 杂杂”;或多段比较,或单段阅读。;或多段比较,或单段阅读。2.2.设题上设题上 设置两道小题,呈现难易梯度;设置两道小题,呈现难易梯度;提炼主要观点,探究现实价值提炼主要观点,探究现实价值 。湖南省的考

5、题湖南省的考题一方面注重对文本的一方面注重对文本的研读研读,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本文的思想观,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本文的思想观点,同时点,同时又要求考生能联系现实生活有又要求考生能联系现实生活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认识。相比而言,难度要大些。相比而言,难度要大些。这就给我们的高中教学指明了方向,提这就给我们的高中教学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出了要求。关注热点重点话题儒家与道家:异质,相反相存儒家与道家:异质,相反相存诚信诚信财富观财富观仁爱与孝道仁爱与孝道礼:正、负面意义礼:正、负面意义幸福观幸福观中国文化经典中国文化经典儒道互补:儒道互补:春秋战国(春秋战国(老子老子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庄子庄子)春秋笔法春

6、秋笔法:春秋战国至两汉(春秋战国至两汉(尚书尚书春秋春秋左传左传史记史记汉书汉书)和唐代至清代()和唐代至清代(史通史通文史通义文史通义)修齐治平:修齐治平:西汉(西汉(礼记礼记)佛理禅趣:佛理禅趣:两汉至隋唐(两汉至隋唐(百喻经百喻经坛经坛经)家国天下:家国天下:唐代(唐代(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和明清之际()和明清之际(明夷访谈录明夷访谈录)天理人欲:天理人欲:宋代(宋代(朱子语类朱子语类)明代()明代(焚书焚书)科技之光:科技之光:先秦至明代(先秦至明代(水经注水经注齐明要术齐明要术天工开物天工开物)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日知录日知录文史通义文史通义)人文心声:人文心声:近

7、代(近代(人间词话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红楼梦评论)1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P14P14儒道互补、儒道互补、P19-20P19-20论语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老子老子的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核心思想是什么?、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2 2、第三单元、第三单元P28P28什么是什么是“春秋笔法春秋笔法”?3 3、第四单元、第四单元P34P34修齐治平、修齐治平、P38-39P38-39何谓何谓“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怎样理解?、怎样理解“修齐治平修齐治平”?、君子为什么?、君子为什么“必慎其独也必慎其独也”?、什么是?、什么是“中庸之道中庸之

8、道”?4 4、第六单元、第六单元P49P49家国天下家国天下5 5、第七单元、第七单元P57P57天理人欲、天理人欲、P61-62P61-62理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是怎样的?、理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是怎样的?、如何理解朱熹所说的如何理解朱熹所说的“天理天理”“人欲人欲”?6 6、第九单元、第九单元P75P75经世致用、经世致用、P78-79P78-79何为何为“经世致用经世致用”?、顾炎武提出?、顾炎武提出“文须有文须有益于天下益于天下”有什么积极意义?有什么积极意义?7 7、第十单元、第十单元P85-86P85-86人间词话人间词话1 1、儒家关注的、儒家关注的社会伦理社会伦理问

9、题问题与道家关注的与道家关注的哲学问题哲学问题互补;互补;2 2、儒家讲究、儒家讲究“人道人道”与道家与道家讲究讲究“天道天道”互补;互补;3 3、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既、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既以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又,又用道家思想调节紧张心态用道家思想调节紧张心态;4 4、儒道并用儒道并用,是统治者自觉,是统治者自觉的治国之术;的治国之术;5 5、儒道互补是中国思想文化、儒道互补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演进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2 2(2011(2011年福建卷年福建卷)阅读阅读下面下面论语论语选选段,回答段,回答问题问题。(。(6 6分)分)子曰:子曰:“丘也幸,苟有丘也幸,苟有过

10、过,人必知之。,人必知之。”(论语论语述而述而)子曰:子曰:“过过而不改,是而不改,是谓过谓过矣。矣。”(论语论语卫卫灵公灵公)子子贡贡曰曰:“君君子子之之过过也也,如如日日月月之之食食焉焉;过过也也,人人皆皆见见之之;更更也也,人人皆仰之。皆仰之。”(论语论语子子张张)请简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贡对“过过”的看法。(的看法。(2 2分)分)子子贡贡以日食、月食以日食、月食为喻为喻,说说明了什么道理?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请简要分析。(要分析。(4 4分)分)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子

11、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现象,比喻君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日食、月食过后,日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月光明依旧,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孔子说: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子贡说: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人们都仰望着他。”人应该知错改错;人应该知错改错;人不必回避错误

12、。人不必回避错误。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0分分)论语论语中有两处中有两处“和和”的论述,一是孔子弟子有的论述,一是孔子弟子有若说的,一为子曰。若说的,一为子曰。“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1)之道,斯之道,斯(2)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3)之,亦不可行也。之,亦不可行也。”(论语论语学而学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4),小人同而不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论语子路子路)注注(1)先王:)先王:指周文王等古代的贤王。(指周文王等古代的贤王。

13、(2)斯:斯:这。(这。(3)节:节制。()节:节制。(4)同:盲目随从。)同:盲目随从。【参考译文参考译文】有子说:有子说:“礼的应用,以恰好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这礼的应用,以恰好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这一点做得最好。但不论大事小事都要求恰到好处,有的时候就行不一点做得最好。但不论大事小事都要求恰到好处,有的时候就行不通。大家都以自己认为的通。大家都以自己认为的“和和”来来“和和”,而不用周礼的规定来加,而不用周礼的规定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孔子说:孔子说:“君子讲遵循道的基础上的和谐,而不是盲目地随从,小人君子讲遵循道的基础上的和谐,而不是盲目地随从,

14、小人讲求无原则的盲目随从与附和而不是和谐。讲求无原则的盲目随从与附和而不是和谐。”“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君子们团结但有不同思想,小人同谋利但是他们不团结。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3.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分)论语论语中有两处中有两处“和和”的论述,一是孔子弟子有的论述,一是孔子弟子有若说的,一为子曰。若说的,一为子曰。“有子曰:

15、礼之用,和为贵。先王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1)之道,斯之道,斯(2)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3)之,亦不可行也。之,亦不可行也。”(论语论语学而学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4),小人同而不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论语子路子路)注注(1)先王:)先王:指周文王等古代的贤王。(指周文王等古代的贤王。(2)斯:斯:这。(这。(3)节:节制。()节:节制。(4)同:盲目随从。)同:盲目随从。(1)(1)这两个选段在谈到这两个选段在谈到“和和”时,有什么不同?时,有什么不同?(4(4分分)【答答案案】选选段段

16、是是将将“和和”与与“礼礼”一一起起谈谈论论的的,并并将将“和和”上上升升到到治治国国之之道道(或或答答为为“先先王王之之道道”)(2)(2分分)。选选段段是是将将“和和”置置于于君君子子与与小小人人的的区分中来谈论的,既讲究和谐也明辨了差异。区分中来谈论的,既讲究和谐也明辨了差异。(2(2分分)(2)(2)请请你你根根据据材材料料中中关关于于“和和”的的理理解解,阐阐述述“和和”在在充充满满竞竞争争的的现现实社会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实社会人际交往中的作用。(8(8分分)【答案要点】1.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和”是人际关系的黏合剂,能消融工作中的强烈冲突,使人享受到竞争背后的丝丝温馨。2.面对竞

17、争激烈的社会现实,一味的毫无原则的“和”实际上是一种妥协,这种“和”能消解人的斗志,不利于个人和群体的进步与发展。3.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既要追求发展,也要讲究和谐,但对君子可以讲和谐,而对小人就不能毫无原则的讲和谐。【解析】注意题干中“竞争社会”“人际交往”等提示语。除上述角度,还可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2)请请你你根根据据材材料料中中关关于于“和和”的的理理解解,阐阐述述“和和”在在充充满满竞争的现实社会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竞争的现实社会人际交往中的作用。(9分)分)6、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 子曰:“饭疏食、饮

18、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论语里仁 注:约:贫困。(1)、综合上述材料,孔子对)、综合上述材料,孔子对“富贵富贵”与与“快乐快乐”持怎持怎样的观点?样的观点?1.1.富贵是人们的正常欲求,并不绝对排斥富贵;富贵是人们的正常欲求,并不绝对排斥富贵;2.2.但在富贵与道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坚守道义。但在富贵与道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坚守道义。3.3.道德修养完善,具有仁德的人,内心无私,安于贫贱,道德修养完善,具有仁德的人,内心无私,安

19、于贫贱,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长久快乐;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长久快乐;小人内心充满杂虑,所以总是忧愁不安。小人内心充满杂虑,所以总是忧愁不安。社会生活中,人们追求财富与地位的时候,社会生活中,人们追求财富与地位的时候,如果以损害道德、触犯法律为代价,是不可取如果以损害道德、触犯法律为代价,是不可取的,应该感到羞耻。面对富贵的诱惑,应取之的,应该感到羞耻。面对富贵的诱惑,应取之有道,不可以不择手段。有道,不可以不择手段。富贵不仅意味着优裕的物质生活,而且和富贵不仅意味着优裕的物质生活,而且和声名、地位相关,让人难以舍弃。只有努力提声名、地位相关,让人难以舍弃。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看轻物

20、质享受,保全了自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看轻物质享受,保全了自己的人格,才能求得精神上的安宁,求得长久己的人格,才能求得精神上的安宁,求得长久的快乐。的快乐。(2)、结合孔子的观点,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看)、结合孔子的观点,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待“富贵富贵”与与“快乐快乐”?(?(9分分)论语中孔子的思想:论语中孔子的思想:1 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1)(1)重教化,轻刑罚。重教化,轻刑罚。(2)(2)反对过度榨取反对过度榨取。(3)(3)为政需正己。为政需正己。(4)(4)举贤才。举贤才。2 2克己复礼克己复礼3 3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4 4仁者爱人仁者爱人5 5君子之风君子之风6 6诲人不

21、倦诲人不倦7 7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孟子孟子的思想:的思想:1 1“仁义仁义”思想思想2 2“王道王道”思想思想3 3“民本民本”思想思想答题结构:答题结构:1、摆出观点(总);、摆出观点(总);2、结合材料,分析观点;、结合材料,分析观点;3、联系现实,分析说理。、联系现实,分析说理。文化经典研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著内容的理文化经典研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著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运用。即给出一段文字,要求考生概解和观点的运用。即给出一段文字,要求考生概括出其中蕴含的经典文化思想并探究其对当代社括出其中蕴含的经典文化思想并探究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会的意义。试题的视角比较独特,从课内延伸到试题的视角比较独特,

22、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语境意义解读到当下意义的引申,从信课外,从语境意义解读到当下意义的引申,从信息输入(阅读)到见解输出(概括)。息输入(阅读)到见解输出(概括)。阅读要注意两点:阅读要注意两点:重在理解含意,把握哲理;重在理解含意,把握哲理;注重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注重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儒家的儒家的“君子观君子观”,道家的,道家的“无为无为”,理学,理学家的家的“天理人欲天理人欲”,明清之际的,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是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应该关注的重点。点拨提升点拨提升1 1疏通文意,读懂原文。疏通文意,读懂原文。论语论语和和老子老子作为古代作为古代文化经典,在阅读时首先要扫除语言障

23、碍,要借助注释文化经典,在阅读时首先要扫除语言障碍,要借助注释和原有的文言文知识来疏通词句。一般说来,这两部文和原有的文言文知识来疏通词句。一般说来,这两部文化经典的词句相对较难,我们不必逐字逐句理解,只需化经典的词句相对较难,我们不必逐字逐句理解,只需整体理解,而对试题中需要我们翻译的句子,则要细细整体理解,而对试题中需要我们翻译的句子,则要细细推敲,不能马虎。读懂原文,是为理解内容、评析观点推敲,不能马虎。读懂原文,是为理解内容、评析观点打下基础。打下基础。2 2明晓事理,弄清比喻。明晓事理,弄清比喻。这两部文化经典在写法上大多这两部文化经典在写法上大多采用了一些说理方法,而以比喻为多。因

24、此,我们在阅采用了一些说理方法,而以比喻为多。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还需深入领会,弄懂比喻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整体读时还需深入领会,弄懂比喻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整体的比喻。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积累,明确的比喻。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积累,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考试时结合内容就能对号入座。作者的主要观点,考试时结合内容就能对号入座。3 3熟悉人物,明辨思想。熟悉人物,明辨思想。文化经典的考查,一般需要我文化经典的考查,一般需要我们指出选文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有时还需要对此们指出选文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有时还需要对此作出评价。因此平时我们就必须熟悉两位哲人主要的学作出评价。因此平时

25、我们就必须熟悉两位哲人主要的学说和观点。只有对他们的主要思想有了明晰的认识,才说和观点。只有对他们的主要思想有了明晰的认识,才能在高考时准确辨析。能在高考时准确辨析。4 4联系现实,思考人生。联系现实,思考人生。注意传统文化精髓对现实和人注意传统文化精髓对现实和人生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生的指导和借鉴意义。4、阅读下面、阅读下面论语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子曰: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子游曰:子游曰:“事君数事君数(1),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曰: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6、2)。”子曰:子曰:“君子周君子周(3)而不比而不比(4),小人比而不周。,小人比而不周。”注:(注:(1)数:屡次。()数:屡次。(2)党:结党营私。)党:结党营私。(3)周:团结。()周:团结。(4)比:勾结。)比:勾结。(1 1)根据前两章文字,各总结一条交友原则。)根据前两章文字,各总结一条交友原则。(2 2)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矜而不争”,对此有,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心的表现。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1 1)根据前两章文字,

27、各总结一条交友原则。()根据前两章文字,各总结一条交友原则。(3 3分)分)(2 2)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矜而不争”,对此有人认为,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你同意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9 9分)分)不同意。孔子提出的不同意。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矜而不争”,并不是说没有进取心,并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而是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心追名逐利。(人争执,

28、更不是一心追名逐利。(2 2分)他认为君子在集体生活分)他认为君子在集体生活中,应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团结一致,而中,应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团结一致,而不是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不是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2 2分)这些观点与有进取分)这些观点与有进取心并不矛盾心并不矛盾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有事无事就粘在君主身边,离受辱也就不远了;有事无事就粘在君主身边,离受辱也就不远了;有事无事就粘在朋友身边,离分开也就不远了。有事无事就粘在朋友身边,离分开也就不远了。君子庄重

29、自持而不与人争,合群但也不结成帮派。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与人争,合群但也不结成帮派。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严己宽人(严己宽人(1分)分)与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与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2分)分)5 5、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4分)分)材料一:材料一:2008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吟咏了许多吟咏了许多论语论语中的名句,从中不难中的名句,从中不难窥知窥知论语论语之精义,不难感悟中华文化之精义,不难感悟中华文化之精深。其中有这样一则:君子道者三,之精深。其中有这

30、样一则: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夫子自道也。”材料二:材料二:礼记礼记中庸中庸也说:也说:“知、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举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举出实例评价孔子其人。(出实例评价孔子其人。(9 9分)分)1 1孔子是一位仁者,他能孔子是一位仁者,他能“近取譬近取譬”,做到,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在马厩焚毁之后,能在马厩焚毁之后,“问人不问马问人不问马”,懂,懂得得“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

31、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在学生。(在学生伯牛生病时,能自牖执其手,表露出对学生的关爱,在爱生伯牛生病时,能自牖执其手,表露出对学生的关爱,在爱生颜渊死后嚎啕大哭,甚至在别人办丧事时颜渊死后嚎啕大哭,甚至在别人办丧事时“未尝饱也未尝饱也”,这,这都是他仁爱的体现。他深谙都是他仁爱的体现。他深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的待人之道,以之道,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为终身志向。)为终身志向。)(2 2分)分)2 2孔子是一个智者,他深谙交友之道,孔子是一个智者,他深谙交友之道,“周而不比周而不比”,懂得,懂得

32、区分区分“益友益友”和和“损友损友”,懂得,懂得“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的道理。的道理。(3 3分)分)3 3孔子是一位勇者,他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却仍然为了理孔子是一位勇者,他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却仍然为了理想想“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他恪守仁、义、礼、信的准则,不。他恪守仁、义、礼、信的准则,不畏强权,敢于直言,勇于挑战,有着顽强的斗争精神。(畏强权,敢于直言,勇于挑战,有着顽强的斗争精神。(3 3分)分)4 4孔子是孔子是“知知”“仁仁”“勇勇”三种宝贵品质集于一身的三种宝贵品质集于一身的“德德之大者之大者”。(1 1分)分)文化经典研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论

33、著内容的理文化经典研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著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运用。即给出一段文字,要求考生概解和观点的运用。即给出一段文字,要求考生概括出其中蕴含的经典文化思想并探究其对当代社括出其中蕴含的经典文化思想并探究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会的意义。试题的视角比较独特,从课内延伸到试题的视角比较独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语境意义解读到当下意义的引申,从信课外,从语境意义解读到当下意义的引申,从信息输入(阅读)到见解输出(概括)。息输入(阅读)到见解输出(概括)。阅读要注意两点:阅读要注意两点:重在理解含意,把握哲理;重在理解含意,把握哲理;注重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注重联系生活,感悟人生。儒家的儒家的“君子观

34、君子观”,道家的,道家的“无为无为”,理学,理学家的家的“天理人欲天理人欲”,明清之际的,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是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应该关注的重点。点拨提升点拨提升1 1疏通文意,读懂原文。疏通文意,读懂原文。论语论语和和老子老子作为古代作为古代文化经典,在阅读时首先要扫除语言障碍,要借助注释文化经典,在阅读时首先要扫除语言障碍,要借助注释和原有的文言文知识来疏通词句。一般说来,这两部文和原有的文言文知识来疏通词句。一般说来,这两部文化经典的词句相对较难,我们不必逐字逐句理解,只需化经典的词句相对较难,我们不必逐字逐句理解,只需整体理解,而对试题中需要我们翻译的句子,则要细细整体理解,

35、而对试题中需要我们翻译的句子,则要细细推敲,不能马虎。读懂原文,是为理解内容、评析观点推敲,不能马虎。读懂原文,是为理解内容、评析观点打下基础。打下基础。2 2明晓事理,弄清比喻。明晓事理,弄清比喻。这两部文化经典在写法上大多这两部文化经典在写法上大多采用了一些说理方法,而以比喻为多。因此,我们在阅采用了一些说理方法,而以比喻为多。因此,我们在阅读时还需深入领会,弄懂比喻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整体读时还需深入领会,弄懂比喻的内容,特别是一些整体的比喻。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积累,明确的比喻。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积累,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考试时结合内容就能对号入座。作者的主要观点,

36、考试时结合内容就能对号入座。3 3熟悉人物,明辨思想。熟悉人物,明辨思想。文化经典的考查,一般需要我文化经典的考查,一般需要我们指出选文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有时还需要对此们指出选文所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有时还需要对此作出评价。因此平时我们就必须熟悉两位哲人主要的学作出评价。因此平时我们就必须熟悉两位哲人主要的学说和观点。只有对他们的主要思想有了明晰的认识,才说和观点。只有对他们的主要思想有了明晰的认识,才能在高考时准确辨析。能在高考时准确辨析。4 4联系现实,思考人生。联系现实,思考人生。注意传统文化精髓对现实和人注意传统文化精髓对现实和人生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生的指导和借鉴意义。1.1.

3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12分)分)端木赐(字子贡),在孔子门生中极善学习。端木赐(字子贡),在孔子门生中极善学习。论语论语学而学而中有他与老师的一段交谈。中有他与老师的一段交谈。子贡曰: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子贡曰:“诗诗云: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其斯之谓与?”子曰: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赐也,始可与言诗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师生交谈的是人贫穷或富贵时的处世态度,子贡从

38、师生交谈的是人贫穷或富贵时的处世态度,子贡从孔子的言论中得到更高的有关修身的启悟,这种好的学孔子的言论中得到更高的有关修身的启悟,这种好的学习之法,自然得到孔子的赞扬,说他可以同子贡谈论有习之法,自然得到孔子的赞扬,说他可以同子贡谈论有深意的深意的诗经诗经了。了。【注注】出自出自诗经诗经 卫风卫风 淇奥淇奥,诗句大意是,君,诗句大意是,君子修身就像加工骨器玉器子修身就像加工骨器玉器,要切磋琢磨。要切磋琢磨。与孔子交谈,子贡得到了怎样的修身启悟?(与孔子交谈,子贡得到了怎样的修身启悟?(5分)分)试用一成语概括子贡的学习之法,并结合自身体验谈试用一成语概括子贡的学习之法,并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的认

39、识。(谈你的认识。(150字左右)(字左右)(7分)分)(1 1)与孔子交谈,子贡得到了怎样的修身启悟?)与孔子交谈,子贡得到了怎样的修身启悟?(5 5分)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1)子贡感悟到孔子的言论境界更高远,修身应追求安子贡感悟到孔子的言论境界更高远,修身应追求安贫乐道、为富好礼的更高境界(贫乐道、为富好礼的更高境界(3 3分);同时修身的过分);同时修身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琢磨,达到更高境界的过程(程也是一个不断琢磨,达到更高境界的过程(2 2分)。分)。试用一成语概括子贡的学习之法,并结合自身试用一成语概括子贡的学习之法,并结合自身 体验谈谈你的认识。(体验谈谈你的认识。(1

40、50150字左右)(字左右)(7 7分)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举一反三(告往知来)的学习之法。:举一反三(告往知来)的学习之法。(2 2分)认识:学习要善思会学,能迁移已知,分)认识:学习要善思会学,能迁移已知,由浅入深,推知新内容,悟得高境界等。(由浅入深,推知新内容,悟得高境界等。(5 5分)分)答案示例答案示例:举一反三(告往知来)的学习之法。:举一反三(告往知来)的学习之法。(2 2分)学习要善于思考,由浅入深,根据已知分)学习要善于思考,由浅入深,根据已知推知新内容推知新内容(摆出观点)(摆出观点)。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只懂得就题解题,不思归纳提升,同类型题经常

41、只懂得就题解题,不思归纳提升,同类型题换张换张“面孔面孔”就束手无策;就束手无策;我们我们要不断思索,寻要不断思索,寻找规律,总结方法,通过规律和方法解决这一类找规律,总结方法,通过规律和方法解决这一类题,并不断拓展延伸,从而悟得更高的学习境界题,并不断拓展延伸,从而悟得更高的学习境界或人生境界或人生境界(联系现实,分析说理)(联系现实,分析说理)。1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P14P14儒道互补、儒道互补、P19-20P19-20论语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老子老子的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核心思想是什么?、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2 2、第

42、三单元、第三单元P28P28什么是什么是“春秋笔法春秋笔法”?3 3、第四单元、第四单元P34P34修齐治平、修齐治平、P38-39P38-39何谓何谓“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怎样理解?、怎样理解“修齐治平修齐治平”?、君子为什么?、君子为什么“必慎其独也必慎其独也”?、什么是?、什么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4 4、第六单元、第六单元P49P49家国天下家国天下5 5、第七单元、第七单元P57P57天理人欲、天理人欲、P61-62P61-62理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是怎样的?、理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是怎样的?、如何理解朱熹所说的如何理解朱熹所说的“天理天理”“人欲人欲”?6 6、第九

43、单元、第九单元P75P75经世致用、经世致用、P78-79P78-79何为何为“经世致用经世致用”?、顾炎武提出?、顾炎武提出“文须有文须有益于天下益于天下”有什么积极意义?有什么积极意义?7 7、第十单元、第十单元P85-86P85-86人间词话人间词话1 1、(1)(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2)(2)这是一段激励人立志向学和提高思想境界的绝妙好文,这是一段激励人立志向学和提高思想境界的绝妙好文,深富哲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思:深富哲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立志要高远,胸襟

44、要开阔。一方面,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登东山而小鲁,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胸襟的拓展,境界的升华。这是胸襟的拓展,境界的升华。登山就要登泰山,观水就要观海水,做学问就要做于登山就要登泰山,观水就要观海水,做学问就要做于圣人之门。这就是拓展胸襟,升华境界的道理。圣人之门。这就是拓展胸襟,升华境界的道理。另一方面,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另一方面,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观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水有术,必观其澜。”因为,光有本,水有源。太阳因为,光有本,水有源。太阳和月亮的光辉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容纳光线的小缝隙,和月亮的光辉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容

45、纳光线的小缝隙,流水不放过任何一个坑坑洼洼。那么,我们做学问,流水不放过任何一个坑坑洼洼。那么,我们做学问,立志于道呢?也同样应该不马虎,不敷衍,循序渐进,立志于道呢?也同样应该不马虎,不敷衍,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因为,与厚积薄发,因为,与“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同样的道理,。同样的道理,“君子之志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既然如此,我们怎能不打好。既然如此,我们怎能不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向前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向前呢?3 3、(、(1 1)参考答案:一个国家,特别是是那些位)参考答案

46、:一个国家,特别是是那些位高权重的国家管理者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高权重的国家管理者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意思对即可。)应该以仁义为利益。(意思对即可。)(2 2)参考观点:)参考观点:从个人角度来说从个人角度来说:创造财富:创造财富是对的,但应该采用正当的手段与途径;一个是对的,但应该采用正当的手段与途径;一个人的价值与意义不只在于拥有多少财富,更在人的价值与意义不只在于拥有多少财富,更在于回馈多少财富给社会。于回馈多少财富给社会。从国家的角度来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说:一个国家应积极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财富:一个国家应积极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创立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观念

47、,创立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从国家管从国家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理者的角度来说:作为国家的管理人员,应该:作为国家的管理人员,应该廉洁奉公,以为人民谋利为自己的最大利益,廉洁奉公,以为人民谋利为自己的最大利益,而不应该以权谋利,与民争利。(其它角度,而不应该以权谋利,与民争利。(其它角度,能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亦可。)能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亦可。)孟献子说: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

48、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这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

49、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大学大学的主体是的主体是“三纲三纲”“八目八目”。三纲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三纲八目。提出三纲八目。.解释如何解释如何“诚其意诚其意”。.从反面说明如何从反面说明如何“修身修身”。.从反面说明如何从反面说明如何“齐家齐家”。.解释解释“治国治国”。.解释解释“平天下平天下”。总结总结写作上的特点写作上的特点总分式的结构,层层递进的论述,总分式的结构

50、,层层递进的论述,顶针、排比的句式顶针、排比的句式大学大学一文不长,仅有两千余字,但却是一文不长,仅有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生教育的道德纲领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思想的全面体现。大学大学提出了提出了“三纲领三纲领”和和“八条目八条目”,强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