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手绘术语.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6946767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手绘术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手绘术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手绘术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手绘术语.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术语词典一表现概述类a.表现图 或称表现画。侧重于表达造型设计构思的绘画。 画面表达内容的取舍和色彩的设置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制作技法要求快速、简便。作品主要运用于创作过程的记录、工作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提供早期方案的展示。 草图风格的画面是典型的表现图。 b效果图 侧重于表达造型真实效果的绘画。 画面的表达内容和色彩设置应当尽量反映预期的真实效果。 制作技法要求精确、细腻。作品主要运用于最终方案的展示。 电脑渲染软件制作的逼真画面是典型的效果图。 表现图和效果图的称谓经常混淆使用,但两种绘画在实际用途上的区别是明确存在的。 c白描或称线描。仅用线条勾画形体轮廓的绘画方式。建筑表现中主要使用墨线工

2、具绘制。d墨线绘画或称钢笔画。仅用墨线工具,不用色彩的绘画方式。其范围包括白描。 墨线绘画包括单线勾画轮廓,排线、排点形成素描调子和纹理质感,填墨形成纯黑色块等不同的笔触技法。e线描淡彩或称钢笔淡彩,墨线淡彩。墨线承担形体和细节刻画,以水彩、彩铅、或马克笔铺陈颜色。 通常画面的暗部由浓重的墨线轮廓或阴影排线来实现,上色基本不承担暗部表达,因此称为淡彩。 墨线淡彩特别适合于存在大量细节、纹理需要由墨线勾画的题材,此时上色操作比较简便。f干法工具或干画法。不使用水彩、水粉等必须加水绘制的工具,通常主要采用墨线、彩铅、马克笔等工具的表现绘画。使用干法工具的干画法是当前设计界的主流。g快速综合以综合使

3、用各种干法工具为特点,以追求操作快速为目标的表现绘画技法。 综合技法的关键在于各种工具的运用与表现对象之间的相互匹配。充分发挥每种工具实现快速操作的优势,针对不同的题材选用不同的工具,实现各种工具之间的优势互补,最终达到整体画面最优化的操作效果。二工具笔法类a。渲染泛指表现画中各种工具的上色技法;特指运用水彩、水墨的上色技法。 水彩、水墨渲染的特点是以毛笔带动颜色溶液浸润纸张,完全隐藏笔触,色块观感绝对细腻、平滑。 b平涂各种工具均匀上色的技法。要求产生的色块完全均匀,笔触尽量保持统一。c渐变或称褪晕。逐渐变化的上色技法。要求产生的色块沿一个方向进行连续的变化。 渐变可以是用一个颜色在明度或彩

4、度上的深浅、浓淡变化,也可以是由一种颜色向另一种颜色的逐渐转变。 在表现绘画中,相同颜色的渐变通常采用变化用笔的轻重力度来实现;而不同颜色之间的渐变通常采用前后绘制几个颜色,使其笔触相互叠加来实现。 d叠加在同一个区域内进行两次及两次以上的绘画操作,笔触相互重叠的技法。 叠加广泛运用于墨线、彩铅和马克笔等各种工具,可以在同一种工具之内,也可以在不同工具之间进行叠加。 通过叠加的手法可以在操作进程中不断加深、加浓某一色块,也可以形成不同颜色之间的渐变。 笔触排列是叠加操作的技法重点。 e笔触或称排线,因为墨线、彩铅和马克笔等工具都运用排线的笔触。 笔触是手绘工具操作时留下的印迹,影响着画面的观感

5、。风格统一的笔触可以成就画面的装饰美感,适当的笔触运用能够表达表现对象的材质纹理。 f排线同一方向的一组平行线段称为排线,是本教程最基本的笔触。 笔触排线的基本方向针对不同的绘画工具和对象题材有不同的要求。在进行叠加操作时,两次及两次以上操作的排线方向应当错开20左右的角度,以使每次所涂的颜色都能充分接触到纸面。g笔触统一每种工具的笔触排线走向、笔触尺度大小,在整幅画面中基本保持一致,可以成就画面的装饰美感。 运用笔触表达材质纹理时,每一种笔触在相同的题材对象中应当保持一致,这不仅是画面美感的要求,更是对象可识别性的基本保障。h笔触杂乱或笔触生硬。泛指笔触排线缺乏统一的走向,笔触尺度差异过大,

6、笔触未能成排、成组,散线、孤线突显于色块之上等等绘制粗糙的现象。 笔触杂乱不仅破坏画面观感,突显的笔触还容易使人误解为某种构造细节或材质纹理,结果歪曲了造型对象的表达。i着色饱满针对浓重色彩而言的、色块中笔触的充满程度。 色块在表达形体明确轮廓时,尤其当需要通过不同色块的交接来表达轮廓边界时,笔触应当充满轮廓边界,整个色块的填涂也要尽量饱满。 渐变色块的笔触应当由不饱满而逐渐减弱,不能出现突然的停顿。 形体中央上色而轮廓边界留白的现象,最容易引起识别困难或误解。 J着色模糊或着色发腻、打滑。着色未能达到明确的平涂或渐变的效果,而呈现随机的斑驳色彩。 原因是着色的叠加操作中没有执行规范的排线,或

7、先后叠加的笔触方向没有错开一定的角度。 在颜色需要叠加的情况下,必须采用排线笔触。采用连笔檫涂就会造成着色块的斑驳、模糊。越浓重的色彩,斑驳的现象越严重。三色彩构成类a明度或称亮度,灰度。是色彩构成中描述色彩黑、白、灰程度的一个单独的维度。 色彩的明度构成了素描关系,通过提高或降低色彩的明度可以改变色彩之间的素描关系。实用中对明度的操作就是对素描关系的调整。 b彩度或称纯度,饱和度。是色彩构成中描述色彩纯净程度的一个单独的维度。 光谱中的颜色最饱和,是彩度的极限,现实中的颜色或多或少掺进了黑、白、灰,从而降低了彩度。黑、白、灰则完全失去了彩度,所以称作无彩色。 色彩的彩度越高,色彩之间的对比就

8、越强,反之则对比减弱,趋于调和。通过提高或降低色彩的彩度可以改变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实用中对彩度的操作就是对色彩对比关系的调整。c色相或称色调,即色彩的称谓。是色彩构成中描述色彩名称的一个单独的维度。 光谱中的红、橙、黄、绿、蓝、紫是基本的颜色名称。将光谱末端的紫与另一端的红相连成环,称作色相环。环上相邻的两个颜色之间可以插入多个中间色,组成诸如橙黄、蓝紫之类的复合名称。 d冷暖色或色彩的冷暖关系、冷暖对比。指色彩在色相方面偏红、或是偏蓝倾向所造成的观感。偏红是暖色,偏蓝则是冷色。 色彩的冷暖不是绝对的,它只存在于两个颜色的相对关系中。比较两个颜色的色相在色相环上的位置,与红相近者为暖,与蓝相

9、相近者为冷。 两个颜色的色相在色相环上偏红、偏蓝的差距越大,就呈现越强的冷暖对比。 e互补色或色彩的互补关系。色相环上两个色相之间处于(或接近)180夹角的对立位置时称做互补。互补的色相之间存在最大的对比度,随着两者夹角的减小,对比逐渐转变为调和。 两个颜色的色相互补就称作互补色。虽然色相上有着最大的对比度,但两个颜色最终的对比关系还要受到明度、彩度方面对比关系的影响。 f协调色或色彩的协调关系、调和关系。两个色彩的色相在环色相上处于90以内夹角时称做协调色。协调色之间的色相对比较弱,其对比主要依赖于明度和彩度,g主色调画面在整体上呈现出的明确色彩倾向。由此使画面产生统一的观感和特定的意境、氛

10、围。 形成主色调的首要条件是有某一个颜色占据着显著的面积比例优势。同时其他颜色的彩度也不宜过高。h主观色调根据设计所需的意境、氛围来确定画面的主色调,并且色彩在画面整体上呈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追求统一的主观色调时,背景、环境的设色完全遵从于主色调,建筑材质的固有色彩也要加以调整。甚至整个画面可以呈现单一的色调。i色调明确画面中的众多色彩遵循显著的秩序,形成一个主色调,或两个具有主从关系的色调。 两个色调的主从关系主要通过调整它们的面积比例和彩度高低来实现。j色调杂乱画面色彩纷呈,缺乏明确的主色调。 形成色调杂乱的原因是:众多颜色彼此面积接近,而且彩度都比较高。 色调杂乱的画面难以形成主次、虚实

11、关系,无法突出造型主体,构图也缺乏秩序和稳定。k色彩饱满画面在整体上呈现足够的彩度。 色块笔触饱满是达到足够彩度的前提。画面中的色彩搭配应具备一定的秩序,既要保证充分的冷暖对比,又要区分主从地位,形成明确的主色调。四画面经营类a素描调子或称画面的素描关系,光影、明暗关系,明度调子等等。泛指画面中各部分色彩之间不同深浅的黑、白、灰对比。 画面的素描调子是识别和彰显表现对象的基本保障。画面素描调子具体可分为整个画面的图底关系和形体对象的光影、明暗关系。前者凸显画面主题,后者强化形体的立体感。 b图底关系图即图案,在此系指表现对象;底即底纹,在此系指背景环境。图底关系就是画面中表现对象与背景环境之间

12、的主次地位关系和相互衬托关系。 主体表现对象应当具有较强的黑、白对比,周围环境则统一呈现灰调子的弱对比。 主体的色彩应当相对鲜艳,背景相对灰黯。图与底的色彩之间宜呈现适度的冷暖对比。 c光影关系在表现对象的形体上,受光面、背光面、阴影区之间所呈现出来的素描关系。 运用清晰、响亮的光影、明暗对比能够强化三维立体对象的造型特征,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识别它们,并促成深刻的视觉记忆。d主次关系表现对象和背景环境,两者在画面中所处地位的相对关系。对象和环境必须要有主次之分,以保证识别和彰显表现主题。 主次地位体现在构图位置上:对象位置接近居中;背景,包括次要部分建筑和景观设施则不宜居中。 主次地位体现在素

13、描关系上:对象具有黑、白强对比,高光留白、阴影浓重;背景环境呈现弱对比,尤其要避免浓重阴影。 主次地位体现在色彩关系上:通常对象材质的色彩纯度应高于背景环境;对象各材质之间、光与影之间宜呈现色彩的冷暖对比,而环境及次要部分建筑的色调应趋于统一。 e虚实关系就是清晰和模糊的相对关系。对画面中各部分的描绘给予不同的表达清晰程度,进行强化和弱化的处理,以形成画面的视觉焦点。 具体的虚实处理包括刻画细节的精致程度;素描层次的丰富程度;色彩对比的鲜明程度。 通常表现对象实而背景环境虚;近处形体实而远处形体虚;大型建筑物或室内厅堂中的局部重点造型实而整体造型虚。 f对比响亮指画面素描关系强烈。具有高光留白

14、和浓重阴影。 整体黑白反差巨大,并常使深浅差异很大的色块并置,强化视觉冲突。g对比乏力指画面素描关系含混。缺乏高光留白和明确的阴影。 整体黑白反差微弱,色块深浅接近,不能有效表达主体,造型可识别程度低。h配景处于从属地位的景观。 建筑表现中的天地、绿化和人物、街景都是配景。室内表现中凡是选配而非设计的内容,诸如盆栽、字画,陈设、道具等,以及人物和远景中成片的家具都是配景。 配景相对于主体造型的从属地位,是通过减弱黑白反差,降低色彩纯度和色彩对比来实现的。也就是配景处于图底关系中底的地位;主次关系中次的地位;虚实关系中虚的地位。 i喧宾夺主配景未能控制在从属地位,而呈现较强的黑白反差和色彩对比。

15、 配景太深、太艳,会分散我们对主体造型的关注,结果压制、削弱画面主题的表现,所以称作喧宾夺主。j构图平衡色块、线条在画面整体上的稳定程度,形成观感的舒适。 构图平衡的具体内容有:形体及配景的各种轮廓走向之间达成的稳定感;各种色彩在画面中的分布达成的稳定感;不同色块的明度,尤其是高光留白和浓重阴影,在画面中形成轻重感觉的稳定感。k头重脚轻或称上重下轻。通常我们习惯认为上轻下重才具有稳定的感觉,上重下轻则给人不舒适的观感。 当画面整体呈现出上部色块深暗,而下部浅淡的构图,就会产生上重下轻的不稳定感。l阴影散乱阴影在画面中会产生凝重的感觉,对达成构图平衡、稳定是一个重要因素。 阴影密切结合主体造型,并联合成片,能够形成构图轻重的秩序感和稳定感,同时构图凝重之处也强化了主体的表现。 阴影的散乱使画面上徒增了众多凝重之处,反而形不成关注的焦点,不利于主体的表现。构图的轻重因缺乏秩序而产生动荡跳跃、杂乱不定的观感。 m天际轮廓天际轮廓的清晰、完整是建筑物可识别性的重要保障。 在天际轮廓处,建筑物与天空之间的相互对比、衬托属于典型的图底关系。 首先要加强建筑与天空在整体明度与色调方面的反差,使衬托关系鲜明。 而后要尽量使天空背景呈现为统一完整的色块,避免沿天际轮廓附近绘制过多的云彩、树木或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