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讲稿.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6941167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讲稿.ppt(3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课件医学课件1第1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2经络学说的概念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3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一)经络学说的形成 内经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经络理论在内经中占有重要地位。书中系统阐述了十二经脉的起止、具体循行线路及其与相应脏腑的“属络”关系等内容。概概 述述第3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4 经络学说向临床实践方向发展(秦汉 时期:公元前

2、221年公元265年)难经首创“奇经八脉”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二)经络学说的发展(二)经络学说的发展第4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5 晋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宋 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宋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 元 滑寿十四经发挥 明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清 姚澜本草分经 清陈惠畴经络图考 黄谷明堂经络图册 经络学说的总结时期经络学说的总结时期 (晋以后晋以后)第5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6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经”“络络”的出

3、现较的出现较“脉脉”晚,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晚,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析。灵枢析。灵枢脉度脉度说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之别者为孙”,就是将脉按照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就是将脉按照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作称作“经脉经脉”、“络脉络脉”和和“孙、别脉(络)孙、别脉(络)”。第6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7区区 别别经经络系统的主干,“路径”;有固定循行路线,多循行于人体深部。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深部和浅部皆有,呈纵横交错状网络全身。二者相互沟通联系,将人体所有的脏腑、形体、孔窍等部分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第7页,共31

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8经络与阴阳学说经络系统大多以阴阳来命名。经络的命名即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体现。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表里相合)。阴阴阳阳少少 阳阳太太 阳阳阳阳 明明厥厥 阴阴少少 阴阴太太 阴阴第8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9经脉经脉经筋经筋络脉络脉脏腑脏腑皮部皮部第9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10经脉与络脉 手足三阴经 是气血循环的 主要通路十二经络(正经)手足三阳经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其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与脏腑有序,其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

5、律,与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是人体气血循行的主要通直接的络属关系,是人体气血循行的主要通道。道。第10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11奇经八脉 督脉、冲脉督脉、冲脉任脉、带脉任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阴跷脉、阳跷脉 有统率、联络、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起于四肢,上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起于四肢,上出与颈项浅部。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出与颈项浅部。有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两经在体内联系的作用。两经在体内联系的作用。十二经别第11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12络脉络脉 十五别络: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十五别络:加强表里

6、两经在体表的联系 和渗灌气血。和渗灌气血。浮浮 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孙孙 络:细小的络脉。络:细小的络脉。第12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13十二经筋:十二经脉所连属的筋肉系统。十二经筋:十二经脉所连属的筋肉系统。具有连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具有连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皮肤的分区。是经络之气散布于体表皮肤的分区。是经络之气散布之所在。之所在。经经筋筋和和皮皮部部 第13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14属:十二经脉各与其本身脏腑直接相连。络:十二

7、经脉各与其相为表里的脏腑相连。阳经皆属腑而络于脏,阴经皆属脏而阳经皆属腑而络于脏,阴经皆属脏而络于腑,从而构成了阴阳经脉和脏腑络于腑,从而构成了阴阳经脉和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表里相合的关系。第14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15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体平衡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体平衡灵枢灵枢经脉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第15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16运行全身气血

8、运行全身气血营养脏腑组织营养脏腑组织 途径途径:循十二经脉流注衔接顺序,与任、循十二经脉流注衔接顺序,与任、督两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周流督两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周流 不息,循环往复。不息,循环往复。含义:气血通过经络传注,布散含义:气血通过经络传注,布散 全身,以营养脏腑组织。全身,以营养脏腑组织。第16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17生生 理理意义: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连经筋、皮意义: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连经筋、皮 部。部。表现:气血运行畅通,脏腑功能强健,抗御表现:气血运行畅通,脏腑功能强健,抗御 外邪。外邪。病理表现:经气不利,气血失和,病理表现:经气不利,气血失和,御

9、邪不力,外邪易侵。御邪不力,外邪易侵。第17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18联系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联系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 1.1.脏腑与体表的联系脏腑与体表的联系 通过十二经脉通过十二经脉在外结聚于经筋,散于皮部在外结聚于经筋,散于皮部在内络属于固定的脏腑在内络属于固定的脏腑 内外相连 2.2.脏腑与官窍的联系脏腑与官窍的联系 通过经络沟通通过经络沟通官窍与脏腑广泛的整体联系官窍与脏腑广泛的整体联系 脏腑与官窍的特定联系脏腑与官窍的特定联系第18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193.脏腑之间的联系 十二经脉分别络属一脏一腑,构成表里相合关系;有的联系多

10、个脏腑,如:肾经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络心;多条经脉到达同一脏腑,如:入肺脏的有肺、大肠经、肝经、肾经和心经。第19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204.经脉之间的联系 有序地衔接,与任、督脉构成整体循环系统有序地衔接,与任、督脉构成整体循环系统 多处的交叉、交会,再加上经别、别络的联系多处的交叉、交会,再加上经别、别络的联系以上诸多联系都是人体的整体性的表现。第20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21生 理 意义:经络是联络脏腑组织,沟通内意义:经络是联络脏腑组织,沟通内 外上下的纽带。外上下的纽带。表现:人体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表现:人体在结构上相互联系

11、,在功 能上相互协调,彼此为用能上相互协调,彼此为用 病理表现: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相传变。第21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22感应传导信息感应传导信息 含义:指经络系统具有感应及传导针灸或含义:指经络系统具有感应及传导针灸或 其他刺激等各种信息的作用。其他刺激等各种信息的作用。机理:通过运行于经络之中的经气对机理:通过运行于经络之中的经气对 信息的感受负载作用而实现。信息的感受负载作用而实现。第22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23意 义将信息输送到脏腑形体官窍,反映和调将信息输送到脏腑形体官窍,反映和调节其功能状态。节其功能状态。传递生命信息,沟通机体之

12、间的联系。传递生命信息,沟通机体之间的联系。得得 气气直接指导对临床所表现出的症状、体征直接指导对临床所表现出的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归纳的辨证诊断等方面。等进行分析、归纳的辨证诊断等方面。第23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24调节机能平衡调节机能平衡经络系统通过其沟通联系、运输渗灌气血作用及经气的感受和负载信息的作用,对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状态。含义及机理意义:意义: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促使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促使 人体机能活动,恢复平衡协调。人体机能活动,恢复平衡协调。第24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25应应 用用

13、 阐释病理变化阐释病理变化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外邪由表传里的途径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布于肌表,当经络内属于脏腑,外布于肌表,当体表受病邪侵袭时,可通过经络由体表受病邪侵袭时,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次向里传变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次向里传变而波及脏腑。如外邪袭表继而犯肺。而波及脏腑。如外邪袭表继而犯肺。第25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26体内病变反映于外的途径 由于内在的脏腑与外在的形体、官窍由于内在的脏腑与外在的形体、官窍之间,通过经络密切相连,故脏腑的之间,通过经络密切相连,故脏腑的病变可通过经络的传导反映于外。临病变可通过经络的传导反映于外。临床可结合经络理论用床

14、可结合经络理论用“由表知里由表知里”的思的思维方法诊察疾病。维方法诊察疾病。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 第26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27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病。缺盆中痛多为肺病。“虚里”痛连左手臂多为“真心痛”。阑尾穴压痛多为肠痈。循经诊断根据疾病表现的症状、体征,结合根据疾病表现的症状、体征,结合经络循行的分布部位及其所属络的经络循行的分布部位及其所属络的脏腑进行诊断。脏腑进行诊断。第27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28前额疼痛与阳明经有关。两侧头痛与少阳经有关。后头痛连及项部与太阳经有关。巅顶痛与厥阴经有关。分经诊断根据病变所

15、在部位,详细区分疾病所根据病变所在部位,详细区分疾病所属经脉进行诊断。属经脉进行诊断。第28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29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 指导针灸推拿治疗指导针灸推拿治疗针灸、推拿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作为理论针灸、推拿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的常用治病和保健方法。刺激特定基础的常用治病和保健方法。刺激特定腧穴,通过经气的传导作用和脏腑的反腧穴,通过经气的传导作用和脏腑的反应来调整人体气血和脏腑机能,可恢复应来调整人体气血和脏腑机能,可恢复体内阴阳的相对协调平衡。体内阴阳的相对协调平衡。“循经所过,主治所及循经所过,主治所及”第29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

16、,星期三医学课件30指导药物治疗指导药物治疗指导药物归经理论指导药物归经理论中药口服和外用治疗,是以经络为中药口服和外用治疗,是以经络为通道,以气血为载体,通过经络的通道,以气血为载体,通过经络的传输,到达病所而发挥作用的。不传输,到达病所而发挥作用的。不同的脏腑经络病证,对药物有特殊同的脏腑经络病证,对药物有特殊的要求和选择,即为药物归经理论。的要求和选择,即为药物归经理论。如:同为泻火(热)药,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大肠火;如:同为泻火(热)药,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大肠火;柴胡泻肝胆火;白芍泻脾火;知母泻肾火;石膏泻胃火等。柴胡泻肝胆火;白芍泻脾火;知母泻肾火;石膏泻胃火等。第30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医学课件31指导方剂组成 方剂是临床防治疾病所采用的中药组方剂是临床防治疾病所采用的中药组合,是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而配合,是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而配成的,也需要经络学说作为其指导理成的,也需要经络学说作为其指导理论之一。论之一。如:治疗水肿,根据其病因病机多在肺、脾、肾三脏,可如:治疗水肿,根据其病因病机多在肺、脾、肾三脏,可分别选用归脾经的白术、归肾经的猪苓、归肺经的通草等。分别选用归脾经的白术、归肾经的猪苓、归肺经的通草等。第31页,共31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