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隋唐.ppt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6935900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隋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魏晋——隋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隋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隋唐.ppt(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魏晋隋唐)(220年年907年)年)两两 晋晋南南 北北 朝朝 隋隋 唐唐三三 国国907年年581年年220年年266年年420年年三三省省六六部部制制孝孝文文帝帝改改革革科科 举举 制制九九 品品 中中 正正 制制翻翻车车唐太宗唐太宗书书法法进进入入自自觉觉阶段阶段曲曲辕辕犁犁【时序大事时序大事】v【阶段特征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是中华文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是中华文明的承上启下阶段的承上启下阶段.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移。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中

2、华文明达到鼎盛,封建经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中华文明达到鼎盛,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生了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具体表现:政治上: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制度成熟制度成熟 经济上:经济上: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发展,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发展,技术更加成熟,封技术更加成熟,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建经济空前繁荣 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佛、道发展(挑战儒学正统地位),传统

3、文化佛、道发展(挑战儒学正统地位),传统文化内容更加丰富,中华文化圈形成内容更加丰富,中华文化圈形成政治:政治:1.三省体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逐步形成2.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3.孝文帝孝文帝改革改革经济:经济:北方经济破坏与恢复,南方经济长足发展北方经济破坏与恢复,南方经济长足发展1.土地、赋税制度:土地、赋税制度:2.农业:农业:3.手工业:手工业:思想思想文化:文化:1.思想:三教合一思想:三教合一2.书法:魏晋进入自觉阶段书法:魏晋进入自觉阶段楷书:定鼎之功楷书:定鼎之功 草书:草书:3.绘画:顾恺之,绘画:顾恺之,“以形写神以形写神”4.科技:科技:贾思勰贾思勰齐民要

4、术齐民要术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世家大族把持选官权世家大族把持选官权均田制和租调制均田制和租调制耕耙耱技术、翻车耕耙耱技术、翻车灌钢法灌钢法钟繇、王羲之钟繇、王羲之王羲之、王献之王羲之、王献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长久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法,强调历时长久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所以是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的沃土

5、,所以是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这一事件最有可能发生在这一事件最有可能发生在A.秦汉秦汉 B.南北朝南北朝C.宋元宋元 D.明清明清 B“诗言志,歌咏言诗言志,歌咏言”,唐人杜牧有诗云:,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体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

6、是否能抵抗流言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A某电视剧制作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某电视剧制作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场景,根据史实判断其中完全书房场景,根据史实判断其中完全搞搞错错的道具的道具书案上毛笔、纸张书案上毛笔、纸张一叠印制的书籍一叠印制的书籍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墙角放有琵琶墙角放有琵琶A B C D D琵琶: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琵琶: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

7、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中外文化的交融性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艺术内容的时代性D政治:政治:1.中央集权制的成熟:中央集权制的成熟:2.唐太宗唐太宗经济:经济:1.土地、赋税制度:土地、赋税制度:2.农业:农业:3.手工业:手工业:制瓷:制瓷:丝织:丝织:4.商业:商业:文化科技:文化科技: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唐诗;书法、绘画;科技:科技:火药;印刷火药;印

8、刷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中华文明达到鼎盛封建社会的繁荣,中华文明达到鼎盛 完善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科举制创立完善科举制分权分权-集权集权选官任官权收归中央选官任官权收归中央均田制、租庸调制均田制、租庸调制曲辕犁、筒车曲辕犁、筒车南青北白、南青北白、“唐三彩唐三彩”、秘色瓷、秘色瓷波斯织法波斯织法柜坊、飞钱;长安、洛阳、广州;瓷器大量外销柜坊、飞钱;长安、洛阳、广州;瓷器大量外销政政 治治 经经 济济文文 化化中央实行三省六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制:三省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既提高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权,中央集强了皇权,中央

9、集权制度逐步完善。权制度逐步完善。但安史之乱后出现但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削弱。央集权遭削弱。选官制度:科举制选官制度:科举制曲辕犁发明、筒车出曲辕犁发明、筒车出现、均田制一度盛行,现、均田制一度盛行,使农业经济繁荣;使农业经济繁荣;江南进一步开发,经江南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济重心开始南移。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必产部门,瓷器成为必备生活用品并远销欧备生活用品并远销欧洲。洲。商业繁荣,交通便利,商业繁荣,交通便利,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易场所交易场所“市市”;海上丝绸之路发达;海上丝绸之路发达;重农抑商政策

10、有所松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动。“三教合一三教合一”潮流弥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领域;漫到社会生活各领域;雕版印刷术、火药发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和以僧一行为代表明和以僧一行为代表的天文成就,使唐代的天文成就,使唐代科技进入新阶段;科技进入新阶段;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狂放不羁的草书、注狂放不羁的草书、注重法度的楷书;重法度的楷书;绘画艺术:以吴道子绘画艺术:以吴道子为代表创制法度,展为代表创制法度,展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气象;唐诗进入黄金时期;唐诗进入黄金时期;通俗文学体裁通俗文学体裁“传奇传奇”出现。出现。佛佛教教能能在在中中国国广广为为流流传传,但但始始

11、终终没没有有能能取取代代儒儒家家思思想想成成为为封封建建社社会会的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儒家家思思想想在在封封建建社社会会的的任任何何一一个个时时期期都都是是最最进进步的思想步的思想 B.历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儒家家思思想想不不断断改改造造完完善善,一一直直能能够够适适应应加加强强君主君主专专制制统统治的需要治的需要 D.儒家宣儒家宣扬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拥护 C “翻倒,翻倒,唱得醉来吐掉。转翻倒,翻倒,唱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

12、未,禾苗待我灌醉。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1.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右仆射(丞相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敕三、四出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

13、年无鱼。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C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比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比,最能说明其特色的是最能说明其特色的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唐代以分权实现了集权唐代以分权实现了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

14、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散到兵部与吏部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散到兵部与吏部 B3.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是“世界各国中所以选拔人才之最古老、最世界各国中所以选拔人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素质 C.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任能的公平竞争D.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营造了尊

15、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C4.改改变变“世世胄胄居居高高位位,英英雄雄沉沉下下僚僚”状状态态的的改改革是推行革是推行A郡县制郡县制 B察举制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科举制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5.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融合的加强民族融合的加强丝绸之路的畅通丝绸之路的畅通文化政文化政策的开放策的开放古代商帮的推动古代商帮的推动 C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少数民族和外国人6.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

16、、郭万金等“各以各以延纳四方之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延纳四方之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为豪友”。指这表明唐代。指这表明唐代A.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 D.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B7.唐人姚合庄居野行:唐人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间,比屋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反映出反映出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但唐人

17、张籍贾客乐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但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的描写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的描写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B8.新唐书新唐书百官志载:百官志载:“两京置市署:两京置市署:令令一一人,从六品上,人,从六品上,丞丞二人,正八品上,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掌财货

18、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征三百而散。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征三百而散。”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有了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城市商业活动有较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为严格的时间限制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A B C D D管理商业、市场的机构管理商业、市场的机构v(10年广东卷)年广东卷)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

19、皇帝选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 拔,主要评议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v题眼:古代唐宋代谏官的职能变化。题眼:古代唐宋代谏官的职能变化。v考点:古代皇权加强考点:古代皇权加强 v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这反映了君主

20、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君权君权“不受制约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帝负责,C项也不对。项也不对。v答案:答案:D。v(10年浙江卷)年浙江卷)16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21、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v【解析】抓住时间信息【解析】抓住时间信息“唐朝唐朝”和关键信息和关键信息“科举制科举制”。“其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指的是九品中正制,人才由有名望的推荐官荐举,排除官荐举,排除A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与时间项。采用八股考试方式是在明清时期,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信息不符,排除B项。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项。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故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孟子合为四书,故四书五经是南宋

22、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书,与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项。唐朝科举制的含义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项。项。v【答案】【答案】Cv(10年福建卷)年福建卷)14朱子语类云:朱子语类云:“唐制:每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23、 vA体现三省分权制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v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分做相权加强皇权v【答案】【答案】B。v【解析】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解析】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启示】新课程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启示】新课程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对历史基本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也是今后高考必然会考到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也是今后高考必然会

24、考到的。的。v(2008山东文综,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v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增设机构,独立施政v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v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一职多官,互相牵制v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简化机构,总揽于上vv答案答案 Bv(10年广东卷)年广东卷)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现了“庄园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田制实行后,“庄园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了均田制实

25、施后 vA.井田制得以恢复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v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v【解析】【解析】C 庄园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证明仍存在庄园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证明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疑:土地集中现象。(疑:“庄园庄园”一词,是不是北魏一词,是不是北魏之后出现的?汉代的豪强地主没有庄园么?)之后出现的?汉代的豪强地主没有庄园么?)v(10年上海历史卷)年上海历史卷)6.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

26、易的国家或地区有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 vA.西域、大食、波斯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大食、波斯、新罗 vC西域日本、大食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波斯、新罗、日本v解析:此题考察的是第解析:此题考察的是第2分册第分册第15课唐朝中外文化课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在课文中有。的交流。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在课文中有。选项中的选项中的日本、新罗是不能通过陆路通道过去的,必须走海日本、新罗是不能通过陆路通道过去的,必须走海路,故选路,故选A。v(2010安徽文综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一篇以

27、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时期vB 文学作品不能

28、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史实,排除D。v(2010全国全国卷文综卷文综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文选烂,秀才半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进士科主

29、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vB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文选中选录了自先秦到齐梁文学总集文选,文选中选录了自先秦到齐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首先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首先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A不符合史实;其次是不符合史实;其次是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

30、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第三,唐朝人喜欢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第三,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唐太宗时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v(山东潍坊五校(山东潍坊五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唐朝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证据的是()v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v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vC“夜市直

31、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v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v答案:答案:Bv(山东青岛(山东青岛2010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谢灵运在其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这说明了他的田庄他的田庄()v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主要从事商品生产v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v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v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v答案:

32、答案:Dv材料一材料一 (唐朝唐朝)长安中,长安中,(苏寰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去。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去。v材料二材料二 (唐朝大历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扬州)当南北大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冲,百货所集,多

33、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用,实私期利。v材料三材料三 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掌管)利权,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商人聚集商人聚集货货 物物(商品)(商品)丰丰 富富店铺林立,城市繁华店铺林立,城市繁华v材料一材料

34、一 (唐朝唐朝)长安中,长安中,(苏寰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前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去。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去。v材料二材料二 (唐朝大历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所集,多以军储货贩

35、,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利。v材料三材料三 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掌管)利权,判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扬一益二”,谓,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张祜诗云:“十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禅智山光好墓田。”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地理位置优越地理位置优越保护商贸的政策保护商贸的政策 材料一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陆)睿(原

36、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魏书卷四十v材料二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乃废为庶人。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魏书卷二十二v材料三材料三

37、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4.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民族矛盾(文化冲突)民族矛盾(文化冲突)改革面临阻力;孝文帝改革的坚强决心改革面临阻力;孝文帝改革的坚强决心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v(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贞观四年,就如

38、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

39、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彦彦博曰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

40、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15.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强行内迁突厥族至中原,将之改造为农民强行内迁突厥族至中原,将之改造为农民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强行内迁强行内迁分而治之分而治之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

41、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怀柔政策怀柔政策办法: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用其首领为官;告诫其守唐法办法: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用其首领为官;告诫其守唐法影响: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影响: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促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008年广东高考)年广东高考)材料一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

42、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据魏书卷三 材料二材料二 太和九年(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魏书卷一百一十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同之处按人口分配土地按人口分配土地(2008年广东高考)年广东高考)材料一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北魏

43、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据魏书卷三 材料二材料二 太和九年(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魏书卷一百一十 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行了那些改革措

44、施?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改籍贯;改籍贯;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迁都洛阳(2008年广东年广东高考高考)材料一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据魏书卷三 材料二材料二 太和九年(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

45、一百一十魏书卷一百一十 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改革对后世的影响溯源: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溯源: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影响:均田制为隋唐沿用;有利于北方经影响:均田制为隋唐沿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鲜卑族汉化(封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鲜卑族汉化(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

46、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材料二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什么特征?权制度发展的什么特征?材料一: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成熟)。材料一:中央集权制的完善(成熟)。材料二: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材料二: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

47、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材料二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材料三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

48、虽然延长了决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有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各产生什么影响?何不同?各产生什么影响?材料二:个人决策;办事效率高,但材料二:个人决策;办事效率高,但容易出现失误。容易出现失误。材料三:集体决策;决策具有科学材料三:集体决策;决策具有科学性,但效率受到影响。性,但效率受到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

49、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材料二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材料三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有人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唐朝已经实行了有人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唐朝已经实行了“三权三权分立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对此你怎样认为?的民主政治体制,对此你怎样认为?不正确。不正确。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