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下.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934472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6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微观经济学》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下.ppt(10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 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第一节 市场与市场结构 一、市场的定义 定义:一种商品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以及供给者与供给者之间和需求者与需求者之间相互竞争、合作以决定该商品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过程。二、市场的表现形式 一种商品的 市场从时间、空间以及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体现了它的存在,但其核心是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根据市场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特征,一般将市场分成有形市场和无形(或虚拟)市场。前者存在具体的交易场所时间安排,后者可以通过各种通讯手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易。三、市场的类型 (一)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 1.一个行业或部门内生产厂商数量的大小以及各厂商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关系。2.各

2、厂商所生产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和替代程度。(二)市场的类型的划分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第二节 完全竞争的涵义和特点 一、完全竞争的含义 1.人数很多的小规模买者和卖者。2.产品是同质的。3.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4.完全的信息和知识。二、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需求和厂商需求 产量(吨)价格SDP*Q*0价格产量(吨)DP*(a)行业市场供求决定成交价格(b)单个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 三、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1.厂商总收益 (1)厂商总收益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厂商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所获得的全部销 货价款,它等于单位产品的出售价格乘以销售量的乘积,即总收益TR=PQ

3、。(2)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总收益曲线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供给量所导致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始终等于生产均衡价格,所以厂商的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以价格为斜率的从原点出发的直线。2.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 (1)厂商平均收益曲线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厂商的总收益除以相应的销售量即为平均收益,即AR=TR/Q。(2)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平均收益 由于AR=TR/Q=(PQ)/Q=P,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只能接受一个固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所以AR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3.边际收益 (1)边际收益的含义及计算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销售量所导致的厂商总收益的增加量,即MR=TR/Q。(2)完全竞

4、争条件下厂商的边际收益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不管销量怎样增加,单位产品的售价始终不变,所以边际收益始终等于价格,即边际收益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并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合。4.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的特点 需求曲线(即平均收益曲线)可以用边际收益曲线来表示。5.厂商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曲线图收益产量TR0产量平均收益边际收益D=AR=MR(a)总收益(b)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图7.2 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均衡 一、厂商短期均衡产量的决定 (一)厂商短期均衡的含义 1.短期的含义 厂商短期是指厂房设备规模不变,一般指固定成本不变只调

5、整可变要素的情况。行业短期是指行业的厂房设备和行业内厂商的数量固定不变的情况。2.短期均衡的含义 厂商在既定规模下,通过调整其可变生产要素以调整企业总产量,以使总收益超过总成本的余额达到最大。(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均衡 1.能赚取超额利润的均衡产量TC成本和收益产量产量AHEBTR0FCQSQ1QLMCACP1=AR=MRBD成本和收益QSQ1QTP1C图7.3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产量的决定总收益=HQ1总成本=EQ1总利润=HE平均收益=DQ1平均成本=BQ1单位产品利润=DB总利润=CP1DB利润最大化条件:MC=MR 2.超额利润为0时的均衡产量收益与成本产量MCACP2=AR=M

6、REQ2P2平均成本=EQ2平均利润=EQ2超额利润=0均衡条件:MR=MC图7.4 完全竞争厂商均衡产量的决定:超额利润为0 3.亏损为最小的均衡产量最小亏损点的产量:Q3最小亏损的条件:MC=MR收益与成本P30MCACAVCP3KJHMQ3产量图7.5(a)完全竞争厂商亏损最小的均衡产量 4.厂商的短期均衡(停止营业点)停止营业点为:Q4停止营业的条件:MC=MR收益与成本P40MCACAVCP4=AR=MRWQ4产量图7.5(b)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产量的停止营业点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和行业短期供给曲线 (一)厂商短期供给曲线产量所以在完全竞争状态下,厂商的短期供给线是

7、在AVC的最低点以上的MC曲线部分。!成本 与价格产量MCAVCP1Q1P2Q2Q3P3价格P1Q1P2Q2Q3P3E1E2E3E1E2E3SS图7.6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 (二)行业(市场)短期供给曲线 行业供给线是厂商供给线在相应价格下的累加。行业均衡的机制十分复杂,即在需求曲线给定的情况下,由行业总供给决定均衡价格,各厂商根据均衡价格决定自己的供给量,各厂商的供给量又决定了行业的供给量,以上过程是同时地、互动地发生的。行业供给曲线的移动是由于影响行业技术水平和考察期的长短等因素的变化导致的,并由此导致了行业均衡的变化。见下图。0000P1P1P1P1P2P2P2P2MCA

8、MCBMCCMC=S8181219305310 16QQQQ图7.7 行业(市场)短期供给曲线P1P2P3Q1Q2Q3D1D2D3SP1P2P3ab产量产量图7.8 短期的行业均衡和厂商均衡(a)行业短期需求和供给(b)厂商的短期供给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和行业的长期均衡 一、行业长期均衡与厂商长期均衡 (一)长期的特征 1.各厂商能够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计划提供的产量调整其规模以使平均成本最小。2.行业内的厂商数量能够发生变化。(二)长期均衡的机制 1.均衡的机制 行业的长期均衡与厂商的长期均衡相互依存、互相作用,即行业均衡决定价格和总产量,厂商根据行业价格调整规模并决定自

9、己最低成本的供给量,进而决定行业内厂商的数量,进而决定行业供给量和供给价格,以上过程同时发生。2.均衡的结果 (1)厂商的SAC与LAC相切于LAC的最低点。(2)行业内厂商的数量趋于稳定。00EQSDSACSMCLMCLACQ0产量PC产量图7.9 行业长期均衡与厂商长期均衡(三)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和行业长期均衡能够实现帕累拖配置 1.达到行业均衡时生存下来的厂商都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率MCACMCACMCACDSS1PPPP1P1P1P1PEEQQ1产量产量产量产量ABC市场图7.10 行业与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2)行业内厂商只能够赚取正常利润 主要是由于外来企业为追诼超额利润而挤入

10、该行业所致。(3)在长期均衡下,行业内厂商都达到了一定技术下的效率最高规模;并在平均成本最低点进行生产经营。PP10产量LMCLACAB图7.11 完全竞争厂商内的最优经营规模 (四)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 1.P=MC 2.P=SAC 3.P=LAC 二、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一)行业长期供给的形成机制 1.长期供给变化的机制 长期内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此相应的行业供给量的变化可以通过行业 内厂商的数量以及厂商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而实现。2.长期供给线的特征 (1)长期内各厂商都可以而且必然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供给产品 (2)留存在行业内的各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的值

11、必然相等 (3)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将是这些最低点的轨迹,即是一条直线,这 完全是由行业内厂商的数量的变化导致行业供给量的变化而形成的。(二)成本固定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固定不变的条件是行业内厂商数量的变化对相关生产要素要求的变化不会引起要素价格的变化。将单位产品成本不变的行业称做成本固定不变行业。P1P1PP00QqQ1Q2q1DD1S1S2EE1E2SAC1SMC1SMC2LMCSAC2LACLRSq2(a)市场(行业)(b)厂商的可变要素与规模调整图7.13 成本固定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水平直线 (三)成本递增行业P1P2P3ABS1S2D1D2LRSP1P2P3SAC2SAC

12、1LAC2LAC1q1q2Q1Q2(a)市场(行业)(b)厂商图7.14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递升的行业供给曲线 (四)成本递减行业 1.行业长期供给成本递减的曲线分析SAC1SAC2LAC1LAC2P1P1P2P2P3P3Q1q1S1S2D1D2图7.15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线:递减的行业供给曲线 2.行业长期成本递减的原因外部经济与内部经济 内部经济:即指单个厂商的规模经济所导致的成本下降。外部经济(行业经济):整个行业的规模经济所导致的成本 的下降。(示例见P249)第八章 完全垄断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一、市场类型的比较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竞争

13、完全垄断大量买者和卖者许多买者和卖者少数卖者一个卖者自由进入理论上能够自由进入有限进入不能进入产品同质产品存在差别产品同质或稍有差别没有十分相近的替代品 二、垄断行业的含义 某一个行业或产品只有唯一的一个生产者,而且这种产品没有非常相近的替代品,并且垄断垄断者能够排斥竞争者进入该行业。三、垄断力量的来源 1.投资规模的门槛太高,且市场需求有限。2.法律保护。3.控制生产的基本原料 一、需求、边际收益与需求弹性 (一)边际收益与销售价格 1.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从左向右下方倾斜。2.边际收益与价格的关系 边际收益总是小于相应的价格。3.边际收益与价格关系例表(见下表)第二节 垄断厂商均衡价格和产

14、量的决定价格(P)10987654销售量(Q)1234567总收益(TR)10182428303028边际收益(MR)1086420-2表8.1 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与价格 4.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图8.1 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关系价格数量CBI0PKGMRAFH 5.需求线与边际收益曲线之间的几何关系 在图8.1中(需求曲线是直线):因为:OBPA的面积=OCFA的面积=厂商 的总收益 所以:CBH的面积=HPF的面积,另外:三角形CBH与三角形HPF相似 所以:BH=HP,结论:当需求线是直线时,MR也是直线并且平分价格轴与需求曲线之间的任一条水平线。6.推论:当需求曲线是曲线时,MR

15、也是曲线,而且MR始终处于价格轴与需求曲线之间,但并不等分其间的水平线。(二)边际收益、销售价格与需求弹性 1.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图 价格数量数量收益00APGTREd1Ed=1Ed1MR图8.2 边际收益与需求弹性 2.边际收益与销售价格、需求弹性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一)利润为极大图8.3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利润为极大均衡条件:MC=MR均衡产量:Q1均衡价格:P1厂商利润:P1STU或TR与TC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TC成本与收益价格产量产量00TRQ1Q1MCACMRP1STUAB (二)亏损为最小由于市场规模太小以及厂商基础必要规模太大,至使厂商在任一

16、产量水平下都亏损。均衡条件:MC=MR厂商弥补亏损额:阴影部分成本与收益价格产量产量TCTVCTRFCMCACAVCDMRQQ图8.4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亏损最小 三、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价格价格P1P2P3SMC1SMC2SAC1SAC2LACLMCD1MR1D2MR2Q1Q2Q3SMC3LMCSAC3LAC图8.5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长期均衡条件:MR=LMC=SMC 其中:(1)在图8.5的上半部分,在SMC1=MR1的情况下,实现 了短期均衡产量Q1,由于SMC1LMC,所以还没有实现长期均衡。(2)当企业扩大规模使得SMC2=LMC=MR1的时候,企业实现了长期均衡产量Q2。(3)在

17、图8.5的下半部分,当市场需求扩大后,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使SMC3=LMC=MR2的时候,企业实现了新的均衡产量Q3。(二)汽车在国内外的不同销售价格 (三)电力公司的民用和工业用电的不同定价 (四)建筑材料商向业内外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 二、差别定价的条件 1.市场必须具有不完善处 2.各个市场的需求弹性必须各不相同 3.要实行差别定价,不同市场之间或市场的各部分之间必须能够有效地分离开来。条件1是条件2和条件3的共有特征;条件2和条件3是条件的1的具体体现;只有同时具备条件2和条件3,差别定价才有可能。第三节 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 一、差别定价的现象 (一)医生对不同富裕程度

18、的消费者的不同收费 三、差别定价的类型 (一)一级价格差别完全的价格差别 含义:如果垄断者知道每一消费者为了能够买进每一单位产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并据此确定每一单位产品的售出价格,就表示垄断者实行着一级价格差别。从而导致需求曲线(边际效用曲线)转变成供给商的边际收益曲线。P0P1P2PNX1X2XN0图8.6 一级价格差别 (二)二级价格差别 含义:垄断厂商针对不同的购买量制定不同的商品价格。此时的需求曲线是拐折的曲线。图8.7 二级差别定价P1P2P3Q1Q2Q3EFA (三)三级价格差别 含义:垄断厂商在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商品价格。图8.8 三级价格差别P1P2DADBMCCMRQQ

19、1Q2000MRAMRB市场A市场B市场A+Bppp 总产量的决定:MC=CMR 不同市场产量决定:MRA=MRB=CMR=MC 不同市场价格决定:P=MREd/(Ed1)即:PA=MRAEdA/(EdA1),PB=MRBEdB/(EdB1)第九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的厂商均衡和行业均衡第一节 垄断竞争行业的特点 一、行业特点 1.行业内包含了大量规模很小的厂商。2.新厂商能够容易地进入该行业。3.存在产品差别,但产品之间具有较高的替代性(但不是完全的替代)。产品差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本身的差别;(2)销售条件的不同。4.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倾斜的曲线,但斜率很小。5.垄断竞争

20、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三条途径 (1)调整价格;(2)改变产品品质;(3)使用各种促销手段 与此相反,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调整供给量、垄断厂商可以调整价格和产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第二节 垄断行业的厂商均衡和行业均衡 一、垄断竞争厂商产品的两条需求曲线P1P2P30Q1Q2Q3QnEFGDd1d2d3图9.1 垄断竞争行业的代表性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价格竞争 (假定厂商产品的质量和销售手段已经达到最佳时)均衡条件仍然是:MR=MC P1P2P3P*EFGHMR1MR2MR*MCd1d2d*0q1q2q3q*qmqm图9.2 垄断竞争行业代表性厂商短期均衡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长

21、期均衡价格竞争 (一)长期均衡图示图9.3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P*DDdLACq*LACLMCdMRDEFP*q*d (二)长期均衡状态描述 1.MR=LMC。2.d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切。3.D需求曲线与与LAC曲线和d曲线相交于同一点。4.均衡价格P*=SAC=LAC 四、产品质量与推销费用的调整与厂商均衡以广告为例 价格产量MCAC+ASCACMR1MR2D1D2P1P20图9.4 广告成本与利润极大化第三节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一、均衡条件的比较 1.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均衡特点 P=MR=SMC=SAC=LMC=LAC 2.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均衡特点 D切LAC于LAC曲线

22、的左边某点;MR=MC=LMC P=SAC=LAC。二、均衡结果及社会效率的比较 1.均衡利润的比较 由于代表厂商的需求线都与LAC相切,所以都没有赚取超额利润。2.均衡价格、产量、规模的比较 垄断均衡竞争价格高于完全竞争,但均衡产量、规模都小于完全竞争。LACPmPcEDdSACmQmQc0图9.6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三、市场需求弹性对两种均衡的影响PmPmPcPcQmQcQmQc00图9.7 需求弹性对均衡的影响第四节 寡头垄断行业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一、寡头垄断行业的特征 1.一个行业中只有几个较大规模厂商存在,而且占据了该行业绝大部分的 市场份额。2.几家厂商之间存在

23、剧烈的竞争。3.产品之间既可以完全替代也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别性。4.厂商之间存在紧密的依存性。5.厂商之间存在勾结的可能性。6.寡头垄断行业的均衡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二、双垄断理论非勾结的古诺模型 1.古诺模型的前提 (1)两个厂商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2)产品的生产成本为零。(3)两家公司分享市场,总需求是线形的。(4)每家公司确切知道总需求以及需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5)每一方都根据对手方采取的行动,而且假定对手方会继续采取同样的行动,来作出自己的决策。(6)两家公司都通过调整产量(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调整价格)以实现最大的利润。(7)假定开始时一个厂商独占者垄断了该市场,后来者挤入。2.古诺模型

24、分析过程 (1)图示DTABP1P20Q1Q2图9.8 古诺双头垄断市场模型 (2)双头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的决定过程市场容量为100,根据MR=MC=0,A厂商的价格为P1,产量为50,即 。B厂商面临的剩余需求为 ,根据同样的决策原则B厂商的 价格为P2,产量为 。A厂商剩下的市场容量为 ,A厂商的产量为 。B厂商剩下的市场量为 ,B厂商的产量为 。以上过程依次类推,A厂商的决策序列可以表示为如下的形式:三、古诺模型的扩站从双头到多头 市场最大需求量T、行业均衡产量Q和厂商个数n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导如下:令几个厂商的均衡产量分别为q1、q2、q3qn,则Q=q1+q2+q3+qn-1+qn 设需

25、求函数为线形方程:P=a-bQ 则DT线的斜率b=OD/OT=a/T,故a/b=T 第一个厂商的总收益TR1为:TR1=Pq1=(a-bQ)q1 =a-b(q1+q2+q3+qn-1+qn)q1 =aq1-bq1q2-bq1q2-bq1q3-bq1qn-1-bq1qn 由于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MR=MC,按照古诺模型的假定条件,MC=0,于是第一个厂商的边际收益MR=0,即:MR1=bTR1/dq1=a-2bq1-bq2-bq3-bqn-1-bqn=0 通理,第二个厂商一直到第n个厂商的边际收益MR2MRn分别如下:MR2=dTR2/dq2=a-2bq2-bq1-bq3-bqn-1-bqn=0

26、.MRn=dTRn/dqn=a-2bqn-bq1-bq2-bq3-bqn-1=0 将以上n个方程组成方程组并解之得:Q=(n/n+1)T,Qn=Q/n 当n=1时,为完全垄断市场结构,均衡产量为50。当n=2时,为双寡头垄断,均衡产量为66.67,每个寡头的产量为33.3。当n 时,为完全竞争的市场,均衡产量为100,单个厂商的产量趋于。五、价格领导寡头非正式勾结 1.价格领导的含义 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某一厂商率先制定,其余厂商追随其后确定各自的售价。如果产品是同质的,那么价格通常是划一的;如果产品是有差别的,价格困难是划一的也可能按照一定差别定价。领先厂商不断变动价格,追随者也变动其价格。

27、2.价格领导的类型 (1)晴雨表型价格领导 领先变动价格的厂商称为晴雨表型厂商,该厂商不一定是行业中规模最大或效率最高的厂商,但可能在管理或市场营销方面具有较高能力的厂商。(2)处于支配地位企业的价格领导 在行业中有一个或几个处于支配地位,其余企业为规模较小的受支配的企业。处于支配地位的企业可以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来确定价格,而其他企业则根据已确定的价格像完全竞争一样确定自己的产量。(3)成本最低企业的价格领导 成本最低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制定自己的价格,而其他企业则接受该价格。3.寡头市场的各种价格领导分析 (1)处于支配地位企业的价格领导 SP1P2P*GBAFHKED0MCMRdQ0QSQ*

28、图9.10 支配型厂商的价格领导 以上为单个企业的价格领先制定,如果几个处于支配地位的企业合作制定领先价格,可以将这几个企业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曲线以及边际成本曲线加和为同一条需求、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曲线进行类似的分析。(2)成本最低企业的价格领导 P1P2P3d1d2d3MR1MR2MR3MC1MC2MC3q1q2*q2q3*q3图9.11 成本最低厂商的价格领导 六、成本加利润定价法寡头非正式价格勾结 1.成本加利润定价法的含义 在估计的平均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其平均成本的的估计先确定一个“正常的或标准的”产量数字,一般相当于生产能力的某一百分比,而后在计算相应的平均成本。2

29、.成本加利润定价法的意义 采用统一的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方法,可以方便厂商之间在价格上的行动一致,从而能够更好地避免厂商之间因价格上的竞争而导致的损失。而且可以方便地应对税收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价格协调。当所有厂商采用相同的会计制度时,这种方法的协调成本更低。3.对成本加利润方法的评价 该方法不一定符合理性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只是一个实现满意目标的方法。但在一个较为稳定和长期的时期来看,该方法与利润最大化方法相差不大。七、卡特尔寡头正式勾结 1.含义 一个行业的各个独立的厂商,就价格、产量、市场和利润达成必须严格执行的正式协议。如果一个卡特尔能够根据该行业产品的需求状况和各厂商的成本状况,按

30、照行业利润极大化的原则确立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全行业的供销数量,则卡特尔就相当于一个独家垄断的企业了。2.图示分析 PmQ1Q2Q3Qm=Q1+Q2+Q3DMRmMC1SAC1MC2SAC2SAC3MC3MCm=MC1+MC2+MC3图9.12 卡特尔的利润极大化第十一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第一节 生产要素与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和派生需求 (一)生产要素的类型 1.土地地租 2.劳动工资 3.资本利息 4.企业家职能企业利润 (二)从全社会来看,成本、收入和价值的关系 产品成本=要素收入=产品价值 (三)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反映了或根源于人们对产品本身

31、的需求。二、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厂商对单个可变要素的需求 (一)边际产品价值(VMP)与边际要素成本(MFC)1.下表是产品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情况下,其他要素不变只有劳动可变的一家企业的成本、收益和利润情况。表11.1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成本和利润(1)劳动量L(2)产量Q(3)价格P(4)总收益TR(5)工资率W(6)可变成本VC(7)固定成本FC(8)总成本TC(9)总利润(10)边际物质产品MPP(11)边际产品价值VMP14312555102412210330510515156183153455155202551541835452052529395*2036052553030

32、*269213635305352813注:数字右边角有*号表示实现最大利润的雇佣量与利润量 2.变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 Q=F(L)总收益 TR=PQ=PF(L)总成本 TC=FC+WL 总利润 =TRTC=PF(L)FCWL 3.新概念 (1)边际产品价值VMP:是指劳动每增加投入1个单位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MPPL)的销售值。VMP=PMPPL。但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VMP=MPPMR。(2)边际要素成本(MFC):是指可变要素每增加1个单位引起的总成本(TC)的变化,即MFC=TC/L。注意MFC与MC的区别是前者的自变量是产量Q,后者的自变量是可变要素如劳动L。(二)利润极大

33、化的条件 1.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条件MC=MR=P 2.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要素投入量的条件 VMP=MFC=W (三)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WW3W2W1L4L3L2L1VAPVMPabcdL1L2L3W3W2W1DCAB图11.1 完全竞争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VMP曲线与需求曲线 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是指买进一单位该要素所需付出的价格与厂商愿意购买该要素数量之间的关系。该曲线可以用VMP曲线之递减阶段位于VAP曲线最高点下面的那部分VMP曲线来表示。其证明过程如下:(1)求解极大值的条件是:MR=MC=VMC=MFC=W(P)(2)对于给定任

34、一工资率=W2,则厂商实现最大利润所雇佣的劳动为L2。(3)当工资率=W2时,均衡雇佣量不可能是L4。(4)任何给定的工资率Wh都必须低于相应的平均产出VAP以及VAP的最高点。(四)完全竞争行业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 1.行业对某种可变要素的需求量不能够像加总消费者在同一价格下对某商品需求量而得到该商品的市场需求的办法一样,通过将所有企业对该要素需求量在同一价格下加总的办法得到。原因:(1)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量在收入一定时,完全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2)厂商对某要素的需求量除了受该要素的价格影响外,还要受与该要素的VMP之值的影响,而VMP=MPPP,即还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该产

35、品的销售价格。详情见下图。图11.2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单个厂商和整个行业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W1W20L1L2L3rtd1ddW1W20RTDmL1*L2*L3*T 当工资率从W1下降到W2时,厂商对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从d1平行下滑到d,从而导致了行业对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从RT转动到了RT。为什么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从d1平行下滑到d了呢?这是因为当劳动要素的价格(工资率)从W1下降到W2时,假定产品的价格P不变,必然导致厂商增加劳动的雇佣量以增加利润。由于所有的厂商都增加劳动的雇佣量必然导致产出的产品供应量的增加,从而导致销价格的下降。这表现为厂商对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的VMP向左边移动。

36、这又是因为VMP=MPPP,P下降时,必然导致VMP的减少,从而导致d1平行下滑到d。在工资率为W2时,厂商的均衡雇佣量为L2而不是L3,将r和t连接起来的直线即为厂商对该要素(劳动)的需求曲线,将该需求曲线累加即为行业的需求曲线。三、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 1.在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从而导致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就只能用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PP来表示而不再用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表示了,其中MRP=TR/L。2.由于MRP=TR/L,MPP=Q/L,MR=TR/Q所以MRP=TR/L=(Q/L)(TR

37、/Q)=MPPMR。3.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可变要素雇佣量的决定条件是MRP=W。(1)L(2)Q(3)P(4)TR(5)MRP(6)MR(7)MPP(8)MRP(9)W1472828742852106603232/663253155751535155418472-3-13-35520360-12-62-125621242-18-181-85表11.2 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表 4.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厂商对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可以用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P)曲线来表示。W1W2W3ABC0L1L2L3图11.3 非完全竞争厂商的MRP曲线与对

38、劳动的需求曲线 5.完全竞争市场和非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对可变要素需求量的比较PPPPWP=AR=MRdABQARMRABCMRP=MPPMRVMP=MPPPL1L2产量产量劳动000(a)完竟品需求线(b)非完竟品需求线(c)完竟与非完竟市场对劳动的需求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1)就就业量而论,完竟市场大于非完竟市场,即L2L1。(2)非完竟市场存在剥削 当雇佣量为L1时,最后雇佣工人的工资率W=雇主的收益BL1,但该工人带来的产品价值为AL1,雇主剥削了工人AB数量的价值。雇主能够剥削工人的原因是AR(=P)与MR的差别,即AB=P-MR。如果是在完竟市场下,雇主雇佣L2的劳动数量,雇佣最后一个

39、工人的工资率为W,但工人给雇主带来的产品的售价为CL2(MPPP),从而不存在剥削。四、两种要素变动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一)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两种要素可以变动)1.工资率下降导致的三种效应 (1)替代效应:在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用价格较低的劳动替代资本,导致MPP的减少进而导致VMP1向左边移动。(2)产出效应:在总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工资率下降导致厂商使用更多的劳动和资本,从而导致产量增加,表现为VMP曲线向右移动。(3)利润极大化效应:替代效应和产出效应都假定总成本不变,当工资率下降时,厂商为了赚得更大的利润,有可能增加总成本以买进更多的劳动和资本扩大产量,表现为VM

40、P曲线向右边移动。2.工资率的三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劳动的VMP曲线向右移动为VMP2。因而与W2相对应的劳动量为VMP2上的一点d2。3.将d1和d2等类似的点连接起来即为两种要素都变动情况下的劳动的需求曲线。(见图11.5)(二)非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两种要素可以变动)如图11.6所示,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同样存在替代、产出和利润极大化三种效应,所以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类似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下的情况,即是连接d1和d2的曲线。(三)多种要素可以变动情况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假定厂商生产某商品需要三种要素,其价格分别为PA、PB、PC而且产品价格PX已知。厂商赚取最大

41、利润的要素投入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PA/MPPA=PB/MPPB=PC/MPPC=MCX=PXW1W2d1d2L1L2L1VMP1VMP2VMP1W1W2d1d2DL1L2L1MRP1MRP2图11.5 完全竞争两要素可变下劳动的需求。图11.6 非完全竞争 两要素可变下劳动的需求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要素价格的决定 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 1.均衡分析前提 假定要素市场全部为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也为完全竞争时需求线为VMP,产品市场为非完全竞争时,需求线为MRP;要素的均衡价格和供给量如下图11.7所示。2.均衡结果 (1)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于要素的供给

42、曲线与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相交点。当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时,需求线为VMP,当产品市场为非完全竞争时,需求线为MRP,相应的交点也不一样。(2)由此决定的要素的价格(工资率)等于相应就业量的边际生产力。3.边际生产力决定论 任何要素的价格决定于供求关系;当供求达于均衡时,要素的价格等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将这两条称做是收入分配的边际生产力理论。W2W1SL1L2DR=VMPDR=MRPW2W1L1L2MFCMFCVMP=MPPPMRP=MPPMR(a)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下行业的要素均衡(b)要素市场非完全竞争下厂商的要素均衡 二、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生产要素市场是非完全竞争 除了假定要素

43、供给是完全竞争以外,生产要素独家购买情况下的要素市场均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与厂商购买劳动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MFC是不同的两条曲线,并且厂商的MFC曲线位于要素的供给曲线S的上面,而且给供给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上升的曲线。表11.3 要素供给表和厂商成本表(1)要素价格(2)要素供给量(3)要素总成本(4)MFC12345678012345672612203042562468101214要素数量MFCSMFC图11.8 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和独家买主的MFC曲线MFCWW10ABCESMFCMRPR1R2R3图11.9 独家买主条件下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 在上图中,由劳动的

44、供给曲线决定的工资率为BR1,但此时最后一单位劳动给资本家带来的产品价值为AR1,所以由于垄断的存在导致对工人的剥削为AB。但是当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时,MRP即为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工资率为CR2等于雇佣量为OR2时的MRP的数值,从而没有剥削存在。注意:1.在这里MRP不再是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由于独家垄断原因),或者存在垄断的要素市场下,不存在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这类似于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不是厂商的产品供给曲线。2.此时MRP曲线表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率根据已经决定的雇佣量由劳动的供给曲线决定。3.如果将MRP换成VMP,考察的问题就是把产品市场包含垄断因素变

45、成了完全竞争,结论一样。(1)独家购买量仍由MFC曲线与VMP交点决定;(2)工资率由S曲线与劳动供应量的数量关系决定;(3)剥削值等于VMP减去工资率的余额;(4)S与VMP交点代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情况下和劳动市场也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工资率和均衡雇佣量。第十二章 工资、地租和利润与国民收入的分配第一节 工资理论 一、劳动的供给曲线 1.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第一、能够工作的总人数,包括劳动者的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第二、劳动报酬率的高低;第三、当工资达到一定高度后,劳动者生活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更高的工资率可能导致他们愿意提供的劳动反而回减少,即劳动的供给曲线表现为向后弯曲。2.劳动与闲暇的

46、选择 人们在劳动与闲暇之间的选择包含着两种效应:第一、替代效应,当工资率上升时,闲暇造成的相对损失会提高,因而人们愿意用劳动代替闲暇,从而增加劳动的投入量;第二、收入效应,当工资率达到一定水平后,增加的收入带来 的效用低于闲暇提供的效用,所以工资率的收入效应会促使人们减少劳动投入量。表12.1 工资率劳动表工资率(美元)工人每周自愿提供的劳动量(小时)3456789101112131525344249545758585755工资率劳动量0图12.1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工资的决定 1.完全竞争包括所考察的某“等级”的劳动市场和劳动所产产品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

47、线是VMP,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厂商需求的加总。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单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在水平方向的加总。2.均衡图示MFC=W工资率工资率市场W0SLLDL=VMPL劳动量DAIWVMPL工资总额0支付其他生产要素的金额劳动量图12.2 完全竞争下某一“等级”的劳动的市场均衡和厂商均衡 3.生产成果分配原则 第一,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即生产要素的价格等于要素的供求平衡时的要素边际生产力。第二,国民收入分配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即不同要素共同创造出来的国民收入中,每种要素所占额等于每种要素各自的边际生产力。4.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价值论的前提是:第一,假定其他要素不变,只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第二,而且

48、要素投入的边际产出服从于边际收益递减率;第三,一种要素的各部分是同质的,所以最后一单位要素的边际产出也就等于前面其他要素的边际产出;第四,企业销售总收入减去按照最后一单位要素投入量决定的价格的总支出后,剩下的部分只能是其他要素的产出,而不是企业对要素所有者的剥削。三、非完全竞争劳动市场的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 非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包括两种情况,第一,劳动的购买者是“独家买主”的厂商,劳动的供应者则是众多的相互竞争的劳动者;第二,劳动者组织起工会通过集体谈判与“独家买主”协定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即双边垄断。(一)“独家买主”条件下工资与就业量的决定就业量VMP工资率W3W2W1ABCDEL1L2L3

49、MLCSLMRP图12.4 “独家买主”的就业量与工资 1.假设劳动市场是“独家买主”,则:(1)若产品市场存在垄断因素,则厂商雇佣的劳动量L1(由MLC与MRP相交之点A决定),工资率为W1(由SL曲线上的B点表示出来)。(2)若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则MLC曲线与VMP曲线相交之点C决定厂商雇佣量为L2,工资率W2(由SL曲线上的D点表示出来)。产品市场垄断因素对工资率和就业量的影响是: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就业量较多,(L2L1),(由SL曲线的D点表示出来)。但因劳动市场存在垄断因素,劳动供给曲线(从而厂商雇佣劳动的边际劳动成本)的斜率为正,所以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工资率也较高(W2W1)

50、。2.假设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则:VMP曲线是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此时,工资率为W3(SL与VMP交点E决定),就业量为L3。(二)双边垄断条件下的工资率与就业量的决定W2W3W4W10EL1L2L3L4SLVMP图12.5 集体协议的工资与就业 1.假设劳动市场上完全竞争,则VMP曲线(或MRP曲线,图中只画出了VMP曲线)代表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VMP与SL(劳动供给曲线)相交之点决定的工资率为W4,就业量为L4。2.假设购买劳动的买方是“独家买主”,则雇佣量决定于边际劳动成本(MLC)曲线与VMP曲线交点,即图中的L1,工资率为W1。3.假设工资率唯一地由工会确定为W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