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汇编:论语专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33117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汇编:论语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汇编:论语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汇编:论语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汇编:论语专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语专题北京市延庆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统测语文试卷(二)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的见解:子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请概括这些见解的主要内容,并从中选择一则,联系现实或阅读经验谈谈你的理解。【答案】第一问对比谈了古人和今人学习的不同1的。学习知识,要有热爱、勤勉的态度。知识渊博,志向坚定,好问好思,就是仁德。第二问示例:子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是 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

2、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孔子这里讲的是古今学者学习 的目的。古之学者勤学苦修是真诚地为了提高自己,寻求个人道德境界的超越。而后来的学 者只是为了装点门面给人看,将学问作为邀名买利的工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能力。首先概括三则材料的作用内容。材料说的是学习目的,“古之学者为己”意思是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今 之学者为人”意思是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此则材料对比谈了古人和今人学 习的不同目的。材料说的是学习态度,“好古”意思是喜好古代文化,强调的是兴趣和爱好;“敏以求之” 意思是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强调的是勤勉的态度。材料说的是学习途径和方法,

3、“博学而笃志”强调的是知识渊博,志向坚定;“切问而近 思”强调的是好问好思。做到这些,就是仁德了。联系现实或阅读经验谈理解,这种题型首先明确选择一则材料,概括材料的观点,再结合现 实或阅读经验分析这一观点。如选择材料,侧重分析古今学习目的的不同;选择材料, 侧重分析学习态度对一个人学习效果的影响;选择材料,侧重分析成就一个人的学习品德 需要怎样来做。本题属于探究题型,考生只要弄懂作者的观点与情感,然后联系实际并结合 自己平时的体验,谈谈自己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注意观点明确,分析深入。【点睛】主观概括型筛选信息题的解题步骤可以概括为:明确概括要求一一划定信息筛选的 范围一一按要求提取信息并进行

4、概括。1 .明确概括要求。要对题干要求进行适当的分解,明确信息筛选的目标、答题的范围。2 .划定信息筛选的范围。根据题干要求的提示和原文的思路层次,划定信息筛选的范围, 切记宁多勿漏。3按要求提取信息并进行概括。“提取”,就是根据筛选的目标,从原文中提取出相关内 容;“概括”就是用简练的语言对提取出的内容进行压缩提炼。参考译文: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 看。”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 的人。”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笃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常常思考眼前的事,仁 就在这中间了。”北京市2021

5、届高三入学定位考试语文试卷(二)(共6分)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日:“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 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论语雍也)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注释:居:居心。行:做事。大:同“太”。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于“敬”和“简”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治国理政、 文学艺术、科学研究等),联系实例谈谈你的思考。【答案】“敬”和“简”都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孔子认为做事应当有敬业之心,要简洁有效 率,但是方法不能简单;而做人也应当心存敬畏,自我反省,即使独处也要

6、严格要求自己, 对自己的要求不能随意、简单。比如,治理国家,要对国家前途和百姓命运担负责任,要以 敬畏之心处理国事,三思而后行;同时治理要有效率,做到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治国者 更应当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责任要心怀敬畏,对自己要时时反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把握作者观点态度及联系实际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首先看孔子对于“敬”和“简”的看法。中弓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可也, 简”,这是肯定他做事简洁、有效率;而当仲弓说“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时,孔子 说“雍之言然”,意思是对自己要求随意,办事方法简单,这是不可取的。可见孔子认为 “简”用来提高做事效率是对的;

7、但用在自己身上,耍求随意或者办事方法简单则是不对的。而对于“敬”,孔子认为“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是正确的,朱老夫子将“居敬”解释为 “慎独”,也就是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反而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心存敬畏。以 这种心态治理百姓,对于百姓一定会不会太苛责、太劳烦,所以孔子称之为“可也”。中是对于“敬”的看法,“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孔子这句话,意在告 诉大家从政应该遵循的原则。“敬事而信”,这是从政应有的态度。可以将其拆成“敬事” 和“而信”两部分理解。敬事,按照现代话来说就是敬业,小心谨慎地处理自己负责的事情。“敬事”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态度,更是一种内在的感情,成为人性的一部

8、分。第二问,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谈看法,只要扣住做事要敬业,有效;为人要律己, 严格就可以。【点睛】高中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赏析能力相对强得多,初次接触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就有 较高的起点,较广的视野。因此,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高中学生可以对原著进行精读。精 读要求“循文入义”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旨,文循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文会、 意会、情理、神会”的境界。即要求学生做到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布局、熟 悉文学作品的大意,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又要让学生能抓着中心,细心揣摩某些精彩段落, 做好读书笔记。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二学生学业负担重,因此有些名著名篇可以采用泛读的方 法。泛

9、读是一种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示源探微、不究其深意的阅读方法。泛读可分为三 个步骤:首先是泛读书的书名、作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期,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 然后是略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的大大小小的标题和能反映书和文章的内容的字、句、 段落;最后细读自己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参考译文:仲弓向孔子请教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可以,做事简洁、有效率。”仲弓 说:“居心诚恳、恭敬,做事简洁,效率高,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挺好吗?但是对自己要 求随意,又以简耍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 ”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

10、,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 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牛栏山第一中学2020年9月高三阶段性测试(-)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7分)11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 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冶长)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先进)注释:【1】愈:胜。

11、(1)因为对“与”的理解不同,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有人断句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请你分别说明这两种断句中“与”的意思, 并解释全句的意思。(4分)(2)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说明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3分)11. (7 分)(1)参考答案:“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与”是“赞同”的意思,全句 意思是“不如他啊,我赞同你的看法,不如他啊”。“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中, “与”是连词“和”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2)答案要点:要点一:学习勤奋,善于反思,引申发挥,闻一知十。要点二:甘贫乐道,不以贫困而忧虑。要点三:对孔子心悦诚服,但未

12、质疑问难。【评分参考】(1) 4分。每句2分,其中词义1分,句意1分。(2) 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果直接翻译原文,可酌情扣分。首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11.阅读下面三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小题。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 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鞫犹犬羊之鞫。”(论语颜渊)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虎豹无文,则鞫同犬羊;犀兜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1)上述论语选

13、段和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文” “质”各指什么?(2)比较二者在“文”“质”关系上观点的异同。【答案】论语中 “文”是文采与文饰,“质”为质朴;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文” 与“质”指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相同:都认为“文”与“质”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孔子和子贡都认为文质兼备,方为君子; 刘勰认为文依附于质,质也依赖于文。不同:论语侧重在文化教养和道德品质层面。孔子与子贡认为君子应该既讲究文采等外 在修饰,又有内在的仁德,内外兼修,缺一不可。刘勰将孔子“质”与“文”的观念援引至文学,表达为“情”“采”,用来阐释文学作品的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与内容互为依存,密不可分。【解析】【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

14、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 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 要求学习时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 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此题可以抓住孔子 观点“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子贡 观点,“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即“文饰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饰,二者同样重要”。论语中的“文”是文采与文饰,“质”为质朴。文心雕龙情采的观点,“圣贤书 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质待文也”,即“古代圣贤的著作,总的都称为文章,不是因 为有文采,那是因为什么呢可见内在的实质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可知文心雕龙情 采中的“文”与“质”指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 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 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分条作答。相同点都认为“文”与“质”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孔子和子贡都认为文质兼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