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6931112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03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ppt(9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本章重点本章重点1、总体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的描述;总体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的描述;2、总体分布集中趋势的描述;总体分布集中趋势的描述;3、总体分布离散趋势的描述;总体分布离散趋势的描述;4、总体分布偏度与峰度的描述。总体分布偏度与峰度的描述。本章难点本章难点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的计算;2、组距数列的中位数、众数的计算;组距数列的中位数、众数的计算;3、标准差的计算及应用。标准差的计算及应用。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第一节 总量指标(绝对水平)一、概念与作用1、定义:反映总体总规模、总水平的指标。2、表现形式:

2、绝对数、有名数。3、特点:数值大小与总体范围有关。4、作用:(1)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起点起点。(2)是制定政策及计划、进行经营管理的依据依据。(3)是计算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基础基础。(1)200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1482亿元,其中 12月当月就完成了3216亿元。(2)2007年我国钢产量钢产量 达到4.89亿吨。(比1978年增长14.4倍)(3)我国国土面积国土面积为960万km2,海岸线海岸线全长约1.8万km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二、种类(一)按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单位总量、标志总量单位总量、标志总量1、总体单位总量总体单位总量:

3、反映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数多少的指标。2、总体标志总量总体标志总量: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标志值总和的指标。(二)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1、时期(总量)指标时期(总量)指标:反映现象一段时期一段时期的总量“流量”。2、时点(总量)指标时点(总量)指标:说明现象某个时点某个时点的总量“存量”。例A厂2007年的年末产品库存总量年末产品库存总量、中国2000年年末总人年末总人口数口数。3、区别(1)统计的连续性(2)统计的可加性(3)指标数值与时间长短有无直接关系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第二节 相对指标(相对水平)一、概念及表现形式(一)概念1、定

4、义: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数量之比的比率比率。2、基本公式:比数/基数 A/BA/B(二)表现形式:相对数、无名数或复名数。1、系数:B=1,A、B相差不大;例甲的工资/乙的工资=850元/925元=0.92:1数字来源:经济日报2008年11月28日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2、倍数:B=1,AB很多;例中国的国土面积/日本的国土面积=960/37=25.95:1。3、成数:B=10;4、百分数:B=100;5、千分数:B=1000,AB很多。(三)特点:具体数值抽象化 便于对比。(四)类型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动态相对数六种。第三

5、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 2、计算(1)计划任务数以绝对数绝对数形式出现;例某年某企业工业增加值计划指标为200万元,实际该年该企业完成产值220万元二、几种常用的相对指标(一)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数)1、含义公式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2)计划任务数以相对数相对数形式出现例某厂计划今年的消耗比上年降5%,产值增8%。实际完成情况是:消耗降6%,产值升7%,试分别计算其计划完成程度。分析:解:消耗计划完成程度=逆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逆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逆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逆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小于小于小于小于10

6、0%100%100%100%为超额完成计划。为超额完成计划。为超额完成计划。为超额完成计划。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大于大于大于大于100%100%100%100%为超额完成计划为超额完成计划为超额完成计划为超额完成计划。(3)计划执行进度=累计完成数/计划任务数解: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4)长期计划的检查A、水平法:水平法:水平法:水平法:计划任务数以期末形式出现。例某油田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最后一年的石油产量应达到50万吨的水平

7、,实际执行情况如下:解:计划完成程度=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提前完成计划时间提前完成计划时间:若持续一年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正好相等,则视作计划完成。余下之时间即为提前完成的时间。(1)第五年第4季至第五年第1季:52;(2)第五年第3季至第四年第4季:52;(3)第五年第2季至第四年第3季:51;(4)第五年第1季至第四年第2季:50。提前三个季度完成五年计划。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B、累计法累计法累计法累计法:计划任务数以累计数形式出现。例某地区五年计划规定,20022007年的五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合计为1296亿元,实际完成1450亿元,则计划

8、完成程度=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1450/1296=111.88%提前完成计划时间提前完成计划时间:时点前移。假定:该地区至2007年6月30日止实际完成投资额正好为1296亿元。计划执行:1/1/200230/6/2007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296,提前半年完成五年计划。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2、注意要点:(1)分子分母属同一总体;(2)分子分母不可逆。(三)比例相对数比例相对数(二)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例一群人中,男性87人,女性79人 男性人数/女性人数=87:79=110.13:100注:分子分母属同一总体且可逆。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2、注

9、意要点:(1)分子分母属不同总体且可逆;(2)反映现象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五)强度相对数强度相对数1、含义公式某一指标数值/另一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指标数值2、作用(1)反映现象发展的强弱程度;(2)反映现象分布的密集程度;(3)反映公共设施服务的普遍程度。(四)比较相对数比较相对数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3、强度相对数与平均数的异同相同点相同点:均有平均的含义,一般为复名数。不同点不同点(1)平均数:分子分母一一对应;(2)强度相对数:分子分母不一一对应。(六)动态相对数动态相对数1、含义公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例某厂今年产值2500万元,去年2000万元2500/2000

10、=125%。基基期期作为对比标准的时间;作为对比标准的时间;报报告期告期同基期比较的时期,也称计算期同基期比较的时期,也称计算期 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第三节 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问题的提出例欲比较A、B两班统计学的学习效果,特选取下列标准:(1)总成绩 (2)随机抽取一人的成绩(3)样本平均成绩(4)及格人数比重(5)全班平均成绩1、集中趋势集中趋势集中趋势集中趋势:越靠近中间水平,出现的次数越多,反之亦反。2、离中趋势离中趋势离中趋势离中趋势:离开并分散在中间水平两侧的趋势。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一 平均指标的概念与种类1、定义:反映总体一般水平一般水

11、平的代表值。2、特点(1)数量差异抽象化消除离差;(2)反映分布的集中趋势 找出中心;(3)掩盖了现象的内部差异。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3、种类: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二、计算平均数(一)算术平均数(数学期望、均值)算术平均数(数学期望、均值)1、含义公式=标志总量/单位总量=标志值/单位数例10人年龄:15,16,16,17,17,17,18,18,18,18。求平均年年年年龄龄龄龄。2、计算公式平均的对象:年龄“x x”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10人年龄资料:15,16,16,17,17,17,18,18,18,18。求平均年龄。

12、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3、注意的问题(1)权数:权衡轻重权衡轻重的数次数(f f)或频率(f/f/f f)。例“十一”期间10名同学的旅游地点选择:黄山5人,武夷山2人,婺源2人,老福山1人。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2)权数的种类A、绝对权数 f f;B、相对权数 f/f/f f。结论:权数相等用简单式;权数不等用加权式权数相等用简单式;权数不等用加权式。(3)问:当f f1 1=f=f2 2=f=fn n时,两个公式的计算结果是否相等?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4)组距数列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例11人年龄:15,17,19,20,22,2

13、2,23,23,25,26,30。求平均年龄。结论:以组中值代替以组中值代替x后计算后计算。组中值组中值是组距数列中每组变量值变动范围的中点值,常用来代表各组变量值的平均水平。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组中值=(上限+下限)/2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 用组中值来代表各组变量值的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它假定组内的变量值是均匀分布的。按日产量分组(千克)组中值X(千克)工人数f(人)ff/f 60 以下 100.0660 70 190.1270 80 500.3080 90 360.22 90 100 270.16 100 110 140.0

14、9110 以上 80.05合 计-1641.00 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5)成数(比率)的平均数虚拟变量(Dummy Variable),又称虚设变量、名义变量或哑变量哑变量,是量化了的质变量,通常取值为0或1。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6)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因素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1)算术平均数与总体单位数的乘积等于个标志值的总和。(2)每个标志值加或减一个任意数常数A,则算术平均数也增或减A。4 4、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3)每个标志值乘以或除以一个任意数常数A,则

15、算术平均数也乘以或除以A。(4)各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0。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5)各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为最小值。以X0为中心的离差平方之和为: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因为因为因此,为最小值。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1某管理局所属15家企业有关情况如下,试计算该局职工平均工资。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2已知三家企业的计划完成情况如下,试求三家企业的平均产量计划完成百分比;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二)调和平均数调和平均数1、定义:变量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2、公式

16、推导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某种蔬菜价格:早上0.4元/斤(x1),中午0.25(x2),晚上0.20(x3),某人早、中、晚各买1斤(f),求平均价格。原型公式平均价格=总金额/总数量总数量 分母资料已知例类似地某人早、中、晚各买1元,求平均价格。原型公式平均价格=总金额/总数量总数量 分子资料已知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已知原型公式母项资料(母项资料(f f)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已知原型公式子项资料(子项资料(m m)用调和平均数计算。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3、加权调和平均数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4、调和平均数

17、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 当m=xf 时,问:当m1=m2=mn时,简单调和平均数与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等否?令m1=m2=mn A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某局所属四个企业有关资料如下,试计算该工业局的产值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1.1.简简单几何平均数单几何平均数四、几何平均数四、几何平均数(又称又称“对数平均数对数平均数”)例例 某机械厂有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装配车间三个连续流水作业车间。本月份这三个车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5%、92%、90%,求平均车间产品合格率。解:这说明该厂车间产品平均合格率为92.31%2.加权几何平均数加权几何平均数当掌握的数据资料为分组资料,且

18、各个变量值出现的次数不相同时,要用加权方法计算几何平均数。加权几何平均数的公式为:【例】某市从1990年以来的14年,各年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资料如表4.3,计算这14年的平均增长率。时 间年数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1990-1993年1994-1998年1999-2003年45510.28.79.6 合 计 14【解】首先根据公式(4.10)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再还原成平均增长率。平均增长率=平均发展速度100%=109.45%-100%=9.45%几几何平均数的特点何平均数的特点如果数列中有一个标志值等于零或负值,就无法如果数列中有一个标志值等于零或负值,就无法计算计算 ;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受极端

19、值的影响较 和和 小;小;它适用于反映特定现象的平均水平,即现象的总它适用于反映特定现象的平均水平,即现象的总标志值是各单位标志值的连乘积。标志值是各单位标志值的连乘积。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三、位置平均数(一)中位数中位数1、定义:中间位置中间位置对应的那个数数 Me例某科室9人年龄:24,25,25,26,2626,27,28,29,55 排序:A1,A2,A3,A4,A A5 5,A6,A7,A8,A92、计算(1)资料未分组 中位=(n+1)/2;当n为奇数时,Me=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当n为偶数时,Me=两侧变量值的简单平均。例9人年龄:24,25,25,26,

20、26,27,28,29,55 平均年龄=29.44岁 例9人年龄:10,24,25,25,26,26,27,28,29 平均年龄=24.44岁结论:算术平均数不稳健(很灵敏)。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2)单项式数列 中位=f/2 组距式数列:第12个人在第三组“中位数所在组”;Me=17岁。15,15,16,16,16,16,17,17,17,17,17,17,17,17,17,18,18,18,18,18,18,19,19,19。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3)组距式数列 中位=f/2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 50 60 70(L)80(

21、U)90 100 xy 10 30 60 110 150 180Me=L+x=U-y(Sm-1)第第90个人个人Me组变量值呈均匀分布 50人/10分=5人/分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3、注意的问题(1)比较稳健。A、1,2,3,4,5;B、1,2,3,4,18。A、Me=3,算术平均数=3;B、Me=3,算术平均数=5.6。适合于:样本平均年龄和样本平均收入。(2)利用信息不充分。(3)若数据大量重复某一数据,则Me失效。例某地抽出100户家庭进行调查 户人口数的Me=3人。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二)众数众数1、定义: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Mo(1)2

22、0,15,18,20,20,22,20,23;(2)20,20,15,19,19,20,19,25;(3)10,11,13,16,15,25,8,12;2、计算(1)单项式数列找位置找位置:确定Mo组;确定众数确定众数:Mo=40码;表述:170双售出鞋子鞋码的Mo为40码。特点特点特点特点:峰顶对应的变量值Mo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图示 38 39 40 41 42 80 60 40 20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2)组距式数列找位置:确定Mo组;70 Mo 80符号含义:(A)L为Mo组的下限,U为上限;(B)i=U L;(C)1=fm fm-1;2=

23、fm fm+1。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40 50 60 70 80 90 10050 40 30 20 10A G FBC人数成绩x yL UMo=L+x=U-yOED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40 50 60 70 80 90 10050 40 30 20 10A G FBC人数成绩x yL UMo=L+x=U-yOED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Mo取值的特点:A、当1=2时,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B、当12时,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3、注意的问题(1)比较稳健;A、20,15,18,20,20,22

24、,20,23;B、20,15,18,20,20,22,20,57;A、Mo=20B、Mo=20(2)信息利用不充分;反映品质标志的集中趋势时,往往效果较好。血型:A B O AB人数:21 5 12 2 N=40 Mo=A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关系 中位数和众数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的角度来考虑的集中趋势代表值位置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对所有数据计算对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集中趋势代表值 计算平均数。(一)数量关系1、对称分布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2、右偏态分布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3、

25、左 偏态分布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4、卡尔卡尔皮尔逊经验公式皮尔逊经验公式:适度偏斜情况下,众数与中位数之间的距离,大约为中位数到算术平均数之间距离的两倍。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第四节 离散趋势的测度一、概念与作用问题的提出 例2007年某市宣布其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方米的水平。1、离散趋势指标:反映各变量值差异程度的指标。2、作用(A)70,70,70,70(B)65,68,72,75(C)34,51,95,100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1)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2)反映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和分散程度。(3)反映现象发展的均衡

26、性和稳定性。例甲、乙两工厂某年四个季度的产量资料如下(单位:万件)甲:65、68、72、75 70万件/季;乙:34,51,95,100 70万件/季。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二、离散趋势指标的种类(一)全距(极差)全距(极差)R=Xmax Xmin1、缺点:未考虑中间变量值的离散情况。A、24,25,25,26,26,27,28,29,55 平均年龄=29.44岁,RA=31岁B、11,17,19,20,38,39,39,41,41 平均年龄=29.44岁,RB=30岁A组次极差:29 25=4岁;B组次极差:41 17=24岁2、应用(1)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2)证券

27、行情报道。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二)平均差平均差(A.D)1、定义: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2、公式推导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判定准则3、特点(1)比较全面、灵敏。A、65,68,72,76 算术平均数为70.25分,A.D=3.75分;B、65,68,72,90 算术平均数为73.75分,A.D=8.125分。(2)绝对值运算给数学处理带来不便。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三)标准差(标准差()与方差()与方差(2 2)1、标准差:平均离差。2、公式推导 方差:离差平方的平均数。试试

28、计计算算1 10 0年年后后4 4人人年年龄龄的的方方差差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 15 18 20 22 25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试计算以下40名同学成绩的标准差和方差。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3、判定准则方差的简捷计算法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用计算器统计键计算(1)ON/C2ndF STAT(2)数据录入4510 DATA(屏幕:10)5520 DATA(屏幕:30)9530 DATA(屏幕:190)(3)”平均数“74.47(4)“标准差”2ndF =13.94

29、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4、方差的数学性质: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方差最小。证: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已知各变量值与任意数的方差为500,而这个任意数与变量值平均数之差为12,试确定变量值的方差。解:问:对一组数据,标准差越大,则数据分布越陡峭;标准差越小,则数据分布越平缓?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5、成数(比率)的方差与标准差例试据以下资料计算某班考试成绩及格率及格率的平均数与方差。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6、方差加法定理例11人日产量(件)如下:15,17,19,20,22,22,23,23,25,26,30。试求

30、其总方差。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11人日产量(件):15,17,19;20,22,22,23,23;25,26,30。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4)平均组内方差:各组内方差的平均数。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11人日产量(件)如下15,17,19,20,22,22,23,23,25,26,30。结论:对原始资料计算总方差;对分组资料计算组间方差。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设有甲、乙两班同考一门课,甲班用百分制计分,乙班用五分制计分,资料如下。试根据该资料计算有关指标以说明哪个班学生的成绩更整齐。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

31、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四)离散系数(相对离中趋势)1、R、A.D、绝对或平均离散程度;2、当两组平均数相同相同时才可使用 数据同中心才可直接对比其离散程度。65 68 7070 72 75 34 51 7070 95 100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 体重 举重 相对水平某人 120斤 9090斤斤斤斤 90/120=75%某只蚂蚁 1克 6 6克克克克 6/1=600%例 50只羊 20头牛平均体重 10公斤 300公斤标准差 4公斤 10公斤牛牛:标准差/平均体重=10公斤/300公斤=3.33%;羊羊:标准差/平均体重=4公斤/10公斤=40%。3、计算公式第三章第三章 统

32、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已知下列资料,试比较哪组数据更集中(整齐)。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五)方差及标准差的应用1、利用标准差进行比例推断(P39)(1)切比雪夫定理:在任何任何任何任何数据集中,出现在算术平均数左右K倍范围之内的数据比例至少至少至少至少为11/K2。例有一组顾客购物付款时等候时间的资料,已知等候时间的均值为4分钟,标准差为0.9分钟,则特点:具有普遍性但比较保守。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2)经验法则:当资料分布呈对称对称对称对称时,则有-3 -2 -1 1 2 3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2、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33、其处理方法为 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作用:了解变量值在整个分布中的地位并可直接进行对比。例A、B两位学生六门课程高考成绩及全部考生相应的平均分数和标准差如下(单位:分)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例、两种不同水稻品种分别在五块田块上试种,其产量如下:假定生产条件相同,试计算这两个品种的收获率收获率收获率收获率,确定哪一品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推广价值。第三章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统计数据的描述续上例课堂练习:1、某公司10个企业产值计划完成情况分组的资料如下:要求计算该公司产值计划平均完成程度。解:解:分析:产值计划平均完成程度=实际平均产值=计划平均产值=15

34、80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答答:该公司的产值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5.82%。按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组(%)企业数实际产值(万元)9010010011011012025395022051265合计1044202、有两个生产作业班各有20名工人,对其日产量(件)进行调查登记。甲班分组资料如下:日产量(件)(x)5 7 9 11 12工人人数(f)3 5 7 3 2i乙班工人日产量资料经过整理计算得 要求分别计算两个班工人平均日产量,并计算说明哪个班的平均数代表性大?解:甲班:产量(X)工人数(F)XF 5315-3277535-159763171133332712224432合计2016094乙班:答

35、:答:甲班平均日产量为8件,乙班为10件;乙班平均数代表性更大。解:解:(1)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2)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答:答:劳动生产率计划差0.94%未能完成,单位产品成本计划超额1.05%完成。3、某地“十五”计划造林面积600万亩,其实际造林面积的具体情况如下:试计算该地“九五”期间造林面积完成情况及提前完成的时间。4、某厂2006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提高6%,产品单位成本比上年降低5%,而实际情况是: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5%,产品单位成本比上年降低6%,求该厂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情况。时间20012002200320042005一季二季三季四季面积(

36、万亩)100120130150505060705、某车间有两个小组,每组7人,每人日产量件数如下:第一组:20、40、60、70、80、100、120第二组:67、68、69、70、71、72、73这两组工人每人平均日产量件数均为70件,分别计算各组日产量的差异指标:(1)全距。(2)平均差.(3)标准差,并比较哪个组的平均数的代表性大?解:第一组:R=100;A.D=180/7=25.71;第二组:R=6;A.D=12/7=1.71;答:第二组平均数代表性更大。第一组产量(x)第二组产量(x)20-5050250067-33940-303090068-22460-101010069-1117000070000801010100711111003030900722241205050250073339180700012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