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11∕T 146─2020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丽水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930703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11∕T 146─2020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丽水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3311∕T 146─2020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丽水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311∕T 146─2020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丽水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11∕T 146─2020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丽水市).pdf(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67.140.10 B 35 DB3311 浙江省丽水市地方标准 DB3311/T 1462020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 2020-07-31 发布 2020-08-30 实施 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311/T 1462020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原料准备.1 4.1 鲜叶采摘.1 4.2 盛装运输.1 5 基本要求.2 6 加工工艺.2 6.1 工艺流程.2 6.2 萎凋.2 6.3 揉捻.2 6.4 解块.3 6.5 发酵.3 6.6 干燥.4 6.7 提香.4 7 加工模式图.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2、)工夫红茶加工技术模式图.5 DB3311/T 146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丽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丽水市茶叶产业协会、丽水市农作物站、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浙江龙泉地阳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景宁畲族自治县香香茶叶专业合作社。本标准起草人:马军辉、何卫中、潘建义、叶火香、雷永宏、胡惜丽、王碧林、邵静娜、刘瑜、刘善红、雷燕、张金发、蓝香平、朱小辉、廖彬慧。本标准属首次发布。DB3311/T 1462020 1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 1 范

3、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夫红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原料准备、基本要求和加工工艺。本标准适用于工夫红茶加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NY/T 225 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GH/T 1077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GH/T 1124 茶叶加工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H/T 1077、GH/T 1124等标准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叶象 茶叶发酵程度的外在表现,如色泽、香气的变化。

4、4 原料准备 4.1 鲜叶采摘 4.1.1 应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因园制宜”原则。宜选取金牡丹、金观音、银猴、鸠坑群体种、龙井 43 等红茶适制性好的茶树品种鲜叶为采摘对象。4.1.2 应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用于同批次加工的鲜叶,其嫩度应均匀一致;机械采叶按 NY/T 225的规定执行。4.1.3 鲜叶质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机采鲜叶经分级后,按表 1 定级;等级指标应符合表 1的要求。表1 鲜叶质量等级要求 等级 要 求 特级 单芽至一芽一叶初展;匀齐,鲜活,无机械损伤、无夹杂物。一级 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匀齐,鲜活,无机械损伤和红变芽叶,无夹杂物。二级 一芽二叶至一芽

5、三叶,一芽二叶为主;较匀齐,新鲜,无红变芽叶,茶类夹杂物3%,无非茶类夹杂物。三级 一芽三叶为主,新鲜,无红变芽叶,茶类夹杂物5%,无非茶类夹杂物。4.2 盛装运输 DB3311/T 1462020 2 鲜叶采摘及运输过程中,应采用清洁、透气良好的器具进行盛装,轻放、轻压,防止日晒、雨淋,减少机械损伤。5 基本要求 5.1 加工场所、加工设备应符合GH/T 1077的规定。5.2 加工过程中基本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5.3 加工过程中不得添加其它物质。6 加工工艺 6.1 工艺流程 萎凋揉捻解块发酵干燥提香。6.2 萎凋 6.2.1 萎凋原则 遵循“春茶重萎凋”、“夏秋茶轻萎凋

6、”、“嫩叶重萎凋”、“老叶轻萎凋”原则。6.2.2 萎凋方式 采用萎凋槽萎凋、自然萎凋、萎凋室萎凋、日光萎凋等萎凋方式。不同萎凋方式对应的具体要求参 见表 2。表2 不同萎凋方式对应要求 萎凋方式 要 求 萎凋槽萎凋 将鲜叶均匀摊于萎凋槽内,遵循“嫩叶薄摊、老叶厚摊”原则,雨水叶及露水叶薄摊,厚度 5 cm15 cm 为宜。鼓风气流温度 25 32,随萎凋进展,温度逐渐降低,鼓风 1.5 h2 h 停止 10 min30 min,下叶前 10 min30 min 停止鼓热风,改为鼓冷风或不鼓风。一般 1.5 h2 h 翻抖一次,翻抖动作要轻,以免损伤芽叶,萎凋时间 8 h12 h 为宜。自然萎

7、凋 萎凋温度 22 30,空气相对湿度(655)%,将鲜叶均匀薄摊于萎凋间的晾青架上,厚度 2 cm5 cm,中途轻翻 23 次,翻动时应避免损伤芽叶,萎凋时间 10 h20 h 为宜。萎凋室萎凋 萎凋室温度控制在 22 28,空气相对湿度(655)%为宜,萎凋时间 5 h15 h 为宜,其它同萎凋槽萎凋。日光萎凋 将鲜叶均匀薄摊,厚度 1 cm2 cm,在阳光下萎凋 0.5 h1 h。一般春茶宜在上午 9:30 之前、下午 16:30 后进行;夏秋茶上午 9:00 之前、下午 17:00 之后进行,0.5 h 翻动 1 次,使萎凋均匀。6.2.3 萎凋程度 以叶面光泽消失,手捏柔软,紧握成团

8、,松手缓慢弹散,折梗不断,发出清香为萎凋适度。萎凋叶含水量 5060%。6.3 揉捻 6.3.1 揉捻机械 宜采用 65 型、55 型、45 型等型号揉捻机。6.3.2 揉捻方法 投叶量以自然装满揉桶为宜,装叶时嫩叶应避免按压,老叶可适当按压。加压掌握轻、重、轻的原DB3311/T 1462020 3 则,揉捻流程为不加压、轻压、中压、重压、中压、不加压。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揉捻时间45 min120 min 为宜。6.3.3 揉捻程度 揉捻叶紧卷成条,茶汁粘附于茶条表面为揉捻适度。茶叶成条率应在 90以上。揉捻流程参见表 3。表3 揉捻流程建议表 鲜叶等级 不加压 时间(min)轻压

9、 时间(min)中压 时间(min)重压 时间(min)中压 时间(min)不加压 时间(min)全程 时间(min)特级 5 15 20 0 0 5 45 一级 5 15 20 10 15 5 70 二级 5 20 25 20 15 5 90 三级 10 25 25 25 20 5 120 6.4 解块 用解块机解散揉捻叶中的团块。6.5 发酵 6.5.1 发酵方式 主要采用设施发酵、自然发酵 2 种方式。不同发酵方式对应的具体要求参见表 4。表4 不同发酵方式对应要求 发酵方式 要 求 设施发酵 设施发酵有发酵机、发酵室等。发酵设施要求清洁卫生、通风、无异味,应安装加温、加湿和通风设施及温

10、度、湿度计量器具。自然发酵 将揉捻叶放入发酵筐内,放置在清洁卫生、通风、无异味、避光处自然发酵,发酵期间翻拌12 次。6.5.2 发酵要求 应控制好温度、湿度、通风(氧)、摊叶厚度、时间等条件。嫩叶或小叶宜薄摊,老叶或大叶宜厚摊;气温低宜厚摊,气温高宜薄摊。摊叶时叶层厚薄要均匀,不要紧压,以保持良好通气性。发酵温度22 28、相对湿度 95为宜,发酵叶温在 26 31 为宜。6.5.3 发酵时间 发酵时间春茶 4 h8 h,夏秋茶 3 h5 h 为宜。6.5.4 发酵程度 发酵程度掌握“宁轻勿重”原则。春茶以叶色黄红色为适度,夏秋茶以叶色红黄色为适度。色泽匀红,青草气消失,香气花香或果香显。发

11、酵程度从轻到重分为一至六级叶象,四级叶象为发酵适度,具体发酵程度见表 5。DB3311/T 1462020 4 表 5 发酵程度(叶象)对照表 发酵程度 要 求 一级叶象 青色,浓烈青草气 二级叶象 青黄色,有青草气 三级叶象 黄色,微清香 四级叶象 红黄色,甜香、花果香显 五级叶象 红色,熟香 六级叶象 褐红色,低香 6.6 干燥 6.6.1 干燥设施 宜选用烘干机、提香机等设备。6.6.2 干燥方法 发酵适度的茶叶应立即烘干,防止发酵过度。干燥流程分初烘、摊凉和复烘,初烘要求“高温、薄摊、短烘”,复烘要求“低温、厚摊、长烘”。干燥流程对应操作机械和具体方法要求见表 6。表 6 干燥流程对应

12、操作机械和具体方法要求 干燥流程 操作机械 要 求 初烘 烘干机 温度设置 100 110,摊叶厚度 2 cm3 cm,时间 5 min10 min,烘至含水率20 25 为宜。提香机 温度设置 90 100,摊叶厚度 1 cm2 cm,时间 10 min15 min,烘至含水率20 25 为宜。摊凉 初干后应及时进行归堆摊凉回潮,摊凉时间 40 min60 min 为宜。复烘 烘干机 温度设置 80 90,摊叶厚度 3 cm4 cm,时间 45 min60 min 为宜。提香机 温度设置 75 85,摊叶厚度 4 cm5 cm,时间 45 min60 min 为宜。6.6.3 干燥程度 折梗即断,手捻茶条成粉末,条索紧结油润,含水率在 7.0以下。6.7 提香 6.7.1 提香设备 宜选用提香机等设备。6.7.2 提香方法 提香设备温度设置为 65 75,时间 2 h3 h 为宜,含水率在 5.0以下。提香后待干茶降至室温,装箱密封保存。7 加工模式图 加工模式图参见附录 A。DB3311/T 1462020 5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模式见图A.1。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工夫红茶加工技术模式图 图A.1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模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