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创新教案+反思+名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29516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创新教案+反思+名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版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创新教案+反思+名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创新教案+反思+名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小学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创新教案+反思+名师教学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新教案】24.司马光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 思,体会人物特点。【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1 .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 (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儿童)。2 .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有 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 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 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2、。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 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 里的小孩得救了。3 .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 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 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 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 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二、认识文言文。“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 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 用

3、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 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 ”,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二”饭否” 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 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课文多读几遍。2 .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5 5) 一儿:一个小孩。(6)登瓮:爬到瓮沿上玩。(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瓮里。(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9)众:别的孩子们。(10)皆:都(11)弃

4、去:跑到外面。(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13)击瓮:使劲向瓮砸去厂(14)破之:瓮破了。之,它,指瓮。(15)水迸:水流了出来。.(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设计意图:根据注释 尝试理解,不懂的提出 质疑,培养学生探究和 自学的能力。体现学生 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 教学理念。】(课件出示8)7.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引导学生注意课件中红【设计意图:红色的字 的展示,教会学生学会6 .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色的文字,告诉学生,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补白,领会学习古诗文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的正确方法。】8.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

5、,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课件出示9)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门大水瓮, 个小孩爬到瓮沿上玩,不小心,掉到瓮 里。瓮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 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 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砰!” 水瓮破了,瓮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指名朗读,自由读。)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 .司马光砸瓮的动漫故事,激发兴趣。2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译文。3 .读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聪 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 聪明。(光持石击瓮

6、破之,水迸,儿得活。)(课件出示10)|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洁厂(板书: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1 .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 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 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2 .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 一起 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 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一一注释、联系一一上下文、 查找一一资料书、遇到难句一一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

7、的一一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 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课件出示1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司庭登跌众弃持1 .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跌 持”为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写的左窄右宽。“登、 弃”是上下结构,“庭”是半包围结构。2 .师指导写字“庭”半包围结构,注意“广”作偏旁时,要写得宽 大一些,横、撇要长一些。“登”,上边部分“无”旁,不要写错,看清笔画,下 面的“豆”穿插进去,要写紧凑。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板书 设计司马光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课堂作业新设计1 .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J”

8、。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e die)没(mei mo)水中。众皆(kai jie)弃 去,光持(chi ci)石击瓮破之,水迸(bJng bing),儿得活。 2 .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1)群儿戏于庭。()(2)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答案】1. die V mo V jie V chi V beng V2. (1)戏:玩耍。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2)登瓮:爬到瓮沿上。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瓮,有个小孩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瓮里。(3)破之:水瓮破了。 之:它,指水瓮。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

9、,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砰!” 水瓮破了,瓮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 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 文、查找资料书

10、、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 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用自 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 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 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司马光是义务教育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 瓮救伙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一、司马光介绍。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 夏县流水乡

11、(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 号迂叟,世称辣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二、司马光主要成就。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 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公元前403年一公元959年),全 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末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共1362年。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 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

12、元1019年),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 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二司马光家世代官宦,一直以清廉仁厚 享有盛誉。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 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 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 厚的兴趣。四、司马光砸缸儿童歌曲。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以北京音协报送的一首少儿歌曲司马光砸瓮入选 声乐作品大奖。这是近年来我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一首好歌, 颇受广大少年儿童的青睐。在此之前,此歌已荣获“2006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 赛”提名奖,2007年全

13、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金奖。【链接资料】曹冲称象原文: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 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日:“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 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译文: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 一个成年人)。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 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 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 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 高兴

14、,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S1ting dengdieqi chi马光家马光家2 .比一比,再组词。群()挺(裙()庭(阅读能力大提升3 .重点段落品析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思维创新大拓展|4.除了司马光,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小时候的故事?参考答案1.司1.司2. 一群裙子庭登 挺拔 庭院跌 跌倒 铁锅弃坚持等待持众人从前3 . (1)司马光是个机智聪明,遇事冷静镇定的孩子。从“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一句可以看出来。(2)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

15、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瓮,有 个小孩爬到瓮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瓮里。瓮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 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瓮砸去,“砰! ”水瓮破了,瓮里的水流了 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4 .曹冲称象孔融让梨骆宾王七岁咏鹅第八单元导读【单元导教】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粗瓷 大碗4篇课文。课文中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对 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赵一曼,他们身 上都闪耀着美好的

16、品质。“日积月累”编排了古代名言,也呼应了本单元人文主题“美好品质”, 旨在让学生初步懂得待人的道理。本单元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对默读提出进 一步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重视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帮 助学生提高默读的效率,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阅读课文的学习提示, 引导学生默读时思考句子或段落的意思: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 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一个粗瓷大碗要求默读时了解“粗瓷大碗”的感人 故事。“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本单元习作方面的语文要 素是“学写一任简

17、单的事”,在落实这一语文要素的同时丁习作还要让学生运用边读边思考的 方法,自主修改自己的作文,评改同学的习作,通过这种方法继续练习默读,并将习作修改 得更清楚!语文要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板块“带问题默读”教学关注点24.司 马 光精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将文 本与其他课文进行比较,发现 语言的差异。在边读边思考的基础 上,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借助注释,一边 读,一边思考,了解 课文大意。25.灰 雀精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列宁和小 男孩喜爱灰雀?找出相关的语 句读一读,并和同学交流。边读边思考,同样是 喜爱灰雀,列宁和小男孩 有不同的喜爱方式,体会 不同的人物特点。默读课文,想一

18、 想,列宁和小男孩在 对话的时候,他们各 自心里想的是什么?26手 术台 就是 阵地精读课文带着问题默读课 文,感知课文的主要 内容。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 的部分。能带着问题默读课 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 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 的理解。27 一 个粗 瓷大 碗略读课文-H4- 市有文,读懂 故事。问题默读课 本文讲述的细读课文,通过分享交流, 准确、充分地把握故事情节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感受赵贤的问贝口口质。口语 交际1 .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的向别人请教。2 .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那次玩得真高兴要点教学关注点习作要求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

19、点符号。选择素材1 .借助4幅插图,开拓选材的思路。2 .引导学生从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的活动中选取自己最高兴的往事来写。恰当表述1 .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2 .要把语句写通顺。3 .把字写规范。交流分享1 .自主评价:大声读自己的习作,看看习作是否与清楚玩的过程,是否表达 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2 .评议交流:让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分享当时快乐的心情。请 其他同学自由表达听后的感受。3 .评改示范:老师选有代表性的习作,为学生做评改示范,让学生学会评改 的方法,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语文园地教学关注点交流平台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识字 加油站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

20、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 关的词语的意思。词句段 运用1 .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三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2 .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日积月累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 .认识33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9个词语。2 .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 思。3 .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三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一个写句子。4 .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5 .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分类列清单的好处。阅读:

21、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司马光。2 .能借助注释理解司马光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3 .能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4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表达:1 .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2 .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3 .能就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4 .不清楚的地方能及时追问。5 .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正确使用标点符号。6 .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24司马光【课前解析】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

22、为流传的小故事,故事表现了司马 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本课重点是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关注朗读与理解:教师应在朗读中,结合注释和生活经验,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课 文内容,从而达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停顿的目标。这样,朗读与理解双线并行,在朗读 中帮助理解,在理解中促进朗读。关注文字与画面:3 .教师指导,读准节奏。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4 .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5 .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23、6 .自由练习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 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四、理解课文大意。1 .自主理解课文。(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 故事。).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2 .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3 .教师小结,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 解。4 .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 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 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

24、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 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5 .带着理解朗读课文。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 冷静。)6 .交流学习古文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 读几遍、做批注。五、熟读成诵。1 .自由练习朗读。2 .同桌互相检查背诵。3 .全班背诵。七、拓展阅读。徐孺子赏月【原文】文章虽短,但画面感十足,根据课后“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一要 求,教师应抓住文中系列动词,聚焦每个画面,让学生看清、听清,把短小精悍的古文还原 成一个生动

25、具体的白话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人感觉如临其境,既丰富了学生的想 象力,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的认识。关注汉字教学:这篇课文中的生字不算多,也并不算难,但是汉字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 的,它应该和谐地融入整个教学中,与教学相得益彰。教师应将汉字音、形、义的教学纳入 整个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教学目标】1 .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2 .能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

26、代文的区别。【教学重点】1 .能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2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学难点】通过学法迁移,让学生能初步感悟小古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教学策略】1 .在字词教学方面,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点强调、精讲点拨的策略。2 .在文本阅读方面,教师通过资料助读、游戏激趣、文白对读、巧用插图、配乐朗诵、 课外延伸等方式,让文言文以儿童化的形式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悦纳、悦读、悦享中 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课前准备】1 .预习提纲。(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2)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3)借助注释读文言文,能把文言文读通顺,注意字词间的停顿。2

27、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2 .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3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教师提出问题:谁来给这个小朋友打个招呼,看看谁能喊对他的名字?出示课件1:2 .教师追问:他姓什么?预设L他姓司,名马光。预设2:他姓司马。出示课件2:教师追问:实际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复姓”?预设:诸葛、上官、欧阳、宇文、西门3.教师过渡:中国姓氏有很多,有些是单姓,有些是复姓,课后可以去百家姓里找找看 看还有哪些复姓。你了解司马光吗?预设1:我

28、知道司马光是北宋人预设2:我知道司马光写了资治通鉴。预设3:我知道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预设4:不知道出示课件3:教师介绍司马光,学生了解识记。(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司马光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主人公, 拉近学生与主人公之间的距离,激发阅读兴趣,还能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体会到 学习的成就感。)4.教师谈话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小时候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 (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出示课件4: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出示课件5: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2 .教师引导:在初读课文的时

29、候,你认识这些生字吗?出示课件6: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教师点拨: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的?预设1: “跌”让我想到“跌倒”这个词语,我用联系生活或者演一演的方法识记。预设2:我用查字典的方法识记“皆”,我还会组词:皆大欢喜、草木皆兵。别的学生补 充:皆大欢喜、人尽皆知、比比皆是、草木皆兵、全民皆兵、举世皆知。教师补充:司,甲骨文 二(卜,权杖)+ (口,问审),表示问审、判案。瞧,课文里 还藏着两个多音字呢!出示课件7、8:学生辨认记忆多音字不同的读音,含有不同的意思。(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识字,为文言文的朗读,扫清阅读障碍,为理解文言文做好充分 的准备。)3 .

30、教师引导:现在大家来跟老师读一读课文,认真倾听,注意读出恰当的停顿。学生跟读。教师鼓励:读的时候我们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 好。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设计意图: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在遣词句上的风格截然不同,能否正确断句、流利 朗读是学生们首先遇到的难题。因此在让学生初读时,采用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的方法降低断句难度和心理压力,并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味。)4 .教师提出问题:这篇课文的语言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呢?预设1:字少,精炼。预设2:有的地方不好读懂。出示课件9、10:教师小结: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就是文言文的语言

31、精练,简短。概括能力强,但不好 懂。现代文长篇大论才能写出文章,一听就懂。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5 .教师过渡:文言文的语言精炼,内涵丰富,现在我们再细细品味。出示课件11:学生默读,勾画。同桌交流。指名班上交流。教师点评:同学们善于思考,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说得非常好!出示课件12:6 .教师点拨:了解了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后,我们再来借助注释说说文中的人物都做了什 么事?预设L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预设2:有一个小孩儿掉到瓮里了。预设3:出示课件13:教师引导:真有趣!用组词的方法就能理解文言文中的单字。出示课件14: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评议。教师点评:这是故事的起因。板书:(起因:群儿戏,

32、一儿跌入翁中)教师引导:你见过瓮吗?出示课件15:预设:通过看图片学生意识到当时情况的危机。教师引导:当时孩子们是怎么做的?根据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不懂的提出质疑。预设L孩子们被吓慌,一团糟。预设2:有的孩子哭着回家叫大人去了。预设3:司马光没有走。出示课件16、17:教师点评:想象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体会情况的危机。孩子们和司 马光不同的表现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是故事的经过。板书(经过 众弃去 光击瓮)教师引导:最后结果怎样呢?出示课件18:教师相机板书:(结果 瓮破,儿得活。)教师小结:在注释和课文插图的帮助下,我们非常容易的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 果。(设计

33、意图:根据注释尝试自读自悟,不懂的再提出质疑,以此培养学生探究和自学的 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注意字词间的停顿。学生齐读。出示课件19:教师小结:大家非常的用心,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四、观察交流,学写生字。教师过渡:你们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吗?请大家先读一读,再观察字形,给它们分类。出示课件20、21:教师点拨:孩子们,你们是怎样来记住这些生字的呢?说说你的记忆方法。学生小组交流识记方法。一起分类。教师强调:请大家细心观察一下“庭”和“延”的区别。出示课件22: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重点指导书写“登、出示课件23:教师点拨

34、: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登”字,要特别注意什么地方?怎样把它写漂亮?。教师点评:同学们说得很到位,既关注到了生字的结构、占格位置,又注意了关键笔画 和易错笔画。1 .开火车读生字,并给字组词。2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展示写的优秀的字,大家评议。(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点拨,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 力。)六、课堂小结。师生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边读边思考的方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故事的主 要内容。祝贺你们掌握了学小古文的一些方法!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 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课后作业设计】.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J”。群儿戏于庭

35、,一儿登瓮,足跌(tie die)没(mei mo)水中。众皆(kai jie)弃去,光 持(chi ci)石击瓮破之,水迸(bng bing),儿得活。1 .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1)群儿戏于庭。()(2)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按故事发展顺序在括号里填上序号。()有一回,他和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别的孩子都慌了,跑去喊大人。()掉进水瓮的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举起大石头,把水瓮砸破了。()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水瓮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用自

36、己的话讲故事。【教学过程】一、配乐朗诵,引入新课。1 .播放古筝音乐,配乐朗读。教师激情导入:现在我们配上优美的音乐,一起来读读这篇小古文,感受一下它的韵律 美。出示课件24、25:(1)配乐自由读。(2)配乐指名读。(3)配乐齐读。2 .教师引导:现在大家试着填一填,背一背小古文。出示课件26、27:预设1:多数学生背的流利。预设2:个别学生背的不熟。需要加强练习。教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 学读。指名朗读,课件配乐。教师评价:同学们朗读得非常好,吐字准确,清晰流畅,节奏分明,读出了对司马光的 赞赏。(设计意图:文言文语言精练,充满韵味。通过

37、各种富含趣味的朗读形式,让学生熟读 背诵小古文。因此,通过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简约美和韵律美。) 二、内容回顾,交流收获教师质疑: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用自己喜 欢的符号在课文中画出来。出示课件28:学生边读边思考,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进行勾画。学生们各抒己见,班上交流勾画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体会司马光的做法。出示课件29:教师追问:司马光为什么这么做呢?学生们各抒己见,分析原因。出示课件30:教师引导:结合生活,想象一下孩子们吓得跑走之后会做些什么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话练习。出示课件31:教师点

38、拨,在最危急的时刻,司马光能想出最简单的方法救小朋友。你觉得司马光是个 什么样的孩子呢?预设1: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不慌张。预设2:司马光是一个善良果断的人。预设3:司马光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出示课件32:教师小结:通过对比,我们感受到了司马光的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三、借助注释,讲讲故事。教师过渡:刚才,我们讨论了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 故事吧!讲故事要生动形象,只讲意思不免有些枯燥乏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既 生动又形象呢?3 .学生交流经验。4 .教师提出建议:补充想象的内容。(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融入故事中。)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的故事

39、会更生动形象。讲故事的时候要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出示课件33:(3)学生在小组内试讲故事。(4)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讲故事。谁能借助注释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 有趣的小故事呢?教师点评:同学们故事讲得真精彩!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记住呢?出示课件34:同学们齐读小故事。(设计意图:通过互动课堂环节,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文白对照,学生将凝练的文言 还原成画面,辅以想象,再将画面转换成具体生动的故事,不但认识了一个机智的司马光, 也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为背诵文言文做好了铺垫。)四、总结学法,尝试背诵教师点拨:学完本课后,你总结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出示课件35:预设1:有不懂的地方要多借

40、助注释来理解。预设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预设3:联系生活。预设:4:边读边思考。预设5:查找相关的资料书。预设6:表演动作帮助理解。 出示课件36:教师小结:好,大家非常的爱动脑筋,学习古文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能帮助我们理解学好古文的方法就是适合你的最好的方法。教师引导:下面,就请同学们熟读成诵,背一背这篇文言文吧!你有背诵小古文的好办 法吗?出示课件37:同学们说出自己的建议,老师进行总结指导。出示课件38、39:教师鼓励: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请大家看着提示自己练习背 诵。比比看谁是记忆小神童。学生一齐背诵。教师小结:同学们很用心讲,背的非常快。五、拓展

41、延伸,丰富阅读。教师引导: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善于思考,所以他后来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 人,主持编纂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吗?请读读这篇有关司马光 的故事吧!出示课件40、41:学生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课外小古文,加深对司马光的了解。(设计意图:拓展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司马光,感受司马光善良、机智勇敢和热心助 人的品质O )教师小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像司马光 一样做一个遇事不慌、善于动脑、机智勇敢的人。六、板书设计。24.起因群儿戏,一儿跌入瓮中、=i众弃去可经过一下机智勇敢马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

42、物,当极明邪? ”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注释】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尝:曾经。瞳子:瞳孔。语:对说。然:这样。戏:玩耍,嬉戏。【翻译】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 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 ”徐孺子慢慢地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 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光击瓮结果瓮破,儿得活【课后反思】司马光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学 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边读边思考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

43、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 体会古文的韵味。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更丰富了学生 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就是带着问题来朗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初读一再读一细读一美读一熟读一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 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一释疑一解析一入情一品味一成诵一读写的过程, 这节课体现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开发课外学习 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在课前可先让学生搜索耳熟 能详的小

44、文言文,通过多次诵读帮助学生认识文言文,这样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就不会 感觉太生涩了。【课后作业设计】一、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解释句子的意思。1.群儿戏于庭。 戏:() 于:() 庭:()译文:2.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 光:() 迸:()译文:二、司马光用什么办法救了小伙伴?用原文回答。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三、课文内容我知道。这篇文言文通过写 的故事,刻画了司马光 的形象和 的美好品质。司马光是一篇小古文,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 光看到嬉戏的小朋友跌到大水缸里去了,就机智地拿石头击碎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突 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

45、智,遇事沉着冷静。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 .找准动词,读准节奏。本课是三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小古文,所以在上课时,我把读准节奏作为教学的一个 难点。课文只有两句话,根据句子基本构成就是“施动者+动作”,我要求学生抓住文中动词, 试着朗读,进行断句。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第一句中“戏、登、没”都是动词,第二 句“弃、持、击、得”都是动词。我要求学生在动词前用“/”划出节奏一一“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朗读的节奏。2 .总结学法,学会学法。小古文学生掌握起来比较难,对于这一类型的课

46、文,教师需要教会他们学会方法,在本 课教学中,第一我请学生自己看课文后面注释,“庭”注释意思是:庭院。第二让学生联系上 下文,如“破”,通过看图和上下文,此处指:大水缸破裂。第三查找资料,知道司马光是宋 朝的大文学家,博学多才。第四让学生多读课文,读熟,读中理解。第五让学生小组合作, 试着说出古文的意思。总结以上学习过程,学习小古文的方法主要有:看一一联一一查一一 读一一说。二、成功之处回顾整堂课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对比人物动作,理解人物特点。本文虽是小古文,但是故事内容学生都熟悉,总体意思了解以后,在理解第二句“众皆 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时,此处动词运用巧妙,体现了司马光急中生智,遇事沉着冷静的 特点。在教学这一句时,我采用将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动作进行对比的方法一一司马光的 动作“持、击”,别的小朋友是“弃去”,两者相比,鲜明无比。三、不足之处回顾课堂,本堂课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