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浅谈中考作文教学.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6926726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科浅谈中考作文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学科浅谈中考作文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学科浅谈中考作文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科浅谈中考作文教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论文之浅谈中考作文教学 谈及中考语文,不得不说的是作文,它历来是当代中学生的“三怕”之一,更是决定语文成绩高低的关键。因此,中考语文,历来注重作文教学。做为一名从教十几年的语文老师,我在多年的毕业班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些中考作文教学的经历,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 细心审题,善揣“上意”。分析近几年的中考作文标题,分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三种。这就存在一个审题的征询题。如何审题,最重要的是细心。分析作文标题,话题中的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字,都要细心分析,理解标题的意思,搞清标题的重点,把握话题的中心所在。切忌一看标题就匆匆忙忙开场写作。所谓善揣“上意”,确实是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应

2、该认真考虑这个标题是为了调查什么,或者说命题老师想让考生写哪一类作文,甚至能够换位考虑一下,阅卷老师希望看到一篇什么样的作文,他才愿意给考生高分。例如,2013年陕西省中考作文标题是逗号,同时前面有一段话:逗号,表示句子中较小的停顿,说明句子的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毕,这正好像生活一样,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事实上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逗号,后面的路还特别长。请以“逗号”为题,写一篇作文。这个标题,确实是要求考生写出本人学习,生活中的一次停顿,以及停顿之时对前面道路(过去)的回忆,更多的是对后面道路(今后)的展望。此类标题,应当以人生的感悟为主题。二 围绕主题,组织材料。确定了主题,接下来确实是选取

3、材料表达主题了。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文章灵魂(主题)的载体。那么,如何组织材料呢?材料的组织,必须以主题为中心展开,材料必须为主题效劳,选取的材料要有针对性,要典型。再如逗号,能够写学习中的一次顿悟,运动会上的一次失败,劳动中的一次收获,但是,有考生写的是本人生病时,母亲对本人无微不至地照顾,尽管写得也特别好,但是这类材料用于写“亲请”还能够,用于逗号就明显不适宜了。材料组织过程中,不但要紧紧围绕主题,还要看是否典型,同时还要留意详略,应当防止千篇一律,老生常谈。三 巧用各种表达方式有了好的材料,还要看如何精确使用这些材料,这确实是使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了。众所周知,表达,描写,说明,抒情,谈论是

4、写文章最主要的表达方式,那么,这几种表达方式该如何巧妙使用呢?因此是各有所重,各得其所了。但是,在实际学习中,是如此一种情况:大多数学生擅长表达,喜爱讲故事,一旦讲本人的经历,讲本人的故事,就会滔滔不绝,特别少谈论,抒情。只是到文章结尾,轻描淡写地发几句谈论。一篇文章,讲故事,讲经历的表达就占到百分之七八十,甚至更多。如此一来,几乎通篇成了故事会了。这就好比一桌吃食,满桌子都是面食,难得看见几片菜,更谈不上肉了。试想,如此的吃食,如此的作文,有几个人喜爱呢?教学中,我有一次让学生写我的初中生活,本来应该写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成功的汗水,失败的泪水,以及与老师,同学交往中的收获,多谈体会与感悟。

5、但是,有近一半学生的作文用了大量篇幅写了本人在学校的一次经历,有写植树节的,有写诗歌朗读会的,有写运动会的仅仅在结尾处写一小段类似的话:我收获特别多,我感受本人长大了,我感激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协助等等。试征询如此的作文,单一的表达方式,单调的表达讲解,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吗?四 小技巧为作文添彩观察近几年的中考总分值作文,在一些小技巧的使用方面也特别值得留意。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一是开篇的题记。二是篇中的小标题,三是全篇的“文气”“文气”,较简单的做法确实是古诗词,名人名言的使用,古诗词,名人名言既是作文主题的深化剂,又是考生文化素养的展示台,在作文中恰当而巧妙的援用一些大家熟知的古诗词,名人

6、名言,既增加了作文的“文气”,又扩展了阅卷老师想象的内涵和外延,往往能收到奇效五 行文之中展示特色当代中学上的生活应当是清新,明丽,积极,健康,向上的,因此,作文也应当如此。行文之时,全文应当不断洋溢者一种青春的勃勃朝气,人生的浩然正气,这是作文的主调。因此在这种主调之下,也应该展示本人的特色。结合作文标题和本人所组织的材料,有效撷取材料中的内容,巧用多种表达方式,将本人的思想,感悟,以及人生的体验,融入作文之中。展现当代中学生勇于探究,敢于担当的精神,让阅卷老师感遭到考生身上的时代感与使命感。总之,中考作文不管是审题,选材仍然行文,都有许多可下功夫之处。只要老师与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多多留心。就一定能在中考考场上有所收获,因此,关于中考作文的探究,应该还有许多,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三怕:即部分学生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