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时国际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926042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时国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五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时国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时国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时国际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时国际关系爆发和战时国际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战争危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战争危机的加深机的加深一、英德矛盾的加深一、英德矛盾的加深1 1、德国的世界政策、德国的世界政策世界政策:世界政策:19 19世纪世纪9090年代后期起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年代后期起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随着实力的膨胀,从谋求欧洲霸权转变为谋求世界策。随着实力的膨胀,从谋求欧洲霸权转变为谋求世界霸权。制订和推行世界政策的代表人物是德皇威廉二世,霸权。制订和推行世界政策的代表人物是德皇威廉二世,它于它于18951895年年1 1月宣布月宣布“德意志要成为世界

2、帝国德意志要成为世界帝国”。威廉。威廉二世曾公开宣扬其对外政策的新路线,即大力扩大殖民二世曾公开宣扬其对外政策的新路线,即大力扩大殖民地,积极扩建海军。它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获取地,积极扩建海军。它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获取“阳阳光下的地盘光下的地盘”即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即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世界政世界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东亚、非洲和中东。德国在这一政策指策的主要目标是东亚、非洲和中东。德国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德国在整个世界跟英国争夺。世界政策使英德矛导下,德国在整个世界跟英国争夺。世界政策使英德矛盾变成帝国主义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并导致第一次世界盾变成帝国主义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并导致第一

3、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战的爆发。从从1717世纪到世纪到18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于分裂状态,300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

4、强迫义务教育。早在务教育。早在16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17世纪开始,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著名,它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著名,它进一步规定进一步规定5 512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19 19世纪世纪7070年代德意志统一事业的完成,扫除了德国年代德意志统一事业的完成,扫除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

5、路上的重要障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障碍。德国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德国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 19世纪世纪70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德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德国经济的发展国经济的发展 19 19世纪后期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推行福利化的世纪后期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推行福利化的社会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社会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对外推行稳健的对外推行稳健的“均势外交均势外交”政策,为德国经济发政策,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英德

6、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英德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A、殖民地之争、殖民地之争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德国充分利用两次工业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德国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到革命的成果,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到2020世纪初,德世纪初,德国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国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但德国海外市场狭小,尤其是殖民地面积少,家英法。但德国海外市场狭小,尤其是殖民地面积少,这是制约德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这是制约德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19001900年任宰相的皮洛夫曾宣称:年任宰相的皮洛夫

7、曾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只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只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而当时而当时英国殖民地面积最大,直接受到来自德国的威胁。英德英国殖民地面积最大,直接受到来自德国的威胁。英德殖民地之争尤为突出。殖民地之争尤为突出。一是在中近东地区。德国帝国主义野心勃勃,扬言要开足马力,开到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里去。“巴格达铁路将替我们开辟到伊朗和阿富汗的道路,而成为架在英属印度上面的一把利剑。”德国修建巴格达铁路的计划,直接损害了英国在中东的利益,并威

8、胁到英属印度。二是在非洲,德国想沿赤道一线向两边扩张,从东非到西南非建立一个斜断非洲大陆的“赤道非洲帝国”。而同时英国想从埃及南下和由好望角北上,建立一个纵贯非洲的帝国,并计划修建一条铁路,把英属亚洲和非洲殖民地连接起来。B、商品市场之争(1)18701913年间,德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而英国只增长了1.9倍;(2)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所占比重,从1870年的31.8%下降到1913年的14%,而德国从13.2%上升为15.7%;(3)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丧失,从占世界第一位降到第三位,德国上升到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4)18701913年德国对外贸易额增加了1.

9、8倍,而英国只增加了89%;(5)英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22%降到15%;德国的轻重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畅销,尤其是在欧洲,这对以传统轻工业为主的英国造成巨大冲击。C、欧洲霸权、世界霸权之争1818世纪的英国不仅是欧洲霸主,而且还是世世纪的英国不仅是欧洲霸主,而且还是世界霸主。但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英国的欧洲界霸主。但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英国的欧洲霸主和世界霸主地位出现动摇。一是美国的迅速霸主和世界霸主地位出现动摇。一是美国的迅速崛起;二是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使欧洲大陆的形崛起;二是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使欧洲大陆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俾斯麦在对外政策上的战略目标首先是建立

10、起德俾斯麦在对外政策上的战略目标首先是建立起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随着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随着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急速提高,从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急速提高,从9090年代年代起,德国已明显突破了大陆政策的界限,更多地起,德国已明显突破了大陆政策的界限,更多地着眼于争夺世界霸权。这一切是与它的经济发展着眼于争夺世界霸权。这一切是与它的经济发展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分不开的。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分不开的。D、海上霸权之争英国自英国自1818世纪已来就是海上霸主。德国加紧扩充海世纪已来就是海上霸主。德国加紧扩充海军,准备与英国争夺海洋霸权。德国为夺取英国的海外军,准

11、备与英国争夺海洋霸权。德国为夺取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从殖民地,从1919世纪世纪8080年代开始增加海军军费。年代开始增加海军军费。18981898年年德国议会通过了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两年后又把计划德国议会通过了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两年后又把计划扩大一倍。德皇威廉二世说:扩大一倍。德皇威廉二世说:“德国的未来在海上德国的未来在海上”,“定叫海神手中的三叉戟掌握在我们手中定叫海神手中的三叉戟掌握在我们手中”。德国海军。德国海军力量很快增长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国。这对于英力量很快增长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国。这对于英国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国来说,是不能容忍的。总之总之,一战前夕一战前夕,在帝

12、国主义间出现的三对矛盾在帝国主义间出现的三对矛盾(法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中,英德矛盾是主要矛中,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帝国主义间经济政治发盾。这一矛盾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帝国主义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所致。展不平衡所致。2、18981901年的英德谈判年的英德谈判二、英法协约二、英法协约三国同盟形成后,法俄都感到不安,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两国三国同盟形成后,法俄都感到不安,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两国逐渐接近,并于逐渐接近,并于1892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形成,欧洲开年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形成,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13、,这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这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一步。三国协约形成的决定性步骤是其核心英国放弃传统的外交政策与三国协约形成的决定性步骤是其核心英国放弃传统的外交政策与法国结盟。法国结盟。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2020世纪初,英德矛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维持欧洲大陆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维持欧洲大陆均衡的均衡的“光荣孤立光荣孤立”政策,首先与德国的宿敌法国接近;法德矛政策,首先与德国的宿敌法国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1904

14、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问题上的年英法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从此,英法事实上建立了同盟关系。为了共同对付德国,矛盾。从此,英法事实上建立了同盟关系。为了共同对付德国,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害冲突。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害冲突。1907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调整了双方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英年英俄签订协定,调整了双方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英法、英俄协定,都是背着有关国家签订的帝国主义的分赃协定。法、英俄协定,都是背着有关国家签订的帝国主义的分赃协定。英法、英俄协定的签订,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这英法、英俄协定的签订

15、,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这样,为重新瓜分世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样,为重新瓜分世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1904年4月8日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和法国驻英大使 康邦在伦敦签订一项瓜分殖民地的协约。其主要内容:法国放弃在纽芬兰独占的捕鱼权,英国让给法国西非一些殖民地。秘密条款规定,双方政府之一如为“情势所迫”,也可变更埃及或摩洛哥的现状。但自由贸易、自由通行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禁止设防等原则仍继续维持。一旦摩洛哥苏丹政权终止,其一部分领土,即直布罗陀海峡南岸让给西班牙。法国不干涉英国在埃及的行动,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有维护安宁和协助改革的权力;划定两国在暹罗(今

16、泰国)的势力范围;以湄公河为界,西半部为英国势力范围,东半部为法国势力范围;英、法之间所谓的“衷心协约”(协约国由此得名)即告建立。三、英俄协约三、英俄协约1907年 8月31日,俄英在彼得堡签订了分割殖民地的协定。主要内容:划定波斯(今伊朗)东南部为英国势力范围,北部为俄国势力范围,两者之间的地区为中立地带,对英俄两国平等开放;俄国承认阿富汗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外,并承允英国代管阿富汗的外交。英国则声明不变更这个国家的政治地位;尊重西藏的领土完整,不得干涉它的内政,只可经过中国政府中介与它进行交涉。四、战争危机加深四、战争危机加深1.1.巴尔干问题巴尔干问题巴尔干半岛共有10个国家,面积大约是

17、15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土耳其面积为78万平方公里,人口6690万;罗马尼亚面积237万平方公里,人口2320万;南斯拉夫(包括塞尔维亚和黑山)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人口1064万;希腊面积131万平方公里,人口1047万;保加利亚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843万,克罗地亚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469万;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面积51万平方公里,人口452万;阿尔巴尼亚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333万;马其顿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203万;斯洛文尼亚面积2万平方公里,人口197万。由于土耳其只有3%的领土位于巴尔干,所以一般不把土耳其包括进巴尔干国家的行列。除去土耳其,巴尔干地区的

18、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万。2.2.波斯尼亚危机波斯尼亚危机1908年,由于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而引起的一次国际冲突。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奥、俄等帝国主义争夺巴尔干地区的尖锐矛盾。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居民大部分是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1878年柏林条约规定:这两省由奥匈帝国代管,但名义上仍属土耳其。20世纪初,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奥匈帝国企图吞并这两省,作为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的基地。1908年9月15日,奥俄在布赫劳城举行会谈,双方达成秘密协定。俄国同意奥匈帝国兼并波、黑两省,奥匈帝国则支持俄国召开国际会议修改柏林条约,同意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会

19、后,俄外交大臣前往欧洲各国游说,争取英、法等国对俄国计划的支持。正当伊兹沃利斯基在法国谈判时,10月 7日,奥匈帝国正式宣布将波、黑两省并入自己的版图。俄国目的尚未达到,便向奥匈帝国提出抗议,并要求召开国际会议解决争端。奥匈帝国的兼并行径激起了南部斯拉夫人的愤慨。波、黑两省人民也反对奥匈帝国的统治和奴役,强烈要求与塞尔维亚合并。塞尔维亚政府向奥匈帝国提出抗议,并开始军事动员,同时向俄国求援。奥匈依仗德国的支持,拒绝召开国际会议,并在奥、塞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威胁。1909年 2月,亲德的土耳其政府在德国影响下,与奥匈签订协定,以250万英镑的代价放弃了波、黑两省名义上的主权,这使德、奥态度更趋强

20、硬。3月,德国向俄国发出威胁性照会:要求俄国促使塞尔维亚承认奥匈帝国兼并两省的既成事实;如俄国继续支持塞尔维亚,德、奥将对俄作战。俄国被迫让步,并对塞尔维亚施加压力,强迫其放弃反奥战争的动员和停止一切反奥行动。3月31日塞政府被迫声明取消抗议,一场几乎导致战争的危机趋于平息。波斯尼亚危机使沙俄与德、奥以及塞、奥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它加剧了协约国和同盟国在巴尔干的争夺,使巴尔干成为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库 3.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又称为阿加迪尔危机。阿尔赫西拉斯会议后,法国加紧了对摩洛哥的控制。1911年春,摩洛哥首都非斯爆发反对素丹和法国侵略者的人民起义。5月,法国以保护侨民为由,

21、占领非斯及其它城市。德国向法国要求割让部分法属非洲殖民地为补偿,于7月1日借口保护本国商人,派遣炮舰“豹”号开往摩洛哥港口阿加迪尔,因此导致战争危机,史称“豹的跳跃”。英国认为德国此举是对英国海上霸权的威胁,表示不惜因摩洛哥问题与德国一战。面对英国的强硬态度,又适值国内发生金融危机,德国被迫退让,与法国进行谈判。11月4日,法德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摩洛哥受法国保护,法国则给予德国一部分法属刚果领土作为补偿。1912年3月,法、摩签订非斯条约,使摩洛哥沦为法国的保护国。4.4.两次巴尔干战争两次巴尔干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01912.101913.51913.5)巴尔干同盟巴尔干同盟对

22、土耳其的战争。年对土耳其的战争。年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塞塞尔维亚尔维亚、希腊希腊和和门的内哥罗门的内哥罗结成巴尔干同盟,结成巴尔干同盟,年月日年月日 ,门的内哥罗首先向土宣战,、,门的内哥罗首先向土宣战,、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先后参战。土耳其战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先后参战。土耳其战败在巴尔干的属地几乎丧失殆尽,土耳其被迫求和。败在巴尔干的属地几乎丧失殆尽,土耳其被迫求和。月日,土耳其与巴尔干国签订伦敦条约。条月日,土耳其与巴尔干国签订伦敦条约。条约规定,埃内兹至约规定,埃内兹至黑海黑海的米迪耶一线以西的土耳其欧陆的米迪耶一线以西的土耳其欧陆属地(阿尔巴尼亚除外)和克里特岛割让给巴

23、尔干同盟属地(阿尔巴尼亚除外)和克里特岛割让给巴尔干同盟国家;阿尔巴尼亚独立,但须受俄、英、法、德、奥、国家;阿尔巴尼亚独立,但须受俄、英、法、德、奥、意大国监督;意大国监督;爱琴海爱琴海诸岛问题则由德、奥、英、俄诸岛问题则由德、奥、英、俄4 4国处理。国处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61913.61913.81913.8)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以保加利亚为一方,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和土耳其为另一方的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和土耳其为另一方的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由于未得到通往由于未得到通往亚得里

24、亚海亚得里亚海出海口,要求得地最多的保加利亚划出海口,要求得地最多的保加利亚划出出马其顿马其顿的一部分作为补偿;希腊要求领有马其顿的南部和西的一部分作为补偿;希腊要求领有马其顿的南部和西色色雷斯雷斯。未参加同盟的罗马尼亚则要求占有南。未参加同盟的罗马尼亚则要求占有南多布罗加多布罗加。月。月日,保对塞、希发动突然攻击,遭到猛烈抵抗。土耳其欲乘机收日,保对塞、希发动突然攻击,遭到猛烈抵抗。土耳其欲乘机收复失地,于月日向保加利亚发动进攻。月日保加利复失地,于月日向保加利亚发动进攻。月日保加利亚战败求和。月日签订了亚战败求和。月日签订了布加勒斯特条约布加勒斯特条约。依约,塞。依约,塞取得马其顿的大部,

25、希取得马其顿南部(包括取得马其顿的大部,希取得马其顿南部(包括萨洛尼卡萨洛尼卡)、色雷)、色雷斯西部和斯西部和克里特岛克里特岛,罗取得南多布罗加,土收回东色雷斯和亚得,罗取得南多布罗加,土收回东色雷斯和亚得里亚堡,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也有扩充。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里亚堡,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也有扩充。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 ,塞,塞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这就加深了塞与尔维亚实力大为增强。这就加深了塞与奥匈帝国奥匈帝国的矛盾,终于使的矛盾,终于使巴尔干成为巴尔干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的爆发地。第二节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争的爆发和性质一、战争的爆发和性质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

26、窝事件 年月日,奥匈帝国在其年月日,奥匈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斯尼亚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吞并不久的波斯尼亚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月日是塞尔维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月日是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年被土耳其军队打败的日子,是塞尔维亚人民的国耻日。奥匈帝国演习选定在这子,是塞尔维亚人民的国耻日。奥匈帝国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的。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了这次演习,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

27、,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击中毙命。这就是著名区时,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击中毙命。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德、奥匈帝国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萨拉热窝事件。德、奥匈帝国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事件遂成为第一的借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事件遂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二、大战的进程二、大战的进程1、第一阶段的战争1914(1)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2)马恩河战役(3)坦能堡战役2、第二阶段的战争19151916(1)德军在东线的胜利(2)保加利亚参战(3)意大利参战(4)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5)勃鲁西洛夫攻势(6)日德兰海战凡尔登战

28、役: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前线所有大炮对凡尔登附近狭窄的三角地带连续轰击10多个小时,将这一小块地区的森林、山头、战壕夷为平地,随后以6个师兵力向前推进。法军总司令霞飞增派援军,任命贝当为凡尔登地区司令,组织法军拼死抵抗。双方出动飞机进行空战和轰炸对方的机场与补给线。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弹,杀伤大量法军并造成恐慌,但未能取胜。法英联军于6月底至11月中在索姆河一带对德军阵地发

29、动强大攻势,英军首次使用新发明的36辆坦克,德军顽强抵抗,守住了防线。1012月,法军在凡尔登调集部队,开始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德军战略进攻终于失败。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3、第三阶段的战争1917(1)战争的僵持和平法令苏维埃俄国政府公布的第一个重要对外政策法令,由列宁亲自起草,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农兵苏维埃第 2次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法令揭露和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掠夺目的以及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和战争的罪责。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立即就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开始谈

30、判”,立即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反对兼并或侵占别国领土,明确指出:“如果违反这个民族的愿望”,强制其留在别国版图之内,就是兼并,即侵占和暴力行为。苏维埃政府废除秘密外交,并立刻着手公布俄国地主资本家政府从1917年 2月至10月25日(俄历)所缔结和批准的全部秘密条约,“立即无条件地废除这些条约的全部规定”。不以最后通牒形式向各交战国政府提出和平条件。还向各交战国人民建议,特别向英、法、德 3国工人阶级呼吁,“帮助我们把和平事业以及使被剥削劳动群众摆脱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的事业有成效地进行到底”。和平法令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布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反对并退出正

31、在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号召各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支持被压迫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区别,掀开了国际关系史上的新篇章。(2)美国参战4、战争结束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布列斯特和约全称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和和约。1917年12月3日,苏俄同德国的谈判在布列斯特开始。1918年3月3日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依约,苏俄丧失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和白俄罗斯一部分共计约占100万平方公里领土;向德交付60亿马克赔款。1918年11月13日,苏俄政府利用德国在大战中的失败

32、宣布废除该和约。(2)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纲领及战后世界的蓝图。为了对抗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为美国战后称霸创造条件,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主要内容是:签订公开和约,杜绝秘密外交;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绝对自由;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裁减军备到同国内安全相一致的最低点;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外国军队撤出俄国,并保证俄国独立决定其政治发展和国家政策,欢迎它在自己选择的制度下,进入自由国家的社会;德军撤出比利时,并恢复其主权;德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德

33、军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根据民族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疆界;根据民族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疆界;允许奥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11)(11)罗马尼亚、塞尔维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12)(12)承认奥斯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放为自由航道;(13)(13)重建独立

34、的拥有出海口的波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以国际条约保证其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兰,以国际条约保证其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14)(14)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19181918年年1010月,美国官方对月,美国官方对“十四点十四点”作了注解,作了注解,将美国的意图说得更加明确。将美国的意图说得更加明确。“十四点”表面上标榜“民族自决”,反对“秘密外交”,倡导建立“公正而持久的和平”,实际上是美国企图利用战争中增长的实力,削弱竞争对手英、法帝国主义,重新瓜分

35、世界。也反映其敌视苏联、反对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立场。威尔逊为了反对英、法、俄撇开美国秘密分割世界,提出反对秘密外交;为了取代英国的海上霸权,主张海上自由;为了确立美国的商业霸权,要求废除经济壁垒;在欢迎俄国进入“自由”国家社会的招牌下,反对苏维埃政权,在注解中明确表示要承认并援助若干临时政府,与苏俄政府对抗;以同等重视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要求来否认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独立,以“自治”为名反对前奥斯曼帝国内的阿拉伯民族的独立;为了使美国成为世界盟主,建议创立国际联合机构。1918年8月,德国在战败前夕向美国提出愿在“十四点”基础上和谈。10月,英、法同意以“十四点”为和谈基础。但在1919年

36、的巴黎和会(1919)上,英、法操纵会议进程,猛烈反对美国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纲领。所议定的和约条款大多不符合“十四点”的初衷,新创立的国际联盟也成为推行英、法两国政策的工具。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这标志着“十四点”的失败。(3)保、土、奥投降(4)贡比涅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进行至1918年时,美军主力抵欧后,协同英法军实施反攻和总攻,德军全线崩溃。同盟国中的保加利亚、土耳其、奥匈帝国等国先后投降。德国各地爆发革命,11月上旬,德皇威廉二世退位。11月11日,协约国同德国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亦称协约国对德停战协定。协定签订当日即生效。该协定包括对德停战条款

37、及两个附件。主要内容是:双方停止军事行动;德军在15天内撤出所侵占的比利时、法国、卢森堡及阿尔萨斯洛林;德军在31天内撤出莱茵河左岸地区连同右岸的桥头堡,由协约国军占领;凡仍驻留在战争前属于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土耳其领土上及在东非作战的全部德军应立即撤回到1914年8月1日的德国疆界以内;驻在战前俄国领土上的全部德军,在协约国认为时机适当时也应返回德国境内;协约国军队战俘应立即遣返,德军战俘由协约国以其认为适宜的办法进行安置;废除布加勒斯特条约和布列斯特和约;德军应完整地交出其陆海空军主要装备和运输工具。该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结束。三、战时外交(1)交战国争取盟邦的

38、斗争(2)日本在远东的扩张和奴役中国的21条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由于欧洲列强陷于大战,无暇顾及东方,这为日本在中国进行扩张提供了绝好的机会。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派兵在山东龙口登陆。3个月后,日本控制了青岛原德国租借地以及胶济铁路全线。1915年1月7日,中国政府照会日本方面,要求撤走日军,但遭到拒绝。日本一方面出兵中国山东,另一方面加紧制定全面的对华要求。外务大臣加藤指示外务部把包括军部在内的各方面的要求综合到一起,最后归纳为5号21条。1915年1月18日下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前往怀仁堂把日本对中国的21条要求递交给袁世凯,并且逐一加以说明。他还说:“今次如能承允所

39、提条件,则可证明日华亲善,日本政府对袁总统亦可遇事相助。”最后他要求对此事严守秘密。袁世凯表示在详细考虑之后由外交部给予答复日本提出的5号21条要求基本内容如下:第一号关于山东问题四条:日本拟向德国协定取得德国在山东享有的一切权力利益;日本建造由烟台或龙口连接胶济路的铁路;中国从速自动开放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作为商埠等。第二号关于日本在南满及东部内蒙古“享有优越地位”的七条:将旅顺、大连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展至99年;日本臣民可在南满及东部内蒙古地区任便居住往来,并经营商工业各项生意;可获得该地区的开矿权等。第三号关于汉冶萍公司二条:俟将来机会相当,将该公司作为两国合办事业;所有属于

40、该公司各矿之附近矿山,如未经该公司同意一概不准该公司以外之人开采。第四号一条:中国政府允准,所有中国沿岸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第五号共七条:在中国中央政府,须聘用有力之日本人充当政治、财政、军事等项顾问;所有在中国内地设立的日本医院、寺院、学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权;须将必要地方的警察作为中日合办等。当天晚上,袁世凯召集外交部总长等人商议对策。经过几天的会议商讨,决定在不碍及主权的情况下可以满足日本的一些要求。中日谈判开始以后,日本方面态度极为强硬,“必欲达到目的而后可”。为了争取外界及舆论支持,袁世凯政府向英美外交官和报界透露了日本的部分要求。消息传出后,中国的人民大众非常愤慨。纷纷

41、集会、演讲、建立反日爱国团体、抵制日货,并通电全国,全国各地掀起了各种各样的爱国活动,谴责日本试图灭亡中国的侵略行径,坚决要求政府拒绝日本的无理要求。中国人民强烈的愤慨和反抗,使21条不能完全付诸实行,实际上宣告无效。兰辛石井协定兰辛石井协定1917年11月2日,日本外务大臣石井菊次即与美国国务卿兰辛就分割在华殖民权益达成协定,故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乘欧美列强无暇东顾之机,竭力扩大在华殖民权益,招致美国的不满。1917年日本派特使石井菊次即赴美国,与国务卿兰辛谈判。石井要求美国承认日本在华利益,兰辛则提出日美共同“尊重”中国领土完整与门户开放的反建议。几经争斗,双方为避免正面冲突,美国国务卿蓝辛和日本大使石井在华盛顿于当日达成政府间交换公文,并订立“蓝辛石井协定”。协定规定:美国承认日本在中国拥有“特殊利益”;日本再次同意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承认美国享有“机会均等”的权利。协定是日、美两国拿中国主权作为交易的分赃协定,中国政府声明不予承认。一、战争的破坏和损失二、列强力量的此消彼长三、战争引起一系列革命四、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思考题:1.试析德国的“世界政策”2.试析英法协约3.试析英俄协约4.试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5.试析威尔逊的“十四点”6.试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