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中考化学 第2部分 专题综合强化 专题4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真题精练.doc

上传人:随风 文档编号:692166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中考化学 第2部分 专题综合强化 专题4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真题精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中考化学 第2部分 专题综合强化 专题4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真题精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中考化学 第2部分 专题综合强化 专题4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真题精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中考化学 第2部分 专题综合强化 专题4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真题精练.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专题四专题四框图型1如图 A、B、C、D 四种物质是含钙的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根据图示进行回答(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1)A 的化学式为 CaO;D 的化学式为 CaCO3。(2)写出 C 和 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 CaCO32NaCl。2已知 A、B、C、D 四种物质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若 A、C 为单质,且 C 在常温下为红色固体,B、D 为化合物。若 A 在常温下为固态,则 D 为 CO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2CuO =高温2CuCO2(或 D 为

2、FeSO4,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 CuFeSO4,两空对应);若 A 在常温下为气态,则 D 为 H2O,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H2CuO =CuH2O。(2)若 A 为化合物,B 为红色固体,则 C 为 CO2或 Fe,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2Fe3CO2或 C 为 Ag 或 Cu(NO3)2、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 =高温2AgCu(NO3)2,两空对应。3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 B 为红色固体,C 是胃液的主要成分,E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图中“”表示物质间

3、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2(1)D 物质所属类别为碱。(2)写出上图中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3CO 2Fe3CO2;=高温Ca(OH)2Na2CO3= CaCO32NaOH。(3)C、D、E 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4如图 AF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且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表示物质间相互能反应,部分反应条件和物质已略去)。A、B、C、D 由两种元素组成,E、F 由三种元素组成,D、F 还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F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 为黑色固体,B 和 E 反应会生成蓝色溶液。请回答下

4、列问题:(1)D 的化学式为 CaO,F 的俗称熟石灰。(2)EF 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Ca(OH)2= CaSO42H2O。(3)反应 BA、BC 的基本反应类型可以相同(填“一定相同” “一定不同”或“可以相同”)。5A、B、C、D、E、F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C 组成元素相同,并且 C 常温下为液体,B 为黑色固体,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如下:(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1)C 的化学式:H2O。(2)B 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MnO22H2OO2;C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通电6AG 是初中化

5、学常见的物质,已知反应为中和反应,D 为常见的调味剂,E 能供给人呼吸,G 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A 物质的俗名是火碱(或烧碱)。3(2)物质 F 的用途是作燃料(冶炼金属)。(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AgNO3= AgClNaNO3。7A、B、C、D、E、F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 为黑色固体,D 为难溶于水的蓝色固体,F 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固体,其余均为溶液,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回答问题:(1)写出物质 E 的化学式 K2SO4。(2)写出上述关系中 ABCH

6、2O 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 CuSO4H2O。(3)D 转化成 C 的反应基本类型为复分解反应。(4)保存 C 溶液时,除了密封外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不能用铁容器盛放。表达式型1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以下的转化关系:甲乙丙丁。(1)若甲、丙为单质,乙为黑色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2CuO CuH2O。=(2)若甲的俗称是烧碱,丙为蓝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uCl2= Cu(OH)22NaCl。2(2015昆明)已知 A、B、C 均为氧化物,D 为单质。(1)若转化关系为 ABCD,反应中能观察到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高温请

7、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 2Fe3CO2。=高温(2)若转化关系为 AB CD,A、B、C、D 均为气态且 D 是密度最小=高温的气体,A 与 C 的组成元素相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H2O =高温CO2H2。3A、B、C、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ABCD。(1)若 A、C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氧化物,B 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 3CO22Fe。=高温(2)若该反应是中和反应,且 D 是蓝色沉淀,写出一个符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Ca(OH)2CuCl2= Cu(OH)2CaCl2(合理即可)。4在

8、下列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乙、丙属于单质,A为黑色固体,C 属于盐。甲乙 B 甲丙 A ADCB=点燃=CECu(OH)2NaCl回答下列问题:(1)用化学式表示:乙 H2;BH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 2Cu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22NaOH= Cu(OH)22NaCl。5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ACD BCE AEBD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 A 由两种元素组成,D 俗称干冰,E 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41,C 的化学式为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CuO CuCO2。=(

9、2)若 A 为黑色非金属单质,D 具有毒性,E 是生活中常见的溶剂,反应的条件为高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2O H2CO。=高温拓展类1现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BaCl2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已知甲乙无明显现象,乙丙 白色沉淀,丙丁白色沉淀,甲丁无色气体;BaCO3、BaSO4 难溶于水。试回答:(1)丁溶液中的溶质是 Na2CO3(填化学式)。(2)写出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BaCl2= BaSO42HCl。(3)写出甲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Na2CO3= 2NaClH2OCO2。2(2018常德)如图是 A、B、C、D、

10、E 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卡片组成的“化学拼图” ,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1)若 D 与 E 能发生反应,则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若 C 为氧化铁,写出 C 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 2FeCl33H2O。(3)若 E 为碳酸钠,将二氧化碳通入 E 溶液时,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反应物5有 3(或三)种。(4)若甲乙=盐水,从初中化学知识的角度,根据图中判断,一定符合条件的组合是(填序号)。AB AC CDAE AD DE3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甲的化学式_CaO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 CaCO32NaOH。(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 2NaOH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4)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若乙为 Fe2O3,则丙为 Fe;若丙为 Cu,则乙为 CuO(填化学式)。(5)请完成下列表格,证明 Fe 的金属活动性比 Cu 的强。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将铁片浸入 CuSO4或 Cu(NO3)2、CuCl2(填化学式)溶液中铁片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